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4414发布日期:2019-04-05 20:5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反应釜包括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反应釜体、用于罩盖于反应釜体上的釜盖、以及设置在釜盖上的搅拌器。而为了可对反应釜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部分反应釜体的外部设置有加热管,在使用时,流经加热管的热水的热量经加热管壁、反应釜体的侧壁再传递至反应釜体内的物料,但由于反应釜体侧壁的厚度较大,常常出现物料受热效果较差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用反应釜,其可提高物料的受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耐用反应釜,包括设置有出料口的反应釜体、用于罩盖于反应釜体上并设有进料口的釜盖、以及设置在釜盖上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用于伸入反应釜体内的搅拌桨、用于带动搅拌桨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反应釜体包括内壳体、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固定在内壳体的外侧,并与内壳体围成呈螺旋状并供热水流经的导热通道;外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与导热通道连通的输入管,下端设置有与导热通道连通的输出管。

所述内壳体上设置有呈螺旋状的螺旋槽,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螺旋槽的槽壁围成所述导热通道。

所述内壳体包括内筒、设置在内筒底部上的底壁,所述外壳体呈中空圆柱状,并套设在内筒外。

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桨连接。

所述搅拌器还包括升降座、设置在釜盖上并用于驱动升降座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电机的机体固定在升降座上。

所述升降座可升降地安装在釜盖上;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呈竖直设置的螺杆、机体固定在釜盖上并用于驱动螺杆转动的第二电机、螺纹套接在螺杆上并与升降座固定连接的螺母。

所述反应釜体外还套设有隔热套。

所述搅拌桨由904不锈钢制成。

所述进料口、出料口处均设置有开关阀。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用反应釜,其通过将反应釜体采用内壳体和外壳体的结合设计,并通过利用内壳体与外壳体配合形成导热通道,使得导热通道形成在反应釜体上,以使导热通道内的热水的热量可经内壳体传递至物料上,从而使得热量无需经加热管壁传递,可减少中间传热介质,缩短热传递路径,也无需经过整层厚度较大的反应釜体侧壁传热,可减少热量损失,而且,通过将导热通道设置为螺旋状,可增大传热面积,从而可提高物料的受热效果;此外,通过将所述搅拌桨采用904不锈钢制成,可增加搅拌桨的硬度,使得该搅拌桨不易损坏,可使该反应釜更为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反应釜体;11、内壳体;12、外壳体;13、导热通道;14、螺旋槽;15、进料口;16、出料口;17、内筒;18、底壁;20、釜盖;30、搅拌器;31、搅拌桨;32、升降座;41、输入管;42、输出管;50、旋转驱动装置;60、升降驱动装置;61、螺杆;62、第二电机;63、螺母;70、隔热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耐用反应釜,包括设置有出料口16的反应釜体10、设置有进料口15并用于罩盖于反应釜体10上的釜盖20、以及设置在釜盖20上的搅拌器30;所述搅拌器30包括用于伸入反应釜体10内的搅拌桨31、用于带动搅拌桨31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50;所述反应釜体10包括内壳体11、外壳体12;所述外壳体12固定在内壳体11的外侧,并与内壳体11围成呈螺旋状并供热水流经的导热通道13;外壳体12的上端设置有与导热通道13连通的输入管41,下端设置有与导热通道13连通的输出管42。所述进料口15、出料口16处均设置有开关阀。

在使用时,物料经进料口15进入反应釜体10内,然后通过利用旋转驱动装置50带动搅拌桨31转动,可利用搅拌桨31对物料进行搅拌。而通过往输入管41内通入热水,热水可从输入管41流向导热通道13,此时,热水的热量可经内壳体11而传递至反应釜体10的物料,使得物料受热,然后热水经输出管42流出,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用反应釜,其通过将反应釜体10采用内壳体11和外壳体12的结合设计,并通过利用内壳体11与外壳体12配合形成导热通道13,使得导热通道13形成在反应釜体10上,以使流经导热通道13的热水的热量可经内壳体11直接传递至物料,从而使得热量无需经加热管壁传递,可减少中间传热介质,缩短热传递路径,也无需经过整层厚度较大的反应釜体10侧壁传热,可减少热量损失,而且,通过将导热通道13设置为螺旋状,可增大传热面积,从而可提高物料的受热效果。

具体的,所述内壳体11上设置有呈螺旋状的螺旋槽14,所述外壳体12的内侧壁与所述螺旋槽14的槽壁围成所述导热通道13,而通过采用上述方式,可降低导热通道13加工的难度。所述内壳体11包括内筒17、设置在内筒17底部上的底壁18,所述外壳体12呈中空圆柱状,并套设在内筒17外。

所述旋转驱动装置50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桨31连接,从而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工作,可带动搅拌桨31转动。而通过将旋转驱动装置50采用第一电机,可方便于装配。

所述搅拌器30还包括升降座32、设置在釜盖20上并用于驱动升降座32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60;所述第一电机的机体固定在升降座32上。在使用时,升降驱动装置60工作带动升降座32升降,从而可带动第一电机连同搅拌桨31升降,从而使得反应釜体10内不同高度的物料搅拌得更为均匀。

所述升降座32可升降地安装在釜盖20上;所述升降驱动装置60包括呈竖直设置的螺杆61、机体固定在釜盖20上并用于驱动螺杆61转动的第二电机62、螺纹套接在螺杆61上并与升降座32固定连接的螺母63。在使用时,第二电机62工作,可带动螺杆61转动,从而可促使螺母63连同升降座32升降。而通过将升降驱动装置60采用螺杆61、第二电机62、螺母63的结合设计,可方便于提高升降座32升降的精度。

具体的,所述釜盖20上设置有两外凸部,所述升降座32上设置有与该两外凸部分别一一对应并供对应外凸部嵌置的两导向槽。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使得升降座32的升降更为顺畅。

具体的,所述搅拌桨31包括搅拌轴、沿着搅拌轴的轴向依次排列的三搅拌叶单元,所述搅拌叶单元包括套装在搅拌轴上的轴套、圆周排列在轴套上的若干个搅拌叶片。具体的,所述轴套螺纹套装在搅拌轴上,以方便于调节搅拌叶单元的高度。

所述反应釜体10外还套设有隔热套70,而通过采用隔热套70,从而可避免在该反应釜工作过程中反应釜体10热量较高而造成操作人员烫伤的现象。

所述搅拌桨31由904不锈钢制成。通过将所述搅拌桨31采用904不锈钢制成,可增加搅拌桨31的硬度,使得该搅拌桨31不易损坏,从而可延长该反应釜的使用寿命,可使该反应釜更为耐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