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拌料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9452发布日期:2019-04-09 22:49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拌料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生产加工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指一种拌料锅。



背景技术:

食品工业是一个有市场有发展的行业,特别地,休闲食品每年的生产总值和销售额都在万亿元以上,并且总产值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2.6亿的各类在校学生及中青年人员是休闲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休闲食品已经成为民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目前,休闲食品中很多食品是通过主原料与调料拌制而成的,其中,主原料需要被加工为预销售的形状、尺寸,调料则由咸味调料、甜味调料、酸味调料、辣味调料、鲜味调料等各种味道的调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混合调料之后再与主原料一起搅拌成所需要的混合物料。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食品生产设备不能满足生产企业的实际需要,主要原因在于:许多主原料与调料的拌制设备是厂家自制的,没有形成成套的、标准化的设备。因此,许多食品生产企业根据生产作业流程设计的拌制设备结构不合理,导致生产作业线过长的技术问题。既占用了大部分的生产空间,又不便于生产企业的集中管理。另外,食品生产的质量主要在于口味,而主原料与调料是否混合均匀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口味好坏,现有技术中的拌制设备并不能对主原料与调料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直接影响了食品生产的质量。

因此,设计一种既能够缩短食品生产作业线,又能够保证食品生产质量的拌料锅,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要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拌料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食品拌制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作业线过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拌料锅,包括一套公转装置以及至少一套自转装置与锅本体,其中:

每个所述自转装置与每个所述锅本体相连接以带动每个锅本体自转;

所述公转装置与每个自转装置相连接以带动每个锅本体公转;

每个所述锅本体自转以对物料进行搅拌,每个所述锅本体公转以切换不同的工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自转装置包括自转电机、自转减速机、连接轴以及托板,自转电机与自转减速机相连接,自转减速机的输出轴与连接轴相连接,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锅本体相连接,自转电机、自转减速机以及连接轴均安装在托板上,托板上还设置有对连接轴起支撑作用的支撑座。

进一步,所述公转装置包括底座、公转电机、公转减速机、传动轴以及公转支架,公转电机与公转减速机相连接,公转减速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轴相连接,传动轴安装在公转支架上,公转电机与公转减速机均安装在底座上。

进一步,每个所述托板均安装在公转支架上,并且在公转支架上还设置有卸料装置,锅本体通过卸料装置装卸物料。

进一步,所述卸料装置包括与公转支架固接的支撑板以及与公转支架铰接的伸缩缸,支撑板、伸缩缸分别与托板铰接;当伸缩缸伸缩时,托板带动锅本体装卸物料。

进一步,所述自转装置、锅本体以及卸料装置均为四套,所述底座与公转支架均为圆筒形结构,四套自转装置、锅本体以及卸料装置对称安装在公转支架上。

进一步,所述自转电机、公转电机以及伸缩缸均与PLC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锅本体呈灯笼状结构,并且锅本体的底部密封、顶部开口,锅本体的侧壁具有棱角,在锅本体内还设置有搅拌辊。

进一步,所述锅本体的棱角数量为8个,搅拌辊的数量为3个。

进一步,所述搅拌辊与锅本体的底部呈一定的倾斜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拌料锅,通过公转装置带动自转装置公转,能够使每个锅本体不断的切换不同的工位,用于各种调料以及物料的装卸,使各种专用装备也能够按工位摆放,有利于大幅缩短食品作业生产线,从而便于主原料添加、调料添加以及卸料盛装,有利于提高食品生产的工作效率,便于企业的集中管理。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拌料锅,通过自转装置能够使每个锅本体自转以对主原料和调料进行搅拌,锅体内设置的三根搅拌辊,提高了搅拌物料的均匀性及韧性,延长了主原料和调料搅拌的时间,使得主原料和调料能够充分的混合,提高了食品生产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拌料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锅本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公转电机;3—公转减速机;4—传动轴;5—公转支架;6—伸缩缸;7—托板;8—支撑板;9—自转减速机;10—自转电机;11—连接轴;12—锅本体;13—搅拌辊;14—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面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一种拌料锅,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公转支架5以及设置于公转支架5上的四套锅本体12,底座1与公转支架5均为圆筒形结构,在底座1内固定安装有公转电机2和公转减速机3,公转电机2的输出轴与公转减速机3的输入轴相连接,在底座1与公转支架5之间设置有传动轴4,公转减速机3的输出轴与传动轴4固定连接,传动轴4的另一端与公转支架5固定连接。当启动公转电机2时,公转支架5能够以传动轴4为中心按照设定的工位进行旋转。

