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吸污机和吸尘器的过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7267发布日期:2019-01-04 23:5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吸污机和吸尘器的过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净化设备,具体地说是适用于吸污机和吸尘器的过滤结构。



背景技术:

水下清洁机器人能在不排放池水的情况下进行清洗作业,避免了因作业停用泳池,减轻了清洗泳池的繁重劳动又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水下机器人所用的滤芯为耗材,需 要定期更换,因此需要一种便于装配滤芯的结构;另一方面由于水下清洁机器人工作时进排水量大,故而需要提供顺畅过滤和排水的结构,滤芯的自身结构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以优化水下清洁机器人的过滤能力。现有的滤芯还有个缺陷,就是滤芯上只要出现一点破损就要更换整个滤芯,造成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结构布局合理、容量大、过滤顺畅且方便拆装维修的适用于吸污机和吸尘器的过滤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适用于吸污机和吸尘器的过滤结构,包括设于滤仓内的过滤装置,滤仓设有吸污口和排水口,吸污口连通于过滤装置的内部,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框和设有滤网的过滤片,过滤框上设有用于卡置过滤片的安装孔。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实施例1中,过滤片设有钩设于安装孔边缘的第一横钩,第一横钩成对设于过滤片的对向边缘;安装孔在第一横钩的同一侧设有钩设于过滤片的第二横钩,且第二横钩成对设于安装孔的对向边缘。

上述的第一横钩和第二横钩设置于过滤框的内侧。

上述的过滤片的边缘与安装孔的边缘之间设有4至32个直角配接部。

上述的吸污口设于滤仓的底部,排水口设于滤仓的侧壁,安装孔环设于过滤框的周壁,过滤框的上方设有豁口,豁口顶配于滤仓的上壁。

上述的滤仓内设有位于排水口两侧的第一定位凸台,过滤框设有与第一定位凸台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凹部。

上述的滤仓的底部设有第二定位凸台,过滤框的底部设有与第二定位凸台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凹部。

上述的过滤框的豁口处转动连接有提手,提手具有吻合收纳于豁口的内边缘的外轮廓。

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第一横钩和第二横钩设置于过滤框的外侧。

实施例3中,过滤片设有钩设于安装孔边缘的第一横钩,第一横钩成对设于过滤片的对向边缘;第一横钩所在的一侧的过滤装置上箍设有箍圈。上述的过滤片的边缘与安装孔的边缘之间设有4至32个直角配接部。

上述的吸污口设于滤仓的底部,排水口设于滤仓的侧壁,安装孔环设于过滤框的周壁,过滤框的上方设有豁口,豁口顶配于滤仓的上壁。

上述的滤仓内设有位于排水口两侧的第一定位凸台,过滤框设有与第一定位凸台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凹部。

上述的滤仓的底部设有第二定位凸台,过滤框的底部设有与第二定位凸台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凹部。

上述的过滤框的豁口处转动连接有提手,提手具有吻合收纳于豁口的内边缘的外轮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吸污机和吸尘器的过滤结构,包括设于滤仓内的过滤装置,滤仓设有吸污口和排水口,吸污口连通于过滤装置的内部,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框和设有滤网的过滤片,过滤框上设有用于卡置过滤片的安装孔。在最佳的实施例中,过滤片设有钩设于安装孔边缘的第一横钩,第一横钩成对设于过滤片的对向边缘;安装孔在第一横钩的同一侧设有钩设于过滤片的第二横钩,且第二横钩成对设于安装孔的对向边缘。本实用新型过滤框的容纳量能做得很大,能储藏大量垃圾;过滤片通过第一横钩和第二横钩限位作用能可靠地阻拦于安装孔中;在局部滤网破损后能通过更换过滤片进行维修,结构布局合理、过滤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过滤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3中过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过滤装置拆下过滤片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过滤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过滤装置拆下过滤片的示意图;

图9是图7过滤片和过滤框配合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8过滤片和过滤框分解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排水口、2过滤装置、2a豁口、2b直角配接部、21过滤框、21a安装孔、21b第一定位凹部、21c第二定位凹部、22过滤片、22a第一横钩、22b第二横钩、3吸污口、4滤仓、41第一定位凸台、42第二定位凸台、5提手、6箍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吸污机和吸尘器的过滤结构,包括设于滤仓4内的过滤装置2,滤仓4设有吸污口3和排水口1,吸污口3连通于过滤装置2的内部,过滤装置2包括过滤框21和设有滤网的过滤片22,过滤框21上设有用于卡置过滤片22的安装孔21a。当有过滤片22的滤网破损时,只需扣下破损的过滤片22,再装上新的过滤片22。

