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磨机稀油站回油堵塞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9232发布日期:2019-01-08 21:56阅读:8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磨机稀油站回油堵塞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稀油润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球磨机稀油站回油堵塞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球磨机主要应用于矿山和电厂,在球磨机的配套设备中稀油站承担着为球磨机进料端和出料端轴承提供润滑油的作用.在传统的稀油站中对出油口供油压力和流量都有严格的要求。

稀油站包括油箱、齿轮泵、单向阀、安全阀、双筒网式过滤器、冷却器和供油管路,润滑油由齿轮泵从油箱中吸出,经单向阀、安全阀、双筒网式过滤器和冷却器通过供油管路送入设备的润滑点。参见图1,为现有技术中稀油站回油口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润滑之后的润滑油从润滑点经回油管1回到油箱3,为了对回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将回油管1的出油端设置在回油过滤网2内部,回油从回油管1流出后经过回油过滤网2的过滤进入油箱3。

然而,现有技术中,回油过滤网2经过多次过滤后会被大量杂质堵塞,造成回油过滤速度缓慢,使过滤速度远远小于回油速度,从而造成大量润滑油从回油过滤网2的上端口溢出,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影响了对球磨机的润滑。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磨机稀油站回油堵塞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球磨机稀油站回油堵塞报警装置,包括:防护套管、光电液位传感器和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电路与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防护套管的侧壁上,所述防护套管焊接在回油过滤网上端口外围的油箱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报警电路包括中间继电器KA、电铃M和报警指示灯HL,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的液位常开触点K1与所述中间继电器KA的线圈KA2串联后接入电源,所述中间继电器KA的常闭触点KA1串联在所述电铃M和报警指示灯HL的供电回路中,所述电铃M和报警指示灯HL并联。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外加油管,所述外加油管的进油端设置于所述防护套管的内部,出油端贯穿所述防护套管和油箱的侧壁设置于所述油箱内部。

优选地,所述外加油管的进油端位于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上方。

优选地,所述外加油管与所述防护套管和油箱侧壁的连接处密闭。

优选地,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包括LLC200A A3SH液位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防护套管包括圆筒形套管。

优选地,所述圆筒形套管的直径为300-400mm,高为2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包括防护套管、光电液位传感器和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电路与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防护套管的侧壁上,所述防护套管焊接在回油过滤网上端口外围的油箱外壁上,当回油过滤网堵塞造成过滤速度远远小于回油速度时,润滑油会从回油过滤网与油箱之间的接口处溢出,由于在回油过滤网上端口外围的油箱外壁上焊接的防护套管的存在,润滑油不会油箱表面直接泄露到地面,而是在防护套管围成的空间内集聚,当集聚的润滑油过多,液面没过光电液位传感器之后传感器中的开关会闭合进而通过中间继电器对电铃和报警指示灯供电,进行报警,能够防止资源浪费和对球磨机的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稀油站回油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球磨机稀油站回油堵塞报警装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球磨机稀油站回油堵塞报警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球磨机稀油站回油堵塞报警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报警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示说明:

1-回油管,2-回油过滤网,3-油箱,4-光电液位传感器,5-外加油管,6-防护套管,7-进料端,8-出油管,9-报警电路,KA1-常闭触点,KA2-线圈,K1-液位常开触点,M-电铃,HL-报警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球磨机稀油站回油堵塞报警装置,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球磨机稀油站回油堵塞报警装置包括:防护套管4、光电液位传感器5和报警电路6。

所述报警电路6与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5电连接,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球磨机稀油站回油堵塞报警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5设置在所述防护套管4的侧壁上,所述防护套管4焊接在回油过滤网2上端口外围的油箱3外壁上。当回油过滤网2堵塞造成过滤速度小于回油速度时,润滑油会从回油过滤网2与油箱3之间的接口处溢出,由于在回油过滤网2上端口外围的油箱3外壁上焊接的防护套管4的存在,润滑油不会由油箱3表面直接泄露到地面,而是在防护套管4围成的空间内集聚,当集聚的润滑油过多,液面没过光电液位传感器5之后会通过报警电路6进行报警。

