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废料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2100发布日期:2018-11-27 21:5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废料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废弃物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废料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建筑垃圾是指在工程中由于人为或者自然等原因产生的建筑废料,包括废渣土、弃土、余泥以及弃料等。这些材料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却是在建筑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工程项目建设,正因为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所以其环节的考虑是更重要的。常见的建筑废弃物可经过研磨,制成粉末,作为原料,供其他用途。

现有的建筑废弃物在回收过程中需要设备进行粉碎,这样便于废弃物的二次利用,现有的设备结构复杂,且设备内壁寿命短,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建筑废料的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用于将建筑废弃物研磨成粉末,可得到细粉和粗粉,用于不同的场合,便于废弃物的二次利用,实用可靠,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建筑废料的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端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设备外壳连接,所述设备外壳上端设置有进料盖板,底部设置有排料盖板,所述设备外壳内部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内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若干个粉碎杆,所述每一个粉碎杆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粉碎齿,所述每一个粉碎杆与锁紧螺钉连接,所述设备外壳内侧壁上设置有耐磨层,所述排料盖板与连接杆A连接,所述连接杆A与连接杆B、连接套连接,所述连接套与调节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料盖板与连接杆A之间为铰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A与连接杆B之间为铰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杆为气杆或液压杆。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废料的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用于将能够建筑废弃物研磨成粉末,可得到细粉和粗粉,以利用在不同的场合,便于废弃物的二次利用,实用可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底板;2-固定支架;3-外壳;4-进料盖板;5-排料盖板;6-固定盘;7-安装槽;8-粉碎杆;9-粉碎齿;10-锁紧螺钉;11-耐磨层;12-连接杆A;13-连接杆B;14-连接套;15-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所述固定底板1上端设置有固定支架2,所述固定支架2与设备外壳3连接,所述设备外壳3上端设置有进料盖板4,底部设置有排料盖板5,所述设备外壳3内部设置有固定盘6,所述固定盘6内部设置有安装槽7,所述固定盘6上设置有若干个粉碎杆8,所述每一个粉碎杆8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粉碎齿9,所述每一个粉碎杆8与锁紧螺钉10连接。

所述设备外壳3内侧壁上设置有耐磨层11,所述排料盖板5与连接杆A12连接,所述连接杆A12与连接杆B13、连接套14连接,所述连接套14与调节杆15连接,所述耐磨层11的厚度为10mm,所述排料盖板5与连接杆A12之间为铰接连接,所述连接杆A12与连接杆B13之间为铰接连接,且所述调节杆15为气杆或液压杆。本实用新型用于将能够建筑废弃物研磨成粉末,可得到细粉和粗粉,以利用在不同的场合,便于废弃物的二次利用,且设备内侧壁寿命长,实用可靠,节能环保。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