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氯甲烷废气的净化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3584发布日期:2019-04-05 20:40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氯甲烷废气的净化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气的净化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氯甲烷废气的净化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二氯甲烷在工业中被广泛用作有机溶剂,主要来源于胶片生产、医药等领域。由于二氯甲烷具有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直接排放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严重且持久的负面影响。因此,近年来对二氯甲烷废气的治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针对二氯甲烷废气的主要处理技术有燃烧法、吸附法、吸收法等。由于二氯甲烷包含卤素成分,采用燃烧法会产生二次污染;二氯甲烷沸点为39.75℃,采用吸附法存在吸附效果不佳、吸附温度控制条件苛刻等缺点;吸收法一般采用有机溶剂作为吸收剂,吸收剂吸收饱和后易成为二次污染源。因此,开发工艺的同时,高效且经济的二氯甲烷废气净化技术愈发得到相关治理行业的推崇。

CN 103203157B公开了一种二氯甲烷废气处理方法及其系统,该系统包括二氯甲烷废气进管、预处理系统、冷凝系统和回收系统,其冷凝系统分为一级冷凝塔和二级冷凝塔,均是由冷凝管形成的液氮深冷段和由换热管形成的气气交换预冷段组成,该装置可对二氯甲烷废气进行深度冷凝达到冷却结晶。但是该系统采用液氮冷凝作为主要的处理回收技术,废气前后温差巨大,对整个工艺过程的运行要求较高且解吸周期较长;同时因存在经济效益的问题,此系统对低浓度二氯甲烷废气的处理可能不适用。

CN 106552474A公开了一种二氯甲烷的回收方法,该方法包括初步冷凝、分子筛吸附、解吸、三级冷凝四个步骤对二氯甲烷废气进行处理,最后通过静止分层回收二氯甲烷,该实用新型整体工艺简单,便于实现,且应用时能提升二氯甲烷的回收效率。但是,该方法采用分子筛吸附作为二氯甲烷废气的主要处理手段,吸附条件较为苛刻,吸附效率也可能存在问题,因此该方法对高浓度二氯甲烷废气的处理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经济的二氯甲烷废气的净化回收系统。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氯甲烷废气的净化回收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水喷淋塔(专属脱除废气中可溶性有机物)、除雾塔(专属脱除废气中水雾)、第一列管式冷凝器(专属对废气进行降温并除湿)、引风机(专属拉引废气)、白油吸收系统(专属脱除废气中二氯甲烷)、白油解吸系统(专属对二氯甲烷饱和吸收液进行解吸)和二氯甲烷回收系统(专属对解吸后高浓度二氯甲烷废气进行冷凝回收),以及与所述白油解吸系统相连的废水储罐(专属收集废水),分别与所述第一列管式冷凝器、白油吸收系统、白油解吸系统、二氯甲烷回收系统相连的冷冻盐水循环系统(专属对系统中个换热冷凝工段提供冷却液);

所述白油吸收系统包括吸收液循环槽、设于吸收液循环槽上方的吸收塔,以及连接于吸收塔中部和吸收液循环槽底部的吸收液循环管道;所述吸收液循环管道上设有相连的吸收液循环泵和第一螺旋板式冷凝器,所述吸收液循环泵的进液口与吸收液循环槽底部相连,所述第一螺旋板式冷凝器的冷凝液出口与吸收塔中部相连;

所述白油解吸系统包括解吸液循环槽、设于解吸液循环槽上方的解吸塔、与解吸塔底部相连的蒸汽管道、以及连接于解吸液循环槽和吸收塔顶部的解吸液回用管道;所述解吸液回用管道上设有相连的解吸液循环泵和第二螺旋板式冷凝器,所述解吸液循环泵的进液口与解吸液循环槽相连,所述第二螺旋板式冷凝器的冷凝液出口与吸收塔顶部相连;所述吸收液循环泵和第一螺旋板式冷凝器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与解吸塔中部相连的饱和吸收液管道;

所述二氯甲烷回收系统包括相连的第二列管式冷凝器和二氯甲烷分相器,所述第二列管式冷凝器与解吸塔顶部出气口通过管道相连,所述二氯甲烷分相器底部设有二氯甲烷回收管道。

二氯甲烷废气依次经过所述水喷淋塔、除雾塔、第一列管式冷凝器、引风机和白油吸收系统后直接达标排放;同时,白油吸收系统中吸收饱和的白油进入所述白油解吸系统内完成“汽提-蒸馏”反应后经解吸液回用管道进入所述白油吸收系统的吸收塔实现回用,白油解吸系统中解吸后形成的高浓度二氯甲烷废气进入所述二氯甲烷回收系统实现二氯甲烷的回收。

进一步的,所述水喷淋塔塔顶循环液进口设有喷流角度范围为120°的不锈钢螺旋喷嘴。

进一步的,所述除雾塔内设有不锈钢丝网除雾器。

进一步的,所述吸收液循环管道还包括与吸收液循环泵的进液口相连通的第一排水管道,所述第一排水管道与解吸液循环泵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吸收液循环泵底部设有废液直排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塔进气口设有温度计,进气温度控制在10℃~20℃。以维持较高的吸收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解吸液循环泵和第二螺旋板式冷凝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排水管道,所述第二排水管道与所述废水储罐相连;所述解吸液循环泵底部设有废液直排管道。

