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奶牛乳头成膜药浴液的配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1835发布日期:2019-06-13 15:4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奶牛乳头成膜药浴液的配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奶牛乳头成膜药浴液的配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奶牛挤奶一般采用机械式挤奶或“牛床”上挤奶,在挤奶过程中,井场会由于操作不规范或挤奶时间、挤奶环境的限制,造成不当挤奶,这些不利因素会造成清洁不达标的问题,进而诱发奶牛乳房炎或导致乳头损伤,进一步造成乳牛产奶量减产。现有解决办法是挤奶前清洗乳房和乳头,采用乳头成膜药浸浴或清洗,成膜药浴液能够在乳头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对乳头进行有效的防护。目前操作人员一般是现场配制成膜药浴液,然而现场配制,一方面配制比例存在误差,另一方面配制条件有限,时间不充足,从而给挤奶工作带来了诸多麻烦,影响了挤奶效率,不利于奶牛乳头清洁的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奶牛乳头成膜药浴液的配液装置,通过工业化生产,充分混合成膜药制得成膜药浴液,清洗、灭菌方便;使用时将该配液装置制得的成膜药浴液直接倒入容器即可,无需现场配置混合,方便快捷,提高了挤奶效率,利于奶牛乳头的清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奶牛乳头成膜药浴液的配液装置,包括蒸汽夹套式罐体,在罐体内设有一偏心搅拌轴,偏心搅拌轴顶端穿出罐体顶壁并与一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在偏心搅拌轴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搅拌桨组,各搅拌桨组包括水平相对设于偏心搅拌轴外侧的两搅拌叶片,各搅拌桨组的两搅拌叶片在搅拌轴外侧呈方向相反的对称倾斜设置,各搅拌叶片的倾斜角度为55°,上、下相邻搅拌桨组的夹角不小于60°;在罐体外侧设有一液位计;在罐体顶壁上设有一观察窗,在观察窗外部的罐体顶部上分别设有一进料管、一进水管和一进蒸汽管;偏心搅拌轴的偏心距为罐体半径的1/3-1/4;在偏心搅拌轴所在的罐体内径上,与偏心搅拌轴相对设有一组辅助搅拌棍,所述辅助搅拌棍在罐体内侧壁上、下对应设置,所述辅助搅拌棍包括与罐体内侧壁焊接相连的半球座,在半球座内转动设有一转轴,在转轴外端固连一弧状不锈钢棍;所述转轴及弧状不锈钢辊均为空心结构。

所述搅拌桨组的数量为3组,设于搅拌轴中部的搅拌桨组与设于搅拌轴底部的搅拌桨组的间距小于设于搅拌轴中部的搅拌桨组与设于搅拌轴上部的搅拌桨组的间距。

所述弧状不锈钢辊为牛角状不锈钢空心棍。

所述液位计包括底端与罐体内部相连通的液位管,所述液位管中上部透明且设有刻度线;所述液位计经横杆与罐体焊接固定。

在罐体外侧的蒸汽夹套上部设有蒸汽进管,在罐体外侧的蒸汽夹套底端设有冷凝水出管。

在罐体顶端支撑设有一正反转电机,在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一第一锥齿轮,一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固定套设于一空心杆外侧,在空心杆顶端固连外部纯净水源管路,在空心杆底部上、下相对设有两组八字形水管,八字形水管与空心杆相连通,在各八字形水管的端部设有喷头;空心杆对应罐体中心设置。

在罐体顶端支撑设有一箱体,所述箱体包设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外部,空心杆顶端和底端均穿出所述箱体侧壁设置。

