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钢管的控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1088发布日期:2019-04-09 23:0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缝钢管的控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缝钢管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无缝钢管的控油装置。



背景技术:

无缝钢管是由整块金属制成的,表面上没有接缝的钢管,主要通过冷轧机将整块金属进行加工,采用边加工边出料的方式进行加工,由于无缝钢管的长度比较长,因此需要在冷轧机的出料端设置一个支撑架,以承接出料的无缝钢管;在加工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加工对金属的磨损,需要在金属上喷涂轧制油,当无缝钢管完全出料后,需要将无缝钢管从支撑架上推入控油架上,以去除无缝钢管上附着的轧制油;在生产时,为了保持产量,通常是要同时加工多根无缝钢管,控油架上就需要竖向罗列多根无缝钢管,这就导致控油架与支撑架之间的高度差比较大,当将无缝钢管从支撑架上推入控油架上时,此时无缝钢管落在控油架上,会因无缝钢管较大的重力势能,而对控油架产生较大的冲击,较大的冲击会对无缝钢管的表面损伤,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如何能降低无缝钢管卸料时的磨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缝钢管的控油装置,其将无缝钢管推入转动板的弧形板上,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板转动,从而使弧形板带动无缝钢管向下运动,使转动板运送无缝钢管至控油架上,从而避免无缝钢管被直接推入控油架上时,产生较大的冲击,减少对无缝钢管的磨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缝钢管的控油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设于支撑架一侧的控油架,还包括设于支撑架上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设于支撑架上的铰接架、转动连接于铰接架的转动板以及固设于铰接架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能带动转动板朝靠近控油架的方向转动;所述转动板远离其铰接点的一端固设有用于放置无缝钢管的弧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缝钢管从冷轧机加工出料之后,将无缝钢管置于支撑架上,然后将无缝钢管推入转动板上的弧形板中,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板向下转动,使转动板带动无缝钢管运动至控油架上,然后将位于转动板上的无缝钢管卸下,使其落在控油架上,从而可以避免无缝钢管从支撑架上直接落在控油架时的冲击力过大时,对无缝钢管表面造成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于铰接架的驱动轴、固定连接于驱动轴的驱动齿轮、啮合于驱动齿轮的从动齿轮以及固定连接于从动齿轮的从动轴;所述驱动轴远离驱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驱动齿轮位于从动齿轮的下方;所述从动轴远离从动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铰接架;所述转动板固定连接于从动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固定连接于驱动轴的驱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于从动齿轮的从动轴转动,固定连接于从动轴的转动板随从动轴转动,位于转动板上的无缝钢管被运送至控油架上,通过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相互配合,增强了调节组件的稳定性,使转动板能更加稳定地将无缝钢管运送至控油架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油架包括多个设于支撑架一侧的控油组件,所述控油组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竖杆以及设于两个竖杆之间的横杆;所述竖杆的顶端凸出横杆设置;远离支撑架一侧的竖杆上固设有倾斜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远离竖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横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缝钢管落在横杆时,无缝钢管会朝竖杆的方向滚动,此时由于横杆与竖杆之间设有缓冲板,可以防止无缝钢管直接撞击到竖杆上时,对无缝钢管表面造成的划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板靠近支撑架的一侧固设有缓冲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板上设有的缓冲垫能增强缓冲效果,减少无缝钢管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组件、设于支撑组件上的承接组件以及设于支撑组件上的驱动组件;所述承接组件包括多个设于支撑组件上的角钢,所述角钢的开口端向上设置,相邻的角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支撑组件上的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位于相邻角钢间隙的下方;所述驱动板的上表面设置为斜面,所述驱动板上表面的底端靠近控油架设置;使驱动板从相邻角钢的间隙下方向上运动至相邻角钢的间隙处,以将无缝钢管推入控油架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后的无缝钢管会置于支撑架上的角钢上,此时驱动板位于相邻角钢的间隙的下方,使驱动板向上移动,此时驱动板从相邻的角钢之间的间隙穿过,将无缝钢管从角钢上推出,由于驱动板的上表面设置为斜面,并且驱动板上表面的底端靠近控油架设置,因此当驱动板向上推动无缝钢管时,可以通过驱动板上的斜面使无缝钢管落在转动板上,操作方便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驱动板的第一铰接杆、固定连接于第一铰接杆远离驱动板一端的第二铰接杆、铰接于第二铰接杆远离第一铰接杆一端的铰接块以及固定连接于铰接块的驱动杆;所述第一铰接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连接处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承接组件上固设有固定杆;所述第一铰接杆远离驱动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拉动驱动杆,使驱动杆带动铰接块移动,铰接于铰接块的第二铰接杆围绕固定杆运动,此时铰接块为固定杆为圆心做圆周运动,由于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的连接处为钝角,当第二铰接杆围绕固定杆运动时,可以带动第一铰接杆围绕固定杆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于第一铰接杆的驱动板向上运动,使驱动板将无缝钢管推入控油架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组件上固设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上水平滑移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长条槽;所述承接板上固设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固定连接于移动板;所述驱动杆插设于长条槽且竖直滑移于长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气缸,使驱动气缸带动移动板滑移连接于承接板,设于移动板上的驱动杆沿长条槽向下运动,带动固定连接于驱动杆的铰接块围绕固定杆朝靠近驱动气缸的方向运动,铰接于铰接块的第二铰接杆围绕固定杆朝靠近驱动气缸的方向运动,使固定连接于第二铰接杆的第一铰接杆围绕固定杆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于第一铰接杆的驱动板向上运动,使驱动板将无缝钢管推入控油架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组件上固设有导向套筒;所述驱动板的底端固设有竖直滑移连接于导向套筒的导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板竖直向上运动时,固设于驱动板上的导向杆竖直滑移于导向套筒,有助于提高驱动板移动的稳定性,防止驱动板的位置发生偏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支撑架上设有的调节组件能带动无缝钢管移动至控油架上,从而防止无缝钢管直接从支撑架上落入控油架时,较大的冲击力对无缝钢管造成的损伤;

