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机的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9323发布日期:2019-04-20 03:49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粉碎机的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碎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粉碎机的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粉碎机利用活动齿盘和固定齿盘间的高速相对运动,使被粉碎物经齿冲击,摩擦及物料彼此间冲击等综合作用获得粉碎。其结构简单、坚固、运转平稳、粉碎效果良好,被粉碎物可直接由主机磨腔中排出、粒度大小通过更换不同孔径的网筛获得。

公开号为CN20202842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粉碎机,包括机架,机架内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粉碎机构,粉碎机构包括机壳,机壳内开设有粉料腔,机壳设有通过皮带与电机连接的主轴,主轴一端伸入粉料腔内,粉料腔外设有料斗,所述主轴伸入粉料腔内的一端连接有活动齿盘,所述粉料腔内环设有与活动齿盘配合使用的固定齿盘,所述粉料腔的下部设有筛网,筛网连接有控制装置。

但是往料斗内加料时需要人工加料,使得加料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碎机的加料装置,具有自动往料斗内加料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粉碎机的加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料斗斗壁上的并与料斗连通的进料管、设置在料斗进料口处并覆盖进料口的无纺布层以及设置在料斗进料口处的弧形橡胶层,所述橡胶层设置在无纺布层背离料斗斗壁的一侧且与无纺布层之间存在间隙。

通过上述方案,当需要往料斗内输送物料时,挤压橡胶层使得空气通过无纺布层进入料斗,使得橡胶层和无纺布层之间气压减小,松开橡胶层时,大量空气被吸入无纺布层和橡胶层之间,此时物料通过进料管进入料斗内,并从料斗的出料口进入粉碎机,实现了物料的自动输送,节约了人力。

进一步的,所述料斗上设有用于水平移动并挤压橡胶层的挤压件。

通过上述方案,挤压件便于自动挤压橡胶层,使得料斗自动吸取物料,进一步节省了人工的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件包括罩设在料斗进料口上方的固定罩、相对设置在固定罩上的放置板、滑移连接在放置板上的推板、设置在两个推板相对一侧的竖直的挤压板,所述放置板上设有驱动推板移动的驱动件。

通过上述方案,驱动件驱动推板在放置板上移动,进而带动挤压板挤压橡胶层,使得物料逐渐被吸到料斗内。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设置在放置板上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推板连接。

通过上述方案,第一气缸直接驱动推板移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运行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设置在放置板远离料斗一侧的固定板、两端分别连接在固定板和推板上的拉伸弹簧、连接在两个推板之间的连接绳、连接在连接绳上的移动柱,所述移动柱延伸出固定罩上端,所述固定罩外壁上设有驱动移动柱向远离推板方向移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移动柱固定,所述固定罩上设有供移动柱移动的移动槽。

通过上述方案,第二气缸驱动移动柱在移动槽内往返移动时,使得与移动柱连接的连接绳带动推板相向或者向相反方向移动,进而便于挤压橡胶层,拉伸弹簧的设置便于在第二气缸将推板相向拉动后,再将推板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的个数设为若干个,且沿进料管周向均匀分布。

通过上述方案,增加进料管的个数便于橡胶层同时从各个进料管内吸料,使得更多的物料进入料斗内。

进一步的,所述料斗内壁滑移连接有封闭进料管的封闭板,所述封闭板上开设有与进料管连通的通孔,所述封闭板、料斗均为铁板,所述料斗外设有吸附铁板的磁铁。

通过上述方案,当需要调节进料管的开口大小以及将进料管封闭时,移动料斗外的磁铁,使得磁铁带动封闭板在料斗内壁移动,当通孔与进料管重合时,进料管被打开,当通孔逐渐与进料管错开时,进料管的进口被逐渐减小,直至封闭板将进料管封闭,便于调节料斗内物料的进料快慢。

进一步的,当封闭板将进料管封闭时,所述料斗外壁设有与磁铁位置对应的指示线一,当封闭板将进料管完全打开时,所述料斗外壁上设有与磁铁位置对应的指示线二,所述料斗外壁在指示线一和指示线二之间设有刻度线。

