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用吸量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9988发布日期:2019-05-31 22:25阅读:790来源:国知局
教学用吸量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用具,具体地涉及教学用吸量管。



背景技术:

目前,吸量管普遍使用一个玻璃管体和一个乳胶球连通连接,通过按压乳胶球即可吸取液体,但是往往会由于吸取液体速度过快导致所吸取的液体中夹杂有空气,影响吸取精度,另外由于玻璃管体的长度均为定值无法根据实际装载容器的深度调整长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教学用吸量管,该教学用吸量管能够减缓吸取液体的速度,提高吸取液体的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教学用吸量管,该教学用吸量管包括:管体、乳胶球和按压套,所述管体的底端设置为尖端,所述乳胶球的底部连通固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密封地套设于所述管体的上端;所述乳胶球位于所述按压套的内部,所述连接管自内而外贯穿所述按压套的底壁并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按压套的底壁上,所述按压套的顶壁上交叉地设置有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

优选地,所述按压套的顶壁向上凸起以形成球形面。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螺接于管体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与所述管体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弹性薄膜胶套。

优选地,所述管体上端的外侧壁为圆柱形,且所述管体上端的壁厚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管体顶端的壁厚为0.2-0.5mm。

优选地,所述按压套的顶壁和侧壁为弹性软橡胶,且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地,所述按压套的底壁为硬塑胶,所述按压套的底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管自所述通孔部分螺旋伸入所述按压套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垂直交叉,且所述第一切口和第二刀口的中点与所述按压套的顶壁中心重合。

优选地,处于未按压状态时,所述按压套的侧壁贴紧于所述乳胶球的外壁。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管体的底端设置为尖端,所述乳胶球的底部连通固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密封地套设于所述管体的上端;所述乳胶球位于所述按压套的内部,所述连接管自内而外贯穿所述按压套的底壁并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按压套的底壁上,所述按压套的顶壁上交叉地设置有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使用时,将管体的尖端伸入至待吸取的液体内,缓慢按压按压套进而按压到乳胶球,将乳胶球内的空气排出部分,然后继续缓慢松开按压按压套的手,液体则吸入到吸量管内。由于在按压按压套的时候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会向上或向下形成四个胶瓣,四个胶瓣之间会形成缝隙,按压套和乳胶球之间的空气则会从缝隙中排出,当缓慢松开按压的手的时候缝隙会逐渐收拢以至于最终恢复至原始状态的紧密闭合状态,此时,空气只能缓慢的从缝隙中进入按压套和乳胶球之间的夹层空间内,自然乳胶球的形变恢复速度较传统的直接将乳胶球裸露在空气中要慢的多,从而吸取液体的速度则慢了很多,就不会因为操作失误使得在吸取液体的时候由于松开乳胶球的速度过快而导致将空气吸入至管体内,影响到吸取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教学用吸量管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按压套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体 2按压套

3乳胶球 4连接管

5第一切口 6第二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参见图1-2所示的教学用吸量管,该教学用吸量管包括:管体1、乳胶球3和按压套2,所述管体1的底端设置为尖端,所述乳胶球3的底部连通固接有连接管4,所述连接管4密封地套设于所述管体1的上端;所述乳胶球3位于所述按压套2的内部,所述连接管4自内而外贯穿所述按压套2的底壁并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按压套2的底壁上,所述按压套2的顶壁上交叉地设置有第一切口5和第二切口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所述管体1的底端设置为尖端,所述乳胶球3的底部连通固接有连接管4,所述连接管4密封地套设于所述管体1的上端;所述乳胶球3位于所述按压套2的内部,所述连接管4自内而外贯穿所述按压套2的底壁并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按压套2的底壁上,所述按压套2的顶壁上交叉地设置有第一切口5和第二切口6。使用时,将管体1的尖端伸入至待吸取的液体内,缓慢按压按压套2进而按压到乳胶球3,将乳胶球3内的空气排出部分,然后继续缓慢松开按压按压套2的手,液体则吸入到吸量管内。由于在按压按压套2的时候第一切口5和第二切口6会向上或向下形成四个胶瓣,四个胶瓣之间会形成缝隙,按压套2和乳胶球3之间的空气则会从缝隙中排出,当缓慢松开按压的手的时候缝隙会逐渐收拢以至于最终恢复至原始状态的紧密闭合状态,此时,空气只能缓慢的从缝隙中进入按压套2和乳胶球3之间的夹层空间内,自然乳胶球3的形变恢复速度较传统的直接将乳胶球3裸露在空气中要慢的多,从而吸取液体的速度则慢了很多,就不会因为操作失误使得在吸取液体的时候由于松开乳胶球3的速度过快而导致将空气吸入至管体1内,影响到吸取的精度。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始终保持按压套2在被按压后按压套2的顶壁上所形成的胶瓣向外扩张,优选地,所述按压套2的顶壁向上凸起以形成球形面。

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连接管4螺接于管体1的上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根据不同装载溶液的容器深度调整管体1可进入容器内的长度,进而在外部保留最合适的吸取长度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吸液效果。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连接管4与管体1之间连接的密封性能,优选地,所述连接管4的内壁与所述管体1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弹性薄膜胶套。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管体1的顶端面上积存液体,影响量取精度,优选地,所述管体1上端的外侧壁为圆柱形,且所述管体1上端的壁厚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防止管体1的顶端面上积存液体,优选地,所述管体1顶端的壁厚为0.2-0.5mm。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按压套2的按压效果,优选地,所述按压套2的顶壁和侧壁为弹性软橡胶,且一体成型设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按压套2的可拆卸性,优选地,所述按压套2的底壁为硬塑胶,所述按压套2的底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管4自所述通孔部分螺旋伸入所述按压套2内。需要拆卸时,将按压套2向上螺旋驶出连接管4的上端,按压柱按压套2进而按压到乳胶球3,使得乳胶球3产生形变后从通孔内拉出即可。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第一切口5和第二切口6位置的进出气均衡,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口5和第二切口6垂直交叉,且所述第一切口5和第二刀口的中点与所述按压套2的顶壁中心重合。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按压到乳胶球3,优选地,处于未按压状态时,所述按压套2的侧壁贴紧于所述乳胶球3的外壁。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