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涂胶面积的胶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9855发布日期:2019-04-20 03:54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涂胶面积的胶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胶胶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涂胶面积的胶枪。



背景技术:

胶枪在涂胶过程中被大量使用,然而普通的胶枪在涂胶过程中会存在胶水在涂覆过程中出胶尺寸不能很好地调整,导致在需要较宽的涂胶尺寸时需要多次往复循环涂覆,这样会造成涂胶质量无法保证、涂胶速度慢等问题,由于涂胶进给的速度不相同造成很多位置的涂胶粗细及厚度差别很大,同时多次涂胶时由于胶水的流动性较差,可能相同宽度胶水要求下,不同涂覆段的胶水覆盖度和胶水用量也差别很大,因此为了解决对于不同宽度胶水涂覆工况的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自主调整涂胶宽度,并且能够一次性涂覆的高性能涂胶胶枪。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一次形成不同宽度的胶水涂覆胶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涂胶面积的胶枪,包括动力部,与动力部相连接的芯体,还包括与芯体配合的胶枪体,所述芯体位于胶枪体纵向内部中间位置,所述胶枪体包含位于一端中心部位的出胶口,还包含位于胶枪体侧部的入胶口,所述动力部带动所述芯体运动实现胶体从入胶口间断性供给至出胶口,所述胶枪体中心出胶口的外围在所述端部螺旋式布置有出气口,所述胶枪体的侧部还包含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一控制部实现进气的通断控制,通过所述进气口供给的气流通过所述螺旋式出气口后作用于由出胶口流出的胶体,使得胶体实际涂胶面积大于出胶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部为气体动力部,所述胶枪体的另一端位置包含气体动力部的动力发生部,所述动力发生部通过充放气实现动力输出进而带动所述芯体实现所述出胶口胶体供给的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包含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可以调节所述出气口的气体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部与所述动力部联动,当所述动力部输出驱动时,所述控制部也同时打开供给气流。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式出气口与所述中心出胶口布置为使得所述出胶胶条宽度为所述中心出胶口直径或者当量直径的:1-5倍。

进一步地,环绕所述中心出胶口的出气口为5个。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均包含倾斜向所述中心出胶口的导气斜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气斜通道布置为将所述气体按照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方向旋流导出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胶枪体内部包含环向螺旋状的气流通道,所述进气口供给的气体从切向进入所述环向螺旋状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胶枪体的进气口位置至所述出气口沿轴线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入胶口至所述出胶口沿胶枪体轴线方向的距离。

在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本方案将所述的胶枪设计为包括动力部,与动力部相连接的芯体,还包括与芯体配合的胶枪体,所述胶枪体包含位于一端中心部位的出胶口,还包含位于胶枪体侧部的入胶口,所述动力部带动所述芯体运动实现胶体从入胶口间断性供给至出胶口,所述胶枪体中心出胶口的外围在所述出胶口螺旋式布置有出气口,所述胶枪体的侧部还包含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控制部实现进气的通断控制,通过所述进气口供给的气流通过所述螺旋式出气口后作用于由出胶口流出的胶体,使得胶体实际涂胶面积大于出胶面积。在胶枪的进气口或者进气通道位置设置流量调节装置使得进出气口输出的气体作用于中心部位胶水出口流出的胶水上,提供了胶水输出口胶水宽度可以改变的前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出气口为螺旋式布置的5个出口,统一按照朝将所述气体按照逆时针方向旋流导出的结构布置,实现了气流对于中心胶水的最大程度扰动,配合切向流入的气流和环形气流通道保证了气流的最大程度加速。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气流和中心出胶口的配合实现了调整气流大小的操作,实现了胶条宽度为中心出胶口直径或者当量直径1-5倍范围内的变化,通过供气部和供胶部的联动,实现了在胶水输出的同时启动气体路,保证了整个设备节约用气的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胶枪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胶枪的端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胶枪设计为包括动力部1,与动力部1相连接的芯体2,还包括与芯体2配合的胶枪体,所述芯体2位于胶枪体轴向内部中间位置,所述胶枪体包含位于一端中心部位的出胶口6,还包含位于胶枪体侧部的入胶口3,入胶口3设置于胶枪体的侧面并由切向位置进入,所述动力部1带动所述芯体2运动实现胶体从入胶口3间断性供给至出胶口6,所述胶枪体中心出胶口6的外围在所述端部螺旋式布置有出气口5,所述胶枪体的侧部还包含进气口4,所述进气口4最优化地布置为沿切向输入气流,并在所述胶枪体的周向进行螺旋式流动,保证了气流被充分加速,所述进气口4通过控制部实现进气的通断控制,通过所述进气口4供给的气流通过所述螺旋式排布的出气口5后形成螺旋气流并作用于由出胶口6流出的胶体,使得胶体实际涂胶面积大于出胶面积。在胶枪的进气口4或者进气通道位置设置流量调节装置使得出气口5输出的气体速度可控,该结构的布置提供了出胶口6胶水宽度可以改变的前提。

