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系统中的输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5846发布日期:2019-04-29 12:51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水循环系统中的输水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循环系统中的输水箱。



背景技术:

水处理过程中,较多是将处理后的水进行再次利用,尤其是一些除尘的清洗水,清洗后的水主要是含尘杂质混合物,经过沉淀后即可回收再利用,例如,太阳能电板使用过程中,其表面容易粘附灰尘和杂质,容易降低太阳能电板的发电效率,通常采用清水进行除尘,清洗后的水即可回收沉淀再利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沉淀后的清水需要输送达到一定高程,采用抽水输送时,清水经过水泵容易携带浮油,造成再次污染,清洗时浮油在太阳能电板上形成膜,反射阳光,降低了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循环系统中的输水箱,结构简单,采用箱体灌装沉淀后的清水,刹车机构和车轮支撑箱体,箱体中的水溢出进入水槽使浮体上浮拉动刹车柱向上运动,箱体前倾沿坡道滚动运输清水,清水灌装和输送过程中不会携带油污造成二次污染,箱体灌水后自动前倾运输,劳动强度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循环系统中的输水箱,它包括箱体、刹车机构、车轮、水阀和吊环;所述的刹车机构位于箱体内伸出箱底;所述车轮位于箱体后部两侧和前端中间;所述水阀位于箱体后部一侧;所述吊环与箱体前侧面连接固定;所述箱体为中空的箱体,进水口位于箱体的上侧面的前端;所述箱体灌水后依靠重力自动输送。

所述刹车机构包括水槽、定位管、浮体和刹车柱,定位管位于水槽内的底部,刹车柱与浮体连接与定位管配合上下滑动伸出箱体底部,浮体位于水槽内。

所述水槽的高度与进水口的高度一致,与箱体连接的槽壁上设有联通孔。

所述车轮位于箱体底部成三角形布设,刹车柱靠近前端箱体前端车轮的后部,刹车柱的高度大于车轮的高度。

所述水槽为封闭结构,靠近箱体前端的槽壁设有泄压孔。

所述水阀为顶针式水阀,依靠按压上部的顶针开闭。

所述吊环为U形结构,位于箱体前侧面中心位置。

一种水循环系统中的输水箱,它包括箱体、刹车机构、车轮、水阀和吊环;刹车机构位于箱体内伸出箱底;车轮位于箱体后部两侧和前端中间;水阀位于箱体后部一侧;吊环与箱体前侧面连接固定;箱体为中空的箱体,进水口位于箱体的上侧面的前端;箱体灌水后依靠重力自动输送。结构简单,通过箱体灌装沉淀后的清水,通过刹车机构和车轮支撑箱体,通过箱体中的水溢出进入水槽使浮体上浮拉动刹车柱向上运动,通过解除刹车柱支撑使箱体前倾沿坡道滚动运输清水,清水灌装和输送过程中不会携带油污造成二次污染,箱体灌水后自动前倾运输,劳动强度低。

在优选的方案中,刹车机构包括水槽、定位管、浮体和刹车柱,定位管位于水槽内的底部,刹车柱与浮体连接与定位管配合上下滑动伸出箱体底部,浮体位于水槽内。结构简单,使用时,刹车柱伸出箱体底部与车轮共同支撑箱体,刹车柱处于刹车状态,当水进入到水槽后,浮体上浮拉动刹车柱沿定位管上升,之后箱体前端的车轮与倾斜的坡道接触并前倾,箱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倾斜的坡道滚动,自动输送,无需人为施加外力,劳动强度低。

在优选的方案中,水槽的高度与进水口的高度一致,与箱体连接的槽壁上设有联通孔。结构简单,清水灌装时,采用自流的方式从进水口流入到箱体内,不会携带油污,产生二次污染,当箱体内的清水漫过联通孔时,清水沿联通孔流入到水槽内,水槽内的水托举浮体上浮,拉动刹车柱动作。

在优选的方案中,车轮位于箱体底部成三角形布设,刹车柱靠近前端箱体前端车轮的后部,刹车柱的高度大于车轮的高度。结构简单,位于箱体底部成三角形布设的车轮具有结构稳定,滚动时阻力更小,灌水前,刹车柱伸出支撑箱体,灌水达到一定高程后,刹车柱在浮体的拉动下向上运动,箱体前端车轮逐步与坡道接触支撑箱体,与此同时,箱体的前端前倾,箱体依靠自重在坡道上滚动。

在优选的方案中,水槽为封闭结构,靠近箱体前端的槽壁设有泄压孔。结构简单,前端的水槽封闭,在箱体前倾时槽体内的水不易泼洒,泄压孔用于清水从联通孔进入水槽时排出槽体内的空气。

在优选的方案中,水阀为顶针式水阀,依靠按压上部的顶针开闭。结构简单,当箱体自动滑行到达目的地后,向后翻转使箱体垂直,箱体内的水也不会流出,按压水阀即可排出箱体内的水,操作方便。

在优选的方案中,吊环为U形结构,位于箱体前侧面中心位置。结构简单,当箱体自动滑行到达目的地后,需要进行高度提升,向后翻转使箱体垂直,利用绳索与吊环连接提升高度,达到一定高度后即可利用箱体内的水进行清洗,整个输送清水过程中不会携带油污造成二次污染。

一种水循环系统中的输水箱,它包括箱体、刹车机构、车轮、水阀和吊环,通过箱体灌装沉淀后的清水,通过刹车机构和车轮支撑箱体,通过箱体中的水溢出进入水槽使浮体上浮拉动刹车柱向上运动,通过解除刹车柱支撑使箱体前倾沿坡道滚动运输清水。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循环水沉淀后利用过程中容易携带油污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清水灌装和输送过程中不会携带油污造成二次污染,箱体灌水后自动前倾运输,劳动强度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左视示意图。