通过上述方案,指示线一和指示线二便于操作者能够直观的将封闭板移动至所需位置,刻度线便于封闭板调节进料管的开口大小。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挤压橡胶层将进料管内的物料吸到料斗内,实现自动上料,节约人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挤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封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用于体现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斗;11、进料管;12、无纺布层;13、橡胶层;14、挤压件;141、固定罩;142、放置板;143、推板;144、挤压板;145、驱动件;1451、固定板;1452、拉伸弹簧;1453、连接绳;1454、移动柱;1455、第二气缸;1456、移动槽;15、封闭板;151、通孔;152、磁铁;16、指示线一;17、指示线二;18、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粉碎机的加料装置,如图1,包括设置在料斗1斗壁上的并与料斗1连通的进料管11、设置在料斗1进料口处并覆盖进料口的无纺布层12(如图3)以及设置在料斗1进料口处的弧形橡胶层13(如图3),料斗1斗壁有竖直部分和倾斜部分,将进料管11设置在料斗1的竖直部分,使得从进料管11内进入的物料由于重力落入料斗1内。

如图3,为了使物料经过进料管11被吸入料斗1内,橡胶层13设置在无纺布层12背离料斗1斗壁的一侧且与无纺布层12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的存在便于橡胶层13的变形,便于改变橡胶层13内的气压,进而将进料管11内的物料吸收到料斗1内,此时物料受到无纺布层12的阻挡,掉落到料斗1内,此时物料自动进入料斗1内,节约了劳动力。

如图3,为了便于自动挤压橡胶层13,料斗1上设有用于水平移动并挤压橡胶层13的挤压件14,挤压件14包括罩设在料斗1进料口上方的固定罩141、相对设置在固定罩141上的放置板142、滑移连接在放置板142上的推板143、设置在两个推板143相对一侧的竖直的挤压板144。固定罩141的罩口和料斗1的进料口相对,放置板142设置在固定罩141的罩底,挤压板144远离推板143的一端延伸至与橡胶层13抵触,且挤压板144与橡胶层13抵触的部位均不是橡胶层13的最高点,便于挤压板144挤压橡胶层13,之后在放置板142上设有驱动推板143移动的驱动件145。

如图3,驱动件145为设置在放置板142上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推板143连接。第一气缸直接驱动推板143移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运行稳定。当第一气缸驱动推板143移动时,使得物料持续进入料斗1内,为了增大进入料斗1内的物料,进料管11的个数设为若干个,且沿进料管11周向均匀分布。

如图4,当需要调节进入料斗1内的物料时,料斗1内壁滑移连接有封闭各个进料管11的封闭板15,在封闭板15上开设有与进料管11连通的通孔151,通孔151的孔径与进料管11的管内径大小一致,将封闭板15、料斗1均设为铁板,料斗1外设有吸附铁板的磁铁152。将磁铁152吸附在料斗1外壁上,避免磁铁152丢失,通过移动磁铁152带动料斗1内的封闭板15移动,进而改变封闭板15在料斗1内的位置。当需要减少料斗1内的进料时,通过磁铁152带动封闭板15移动,使得封闭板15上的通孔151与进料管11的管口完全错开,使得封闭板15完全封闭进料管11。当需要增大物料的进量时,反向移动磁铁152使得磁铁152带动封闭板15在料斗1内移动,使得封闭板15上的通孔151逐渐与进料管11管口重合,此时进料管11的管口被逐渐打开,使得进入料斗1内的物料逐渐增多,可以调节料斗1内物料的进量。

如图4,由于操作者是在料斗1外壁移动磁铁152,因此为了准确将封闭板15移动到所需位置,所以当封闭板15将进料管11封闭时,料斗1外壁设有与磁铁152位置对应的指示线一16,当封闭板15将进料管11完全打开时,料斗1外壁上设有与磁铁152位置对应的指示线二17,料斗1外壁在指示线一16和指示线二17之间设有刻度线18(如图2),刻度线18便于封闭板15调节进料管11的开口大小,操作简单。

实施例2:一种粉碎机的加料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驱动件145为设置在放置板142远离料斗1一侧的固定板1451、两端分别连接在固定板1451和推板143上的拉伸弹簧1452、连接在两个推板143之间连接绳1453、连接在连接绳1453上的移动柱1454,移动柱1454延伸出固定罩141上端,固定罩141外壁上设有驱动移动柱1454向远离推板143方向移动的第二气缸1455(如图5),第二气缸1455的活塞杆与移动柱1454固定,固定罩141上设有供移动柱1454移动的移动槽1456(如图5)。当第二气缸1455驱动移动柱1454向远离气缸方向移动时,通过连接绳1453带动推板143相向移动,进而使得推板143挤压橡胶层13,便于吸取料斗1内的空气,减小料斗1内的气压,进而将物料吸取到料斗1内,此时拉伸弹簧1452被拉伸而具有弹性回复力,拉伸弹簧1452在气缸方向移动时使得推板143向相反方向移动,便于推板143的复位,利于下次吸料。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