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光试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9679发布日期:2018-12-21 19:52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光试管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光试管架。



背景技术:

部分科研实验需要采取避光措施,这是由于某些实验由于其组分对光不稳定,在实验过程中如操作不当,会发生某种程度的降解、聚合反应,外观易出现变色、混浊、颜色加深甚至沉淀等变化,组分原料本身性质对光不稳定,使用避光措施对提高反应质量,降低实验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目前现有的避光措施为试管外部包上锡箔纸或在暗室里操作,避光措施过于简陋,这样不仅不能达到避光效果,而且操作过程复杂,此外,在完全包覆、完全黑暗的情况下进行实验,不易观察化学实验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的情况,同时,试管架上缺少减震措施,在操作过程中,如对试管架进行移动,产生的震动对实验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种种问题的存在极大影响了避光实验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目前实验器材不能完全达到避光效果,不易观察化学实验过程中试管内的反应情况,操作过程中因震动影响反应效果等问题的避光试管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避光试管架,包括试管架、遮光外罩和底座,所述试管架布设于底座的顶端,所述遮光外罩罩设于试管架的外周部,遮光外罩的外壁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处上下推拉式布设有观察板,所述试管架包括试管架本体、转动轴和试管固定架,所述转动轴的上部布设试管架本体、下部布设试管固定架,转动轴的顶部中心布设转动钮、底部布设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的底部连接至底座,所述底座的中部内嵌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两个上下对应的减震壳板、减震弹簧和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位于减震壳板的两边,通过减震器使两个减震壳板相连接,减震壳板中部布设有球体,所述球体的四边分别连接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至减震壳板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架本体和遮光外罩的上部咬合连接,所述咬合连接为试管架本体的外壁上周向布设有两个以上的上咬合口,所述上咬合口为呈“L”形的塑性材料,所述遮光外罩的上部内侧壁周向布设有两个以上的下咬合口,所述下咬合口为呈倒“L”形的塑性材料,通过下咬合口和上咬合口的相互对接咬合使遮光外罩罩设于试管架的外周部。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架本体和试管固定架上均周向开设有两个以上的试管洞口,所述试管架本体和试管固定架上的两个试管洞口上下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架本体上的试管洞口处布设有盖片,所述盖片和试管洞口的边沿之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盖片的上平面上布设有数字编号,盖片、遮光外罩均由遮光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钮为“十”字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观察板的中部设有摩擦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试管架的外周部罩设有遮光外罩,能够为避光实验提供有效的避光环境,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因为光源的直射导致实验的失败,也有效避免了因光污染造成实验原料的浪费,试管架本体和遮光外罩的上部咬合连接,遮光外罩处于可拆卸的连接状态,根据实验情况放置或取下遮光外罩,即无需做避光实验时,取下遮光外罩做普通试管架使用,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合理的利用了实验室资源,保证实验室的整洁度;

遮光外罩的遮光外罩的外壁开设有观察口,观察口处上下推拉式布设有观察板,需要观察时,只需向上推送观察板即可通过观察口对试管内溶液的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操作过程简单,易于实时掌握试管内的反应情况,方便观察、记录。

底座的中部内嵌有减震装置,在减震装置的作用下,减缓震动对试管内反应的影响,避免因来回挪动而引起的震动使试管架上的试管内的溶液浑浊,影响实验反应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光试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光试管架的试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光试管架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光试管架的转动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避光试管架的咬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试管洞口,2为上咬合口,3为转动钮,4为试管架本体,5为遮光外罩,6为摩擦纹,7为观察板,8为减震壳板,9为底座,10为下咬合口,11为盖片,12为转动轴,13为试管固定架,14为转动轴承,15为减震弹簧,16为球体,17为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避光试管架,包括试管架、遮光外罩5和底座9,所述试管架布设于底座9的顶端,所述遮光外罩5罩设于试管架的外周部,遮光外罩5的外壁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处上下推拉式布设有观察板7,所述试管架包括试管架本体4、转动轴12和试管固定架13,所述转动轴12的上部布设试管架本体4、下部布设试管固定架13,转动轴12的顶部中心布设转动钮3、底部布设转动轴承14,转动轴承14为滚珠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12的底部连接至底座9,所述底座9的中部内嵌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两个上下对应的减震壳板8、减震弹簧15和减震器17,所述减震器17位于减震壳板8的两边,通过减震器17使两个减震壳板8相连接,减震壳板8中部布设有球体16,所述球体16的四边分别连接减震弹簧15,所述减震弹簧15的另一端固定至减震壳板8的内壁上,转动轴承14安装于减震装置上部的减震壳板8上,转动轴12自上部的减震壳板8穿固至减震装置内。

所述试管架本体4和遮光外罩5的上部咬合连接,所述咬合连接为试管架本体4的外壁上周向布设有两个以上的上咬合口2,所述上咬合口2为呈“L”形的塑性材料,所述遮光外罩5的上部内侧壁周向布设有两个以上的下咬合口10,所述下咬合口10为呈倒“L”形的塑性材料,通过下咬合口10和上咬合口2的相互对接咬合使遮光外罩5罩设于试管架的外周部。

所述试管架本体4和试管固定架13上均周向开设有两个以上的试管洞口1,所述试管架本体4和试管固定架13上的两个试管洞口1上下相对应。

所述试管架本体4上的试管洞口1处布设有盖片11,所述盖片11和试管洞口1的边沿之间转动连接;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试管架本体4为塑料板制成,盖片11和试管架本体4为一体结构,通过在试管架本体4上周向打孔开设出试管洞口1,打孔时孔口处产生的板为盖片11,盖板11和试管洞口1处的连接长度不小于1cm。

所述盖片11的上平面上布设有数字编号,所述盖片11、遮光外罩5均由遮光材料制成;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盖片11、遮光外罩5由遮光板制成。

所述转动钮3为“十”字结构。

所述观察板7的中部设有摩擦纹6,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遮光外罩5上对应观察口的位置自上而下开设有插口,插口为两个、分别位于观察口的两侧,插口的长度小于遮光外罩5的长度,观察板7的两侧分别置于两个插口内,手放置在摩擦纹6上推动观察板7,使观察板7沿插口长度方向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进行避光实验时,将试管自试管架本体4上的试管洞口1内放入,试管的下部固定至试管固定架13上的试管洞口1内,使其不易晃动,如需多种样品同时放入,可把进行实验的试管按照盖片11上的编号依次放入,而后盖上盖片11即可,需要观察某个试管内的实验情况时,旋转转动钮3,在转动轴12和转动轴承14的作用下,使试管架本体4上待观察的试管转动到观察口处,手放置在观察板7上的摩擦纹6处,向上推动观察板7,此时即可观察到试管架本体4上该试管内的实验情况,对试管内的反应情况进行记录,试管架本体4和遮光外罩5的上部咬合连接,使遮光外罩5罩设于试管架的外周部,继而遮挡光源,实验过程中如需挪动避光试管架,在减震装置的作用下,减缓震动对试管内溶液反应的影响,以免因为震动使试管内的溶液浑浊,影响实验反应效果。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