图5为图2的A-A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2的B-B处剖视示意图。

图中:箱体1,进水口11,刹车机构2,水槽21,定位管22,浮体23,刹车柱24,联通孔25,泄压孔26,车轮3,水阀4,吊环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中,一种水循环系统中的输水箱,它包括箱体1、刹车机构2、车轮3、水阀4和吊环5;所述的刹车机构2位于箱体1内伸出箱底;所述车轮3位于箱体1后部两侧和前端中间;所述水阀4位于箱体1后部一侧;所述吊环5与箱体1前侧面连接固定;所述箱体1为中空的箱体,进水口11位于箱体的上侧面的前端;所述箱体1灌水后依靠重力自动输送。结构简单,通过箱体1灌装沉淀后的清水,通过刹车机构2和车轮3支撑箱体1,通过箱体1中的水溢出进入水槽21使浮体23上浮拉动刹车柱24向上运动,通过解除刹车柱24支撑使箱体1前倾沿坡道滚动运输清水,清水灌装和输送过程中不会携带油污造成二次污染,箱体1灌水后自动前倾运输,劳动强度低。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刹车机构2包括水槽21、定位管22、浮体23和刹车柱24,定位管22位于水槽21内的底部,刹车柱24与浮体23连接与定位管22配合上下滑动伸出箱体1底部,浮体23位于水槽21内。结构简单,使用时,刹车柱24伸出箱体1底部与车轮3共同支撑箱体1,刹车柱24处于刹车状态,当水进入到水槽21后,浮体23上浮拉动刹车柱24沿定位管22上升,之后箱体1前端的车轮3与倾斜的坡道接触并前倾,箱体1在重力作用下沿倾斜的坡道滚动,自动输送,无需人为施加外力,劳动强度低。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水槽21的高度与进水口11的高度一致,与箱体1连接的槽壁上设有联通孔25。结构简单,清水灌装时,采用自流的方式从进水口11流入到箱体1内,不会携带油污,产生二次污染,当箱体1内的清水漫过联通孔25时,清水沿联通孔25流入到水槽21内,水槽21内的水托举浮体23上浮,拉动刹车柱24动作。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车轮3位于箱体1底部成三角形布设,刹车柱24靠近前端箱体1前端车轮3的后部,刹车柱24的高度大于车轮3的高度。结构简单,位于箱体1底部成三角形布设的车轮3具有结构稳定,滚动时阻力更小,灌水前,刹车柱24伸出支撑箱体1,灌水达到一定高程后,刹车柱24在浮体23的拉动下向上运动,箱体1前端车轮3逐步与坡道接触支撑箱体1,与此同时,箱体1的前端前倾,箱体1依靠自重在坡道上滚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水槽21为封闭结构,靠近箱体1前端的槽壁设有泄压孔26。结构简单,前端的水槽21封闭,在箱体1前倾时槽体内的水不易泼洒,泄压孔26用于清水从联通孔25进入水槽21时排出槽体内的空气。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水阀4为顶针式水阀,依靠按压上部的顶针开闭。结构简单,当箱体1自动滑行到达目的地后,向后翻转使箱体1垂直,箱体1内的水也不会流出,按压水阀4即可排出箱体1内的水,操作方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吊环5为U形结构,位于箱体1前侧面中心位置。结构简单,当箱体1自动滑行到达目的地后,需要进行高度提升,向后翻转使箱体1垂直,利用绳索与吊环5连接提升高度,达到一定高度后即可利用箱体1内的水进行清洗,整个输送清水过程中不会携带油污造成二次污染。

如上所述的水循环系统中的输水箱,安装使用时,箱体1灌装沉淀后的清水,刹车机构2和车轮3支撑箱体1,箱体1中的水溢出进入水槽21使浮体23上浮拉动刹车柱24向上运动,解除刹车柱24支撑使箱体1前倾沿坡道滚动运输清水,清水灌装和输送过程中不会携带油污造成二次污染,箱体1灌水后自动前倾运输,劳动强度低。

使用时,刹车柱24伸出箱体1底部与车轮3共同支撑箱体1,刹车柱24处于刹车状态,当水进入到水槽21后,浮体23上浮拉动刹车柱24沿定位管22上升,之后箱体1前端的车轮3与倾斜的坡道接触并前倾,箱体1在重力作用下沿倾斜的坡道滚动,自动输送,无需人为施加外力,劳动强度低。

清水灌装时,采用自流的方式从进水口11流入到箱体1内,不会携带油污,产生二次污染,当箱体1内的清水漫过联通孔25时,清水沿联通孔25流入到水槽21内,水槽21内的水托举浮体23上浮,拉动刹车柱24动作。

位于箱体1底部成三角形布设的车轮3具有结构稳定,滚动时阻力更小,灌水前,刹车柱24伸出支撑箱体1,灌水达到一定高程后,刹车柱24在浮体23的拉动下向上运动,箱体1前端车轮3逐步与坡道接触支撑箱体1,与此同时,箱体1的前端前倾,箱体1依靠自重在坡道上滚动。

前端的水槽21封闭,在箱体1前倾时槽体内的水不易泼洒,泄压孔26用于清水从联通孔25进入水槽21时排出槽体内的空气。

当箱体1自动滑行到达目的地后,向后翻转使箱体1垂直,箱体1内的水也不会流出,按压水阀4即可排出箱体1内的水,操作方便。

当箱体1自动滑行到达目的地后,需要进行高度提升,向后翻转使箱体1垂直,利用绳索与吊环5连接提升高度,达到一定高度后即可利用箱体1内的水进行清洗,整个输送清水过程中不会携带油污造成二次污染。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