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8746发布日期:2019-01-25 17:27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脱硫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脱硫装置主要包括:脱硫塔1、反应槽2、再生塔3、泡沫槽4;脱硫过程中,脱硫液从再生塔3流入脱硫塔1、以喷淋的形式完成对硫化物的吸收,并得到含硫的脱硫液、即富液;富液依次流经反应槽2和再生塔3,并在再生塔3中还原、得到不含硫的脱硫液、即贫液;而后,贫液自再生塔3流入脱硫塔1并重复上述脱硫过程,即脱硫液为可循环利用的溶剂;请参照图2。

脱硫液主要包括:催化剂、挥发氨、悬浮硫、硫氰盐、硫代盐。其中,催化剂和挥发氨的浓度与脱硫效率成正比;而悬浮硫、硫氰盐以及硫代盐的浓度与脱硫效率成反比,即悬浮硫、硫氰盐、硫代盐的浓度越高,脱硫的效率越低;故为了提高脱硫的效率,需要对悬浮硫、硫氰盐、硫代盐的浓度进行控制。

就现有技术而言,对于硫氰盐和硫代盐的去除有较好的工艺方法,而对于悬浮硫的去除主要采用如下工艺:先使硫颗粒聚合于再生塔,再通过空气鼓泡浮选生成硫泡沫,最后采用消泡熔硫、或板框压滤的方式消除悬浮硫。但是,失活的硫颗粒很难聚合和浮选,故已成为目前去除悬浮硫的难点。

因此,如何降低脱硫液中悬浮硫的浓度,是现阶段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能够降低脱硫液中悬浮硫的浓度,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中的难题。

一种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包括:脱硫塔、反应槽、再生塔、泡沫槽;还包括陶瓷膜过滤器,

所述陶瓷膜过滤器的入口通过第一过滤管与所述再生塔的出口相连接,用于过滤脱硫液中的悬浮硫,且所述第一过滤管上串联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所述陶瓷膜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第二过滤管与所述反应槽相连接,以使过滤后的所述脱硫液流入所述反应槽,并汇入所述再生塔参与脱硫过程,且所述第二过滤管上设有第三阀门。

优选的,所述的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陶瓷膜过滤器低于所述再生塔的出口,且所述陶瓷膜过滤器的入口设置在陶瓷膜过滤器的底部,所述陶瓷膜过滤器的出口设置在陶瓷膜过滤器的顶部,且待过滤的脱硫液通过所述陶瓷膜过滤器的入口与出口的压差完成过滤,并从所述陶瓷膜过滤器的出口流入反应槽。

优选的,所述的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所述陶瓷膜过滤器的入口与出口的压差在0.35MPa-0.4MPa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所述第一过滤管的流量占所述再生塔的出口流量的1%-2%。

优选的,所述的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设有电磁流量计。

优选的,所述的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陶瓷膜过滤器高于所述泡沫槽,所述陶瓷膜过滤器的出口连接有吹气管,所述陶瓷膜过滤器的入口与所述泡沫槽之间设有卸料管,且所述吹气管和所述卸料管上分别设有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

优选的,所述的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所述卸料管为倾斜状,自所述陶瓷膜过滤器向所述泡沫槽倾斜。

优选的,所述的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所述卸料管的倾斜角度为1%。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包括:脱硫塔、反应槽、再生塔、泡沫槽;还包括陶瓷膜过滤器;其中,陶瓷膜过滤器的入口通过第一过滤管与再生塔的出口相连接,且第一过滤管上串联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陶瓷膜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第二过滤管与反应槽相连接,且第二过滤管上设有第三阀门。在脱硫过程中,打开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使脱硫液从再生塔的出口进入陶瓷膜过滤器;过滤后的脱硫液从陶瓷膜过滤器的出口流入反应槽,并汇入再生塔参与脱硫循环。由以上内容可知,本装置设有用于过滤悬浮硫的陶瓷膜过滤器,能够过滤掉失活的硫颗粒,以降低脱硫液中的悬浮硫含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能够降低脱硫液中悬浮硫的浓度,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中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脱硫装置的示意图。

图1-图2中:

脱硫塔—1、反应槽—2、再生塔—3、泡沫槽—4、陶瓷膜过滤器—5、第一过滤管—6、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二过滤管—9、第三阀门—10、电磁流量计—11、吹气管—12、卸料管—13、第四阀门—14、第五阀门—1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能够降低脱硫液中悬浮硫的浓度,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中的难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请参见图1-图2;主要包括:脱硫塔1、反应槽2、再生塔3、泡沫槽4;还包括陶瓷膜过滤器5;其中,陶瓷膜过滤器5的入口通过第一过滤管6与再生塔3的出口相连接,且第一过滤管6上串联设有第一阀门7和第二阀门8;陶瓷膜过滤器5的出口通过第二过滤管9与反应槽2相连接,且第二过滤管9上设有第三阀门10。在脱硫过程中,打开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和第三阀门10,使脱硫液从再生塔3的出口进入陶瓷膜过滤器5;过滤后的脱硫液从陶瓷膜过滤器5的出口流入反应槽2,并汇入再生塔3参与脱硫循环。由以上内容可知,本装置设有用于过滤悬浮硫的陶瓷膜过滤器5,能够过滤掉失活的硫颗粒,以降低脱硫液中的悬浮硫含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能够降低脱硫液中悬浮硫的浓度,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中的难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入口和出口,均以图1-图2中所示的箭头为标准。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在竖直方向上,可以将陶瓷膜过滤器5设置为低于再生塔3出口的高度;并将陶瓷膜过滤器5的入口设置在陶瓷膜过滤器5的底部,陶瓷膜过滤器5的出口设置在陶瓷膜过滤器5的顶部。该设置是为了以陶瓷膜过滤器5的入口与出口间压差为动力,使待过滤的脱硫液穿过陶瓷膜过滤器5,并从陶瓷膜过滤器5的出口流入反应槽2;该设计无需增加驱动或加压设备,便使得脱硫液在陶瓷膜过滤器5的入口和出口压差的作用下完成过滤流动;可以将陶瓷膜过滤器5的入口与出口的压差设置在0.35MPa-0.4MPa之间。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在竖直方向上,可以将陶瓷膜过滤器5设置为高于泡沫槽4的高度,在陶瓷膜过滤器5的出口设置吹气管12;并在陶瓷膜过滤器5的入口与泡沫槽4之间设置卸料管13,且吹气管12和卸料管13上分别设有第四阀门14和第五阀门15。在脱硫过程中,当陶瓷膜过滤器5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压差大于0.1MPa时,关闭第二阀门8和第三阀门10、并打开第四阀门14和第五阀门15,自吹气管12引入压缩风对陶瓷膜过滤器5进行反吹,使反吹的料液经卸料管13流入泡沫槽4;再关闭第四阀门14、打开第二阀门8,利用第一过滤管6内的脱硫液对卸料管13进行冲洗。该设计进一步提高了陶瓷膜过滤器5的可靠性,避免对陶瓷膜过滤器5造成堵塞,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为了方便卸料过程,可以将卸料管13设置为倾斜状,即自陶瓷膜过滤器5向泡沫槽4倾斜;倾斜角度可以为1%,或者其他适合本装置卸料的倾斜角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为了在不影响脱硫液正常脱硫工艺的前提下,对脱硫液中的悬浮硫进行去除,需要对再生塔3分流出来的脱硫液的流量进行控制,例如,可以使第一过滤管6的流量占再生塔3的出口流量的1%-2%。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装置,可以在第一阀门7和第二阀门8之间设置电磁流量计11,以便更加方便的对第一过滤管6的流量进行控制。

本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降低脱硫液悬浮硫浓度的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过滤时,打开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和第三阀门10,使脱硫液在陶瓷膜过滤器5的入口与出口之间压差作用下、自再生塔3流入陶瓷膜过滤器5,并使过滤后的脱硫液流入反应槽2,完成悬浮硫的过滤;

当陶瓷膜过滤器5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压差大于0.1MPa时,关闭第二阀门8和第三阀门10、并打开第四阀门14和第五阀门15,自吹气管12引入压缩风对陶瓷膜过滤器5进行反吹,使反吹的料液经卸料管13流入泡沫槽4;再关闭第四阀门14、打开第二阀门8,利用第一过滤管6内的脱硫液对卸料管13进行冲洗;最后,关闭第五阀门15,打开第三阀门10,继续使再生塔3内的脱硫液流入陶瓷膜过滤器5,以完成悬浮硫的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能够对脱硫液贫液中难以通过浮选方式去除的失活硫颗粒进行去除,避免了因悬浮硫浓度升高而导致的脱硫效率降低,降低了脱硫塔1堵塞的风险;

采用高位压差的方式对悬浮硫进行过滤,压力衡稳,不会因压力大幅波动而导致陶瓷膜过滤器5的损坏;

本装置的设计简化,故障点较少。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