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脱酸塔的双颊套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4392发布日期:2019-06-12 00:14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脱酸塔的双颊套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脱酸塔的双颊套反应器。



背景技术:

焚烧法是处理生活垃圾、工业废物、污水污泥、危险及医疗废弃物垃圾的重要手段,但其面对产生焚烧烟气的二次污染问题。焚烧烟气温度较高,且含有HCl、HF、SO2、NOx等 酸性气体、粉尘及恶臭气体等污染物,甚至还会有重金属及二噁英;这些污染物如若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净化,将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目前,在垃圾焚烧烟气净化系统上常用的烟气净化方式是半干法和干法。

公告号为CN20750725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干式反应脱酸塔,包括塔体,塔体上有进烟口和出烟口。塔体含有内筒和外筒。外筒上、下端分别有上盖和下盖,下盖上有中心孔,内筒上端与上盖间、内筒四周与外通间分别有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内筒下端通过所述中心孔伸出在下盖之下,内筒下方有文丘里管,文丘里管上端与内筒下端相连,文丘里管下端作为所述进烟口,文丘里管上段和下段上分别有石灰粉或活性炭喷口和活性炭粉或石灰粉喷口。出烟口位于外筒下部的筒壁上,大大延长了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的接触时间,使得石灰粉和活性炭粉能够与烟气充分接触,从而大大提高了脱酸效果。

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接触,对烟气进行脱酸。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从文丘里管流入到内筒中后,内筒的内壁设置为直管状,使得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在内筒中一直向上流动,缺乏再次混合,脱酸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脱酸塔的双颊套反应器,具有提高脱酸效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脱酸塔的双颊套反应器,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套设于内筒的上端部并与外部连通,所述内筒的底部设置有进烟口,所述外筒的端部设置有排烟口,所述进烟口处设有向内倾斜的导流板,所述内筒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引流条,所述引流条呈倾斜状均匀设置于内筒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筒套设于内筒的端部,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经过进烟口进入到内筒中,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撞击到导流板上,石灰粉、活性炭粉和烟气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原本混合气体的运动方向与内筒的轴线相平行,导流板对混合气体进行导向,使得混合气体在内筒中呈螺旋状输送,内筒中的引流条对混合气体的流向进行进一步导向,保证混合气体在内筒中呈螺旋状运动,从而增长混合气体在内筒中的混合时间,而且混合气体在流动的过程中,流向一直改变,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在流动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混合均匀,从而提高了脱酸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进烟口处螺纹连接有导流筒,所述导流板设置于导流筒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通过导流筒与内筒相连,导流筒与进烟口可拆卸连接,清理内筒时,将导流筒从进烟口中旋出进行清灰,防止导流板对进烟口遮挡封堵。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筒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导流板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筒上穿设有用于控制转动轴转动的控制轴,所述控制轴与转动轴相垂直,所述控制轴与转动轴之间通过蜗轮蜗杆机构相连,所述控制轴的端部伸出导流筒且设有控制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控制把手,控制把手带动控制轴转动,控制轴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改变导流板的倾斜角度,对不同流速的混合气体进行配合,即能够保证混合气体呈螺旋状运动,又能够保证混合气体能够正常输出。

进一步的,进烟口处设有内凹的阶梯槽,所述阶梯槽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导流筒设为倒“T”形,所述导流筒的上端设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筒与阶梯槽螺纹连接,导流筒与进烟口的接触面积较大,密封效果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筒与进烟口处设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对导流筒和进烟口的连接缝处进行遮挡,增强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包括依次连通的竖直的套筒一、倾斜的输送筒一和水平的连接筒一,所述套筒一套设于内筒的上端部,所述输送筒一的上端部与套筒一的下端部连通,所述输送筒一的下端部与连接筒一水平连通,所述连接筒一的端部与外部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筒内的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从外筒的端部流出,进入到竖直的套筒一内,石灰粉和活性炭粉和烟气与套筒一的顶部的内壁碰撞后进入到套筒一和输送筒一内。内筒与套筒一和输送筒一的相互配合,减低了脱酸塔的高度,节省脱酸塔空间,方便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顶部包括位于内壁的圆弧端,所述圆弧端与扩散管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形端使得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经过套筒平滑流动,避免在套筒一内积累形成污垢。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设置为倒U形,所述外筒包括依次垂直相连的竖直的套筒二,水平的输送筒二和竖直的连接筒二,所述套筒二套设于内筒的上端部,连接筒二的端部与外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U形的外筒与内筒的相互连通,倒U形的外筒降低了脱酸塔的高度,方便安装和维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导流板和引流条的设置,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在内筒中呈螺旋状运动,从而使得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得到充分的混合和接触,提高脱酸效果;

2.通过控制轴和转动轴的设置,导流板的角度得到改变,可与不同流速的混合气体进行配合,保证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显示实施例1中导流筒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塔体;11、内筒;111、引流条;12、外筒;121、套筒一;1211、圆弧端;122、输送筒一;123、连接筒一;124、套筒二;125、输送筒二;126、连接筒二;13、进烟口;131、阶梯槽;14、排烟口;15、扩散管;2、导流筒;21、导流板;22、转动轴;23、控制轴;24、蜗轮蜗杆机构;25、控制把手;26、密封圈;4、文丘里管;41、上管;42、直管;43、下管;44、石灰粉喷口;45、活性炭粉喷口;46、空气喷口;6、灰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脱酸塔的双颊套反应器,如图1所示,包括塔体1,塔体1包括内筒11和外筒12,外筒12套设于内筒11的端部,内筒11的底部设置有进烟口13,外筒12的端部设置有排烟口14。石灰粉、活性炭粉和烟气从进烟口13进入塔体1进行混合,从排烟口14排出。

