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仿生态循环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2147发布日期:2019-01-29 18:25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仿生态循环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循环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仿生态循环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有固体颗粒、杂质和油污悬浮物的工业废水。这些工业废水还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颗粒杂质,被排放到水体中会造成水体及水体周围的土壤中重金属严重超标,造成水中动物和植物的大量死亡,还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含有大量固体颗粒杂质和油污悬浮物的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传统的水固分离方法一般采用离子交换法或膜渗透法。但工业废水是工业生产的附属产物,产生量较大,不适合用这些方法来进行处理。同时,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杂质,如果直接用现有的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容易造成使用成本很高的滤芯、滤膜堵塞,及造成设备、填料的腐蚀和结垢,不仅影响到工业废水的后续处理,还会大大降低水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目前处理废水中大量固体颗粒杂质,主要采用将污水排放到污水池中进行沉淀处理的技术方案,但该方案污水的处理量小,污水处理效率低,不适用于大量的工业废水的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仿生态循环过滤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仿生态循环过滤系统,包括容器罐、滤芯和排渣阀,所述容器罐内设有滤芯,滤芯通过多根连接管与容器罐外部的横管连通,横管一端设有反吹口,另外一端设有第一排气口,横管通过连通管分支连通有取液管,取液管一端设有循环口,另外一端设有出液口,取液管上通过残液排放管与容器罐底部的排渣阀连通,所述容器罐底部一侧设有主管口,主管口上连通有物料进口和排液口,所述容器罐一侧设有正吹管路,另外一侧设有排气管路,正吹管路端部设有正吹口,排气管路端部设有第二排气口,当罐内充满液体时排放容气罐顶部的残余气体;气源通过正吹口与正吹管路透过仿生态滤层表面与滤芯、连接管、横管、第一排气口连通完成仿生态滤层固化、干燥,气源通过反吹口与反吹管路、横管、连接管、与滤芯、排渣阀连通完成仿生态滤层的爆破、剥离和排泄。

进一步,所述取液管上设有取样口和视镜,取液管位于循环口处设有循环阀,取液管位于出液口处设有出液阀。

进一步,所述容器罐顶部设有压力表、放空口和预留清洗口,容器罐一侧通过压力检测管路设有压力变送器。

进一步,所述滤芯与横管连接的各连接管上分别设有滤清液截止阀,横管上设有清洗液入口。

进一步,所述主管口与原液罐和物料进口连通形成进料管路;再生罐、物料进口、主管口、滤芯、连接管、横管、循环口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进一步,所述容器罐底部设有排渣口,排渣阀位于容器底部的排渣口处,排渣阀上设有排渣阀门,残液排放管与排渣阀门连通的管路处设有残液排放阀。

进一步,所述物料进口处设有流量计和进液阀,排液口处设有排液阀。

进一步,所述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经聚集排气口聚集排出。

进一步,所述滤芯由多根管状滤柱并联阵列布设在容器罐内,滤柱上通过支架设有滤膜,滤膜表层涂有高分子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具有表面过滤性能的滤膜进行过滤,可使液体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全部截留在滤膜的表面,能够有效地进行固液分离;(2)过滤器滤膜采用高分子涂层处理的材质,表面光滑疏水,抗结垢抗结晶,能够在易结垢易结晶的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3)仿生态循环过滤系统滤芯的管状结构,增加了过滤面积,形成一种正吹反吹液体过滤设备,过滤效率高;(4)滤芯为柱状管,过滤过程中,仿生态滤层脱离滤膜表面依靠压缩空气的压力完成反吹爆破脱落,杜绝了传统过滤器滤料层遇到易结垢易结晶或胶体物质条件下板结成块的弊病;(5)优化了排渣系统,有效降低了外排废渣的含水率,降低了后续处理的成本;(6)任何介质均可通过滤清液截止阀将其隔离,安全性能高;(7)避免人员与产品的接触,从而降低了人员受到污染的几率,能够安全处理强酸、强碱、有机溶剂或者有毒溶液,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滤芯分布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系统连接原理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滤柱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附图7为仿生态滤层原理图。

图中,1容器罐,2滤芯,3连接管,4横管,5取样口,6视镜,7压力表,8放空口,9预留清洗口,10清洗液入口,11物料进口,12排液口,13第一排气口,14反吹口,15第一排气阀,16反吹阀,17出液口,18循环口,19循环阀,20出液阀,21残液排放管,22取液管,23进液阀,24流量计,25排液阀,26滤清液截止阀,27残液排放阀,28排渣阀,29正吹口,30正吹阀,31第二排气阀,32第二排气口,33排渣阀门,34排渣口,35原液罐,36再生罐,37聚集排气口,38气源,39清液出口,40连通管,41主管口,42正吹管路,43排气管路,44滤柱,45支架,46滤膜,47压力检测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仿生态循环过滤系统,包括容器罐1、滤芯2和排渣阀28,所述容器罐1内设有滤芯2,滤芯2通过多根连接管3与容器罐1外部的横管4连通,横管4一端设有反吹口14,另外一端设有第一排气口13,横管4通过连通管40分支连通有取液管22,取液管22一端设有循环口18,另外一端设有出液口17,取液管22上通过残液排放管21与容器罐1底部的排渣阀28连通,所述容器罐1底部一侧设有主管口41,主管口41上连通有物料进口11和排液口12,所述容器罐1一侧设有正吹管路42,另外一侧设有排气管路43,正吹管路42端部设有正吹口29,排气管路43端部设有第二排气口32,当罐内充满液体时排放容气罐顶部的残余气体;气源通过正吹口与正吹管路透过仿生态滤层表面与滤芯、连接管、横管、第一排气口连通完成仿生态滤层固化、干燥,气源通过反吹口与反吹管路、横管、连接管、与滤芯、排渣阀连通完成仿生态滤层的爆破、剥离和排泄。