设于空心杆底端的八字形水管之间的夹角小于其上方八字形水管之间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奶牛乳头成膜药浴液的配液装置是一种方便工业化生产、制备奶牛乳头成膜药浴液的设备,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能够充分混合、柔和搅拌的结构,不利于制备过程中溶液搅拌中起泡的发生;灭菌、清洗便利,配液效率高,方便后续挤奶厅或牛床上挤奶用成膜药浴液的快速使用,给挤奶工作带来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罐体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偏心搅拌轴、3搅拌电机、4搅拌叶片、5液位计、6观察窗、7进料管、8进水管、9进蒸汽管、10辅助搅拌棍、11半球座、12转轴、13弧状不锈钢辊、14横杆、15刻度线、16蒸汽进管、17冷凝水出管、18正反转电机、19第一锥齿轮、20第二锥齿轮、21空心杆、22八字形水管、23喷头、24箱体、25纯净水源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该奶牛乳头成膜药浴液的配液装置包括蒸汽夹套式罐体1,在罐体内设有一偏心搅拌轴2,偏心搅拌轴顶端穿出罐体顶壁并与一搅拌电机3的输出轴相连,在偏心搅拌轴2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搅拌桨组,各搅拌桨组包括水平相对设于偏心搅拌轴外侧的两搅拌叶片4,各搅拌桨组的两搅拌叶片在搅拌轴外侧呈方向相反的对称倾斜设置,各搅拌叶片4的倾斜角度为55°,上、下相邻搅拌桨组的夹角不小于60°;在罐体外侧设有一液位计5;在罐体顶壁上设有一观察窗6,在观察窗外部的罐体顶部上分别设有一进料管7、一进水管8和一进蒸汽管9;进蒸汽管9设于观察窗后方的罐体顶端;偏心搅拌轴2的偏心距为罐体半径的1/3-1/4;在偏心搅拌轴2所在的罐体内径上,与偏心搅拌轴相对设有一组辅助搅拌棍10,所述辅助搅拌棍在罐体内侧壁上、下对应设置,所述辅助搅拌棍10包括与罐体内侧壁焊接相连的半球座11,在半球座内转动设有一转轴12,如在半球座内设有插槽,转轴一端伸入插槽并与插槽转动连接,在插槽的周向内侧壁上设有一圈内陷的卡槽,在转轴外侧设有与卡槽卡接的卡凸,这一结构设置的目的是转轴既能在插槽内做周向转动又不会从卡槽内转出,当然,转轴在半球座内的转动设置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方式,不影响其使用。在转轴12外端固连一弧状不锈钢棍13;所述转轴及弧状不锈钢辊均为空心结构,将其设置为空心结构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减少重量,从而在搅拌叶搅动过程中,能够随搅拌液有限幅度的转动,一方面是减小搅拌液的搅拌幅度,另一方面还对其周围的搅拌液实现较柔和的搅动。在罐体底端设有出液管路。

所述搅拌桨组的数量为3组,设于搅拌轴中部的搅拌桨组与设于搅拌轴底部的搅拌桨组的间距小于设于搅拌轴中部的搅拌桨组与设于搅拌轴上部的搅拌桨组的间距。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能够对罐体1内底部的溶液实现充分的混合、搅拌,避免底部因为重力作用产生有限量的沉积。

所述弧状不锈钢辊13为牛角状不锈钢空心棍。

所述液位计5包括底端与罐体内部相连通的液位管,所述液位管中上部透明且设有刻度线15;所述液位计经横杆14与罐体1焊接固定。

在罐体1外侧的蒸汽夹套上部设有蒸汽进管16,在罐体外侧的蒸汽夹套底端设有冷凝水出管17。

使用时,首先对罐体进行蒸汽灭菌处理,即通过与罐体1内部连通的进蒸汽管9通入蒸汽,保持一定周期,保证罐体1内部的洁净,然后冷却备用。通过与罐体内部相连的进料管7、进水管8,将料液和水根据适当比例混配一同混入罐体1内,通过罐体1外的液位计设置,能够方便操作人员清楚的了解罐体内的液体加热容量,即可事先通过液位计的液位管透明位置的刻度线15,计算好最大盛放容量时的刻度线位置,避免罐体1内的盛放液量超出规定要求;然后启动搅拌电机3,驱动偏心搅拌轴2带动搅拌叶片10转动,将罐体1内的料液进行充分混合,由于偏心搅拌轴偏离于罐体中心,能够较好的避免搅拌过程中起泡,减小了消泡剂等的使用,同时,由于在远离偏心搅拌轴的罐体内侧壁上设置了自由转动的辅助搅拌棍10,能在搅拌液被搅动起后,搅拌液的起伏带动辅助搅拌棍10轻微幅度的转动,实现对搅拌液的辅助混合。