实施例1中,如图4、6、9、10所示,过滤片22设有钩设于安装孔21a边缘的第一横钩22a,第一横钩22a成对设于过滤片22的对向边缘;安装孔21a在第一横钩22a的同一侧设有钩设于过滤片22的第二横钩22b,且第二横钩22b成对设于安装孔21a的对向边缘。第一横钩22a和第二横钩22b能防止过滤片22从安装孔21a中脱出。

如图4、6、9、10所示,上述的第一横钩22a和第二横钩22b设置于过滤框21的内侧。第一横钩22a和第二横钩22b设于过滤装置2内与垃圾接触。更换过滤片22时,从过滤框21内侧将过滤片22按入安装孔21a中。

如图3所示,上述的过滤片22的边缘与安装孔21a的边缘之间设有4至32个直角配接部2b。直角配接部2b能增加过滤片22与安装孔21a的配合度,防止过滤片22在安装孔21a内转动。

如图1、2、3所示,上述的吸污口3设于滤仓4的底部,排水口1设于滤仓4的侧壁,安装孔21a环设于过滤框21的周壁,过滤框21的上方设有豁口2a,豁口2a顶配于滤仓4的上壁。当设备停止工作时,使用者能将过滤装置2取出,并从豁口2a处倒出垃圾。

如图1、2、3所示,上述的滤仓4内设有位于排水口1两侧的第一定位凸台41,如图3、4、5、6所示,过滤框21设有与第一定位凸台41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凹部21b。第一定位凸台41不作为过滤面,第一定位凸台41与第一定位凹部21b的配接能时过滤装置2快速定位,第一定位凹部21b占据了过滤框21靠近排水口1的空间,使得过滤框21在背离排水口1的侧壁面积大于靠近排水口1的侧壁面积,因此在进行吸污工作时,过滤装置2内的垃圾会倾向于往背离排水口1方向流窜,从而防止污物在靠近排水口1的地方堆积,最终使过滤过程能顺畅进行。

如图2、3所示,上述的滤仓4的底部设有第二定位凸台42,如图5、6所示,过滤框21的底部设有与第二定位凸台42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凹部21c。第二定位凸台42与第二定位凹部21c能与第一定位凸台41、第一定位凹部21b一道防止过滤装置2的摆动。

如图2、3、4所示,上述的过滤框21的豁口2a处转动连接有提手5,提手5具有吻合收纳于豁口2a的内边缘的外轮廓。

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第一横钩22a和第二横钩22b设置于过滤框21的外侧。更换过滤片22时,从过滤框21外侧将过滤片22按入安装孔21a中。

实施例3中,如图11所示,过滤片22设有钩设于安装孔21a边缘的第一横钩22a,第一横钩22a成对设于过滤片22的对向边缘;第一横钩22a所在的一侧的过滤装置2上箍设有箍圈6。箍圈6能防止过滤片22从安装孔21a中脱离。

如图11所示,上述的过滤片22的边缘与安装孔21a的边缘之间设有4至32个直角配接部2b。直角配接部2b能增加过滤片22与安装孔21a的配合度,防止过滤片22在安装孔21a内转动。

如图1、2、3所示,上述的吸污口3设于滤仓4的底部,排水口1设于滤仓4的侧壁,安装孔21a环设于过滤框21的周壁,过滤框21的上方设有豁口2a,豁口2a顶配于滤仓4的上壁。当设备停止工作时,使用者能将过滤装置2取出,并从豁口2a处倒出垃圾。

如图1、2、3所示,上述的滤仓4内设有位于排水口1两侧的第一定位凸台41,过滤框21设有与第一定位凸台41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凹部21b。第一定位凸台41不作为过滤面,第一定位凸台41与第一定位凹部21b的配接能时过滤装置2快速定位,第一定位凹部21b占据了过滤框21靠近排水口1的空间,使得过滤框21在背离排水口1的侧壁面积大于靠近排水口1的侧壁面积,因此在进行吸污工作时,过滤装置2内的垃圾会倾向于往背离排水口1方向流窜,从而防止污物在靠近排水口1的地方堆积,最终使过滤过程能顺畅进行。

如图2、3所示,上述的滤仓4的底部设有第二定位凸台42,过滤框21的底部设有与第二定位凸台42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凹部21c。第二定位凸台42与第二定位凹部21c能与第一定位凸台41、第一定位凹部21b一道防止过滤装置2的摆动。

如图2、3、4所示,上述的过滤框21的豁口2a处转动连接有提手5,提手5具有吻合收纳于豁口2a的内边缘的外轮廓。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区别点是安装孔21a没有第二横钩22b,使用箍圈6来代替第二横钩22b来固定过滤片22。当第一横钩22a设置在过滤装置2外周时,箍圈6箍设在过滤框21的外周;当第一横钩22a设置在过滤框21的内壁时,箍圈6撑开设置在过滤装置2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