利用第一排水管道、第二排水管道、解析液循环泵及管道上的相关阀门可对吸收液循环槽和解析液循环槽内的废水进行定期清理。

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塔内解吸液回用管道进液口、吸收液循环管道进液口处分别设有不锈钢管式液体分布器;所述解吸塔内饱和吸收液管道进液口设有(不锈钢)列管式液体分布器。用以获得更高的吸收和解吸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白油解吸系统的蒸汽管道上设有压力表,随时反馈蒸汽压力;所述白油解吸系统的解吸塔顶部和解吸液循环槽均分别设有温度计,所述解吸塔内解吸温度控制在115℃~125℃,以维持较高的解吸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解吸塔顶部设有初冷装置(用以解吸气的初步冷却);所述第一列管式冷凝器、第二列管式冷凝器、第一螺旋板式冷凝器、第二螺旋板式冷凝器和初冷装置均与所述冷冻盐水循环系统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冷冻盐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冻盐水上水管道和冷冻盐水回水管道;所述冷冻盐水循环系统采用-12~-8℃的盐水作为冷却液。

进一步的,所述吸收液循环槽底部、解吸液循环槽底部、二氯甲烷分相器废液出口处和废水储罐底部分别设有废液直排管道,所述废液直排管道与高浓度废水管道相连。以定期对循环槽或储罐内液体进行更换或清理,维持系统的高效和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二氯甲烷废气的净化回收系统首先通过水喷淋塔基本脱除了废气中部分可溶性有机污染物,再通过除雾塔和第一列管式冷凝器依次对废气进行除湿并干燥、冷却,最后废气通过白油吸收系统基本脱除废气中的二氯甲烷成分并直接达标排放;同时,吸收饱和的吸收液通过白油解吸系统实现再生并回用,解吸后的高浓度二氯甲烷废气经过二氯甲烷回收系统进行冷凝回收,整个工艺流程简便、运行稳定,实现了对二氯甲烷废气高效、经济的净化处理。

2、白油吸收系统和白油解吸系统均设有排水管道和废液直排管道,排水管道可在较短间隔周期内对循环槽内因冷凝带入的水分进行去除并存于废水储罐,废液直排管道则在较长间隔周期内对系统中各循环槽和储罐进行清理,两者交替运行,不仅简化了清理操作,同时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本系统中所采用第一列管式冷凝器、第二列管式冷凝器、第一螺旋板式冷凝器、第二螺旋板式冷凝器均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和较高的传热效率,减少了工艺所需的操作工段,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率。

4、本实用新型采用特定的白油吸收系统的吸收塔和白油解吸系统的解吸塔,吸收塔和解吸塔内采用的喷淋器均为列管式液体分布器,不仅符合白油本身的物性,实现了高效吸收或解吸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各处理单元结构和各处理单元所处顺序合理,共同作用进而实现对二氯甲烷废气高效处理并大量回收二氯甲烷的目的,是一种经济、高效的二氯甲烷废气净化系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二氯甲烷废气的净化回收系统流程及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水喷淋塔,2为除雾塔,21为不锈钢丝网除雾器,3为第一列管式冷凝器,4为引风机,5为白油吸收系统,51为吸收液循环槽,52为吸收塔,53为吸收液循环管道,531为吸收液循环泵,532为第一螺旋板式冷凝器,533为饱和吸收液管道,534为第一排水管道,6为白油解吸系统,61为蒸汽管道,611为压力表,62为解吸液循环槽,63为解吸塔,631为初冷装置,64为解吸液回用管道,641为解吸液循环泵,642为第二螺旋板式冷凝器,643为第二排水管道,7为二氯甲烷回收系统,71为第二列管式冷凝器,72为二氯甲烷分相器,721为二氯甲烷回收管道,8为冷冻盐水循环系统,81为冷冻盐水上水管道,82为冷冻盐水回水管道,9为废水储罐,10为废液直排管道,11为高浓度废水管道,12为第一温度计,13为第二温度计,14为第三温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氯甲烷废气的净化回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专属脱除废气中可溶性有机物的水喷淋塔1、专属脱除废气中水雾的除雾塔2、专属对废气进行降温并除湿的第一列管式冷凝器3、专属拉引废气的引风机4、专属脱除废气中二氯甲烷的白油吸收系统5、专属对二氯甲烷饱和吸收液进行解吸的白油解吸系统6和专属对解吸后高浓度二氯甲烷废气进行冷凝回收的二氯甲烷回收系统7,以及与所述白油解吸系统6相连的专属收集废水的废水储罐9,分别与所述第一列管式冷凝器3、白油吸收系统5、白油解吸系统6、二氯甲烷回收系统7相连的专属对系统中个换热冷凝工段提供冷却液的冷冻盐水循环系统8。其中,术语解释:白油,通常是指白色矿物油。它是经过特殊的深度精制后的矿物油。白油无色、无味、化学惰性、光安定性能好,白油基本组成为饱和烃结构,芳香烃、含氮、氧、硫等物质近似于零。