整个搅拌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蒸汽夹套的蒸汽进管16通入蒸汽进行加热,保证搅拌、混合效果,经过放热后的蒸汽冷凝为冷凝水由蒸汽夹套底部的冷凝水出管17排出。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该奶牛乳头成膜药浴液的配液装置包括蒸汽夹套式罐体1,在罐体内设有一偏心搅拌轴2,偏心搅拌轴顶端穿出罐体顶壁并与一搅拌电机3的输出轴相连,在偏心搅拌轴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搅拌桨组,各搅拌桨组包括水平相对设于偏心搅拌轴外侧的两搅拌叶片4,各搅拌桨组的两搅拌叶片在搅拌轴外侧呈方向相反的对称倾斜设置,各搅拌叶片的倾斜角度为55°,上、下相邻搅拌桨组的夹角不小于60°;在罐体外侧设有一液位计5;在罐体顶壁上设有一观察窗6,在观察窗外部的罐体顶部上分别设有一进料管7、一进水管8和一进蒸汽管9;偏心搅拌轴的偏心距为罐体半径的1/3-1/4;在偏心搅拌轴所在的罐体内径上,与偏心搅拌轴相对设有一组辅助搅拌棍10,所述辅助搅拌棍在罐体内侧壁上、下对应设置,所述辅助搅拌棍包括与罐体内侧壁焊接相连的半球座11,在半球座内转动设有一转轴12,在转轴外端固连一弧状不锈钢棍13;所述转轴及弧状不锈钢辊均为空心结构。

所述搅拌桨组的数量为3组,设于搅拌轴中部的搅拌桨组与设于搅拌轴底部的搅拌桨组的间距小于设于搅拌轴中部的搅拌桨组与设于搅拌轴上部的搅拌桨组的间距。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能够对罐体1内底部的溶液实现充分的混合、搅拌,避免底部因为重力作用产生有限量的沉积。

所述弧状不锈钢辊13为牛角状不锈钢空心棍,这一形状更便于转轴及弧状不锈钢辊的运动。

所述液位计5包括底端与罐体内部相连通的液位管,所述液位管中上部透明且设有刻度线15;所述液位计经横杆14与罐体1焊接固定。

在罐体1外侧的蒸汽夹套上部设有蒸汽进管16,在罐体外侧的蒸汽夹套底端设有冷凝水出管17。

在罐体1顶端支撑设有一正反转电机18,在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一第一锥齿轮19,一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0固定套设于一空心杆21外侧,空心杆21为空心转杆,在空心杆21顶端固连外部纯净水源管路25,在空心杆21底部上、下相对设有两组八字形水管22,八字形水管22与空心杆相连通,在各八字形水管的端部设有喷头23;空心杆21对应罐体1中心设置。此处设置的空心杆及其底部的喷头,目的是在正反转电机的带动下,带动空心杆绕轴套正向、反向转动,边转动边将由外部纯净水源管路里输入的纯净水由八字形水管端部的喷头23向罐体的内壁上喷射,实现罐体内壁上残挂的溶液的喷除。

在罐体顶端支撑设有一箱体24,所述箱体24包设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外部,空心杆21顶端和底端均穿出所述箱体侧壁设置。

设于空心杆21底端的八字形水管22之间的夹角小于其上方八字形水管之间的夹角。设于空心杆21底端的八字形水管22的底端高出罐体1内盛放液体的最大容积量液面至少15cm。由于空心杆21底端八字形水管22的夹角小于其上方八字形水管之间的夹角,能够最大程度相互配合,喷溅罐体上部和下部内侧壁,当然此处八字形水管也可以设置多组,但是原则是不影响偏心搅拌轴的转动,以及在搅拌过程中不干扰成膜药浴液的混合。

使用过程同实施例1的使用过程,所不同的是,由于增加了清洗结构,在罐体需要清洗时,相比实施例1中直接用清水冲洗,譬如从观察窗处伸入清洗管路人工清洗的方式,能够快速实现罐体内侧壁残留液的清洗效果,提高清洗效率。具体的,通过启动正反转电机18,正反转电机18由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9和第二锥齿轮20,带动空心杆21正向\反向间隔交替动作,边交替转动边输送由纯净水源管路25输送来的清洁水,八字形水管及其上喷头23的设置,能够提升清洗角度和清洗效果。将空心杆21与外部纯净水源管路25连接处设置紧密、结实,避免空心杆在正向反向动作过程中影响两者之间的连接,另外,通过设置,尽量减少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的时间间隔,从而降低空心杆的动作幅度,避免对外部纯净水源管路造成损害。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