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料废气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3027发布日期:2019-01-22 22:57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料废气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装置或者系统领域,尤其涉及碳-石墨坯料的处理与加工的环保或者除尘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废料废气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碳-石墨制品在机械密封领域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和好评,由于石墨密封圈具有抗高温,高压,耐磨损的动态密封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设备工作参数的提高,现已大量采用由碳石墨抗磨材料制成的硬质密封环,以保证设备在无润滑剂及高速高温或腐蚀性介质中可靠地工作。在汽轮机燃气轮机,活塞式或透平式压缩机,蒸汽机,泵,气体压缩机,潜水泵,清水泵,核二极泵,锅炉给水泵,干燥机,纺织印染机,水泵,热定型机,屏蔽泵分离器,除尘器,蒸汽流量计,高温热油泵,飞机发动机,印刷机械用真空加压气泵气体压缩机,转子发动机以及各种化工设备中,碳石墨密封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要想达到绝佳的密封效果,通常石墨环在加工成成品之前需要对石墨坯料进行树脂浸渍密封处理,使树脂将石墨坯料内存在的微孔进行填充,并固化形成一体,达到去除微孔缺陷的目的。

但是由于石墨制品中具有多种除碳以外的添加剂成分用于提高石墨的粘接性和强度,同时,在进行石墨系列产品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为了提高石墨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的环保型,实现废气废渣再利用,变废为宝,降低环境污染,需要一种能够循环利用的系统,用于将焦炭制备和树脂处理进行结合处理,达到回收碳-石墨粉原材料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料废气回收利用系统,用于回收利用在对石墨制品进行树脂密封处理过程中的废气,以及回收焦炭器中的焦炭作为制备碳-石墨坯料的原材料粉剂。利用焦炭将沥青废气和树脂废气进行过滤吸附,同时,将吸附过后的焦炭作为制备碳-石墨制品的原材料,实现废气废物零排放,同时能够减少制备碳-石墨原材料的采购,降低工业应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多得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废料废气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物料循环回收管路系统和废气吸附净化系统,所述物料循环管路系统和废气吸附净化系统均包括用于盛装焦炭的吸附罐,所述废气吸附净化系统通过盛装在所述吸附罐内回收的焦炭吸收净化来自于用于密封处理碳-石墨坯料的树脂处理装置产生的树脂废气和吸附来自焦炭器产生的沥青气体,并经除尘器过滤后排放。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物料循环回收系统特别采用下述连接结构设置,具体地:所述物料循环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焦炭器,输送管,集料仓,提升机,螺栓提升管,吸附罐,粉碎机和用于收集通过粉碎机粉碎后的粉料的回收料仓。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废气吸附净化系统特别采用下述连接结构设置,具体地:所述废气吸附净化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焦炭器上方的第二集气罩和安装在所述树脂处理装置上方的第一集气罩;所述第一集气罩与第二集气罩通过分支器与所述吸附罐的底部连通;所述吸附罐的顶部与所述除尘器连通;所述第一集气罩与分支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抽风机,所述第二集气罩与分支器之间设置有第二抽风机,所述吸附罐与除尘器之间设置有第三抽风机。

工作原理简述:

首先,本实用新型只是记载了方案中的设备以及连接关系,形成一个能够实现废气废渣回收利用,同时,降低废气排放的设备系统。管路之间的连接不局限于附图中的所示结构,可以根据实际的场地和厂房设置而进行因地制宜,只要技术实质按照本申请记载的方案实施即可,这一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是非常容易领会的,在此就不多做赘述了。

其次,在实际使用本系统的时候,原理如下:所述树脂处理器上的第一集气罩将通过第一抽风机的吸力将树脂废气吸入到吸附罐中进行吸附净化;同理,所述焦炭器中产生的废气通过第二集气罩并通过第二抽风机的吸力将废气吸到吸附罐中进行吸附交换净化。由于焦炭中会存在部分粉尘,为了避免粉尘随着气流排出到大气中污染空气,通过布袋除尘器进行过滤即可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所述提升机不断循环的将新鲜的焦炭提升到吸附罐中,粉碎机也不断的将吸附罐中进行交换之后的焦炭进行粉碎呈粉末状进行再利用,如此循环即可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除尘器为布袋除尘器,所述布袋除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与风向垂直的多个过滤网布,所述过滤网布采用多层无妨棉布。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过滤网布与壳体之间或者与相邻过滤网布之间具有积尘腔;所述壳体上固定安装有振动器。