所述白油吸收系统5包括吸收液循环槽51、吸收塔52和连接于吸收塔52中部和吸收液循环槽51底部的吸收液循环管道53,所述吸收液循环管道53上设有吸收液循环泵531和第一螺旋板式冷凝器532;所述吸收液循环泵531的进液口与吸收液循环槽51底部相连,所述第一螺旋板式冷凝器532的冷凝液出口与吸收塔52中部相连;所述吸收塔52顶部设有二氯甲烷废气排放口;所述吸收液循环泵531和第一螺旋板式冷凝器532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与解吸塔63中部相连的饱和吸收液管道533;

所述白油解吸系统6包括解吸液循环槽62、解吸塔63、与解吸塔63底部相连的蒸汽管道61、以及连接于解吸液循环槽62和吸收塔52顶部的解吸液回用管道64,所述解吸液回用管道64上设有解吸液循环泵641和第二螺旋板式冷凝器642;所述解吸液循环泵641的进液口与解吸液循环槽62相连,所述第二螺旋板式冷凝器642的冷凝液出口与吸收塔52顶部相连;

所述二氯甲烷回收系统7包括第二列管式冷凝器71和二氯甲烷分相器72;所述第二列管式冷凝器71与解吸塔63顶部出气口通过管道相连,所述二氯甲烷分相器72底部设有二氯甲烷回收管道721;

二氯甲烷废气依次经过所述水喷淋塔1、除雾塔2、第一列管式冷凝器3、引风机4和白油吸收系统5后直接达标排放;同时,吸收饱和的白油在所述白油解吸系统6内完成“汽提-蒸馏”反应后经解吸液回用管道64进入所述白油吸收系统5的吸收塔52实现回用,解吸后形成的高浓度二氯甲烷废气进入所述二氯甲烷回收系统7实现二氯甲烷的回收。

为确保水喷淋过程对可溶性有机物质的高去除效率,所诉水喷淋塔1塔顶循环液进口设有喷流角度范围为120°的不锈钢螺旋喷嘴。

为确保除雾塔2的除雾效果,所述除雾塔2内设有不锈钢丝网除雾器21。

所述白油吸收系统5的吸收塔52顶部与解吸液回用管道64出液口相连,所述吸收塔52中部与吸收液循环管道53出液口相连;所述吸收液循环管道53的进液口设有第一排水管道534,所述第一排水管道534与解吸液回用管道64进液口相连。

为确保白油吸收系统5具备稳定的吸收效果,所述吸收塔52进气口设有第一温度计12,进气温度控制在15℃左右。

所述白油解吸系统6的解吸塔63中部与饱和吸收液管道533出液口相连,所述饱和吸收液管道533进液口与所述白油吸收系统5的吸收液循环管道53相连;所述解吸塔63顶部设有初冷装置631,用以解吸气的初步冷却;所诉解吸塔63顶部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二氯甲烷回收系统7的第二列管式冷凝器71相连;所述解吸液回用管道64上设有第二排水管道643,所述第二排水管道643与所述废水储罐9相连。为确保避免运行过程中循环槽内蓄积冷凝水,利用第一排水管道534、第二排水管道643、解析液循环泵641及管道上的相关阀门可对吸收液循环槽51和解析液循环槽62内的废水进行定期清理。

为确保蒸汽的使用安全,所述白油解吸系统6的蒸汽管道61上设有压力表611,随时反馈蒸汽压力;为确保解析塔63内维持较高的解吸效果,所述白油解吸系统6的解吸塔63顶部和解吸液循环槽62均设有第二温度计13和第三温度计14,所述解吸塔63内解吸温度控制在120℃左右。

为确保系统获得更高的吸收和解吸效果,所述吸收塔52和解吸塔63内与解吸液回用管道64出液口、吸收液循环管道53出液口和饱和吸收液管道533出液口相连处均设有不锈钢列管式液体分布器。

所述第一列管式冷凝器3、第二列管式冷凝器71、第一螺旋板式冷凝器532、第二螺旋板式冷凝器642和解吸塔顶部的初冷装置631均与所述冷冻盐水循环系统8相连。

所述冷冻盐水循环系统8包括冷冻盐水上水管道81和冷冻盐水回水管道82;

为确保各冷凝装置的冷却效果,所述冷冻盐水循环系统8采用-10℃的盐水作为冷却液。

为确保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维持高效和稳定,所述吸收液循环槽51底部、解吸液循环槽62底部、二氯甲烷分相器72废液出口处和废水储罐9底部均设有废液直排管道10,所述废液直排管道10与高浓度废水管道11相连,以定期对循环槽或储罐内液体进行更换或清理。

所述二氯甲烷分相器72底部设有二氯甲烷回收管道721。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