一种三甲胺废气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7812发布日期:2018-10-02 18:35阅读:18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甲胺废气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三甲胺是一种无色的有机胺类气体,有毒,能产生令人不愉快的刺鼻的氨样臭气和鱼腥气味,其是生活垃圾处置过程典型恶臭物质之一,也是国家《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规定的八大恶臭气体之一。低浓度的三甲胺气体能使人感到不适,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精神不集中等症状。高浓度的三甲胺气体对人体的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很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能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

目前,针对三甲胺气体的处理方法主要为物理法、生物法、光催化法等。物理方法主要是用改性活性炭对三甲胺气体进行吸附,但是不破坏恶臭气体分子的结构,无法达到分解三甲胺气体的目的,仅仅将三甲胺气体从气相中吸附聚集,通常只用作除臭工艺的末端深度处理阶段。生物法主要采用生物滤池和滤塔对三甲胺气体进行降解,将三甲胺气体通过淋洗等方法转移至液相后由特种微生物进行降解,该类工艺应用较广泛。光催化法是一类新型的恶臭气体处理工艺,通过紫外光催化降解三甲胺气体,该技术能够较为彻底的降解三甲胺,但因复相催化反应一般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同时受限于紫外灯的发光效率、紫外光利用效率低等因素,使得应用受到限制。

另外,采用上述处理方法的设备大多为单一设备,即每个设备之间单独运行,使得设备之间的协同性较差,直接连接配套后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三甲胺废气治理系统,治理效果好,有效地降低废气对动物和人类的危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甲胺废气治理系统,包括生物填料塔、贮槽、喷淋泵、喷淋头、吸附塔、检测装置以及循环泵;所述生物填料塔的下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生物填料塔、所述贮槽、所述喷淋泵以及所述喷淋头依次连通且形成回路,所述喷淋头设置于所述生物填料塔的内部顶端;所述吸附塔的上端与所述生物填料塔的上端连通;所述检测装置的一侧与所述吸附塔的下端连通,所述检测装置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生物填料塔的下端连通,所述检测装置还连接有排气管。

在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生物填料塔对三甲胺废气进行分解净化,然后再通过吸附塔对已经经过分解净化的气体进行进一步的除臭净化以达到更加完全的净化。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检测装置,经检测装置检测达标的气体才能排入大气环境中,不达标的气体则在循环泵的作用下又回到生物填料塔再次进行净化。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同时采用了生物法和吸附法对三甲胺废气进行净化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效地确保净化不达标的气体排入到大气环境中,有效地降低了废气对动物和人类的危害。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甲胺废气治理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生物填料塔内设置有至少两层添加有陶瓷颗粒的生物填料层。多层生物填料层的设置能使得净化更加完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甲胺废气治理系统的一种改进,每层所述生物填料层的厚度为18~30cm,相邻两层所述填料层之间的距离为20~3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甲胺废气治理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贮槽内装有以活性污泥混合液作基础菌种并加入无机营养盐增殖培养制成的菌悬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甲胺废气治理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喷淋泵和所述喷淋头之间还设置有控制阀门。控制阀门主要是用于控制菌悬液的喷淋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甲胺废气治理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吸附塔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酸碱改性后的活性炭层和过氧化氢氧化改性后的活性炭层。其中,酸碱改性后的活性炭层主要是用于吸收三甲胺废气中掺杂的酸性气体和碱性气体,而过氧化氢氧化改性后的活性炭层可提高活性炭表面含氧酸性基团的含量,增强表面的极性,提高对极性物质的吸附能力。在两者的配合作用下,吸附塔起到了更佳的除臭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甲胺废气治理系统,包括生物填料塔、贮槽、喷淋泵、喷淋头、吸附塔、检测装置以及循环泵;所述生物填料塔的下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生物填料塔、所述贮槽、所述喷淋泵以及所述喷淋头依次连通且形成回路,所述喷淋头设置于所述生物填料塔的内部顶端;所述吸附塔的上端与所述生物填料塔的上端连通;所述检测装置的一侧与所述吸附塔的下端连通,所述检测装置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生物填料塔的下端连通,所述检测装置还连接有排气管。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治理效果好,有效地降低废气对动物和人类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生物填料塔,2-贮槽,3-喷淋泵,4-喷淋头,5-吸附塔,6-检测装置,7-循环泵,8-排气管,9-控制阀门,11-进气口,12-生物填料层,51-酸碱改性后的活性炭层,52-过氧化氢氧化改性后的活性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三甲胺废气治理系统,包括生物填料塔1、贮槽2、喷淋泵3、喷淋头4、吸附塔5、检测装置6以及循环泵7;生物填料塔1的下端设置有进气口11,生物填料塔1、贮槽2、喷淋泵3以及喷淋头4依次连通且形成回路,喷淋头4设置于生物填料塔1的内部顶端;吸附塔5的上端与生物填料塔1的上端连通;检测装置6的一侧与吸附塔5的下端连通,检测装置6的另一侧通过循环泵7与生物填料塔1的下端连通,检测装置6还连接有排气管8。

进一步地,生物填料塔1内设置有至少两层添加有陶瓷颗粒的生物填料层12。每层生物填料层12的厚度为18~30cm,相邻两层填料层之间的距离为20~30cm。

进一步地,贮槽2内装有以活性污泥混合液作基础菌种并加入无机营养盐增殖培养制成的菌悬液。

进一步地,喷淋泵3和喷淋头4之间还设置有控制阀门9。

进一步地,吸附塔5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酸碱改性后的活性炭层51和过氧化氢氧化改性后的活性炭层5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三甲胺废气从进气口11进入到生物填料塔1内,贮槽2中的菌悬液在喷淋泵3的作用下由喷淋头4喷淋到生物填料塔1中,菌悬液与生物填料层12作用形成湿润的生物膜,三甲胺废气从下端上升的过程中,与湿润的生物膜接触而被净化,需要说明的是,生物填料塔1菌悬液还可以回收再次循环利用,而控制阀门9是用于控制菌悬液的喷淋量;净化后的气体经过吸附塔5,由上到下依次被酸碱改性后的活性炭层51和过氧化氢氧化改性后的活性炭层52再次除臭净化,然后气体进入检测装置6,若检测结果达到排放标准的则有排气管8排出到大气环境中,若检测结果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则在循环泵7的作用下再次回到生物填料塔1进行净化。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