2.支撑架上设有的驱动组件,能使位于相邻角钢间隙下方的驱动板移动至其间隙处,从而能比较方便省力地将位于角钢上的无缝钢管推入到控油架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无缝钢管的控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驱动气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驱动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驱动齿轮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11、支撑组件;111、基座;112、支撑杆;1121、承接板;113、支撑板;1131、导向套筒;1132、固定杆;114、垫块;12、承接组件;121、角钢;13、驱动组件;131、驱动板;1311、导向杆;132、第一铰接杆;133、第二铰接杆;134、铰接块;135、驱动杆;136、移动板;1361、长条槽;137、驱动气缸;138、限位板;2、控油架;21、控油组件;211、竖杆;212、横杆;213、加强杆;214、缓冲板;215、缓冲垫;3、调节组件;31、铰接架;32、驱动电机;33、驱动轴;34、驱动齿轮;35、从动齿轮;36、从动轴;37、转动板;371、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无缝钢管的控油装置,参加图1和图2,包括支撑架1、设于支撑架1一侧的控油架2以及设于支撑架1上的调节组件3,支撑架1包括支撑组件11、设于支撑组件11上的承接组件12以及设于支撑组件11上的驱动组件13。

参加图2和图3,支撑组件11包括基座111、多个垂直固设于基座111上的支撑杆112、固设于支撑杆112上且平行于基座111的支撑板113以及四个(但不局限于四个)固设于支撑板113上的垫块114,承接组件12包括四个(但不局限于四个)固设于垫块114上的角钢121,角钢121的开口端向上设置,相邻的角钢121之间留有间隙。

参加图4,驱动组件13包括三个设于支撑板113上的驱动板131、固定连接于驱动板131下表面的第一铰接杆132、固定连接于第一铰接杆132远离驱动板131一端的第二铰接杆133、铰接于第二铰接杆133远离第一铰接杆132一端的铰接块134以及固定连接于铰接块134的驱动杆135,支撑部113上固设有固定杆1312;第一铰接杆132转动连接于固定杆1312,第一铰接杆132水平设置,第一铰接杆132与第二铰接杆133连接处的夹角为钝角,第一铰接杆132平行于驱动杆135,驱动板131的上表面设置为斜面,驱动板131上表面的底端靠近控油架2设置,驱动板131位于相邻角钢121间隙的下方;驱动板131的底端固设有导向杆1311,支撑杆112上固设有导向套筒1131,导向杆1311能竖直滑移连接于导向套筒1131,能提高驱动板131移动的稳定性。

参加图3,位于支撑板113端部的支撑杆112上固设有承接板1121,承接板1121上水平滑移连接有移动板136,移动板136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长条槽1361;承接板1121上固设有驱动气缸137,驱动气缸137固定连接于移动板136,驱动杆135插设于长条槽1361且能竖直滑移于长条槽1361,驱动板131的端部固设有限位板138,限位板138与驱动杆135分别位于移动板136的两侧,限位板138的直径大于长条槽1361的宽度。