参见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球磨机稀油站回油堵塞报警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外加油管7。

所述外加油管7的进油端设置于所述防护套管4的内部,出油端贯穿所述防护套管4和油箱3的侧壁设置于所述油箱3内部。当防护套管4中集聚的润滑油没过光电液位传感器5报警之后,工作人员可能不能及时处理或回油过滤网2堵塞严重造成润滑油集聚速度大于工作人员处理速度时,为防止润滑油从防护套管4上端口溢出,在防护套管4侧壁上设置外加油管7,通过外加油管7将集聚的润滑油引回油箱3。所述外加油管7与所述防护套管4和油箱3侧壁的连接处密闭,避免在通过外加油管7将润滑油引回油箱3时从连接处泄露。

出于便于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套管4采用圆筒形套管,同时,稀油站的供油速度一般在2.5L/h,当报警之后,工作人员一般会采取停车措施,从发出报警到稀油站停车,时间约为几分钟,根据稀油站供油的速度可以确定,从警报发出到稀油站停车之间可以集聚的润滑油容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圆筒形套管的直径为300-400mm,高为200mm。需要说明的是,光电液位传感器5和外加油管7设置在防护套管4的侧边上,但具体设置高度由用户自行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稀油站的回油过滤网2在堵塞后回油过滤速度会降低,但其依然可以实现回油过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润滑油溢出时进行报警,通过对稀油站停车而使回油速度小于过滤速度,从而实现避免润滑油溢出,但是,当回油过滤网2堵塞严重时,即使在警报发出后立即对稀油站进行停车也不能避免润滑油溢出时才需要通过外加油管7将润滑油引回油箱3,因此,需要将所述外加油管7的进油端设置于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5上方,从而实现优先报警的目的。

参见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报警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报警电路6包括中间继电器KA、电铃M和报警指示灯HL,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5的液位常开触点K1与所述中间继电器KA的线圈KA2串联后接入电源,所述中间继电器KA的常闭触点KA1串联在所述电铃M和报警指示灯HL的供电回路中,所述电铃M和报警指示灯HL并联。在现场连接时,所述报警电路6可以直接采用稀油站自带的报警系统,也可以在中控室内按照图5所示电路图进行布置,直接采用稀油站的报警系统节省了安装成本,具有便于安装的特点,在中控室呢另外进行电路设置能够使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获得报警信息,具体采取何种设置又用户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5包括LLC200A A3SH液位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为:在传感器顶端有一个红外LED和光电晶体管,精确地安装在传感器顶端的基座上,当传感器顶端在空气中时,红外光在内部反射回光电管,在发射和接受之间光耦合特性良好,当传感器顶端浸入液体时,红外光会从传感器顶端的锥形表面透射出去,而光电管接受到的光强会变小,导致输出电平发生变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完毕使用时,首先启动稀油站设备,通过出油管8出油,对球磨机的进料端9和出料端提供润滑油,多余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管1流入回油过滤网2,如果回油过滤网2的过滤情况良好,过滤后的润滑油会直接进去油箱3,回油过滤网2中可能会有少量回油集聚,如果回油过滤网2的堵塞情况稍重,则回油过滤网2中的回油慢慢集聚到防护套管4围成的空间内,根据回油过滤网2堵塞情况,如果回油液面没过光电液位传感器5则发生报警,工作人员对稀油站进行停车操作,当回油过滤网2堵塞特别严重或停车不及时时,集聚的回油通过外加油管7回流至邮箱3。

本实用新型包括防护套管、光电液位传感器和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电路与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防护套管的侧壁上,所述防护套管焊接在回油过滤网上端口外围的油箱外壁上,当回油过滤网堵塞造成过滤速度远远小于回油速度时,润滑油会从回油过滤网与油箱之间的接口处溢出,由于在回油过滤网上端口外围的油箱外壁上焊接的防护套管的存在,润滑油不会油箱表面直接泄露到地面,而是在防护套管围成的空间内集聚,当集聚的润滑油过多,液面没过光电液位传感器之后传感器中的开关会闭合进而通过中间继电器对电铃和报警指示灯供电,进行报警,能够防止资源浪费和对球磨机的润滑效果。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