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集装箱的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6278发布日期:2019-01-22 20:54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集装箱的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运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集装箱的转运车。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贸易的全球化,集装箱在国际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集装箱运营的全球性,集装箱需要反复经历从陆地到海洋、从酷暑到严寒的全过程,其使用环境极为恶劣。因此,集装箱的防腐性能要求较高,其喷涂的工艺也有严格的标准。为了满足钢制集装箱喷涂工艺的标准,其一般配备专用的喷涂生产线,所需要的投入较大。

随着集装箱的生产逐渐多样化,除集装箱外,部分通过集装箱运输的产品部件也需要进行涂装,然而这类产品部件的体积较小,不能像集装箱那样安装箱脚轮在集装箱涂装生产线上流水作业,因此不方便在集装箱涂装生产线上涂装,导致不能充分发挥集装箱喷涂生产线的产能。另外,涂装好的部件还需运送到组装线上再对集装箱进行装箱,过程复杂,且需要较多人力,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集装箱的转运车,其上可放置产品部件,且转运车的尺寸与集装箱匹配,可直接在集装箱喷涂生产线上流水作业,作业完成后可直接装箱,无需装卸产品部件,从而节省人力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适用于集装箱的转运车,包括底架、立杆、横杆、以及连接杆,其中所述底架大体呈矩形框状,其内侧连接有刚性支撑网;所述立杆竖直设立,靠近下端部处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下端设有角件,所述角件的下端设有箱脚轮;所述横杆与所述底架的较短一组对边平行,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立杆的上端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底架的较长一组对边平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横杆连接,跨接在横杆上;所述底架设有下固定装置,所述连接杆上设有上固定装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下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定位钩,所述定位钩包括与所述底架转动连接的环部、以及与环部固定连接的呈“U”形的用于固定工件下端的钩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固定装置包括多条挂杆,所述挂杆呈“L”形,其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竖直部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并向下延伸,所述水平部与横杆平行并朝周转车外侧延伸。

优选的,所述横杆上也设有多条所述挂杆。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下固定装置包括多个下定位销,所述下定位销包括与所述底架连接并朝向转运车外侧延伸的座体,以及固定在所述座体上并朝向上方延伸的第一销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固定装置包括多个上定位销,所述上定位销包括连接部和第二销部,所述连接部呈“L”形,其一端与连接杆连接,另一端竖直固定有第二销部,所述第二销部从连结部上朝向上方延伸。

优选的,所述横杆的下端设有多个所述上定位销。

优选的,所述底架的较长一组对边的侧面设有叉槽。

优选的,所述底架的较短一组对边的长度为2438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上固定装置和下固定装置,可放置并固定产品部件,方便对部件进行加工作业,操作简单,适用性强。底架内侧焊接有刚性支撑网,人员可在刚性支撑网上进行打砂、喷漆作业,且当进行打砂作业时,钢砂可自动漏下,方便清砂。底架的尺寸与40HC集装箱的宽度相匹配,使转运车适用于集装箱的喷涂生产线,便于对产品部件进行流水作业,且喷涂完成后,转运车可连同部件直接装入集装箱,从而节省人力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适用于集装箱的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适用于集装箱的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适用于集装箱的转运车主要包括底架1、立杆2、横杆3以及连接杆4。底架1大体呈矩形框状,由金属焊接而成,底架1的内侧焊接有刚性支撑网11,该刚性支撑网11可方便人员站立在其上作业,且当进行打砂作业时,钢砂可自动漏下,方便清砂。立杆2的数量为四条,分别竖直焊接在底架1的角部。立杆2的下端设有角件21,角件21的下端设有箱脚轮22。其中,角件21采用集装箱标准角件,便于箱脚轮22的安装和拆卸。横杆3数量为两条,与底架1的较短一组对边平行,横杆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条立杆2焊接。连接杆4数量为两条,其与底架1较长一组对边平行,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横杆3连接。底架1设有下固定装置5,横杆3设有上固定装置6。

参考图2,下固定装置5包括多个定位钩51,该多个定位钩51等距离地排列在底架1的边缘。定位钩51包括环部511和钩部512。环部511呈环形,其与底架1转动连接。钩部512呈“U形”,用于固定待加工工件的下端。

参考图3,上固定装置6包括多个挂杆61。挂杆61呈“L”形,其包括竖直部611和水平部612,竖直部611与连接杆4焊接,水平部612与横杆3平行并朝周转车的外侧延伸。

具体使用时,工件的上端架设在相邻两条挂杆61上,定位钩51的钩部512插入工件下端对应的孔中,从而将工件固定。

为了增加可放置工件的数量,提高工作效率,横杆3的下端也可设置多条挂杆61。

图4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下固定装置5包括多个下定位销52,该多个下定位销52等距离地排列在底架1的边缘。下定位销52包括座体521和第一销部522,座体521呈杆状,其与底架1焊接并从底架1边缘向外侧延伸而出,第一销部522竖直固定于座体521末端,并向上方延伸。

上固定装置6包括多个上定位销62,上定位销62包括连接部621和第二销部622。连接部621呈“L”形,其一臂部与连接杆4焊接,另一臂部与横杆3平行并向转运车外侧延伸,第二销部622竖直固定在连接部621的另一臂部的末端并向上方延伸。

具体使用时,相邻的两个上定位销62的第二销部622插入工件上端对应的通孔,同时,下定位销52的第一销部522插入工件下端对应的通孔,从而将工件固定。

为了增加可放置工件的数量,提高工作效率,横杆3上也可设置多个上定位销62。

为了方便转运车的运输和装箱,底架1的下端设有用于供叉车插入的叉槽12,叉槽12的数量为四个,两两为一组分别对称设置在底架1较长一组对边的侧面,也即每个底架1的较长边上设置两个叉槽12。

需要说明的是,底架1较短的一组对边的长度,也即转运车的宽度,应该与对应集装箱的宽度相同,以适用于集装箱的涂装生产线。例如底架1较短的一组对边的长度优选为2438mm。40HC集装箱是海运最常见的集装箱之一,其尺寸为12192mm*2438mm*2896mm,底架1的其中一组对边的长度与40HC集装箱的宽度相匹配,从而使转运车适用于集装箱的涂装生产线,便于对集装箱配件进行流水作业,且作业完成后可直接装入集装箱,节省人力和成本。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这些变化均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