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分组角胶混合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8256发布日期:2019-08-03 17:01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组分组角胶混合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头连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组分组角胶混合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组角胶是为角码连接型的铝合金、钢塑共挤、木铝复合、铝塑复合等门窗设计的,将角码与型材腔壁进行粘接的,起结构加强作用的专业胶粘剂,常见的双组分混合头,混合不充分,密封效果与各胶管之间保护效果差,例如申请号为CN 201721381669.5的实用新型专利,在经过旋转叶片后,混料未能完全,而且该专利的胶头与混合结构结合在一起,造价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组分组角胶混合头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双组分组角胶混合头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组分组角胶混合头连接器,包括内螺纹、混合头本体、外螺纹、出料口,混合头本体尾部固定连接出料口,出料口外部加工外螺纹,将二层挡板固定于出料口底端上部,二层挡板两侧固定安装有三次螺旋,中轴固定于混合端与二层挡板中部,中轴从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一次搅拌螺旋叶固定于第一轴承固定连接,二次搅拌螺旋叶固定于第二轴承固定连接,混合头本体端部开设两个进料口,进料口内侧加工有内螺纹,进料口与混合端固定连接,混合端与二层挡板之间的部分为混料室。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角度相反,同轴反转。

优选的,所述三次螺旋固定不动,不受组角胶压力旋转。

优选的,进料口与混合端固定连接的设定防止停止使用时两组胶提前接触互相混合影响下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构思巧妙,可有效防止混合不均匀,提前混合浪费等问题,同时无需额外的装置,节省了成本,实用性强,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组分组角胶混合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组分组角胶混合头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组分组角胶混合头连接器的混合端剖视图。

图中:1内螺纹、2混合头本体、3内料口、4混合端、5第一轴承、6外螺纹、7出料口、8出料口底端、9完全混合区、10二层挡板、11三次螺旋、12二次搅拌螺旋叶、13空隙、14一次搅拌螺旋叶、 15混料室、16中轴、17分离套筒、18外部接头、19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双组分组角胶混合头连接器,包括内螺纹(1)、混合头本体(2)、进料口(3)、混合端(4)、外螺纹(6)、出料口(7)、出料口底端(8)、二层挡板(10)、二次搅拌螺旋叶(12)、一次搅拌螺旋叶(14)、中轴(16)、分离套筒(17)、外部接头(18),混合头本体(2)底部固定连接外部接头(18),外部接头(18)外表面加工外螺纹(6),混合头本体(2)内腔中部固定密封安装二层挡板(10),二层挡板(10)两侧固定安装三次螺旋(11),不受组角胶压力旋转,两组分离套筒(17)一端与进料口(3)固定连接,两组分离套筒另一端与混合端(4)两个半圆孔对应固定连接,所述中轴竖直安装,上端与混合端(4)中心处连接,下端与二层挡板(10) 中心处固定连接,中轴(16)从上至下依次套接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19),轴承型号为608,由POM材质制作,第一轴承(5) 与第二轴承(19)之间留有空隙(13),组角胶在空隙(13)处过渡,一次搅拌螺旋叶(14)固定连接第一轴承(5)外圈,二次搅拌螺旋叶(12)固定连接第二轴承外圈(19),一次搅拌螺旋叶(14)与二次搅拌螺旋叶(12)的叶片偏转角度相反,在组角胶压力作用下同轴反转,混合头本体(2)端部开设两个进料口(3),进料口(3)内表面加工内螺纹(1),组角胶桶能旋进内螺纹(1),混合端(4) 与二层挡板(10)之间部分为混料室(15),二层挡板(10)将混料室(15)与完全混合区(9)隔离。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将两个组角胶桶旋入进料口(3)的内螺纹(1)且旋紧,将混合头本体(2)顶部位置切掉一小段后将胶嘴套旋于出料口(7)外表面的外螺纹(6)采用气动胶枪施压后,组角胶分别进入两组分离套筒后于混合端(4)混合进入混料室(15),当组角胶碰触一次搅拌螺旋叶(14)后,一次搅拌螺旋叶 (14)旋转的同时,两组组角胶在旋转打碎同时进入空隙后不做停留挤向二次搅拌螺旋叶(12),经过反向旋转二次打碎落入二层挡板(10) 上端,当二层挡板(10)上端完全挤满时,二次打碎的组角胶通过二层挡板(10)上开设的两组三次螺旋(11)孔,经过螺旋挤压进入完全混合区,待压出出料口与胶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