进一步,所述取液管22上设有取样口5和视镜6,取液管22位于循环口18处设有循环阀19,取液管22位于出液口17处设有出液阀20。

进一步,所述容器罐1顶部设有压力表7、放空口8和预留清洗口9,容器罐1一侧通过压力检测管路47设有压力变送器。

进一步,所述滤芯2与横管4连接的各连接管3上分别设有滤清液截止阀26,横管4上设有清洗液入口10。

进一步,所述主管口41与原液罐35和物料进口11连通形成进料管路;再生罐36、物料进口11、主管口41、滤芯2、连接管3、横管4、循环口18连通形成循环回路。

进一步,所述容器罐1底部设有排渣口34,排渣阀28位于容器底部的排渣口34处,排渣阀28上设有排渣阀门33,残液排放管21与排渣阀门33连通的管路处设有残液排放阀27。

进一步,所述物料进口11处设有流量计24和进液阀23,排液口12处设有排液阀25。

进一步,所述第一排气口13和第二排气口32经聚集排气口37聚集排出。

进一步,所述滤芯2由多根管状滤柱44并联阵列布设在容器罐1内,滤柱44上通过支架45设有滤膜46,滤膜46表层涂有高分子涂层。

该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仿生态循环过滤系统,仿生态循环过滤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仿生态循环过滤系统在一密闭的容器里,组合多根多孔滤芯2,参照图7,根据水资源在自然界循环过程中自身净化的生态原理,利用介质中存在的固体颗粒物在滤芯2的滤膜46表面进行初步拦截,不断循环堆积形成仿生态滤层,达到模拟自然界水的净化生态原理,经取样检测达到排放要求,从而进行固液的分离,固液分离后,利用风,热等能量源,对已经形成的仿生态滤层,在滤膜46表面充分固化、干燥,正吹干燥;再次利用风,热能量释放产生脉冲振动的机理,对已经干化的固体生态滤层进行爆破,从滤膜46表面进行剥离,反吹爆破剥离滤层,通过排渣系统自动排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仿生态循环过滤系统使用时:

1.开启进液阀23、第二排气阀31,待滤物料由原液罐35泵入容器罐1内,当料液充满罐体时,关闭第二排气阀31;

2.打开循环阀19、滤清液截止阀26,物料经循环阀19进入再生罐36,物料不断经过循环过滤,物料中存在的固体颗粒物在滤芯2的滤膜46表面进行初步拦截,不断循环堆积形成仿生态滤层,循环过滤后的液体逐渐清澈,透过视镜6进行观察,经取样口5取样检测合格;

3.关闭循环阀19、打开滤清液出液阀20,物料开始正常过滤;

4.物料不断过滤后,仿生态滤层过滤能力逐渐降低,当滤清液出口39流量达不到工艺要求时,需要停机排渣,根据物料的工艺要求,间歇工作可选用单台设备,连续工作设备需要一备一用;

5.关闭料液进液阀23,打开正吹阀30,物料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进行过滤,当容器罐1内物料液面低于滤芯2底部时,此时出液口17无清液流出,关闭滤清液截止阀26、滤清液出液阀20,打开排液阀25,将罐内物料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排放至原液罐35内,当罐内物料液面低于排液管口时,打开残液排放阀27,打开循环阀19,罐内残余液体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经过残液排放阀27、循环阀19排放至再生罐36;

6.关闭残液排放阀27、循环阀19,打开滤清液截止阀26,打开第一排气阀15,仿生态滤层在气体循环作用下干燥;

7.仿生态滤层干燥后,关闭正吹阀30,关闭第一排气阀15,打开排渣阀28,打开反吹阀16,逐一打开滤清液截止阀26,滤芯2外层的滤膜46在脉冲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开始膨胀、收缩,仿生态滤层受振动、爆破、剥离脱落,经排渣阀28自动排出;

8.观察排渣情况、清理排渣阀28周边残渣,确认关闭排渣阀28;

9.根据物料物性,可以由预留清洗口9对滤膜46表面进行清洗,也可由清洗液入口10加洗涤液对滤膜46进行反洗。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