更优化地,将所述气体通断部与动力部1设计为联动结构,当动力部1带动所述芯体运动使得所述出胶口输出胶水时,所述气体通断部通过控制部的作用同时实现气流的供给,这样可以保证节约用气的效果,当然为了保证系统的简便,所述气体通断控制部也可以与动力部1不联动,所述气流通断部仅仅在操作开始和结束时操作,而控制胶水的动力部1可以在操作过程中被改变,本方案并不做过多的限定。

更优化地,所述芯体和配合部均为非易变性的材质,例如采用耐腐蚀的塑料或者其他非易变性材质,保证了芯体端部与配合部配合时所具有的配合间隙不会发生变化,因而使用中也不会产生漏胶的现象,所述端部与所述配合部的预留间隙按照CFD模拟计算获得或者通过实验与经验公式设计获得,所述芯体最优地设计为截面为圆形结构。

更优化地,所述动力部1为气体驱动的动力部,在所述胶枪的枪体上设置充气和放气的操作部,通过充气使得胶枪的腔室压力发生改变,带动弹性部进而带动芯体做上下运动,保证了胶枪在户外操作时不需要寻找外接电源等,实现了操作的简便性,当然也可以选用电力或者磁力充当动力部1,实现对于芯体的驱动,此处并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更优地,所述的出气口5为螺旋式布置的5个出口,统一设计为朝向中心的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方向导出气流的导流斜通道结构,所述进气口4切向流入的气体在胶枪体内的环形流道内的旋转方向,可以布置为与胶枪出气口5形成的气流旋向一致的结构,保证了气流流动中的阻力最小,也可以设计为旋向相反的结构,以实现最大程度延长气体在流道内的流动滞留时间,保证气流被充分的加速,两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气流对于中心胶水的最大程度扰动,配合切向流入的气流和环形气流通道保证了气流的最大程度加速。当然在其他事实例中,所述出气口5数量可根据实际产品需要做适应调整。出气口5越多,输出的螺旋形气体越平稳,作用于胶体的力越均匀,涂胶效果更好。

更优地,还通过气流和中心出胶口6的配合并配合调整气流大小的操作,实现了胶条宽度为中心出胶口直径或者当量直径1-5倍范围内的变化,通过供气部和供胶部的联动,实现了在胶水输出的同时启动气体路,保证了整个设备节约用气的效果,所述气流调整部可以与气流通断的控制部合一设计为流量阀结构,也可以分开设计为两种独立的结构,本方案并不做具体的限定。

更优化地,所述胶枪体的进气口4位置至所述出气口5沿轴线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入胶口3至所述出胶口6沿胶枪体轴线方向的距离,也就是将出胶口6设置在距离胶枪端部更远的位置,保证了胶水流动中更充分的发展,实现了出胶口6胶水更均匀的分配,同时气体流道距离更短,保证了气流在流道内的阻力损失更小,在实践中也发现对于气体的加速所需要的距离和空间相对较短,也减少了过长流道的泄漏点和降低了过长流道的泄漏概率。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