如图1所示,在公转支架5的边缘对称设置有四个支撑板8,每个支撑板8均固定连接于公转支架5上,每个支撑板8的顶部均铰接有一托板7,每个托板7的底部铰接有一伸缩缸6,伸缩缸6的另一端铰接在公转支架5上。支撑板8、托板7以及伸缩缸6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当伸缩缸6伸缩时,托板7能够在支撑板8上旋转一定的角度,以便顺利的装卸所需物料及调料。

如图1所示,每个托板7上固定有自转减速机9,自转减速机9上安装有驱动自转减速机9转动的自转电机10,自转电机10的输出轴与自转减速机9的输入轴固定连接,自转减速机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1,连接轴11与锅本体12的底部固定连接。其中,在托板7上还设置有对连接轴11起支撑作用的支撑座14,支撑座14可以为轴承座。当自转电机10启动时,连接轴11能够带动锅本体12自转。

如图2所示,优选地,锅本体12采用灯笼状的结构形式,锅本体12的底部密封、顶部开口,在锅本体12的侧壁上设置有八条棱角,以增加锅本体12内的抖动几率,当主原料与调料碰触八条棱角时,有利于主原料与调料的充分混合。另外,在锅本体12内还焊接有三根搅拌辊13,每根搅拌辊13与锅本体12的底部均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提高物料搅拌的均匀性及韧性。当锅本体12转动时,倾斜设置的搅拌辊13搅拌的幅度范围更大。

优选地,自转电机10与公转电机2均选择变频调速电机,可以很方便的调整锅本体12自转与公转的转速,自转减速机9与公转减速机3选用二级圆柱齿轮减速机,锅本体12、底座1、传动轴4、连接轴11以及公转支架5均采用304不锈钢板材或型材制造,满足食品卫生要求。底座1与公转支架5内部采用框架焊接结构,满足整体装置的刚性及运行平稳性的要求。伸缩缸6采用气缸,传动速度快捷,保证运动平稳。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自转电机10、公转电机2以及伸缩缸6均分别与PLC控制器相连接,能够使锅本体12的自转、公转及物料的装卸实现自动控制。

围绕本实用新型的拌料锅,可以设置主原料输送机构、提升上料机构、油粉储存器、储料机构、自动控制电箱以及电子秤等设备。在PLC控制器的自动控制下,本实用新型的拌料锅通过调节自转电机10与公转电机2的转速,可以调节锅本体12自转与公转的转速,以满足食品生产的产量和不同产品的拌料程度的需要。

具体来说,上述系统根据生产所需的工序共分为四个工作工位,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所需的工序分为多个不同的工作工位,同时调整锅本体12、自转装置以及卸料装置的组数。按照四个工位:第一个工位是通过提升上料机构由电子秤称重后的主原料投入第一锅本体12中搅拌,使主原料在第一锅本体12中变得松散;第二个工位是把油粉储存器中的混合调料注入第二锅本体12中,使主原料与调料进行混合;第三个工位是把主原料和调料在第三锅本体12中充分均匀搅拌,保证搅拌后的食品色鲜、味香;第四个工位是把搅拌好的主原料和调料混合物从第四锅本体12中倒入指定的容器里,以完成整个搅拌过程。

整个过程中,PLC控制器控制公转电机2按照设定的转速每转动90°即停止,等待该工位的工序完成,之后继续转动90°,如此循环往复。自转电机10按照设定的转速不停的转动,能够充分达到主原料与调料混合的效果。当到达第四个工位时,伸缩缸6伸缩,托板7能够在支撑板8上转动,带动锅本体12翻转,从而倾倒出搅拌好的混合物料。本实用新型不同于现有技术,改变了单锅生产的落后局面,提高了食品生产率及成品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