参加图3和图4,启动驱动气缸137,使驱动气缸137朝沿无缝钢管的出料方向水平推动移动板136,移动板136滑移于承接板1121,位于移动板136上的限位板138抵接于移动板136,带动驱动杆135朝无缝钢管的出料方向移动,此时固设于驱动杆135上的铰接块134围绕固定杆1132做圆周运动,带动驱动杆135沿长条槽1361向下运动,铰接于铰接块134的第二铰接杆133围绕固定杆1132朝无缝钢管的出料方向做圆周运动,带动固定连接于第二铰接杆133的第一铰接杆132围绕固定杆1132向上做圆周运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于第一铰接杆132的驱动板131向上运动,驱动杆135上的导向杆1311竖直滑移于导向套筒1131,由于驱动板131的上表面为斜面,当驱动板131从相邻角钢121的间隙的下方运动至其间隙中时,能将无缝钢管推送至调节组件3(参见图1)上;由于三个铰接块134均固定连接于驱动杆135,当驱动杆135运动时,可以带动三个铰接块134同时运动,从而带动三个驱动板131同时向上推动无缝钢管,使得操作更加省力。

参见图1和图3,控油架2包括六个(但不局限于六个)设于支撑架1一侧的控油组件21,控油组件21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竖杆211、固设于两个竖杆211之间的横杆212以及固设于横杆212的底部且平行于竖杆211的加强杆213;竖杆211的顶端凸出横杆212设置;远离支撑架1一侧的竖杆211上固设有倾斜的缓冲板214,缓冲板214远离竖杆2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横杆212,缓冲板214靠近角钢121的一侧固设有缓冲垫215,当无缝钢管落在横杆212时,无缝钢管会朝竖杆211的方向滚动,此时由于横杆212与竖杆211之间设有缓冲板214,可以防止无缝钢管直接撞击到竖杆211上时,对无缝钢管表面造成的磨损。

参见图1和图5,调节组件3包括固设于支撑板113上的铰接架31、固设于铰接架31上的驱动电机32、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且转动连接于铰接架31的驱动轴33、固定连接于驱动轴33的驱动齿轮34、啮合于驱动齿轮34的从动齿轮35、固定连接于从动齿轮35的从动轴36以及固定连接于从动轴36的转动板37,转动板37远离从动轴36的一端固设有用于放置无缝钢管的弧形板371;从动轴36远离从动齿轮3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铰接架31,驱动齿轮34位于从动齿轮35的下方。启动驱动电机32,驱动电机32带动驱动轴33转动,固定连接于驱动轴33的驱动齿轮34带动从动齿轮35转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于从动齿轮35的从动轴36转动,然后带动固定连接于从动轴36的转动板37转动,固定连接于转动板37的弧形板371随之向下运动,以将位于弧形板371上的无缝钢管运送至控油架2上,通过驱动齿轮34与从动齿轮35的相互配合,增强了调节组件3的稳定性,使转动板37能更加稳定地将无缝钢管运送至控油架2上。

具体使用方式:通过冷轧机(图中未画出)对金属块加工制得无缝钢管,通过支撑架1上的角钢121对加工后的无缝钢管进行加工,当一根无缝钢管完全加工完成后,启动驱动气缸137,使驱动气缸137朝沿无缝钢管的出料方向水平推动移动板136,移动板136滑移于承接板1121,位于移动板136上的限位板138抵接于移动板136,带动驱动杆135朝无缝钢管的出料方向移动,此时固设于驱动杆135的铰接块134围绕固定杆1132做圆周运动,带动驱动杆135沿长条槽1361向下运动,铰接于铰接块134的第二铰接杆133围绕固定杆1132朝无缝钢管的出料方向做圆周运动,带动固定连接于第二铰接杆133的第一铰接杆132围绕固定杆1132向上做圆周运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于第一铰接杆132的驱动板131向上运动,以将无缝钢管推送至转动板37的弧形板371上。

启动驱动电机32,驱动电机32带动驱动轴33转动,固定连接于驱动轴33的驱动齿轮34带动从动齿轮35转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于从动齿轮35的从动轴36转动,然后带动固定连接于从动轴36的转动板37转动,固定连接于转动板37的弧形板371随之向下运动,以将位于弧形板371上的无缝钢管被运送至控油架2上,由于横杆212与竖杆211之间设有缓冲板214,能减少无缝钢管落在横杆212上时,对无缝钢管的磨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