由于布袋除尘器的体积较大,不方便频繁的更换过滤网布,因此,在振动器的振动作用下,大部分灰尘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到所述积尘腔中,当积尘腔中沉积了大量灰尘的时候再进行统一清理,这样既能够延长过滤网布的有效过滤周期,同时,也能够避免灰尘均布在过滤网布上堵塞孔洞,影响过滤效果。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吸附罐内部靠近下方的位置设置有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的开口朝下并与所述分支器连通;所述进气歧管的结构包括一个管状圆环和竖直连通在所述管状圆环下方的多个进气直管。将进气歧管的开口朝下的目的是避免焦炭在进行下落过程中堵塞进气歧管,影响到进气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焦炭将沥青废气和树脂废气进行过滤吸附,同时,将吸附过后的焦炭作为制备碳-石墨制品的原材料,实现废气废物零排放,同时能够减少制备碳-石墨原材料的采购,降低工业应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多得之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其中:1-布袋除尘器;2-过滤网布;3-振动器;4-排气管;5-积尘腔;6-吸附罐;7-进气歧管;8-分支器;9-第一集气罩;10-树脂处理装置;11-回收料仓;12-焦炭器;13-粉碎机;14-第二集气罩;15-提升机;16-输送管;17-集料仓;18-螺旋提升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所示,一种废料废气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物料循环回收管路系统和废气吸附净化系统,所述物料循环管路系统和废气吸附净化系统均包括用于盛装焦炭的吸附罐6,所述废气吸附净化系统通过盛装在所述吸附罐6内回收的焦炭吸收净化来自于用于密封处理碳-石墨坯料的树脂处理装置10产生的树脂废气和吸附来自焦炭器12产生的沥青气体,并经除尘器过滤后排放。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物料循环回收系统特别采用下述连接结构设置,具体地:所述物料循环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焦炭器12,输送管16,集料仓17,提升机15,螺栓提升管18,吸附罐6,粉碎机13和用于收集通过粉碎机13粉碎后的粉料的回收料仓11。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废气吸附净化系统特别采用下述连接结构设置,具体地:所述废气吸附净化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焦炭器12上方的第二集气罩14和安装在所述树脂处理装置10上方的第一集气罩9;所述第一集气罩9与第二集气罩14通过分支器8与所述吸附罐6的底部连通;所述吸附罐6的顶部与所述除尘器连通;所述第一集气罩9与分支器8之间设置有第一抽风机,所述第二集气罩14与分支器8之间设置有第二抽风机,所述吸附罐6与除尘器之间设置有第三抽风机。所述的所有抽风机在图中均为示出。

工作原理简述:

首先,本实用新型只是记载了方案中的设备以及连接关系,形成一个能够实现废气废渣回收利用,同时,降低废气排放的设备系统。管路之间的连接不局限于附图中的所示结构,可以根据实际的场地和厂房设置而进行因地制宜,只要技术实质按照本申请记载的方案实施即可,这一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是非常容易领会的,在此就不多做赘述了。

其次,在实际使用本系统的时候,原理如下:所述树脂处理器10上的第一集气罩9将通过第一抽风机的吸力将树脂废气吸入到吸附罐6中进行吸附净化;同理,所述焦炭器12中产生的废气通过第二集气罩14并通过第二抽风机的吸力将废气吸到吸附罐6中进行吸附交换净化。由于焦炭中会存在部分粉尘,为了避免粉尘随着气流排出到大气中污染空气,通过布袋除尘器1进行过滤即可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所述提升机15不断循环的将新鲜的焦炭提升到吸附罐6中,粉碎机13也不断的将吸附罐6中进行交换之后的焦炭进行粉碎呈粉末状进行再利用,如此循环即可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实施例2: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附图1所示对下述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除尘器为布袋除尘器,所述布袋除尘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与风向垂直的多个过滤网布2,所述过滤网布2采用多层无妨棉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布2与壳体之间或者与相邻过滤网布2之间具有积尘腔5;所述壳体上固定安装有振动器3。

由于布袋除尘器1的体积较大,不方便频繁的更换过滤网布2,因此,在振动器3的振动作用下,大部分灰尘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到所述积尘腔5中,当积尘腔5中沉积了大量灰尘的时候再进行统一清理,这样既能够延长过滤网布2的有效过滤周期,同时,也能够避免灰尘均布在过滤网布2上堵塞孔洞,影响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罐6内部靠近下方的位置设置有进气歧管7,所述进气歧管7的开口朝下并与所述分支器8连通;所述进气歧管7的结构包括一个管状圆环和竖直连通在所述管状圆环下方的多个进气直管。将进气歧管7的开口朝下的目的是避免焦炭在进行下落过程中堵塞进气歧管7,影响到进气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