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液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8824发布日期:2019-04-09 22:45阅读:889来源:国知局
乳化液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化煤炭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化液箱。



背景技术:

乳化液箱具有散热、沉淀杂质、分离乳化液中气泡等作用,乳化液箱上都需要布置空气滤清器、液位计、液位控制器、人孔组件等。

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在盘区中部,煤层有一个1~3°的倾角,因此设备列车基本上是布置在一个斜面上,并且所有设备需要串联到一起,这样第一辆列车到最后一辆列车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高度差,这样就会导致乳化液在乳化液箱之间交换受角度影响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列车倾斜角对液箱供液的影响。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乳化液箱,包括:空气滤清器1、液位计2、液位控制器3、磁过滤器4、浓度传感器5、人孔组件6和蝶阀7;其中,

在液箱的两侧分别布置所述空气滤清器1,并将空气滤清器1的管路配到液箱的中间;所述液位计2安装在液箱的左侧;所述液位控制器3安装于液箱的左右两侧的底部;所述磁过滤器4安装于液箱顶部;所述浓度传感器5安装于液箱右侧;在液箱的前后面分别布置所述人孔组件6;在液箱的进、出口安装所述蝶阀7。

优选地,所述乳化液箱还包括爆破膜片8,所述爆破膜片8安装在液箱顶部。

优选地,所述乳化液箱还包括压力表开关9,所述压力表开关9安装于液箱的左右两侧的底部。

优选地,在液箱的两侧分别布置两个所述空气滤清器1。

优选地,在液箱的前后面分别布置三个所述人孔组件6。

优选地,所述乳化液箱由隔板分为三部分,分别在液箱的三部分中布置管路,并对管路进行阶梯布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乳化液箱用于机械化煤炭开采中综采工作面使用的液压支架乳化液介质的存储与供液。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设计克服了列车倾斜角度对液箱供液的影响,使得回收的乳化液可以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是图3中Ⅰ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6是图5的Ⅱ部放大图。

其中,1空气滤清器,2液位计,3液位控制器,4磁过滤器,5浓度传感器,6人孔组件,7蝶阀,8爆破膜片,9压力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乳化液箱用于机械化煤炭开采中综采工作面使用的液压支架乳化液介质的存储与供液。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乳化液箱包括:空气滤清器1,液位计2,液位控制器3,磁过滤器4,浓度传感器5,人孔组件6,蝶阀7,爆破膜片8,压力表开关9。其中,

空气滤清器1:液箱的两侧分别布置两个空气滤清器1,并将空气滤清器1的管路配到液箱的中间,用于液箱内部压力与大气连通;

液位计2:安装在液箱左侧,用于观察液箱内乳化液的液位;

液位控制器3:安装于液箱的左右两侧的底部,在电控里监测液箱的液位;

磁过滤器4:安装于液箱顶部,用于收集流体中的污染物;

浓度传感器5:安装于液箱右侧,用以检测乳化液的浓度;

人孔组件6:液箱的前后面分别布置三个人孔组件,用于对液箱的清理及维护;

蝶阀7:在液箱的进、出口安装蝶阀7,用于液箱与外界管路的连通与关闭,液箱由隔板分为三部分,分别在液箱的三部分中布置管路,并对管路进行阶梯布置,使得不管列车怎么倾斜,都可以保证吸液顺畅;

爆破膜片8:安装在液箱顶部,用于预防回压及大量回液对液箱产生的影响;

压力表开关9:安装于液箱的左右两侧的底部,用于切断压力表和油路的连接或调解开口度的大小。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乳化液箱直接焊接在列车上,接口与外部设备采用胶管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的乳化液箱上布置空气滤清器,以保证液箱内部压力与大气连通;设置可视液位计以方便观察液箱内液位;控制时对液箱进行监测,在液箱上设置液位控制器、磁过滤器、浓度传感器;设置对液箱起保护作用的爆炸膜片;并且液箱需设置人孔组件,方便对液箱的清理以及维护;并在液箱底部设置排污口方便排出液箱内沉淀的杂志;液箱内部设置隔板,以保证液箱结构的强度同时减少介质在液箱内的震荡而产生的气泡。

由于列车有一定的倾斜角,液箱的两侧分别布置两个空气滤清器1,并将空气滤清器1的管路配到液箱的中间,可以减小倾斜角对液箱的影响;同时列车的倾斜角也会对吸液口有影响,本实用新型中对管路进行阶梯布置,液箱由隔板分为三部分,分别在液箱的三部分中布置管路,不管列车怎么倾斜,都可以保证吸液顺畅。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设计克服了列车倾斜角度对液箱供液的影响,使得回收的乳化液可以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