如图1所示,内筒11的下方通过导流筒2连接有文丘里管4,文丘里管4下端连通有灰斗6,进烟口13连通有袋式除尘器(图中未画出)。烟气在灰斗6将较大的颗粒除去后进入到文丘里管4。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从文丘里管4加入并与烟气相互混合,并在内筒11和外筒12中充分接触反应后从进烟口13排到袋式除尘器(图中未画出)中。

如图1所示,文丘里管4包括依次连通的上管41、直管42和下管43,直管42设置为直筒状,上管41和下管43均设置为锥形且较宽的端部朝外。直管42侧壁加工有石灰粉喷口44和活性炭粉喷口45,下管43开设有压缩的空气喷口46。压缩的空气从空气喷口46流向内筒11,石灰粉和活性炭粉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分别从石灰粉喷口44和活性炭粉喷口45输送到文丘里管4的中间部,由于文丘里管4中间端的横截面积较小,会使烟气气流提速,产生高速的紊流气体,使得带有石灰粉和活性炭的烟气在内筒11向上流动。

如图1所示,上管41的开口处与导流筒2转动连接,导流筒2外壁的下端转动连接于上管41内,导流筒2外壁的上端与进烟口13螺纹连接。导流筒2内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流板21。导流板21对混合气体的流向进行改变和导向,混合气体在内筒11内螺纹旋转流动,混合气体在内筒11内流动的动程得到增长,延长接触反应时间,提高脱酸效果。

如图1所示,导流筒2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2,转动轴22与导流板21固定连接。导流板21可绕转动轴22转动,从而改变导流板21的倾斜角度。混合气体流速较慢时,加大导流板21的开启角度,使得排烟口14与导流板21之间的间隙增大,减少导流板21对混合气体的阻力,以便混合气体的正常流入。混合气体流速较快时,减小导流板21的开启角度,使得排烟口14与导流板21之间的间隙减小,增大导流板21对混合气体的导流效果,延长混合气体的混合时间,提高脱酸效果。

如图2所示,导流筒2上转动连接有控制轴23,控制轴23一端伸进导流筒2内,另一端伸出导流筒2连有控制把手25。控制把手25转动带动控制轴23转动,控制轴23转动带动转动轴22转动。操作人员通过控制轴23对导流板21的倾斜角度进行控制,方便使用。

如图2所示,控制轴23与转动轴22相垂直,控制轴23与转动轴22之间设有蜗轮蜗杆机构24,蜗轮蜗杆机构24包括蜗轮和蜗杆,蜗杆与控制轴23同轴相连,蜗轮与转动轴22同轴相连。控制轴23通过蜗轮蜗杆机构24带动转动轴22转动,自锁性能较好,控制稳定。

如图1所示,进烟口13处设有内凹的阶梯槽131,阶梯槽131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导流筒2设为倒“T”形,导流筒2的上端设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导流筒2通过螺纹与内筒11可拆卸连接,方便清理内筒11中的灰尘。

如图1所示,导流筒2与进烟口13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26,密封圈26对导流筒2与进烟口13的连接缝进行遮挡,提高密封性。

如图1所示,混合气体通过导流筒2进入内筒11中,内筒11的内壁上均匀设有若干倾斜状的引流条111。引流条111对混合求气体进行引流,保证混合气体呈螺旋状上升,保证混合效果。

如图1所示,混合气体混合后从内筒11的上端排出进入外筒12中。

如图1所示,外筒12包括依次连通的竖直的套筒一121、倾斜的输送筒一122和水平的连接筒一123,排烟口14设置于连接筒一123的端部。套筒一121的内壁与扩散管15之间形成第一空间,套筒一121的内壁与内筒11的外壁形成第二空间。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从扩散管15中流出经过第一空间,并与套筒一121的内壁碰撞后,流向第二空间,并在倾斜的输送筒一122作用下向下流动经过排烟口14进入到袋式除尘器(图中未画出)。套筒一121、倾斜的输送筒一122和水平的连接筒一123的相互作用,降低了脱酸塔的高度,方便安装。

如图1所示,套筒一121的顶部包括位于内壁的圆弧端1211,圆弧端1211与扩散管15的轴线相对应。圆弧端1211使得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经过套筒一121平滑流动,避免在套筒一121内积累形成污垢。

具体实施过程: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从文丘里管4进入到内筒11,经过导流板21和引流条111的得到充分的混合和充分接触反应。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经过外筒12,得到充分的脱酸反应后,从排烟口14排出进入到袋式除尘器(图中未画出)中。

实施例2:

实施例与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外筒12的结构不同,如图3所示,外筒12设置为开口向下的倒U形,外筒12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竖直的套筒二124,水平的输送筒二125和竖直的连接筒二126。套筒二124的端部与扩散筒连通,排烟口14设置于连接筒二126的端部。倒U形的外筒12减低了脱酸塔的高度,方便安装和维修。

具体实施过程:石灰粉和活性炭粉与烟气从文丘里管4进入到内筒11,然后进入到倒U形的外筒12内,倒U形的外筒12减低了脱酸塔的高度,方便安装和维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