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式静态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5378发布日期:2019-06-29 01:53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式静态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态混合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道式静态混合器。



背景技术:

和其他能源比,天然气有许多优势。而且使用的天然气都经过了脱硫、干燥、加臭等处理,因此在燃烧过程中使用更安全、更环保,而混合器则是实现天然气处理和脱硫、干燥、加臭、空气等均匀混合不可缺少的部件。

但是天然气需要管道输送,传统的输送管道大多通过法兰固定,长时间使用密封性较差,且不牢固,此外,管道长时间使用易堵塞,并且天然气与脱硫、干燥、加臭、空气等均匀混合不均匀,限制了天然气利用规模和利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因此,在一种管道式静态混合器使用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以及其处理所带来是不良后果,一直是工作人员和生产厂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式静态混合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输送管道连接密封性较差,且不牢固,不可调节,易堵塞,并且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管道式静态混合器,包括连接管道、混合管道、混合刀和连接杆,所述混合管道的两端均与连接管道活动连接,所述混合管道和连接管道连接处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内置保护壳,所述混合管道和连接管道连接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内置保护壳相互配合的第二内置保护壳,所述第一内置保护壳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外置固定壳,且第二内置保护壳下端设置有与第一外置固定壳相互配合的第二外置固定壳,所述混合管道内部的两侧均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安装有过滤网,且过滤网的中间位置通过连接杆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过滤网左侧混合管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混合管道右侧的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横向安装有旋转轴,其旋转轴与混合管道右端的固定板连接固定,所述混合管道内壁和旋转轴的外表面均安装有混合刀。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道靠近混合管道一端的外壁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混合管道的两端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外置固定壳和第二外置固定壳上均设置有固定耳,且固定耳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置固定壳、第二外置固定壳、第一内置保护壳和第二内置保护壳均设置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外置固定壳和第二外置固定壳的直径大小一致,所述第一内置保护壳和第二内置保护壳的直径大小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置固定壳与第一内置保护壳和第一内置保护壳与连接管道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层,所述第二外置固定壳与第二内置保护壳和第二内置保护壳与连接管道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置保护壳靠近第二内置保护壳的一端均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二内置保护壳靠近第一内置保护壳一端均设置有与卡块相互配合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预留孔,且预留孔的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该一种管道式静态混合器结合传统混合器结构进行设计,考虑到提高输送管道之间的连接牢固型,且密封性好,同时还要减少管道堵塞的情况,结构新颖,且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省时省力,实现了人性化的设计;

(1)通过第一内置保护壳上的卡块对准第二内置保护壳卡槽内,并插入固定,同时将第一外置固定壳和第二外置固定壳分别套在第一内置保护壳和第二内置保护壳外面,随后通过锁紧螺栓将其牢牢固定,通过双重固定配合使用,使得管道连接更加牢固,且通过密封层的设计,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密封性,并且结构丰富,组装操作简单,结构新颖,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2)通过混合管道两端的过滤网设计,使得外界空气或者其他助燃剂通过进料口进入混合管道前,通过过滤网进行初步的过滤工作,其次,混合后的天然气再通过第二层过滤网,通过双重的过滤装置配合使用,从而使得外界空气内含有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有效的减少了管道堵塞的情况;

(3)通过混合管道内壁和旋转轴上的混合刀相互配合使用,从而使得混合刀与气体流动方向的夹角呈90°,从而使得旋转轴带动混合刀旋转,使得天然气与空气或者其他助燃剂充分融合,提高了混合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外置固定壳、第二外置固定壳、锁紧螺栓、第一内置保护壳、第二内置保护壳和密封层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网、固定板和连接杆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中:1、连接管道;2、固定耳;3、混合管道;4、第一外置固定壳;5、第二外置固定壳;6、锁紧螺栓;7、第一内置保护壳;8、第二内置保护壳;9、密封层;10、进料口;11、旋转轴;12、混合刀;13、电机;14、过滤网;15、固定板;16、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管道式静态混合器,包括连接管道1、混合管道3、混合刀 12和连接杆16,混合管道3的两端均与连接管道1活动连接,混合管道3和连接管道1连接处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内置保护壳7,混合管道3和连接管道1连接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内置保护壳7相互配合的第二内置保护壳8,第一内置保护壳7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外置固定壳 4,且第二内置保护壳8下端设置有与第一外置固定壳4相互配合的第二外置固定壳5,作为优选,连接管道1靠近混合管道3一端的外壁均设置有外螺纹,混合管道3的两端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第一外置固定壳4和第二外置固定壳5上均设置有固定耳2,且固定耳2通过锁紧螺栓6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第一外置固定壳4、第二外置固定壳5、第一内置保护壳7和第二内置保护壳8均设置为半圆形,第一外置固定壳4和第二外置固定壳5的直径大小一致,第一内置保护壳7和第二内置保护壳8的直径大小一致。

作为优选,第一外置固定壳4与第一内置保护壳7和第一内置保护壳7与连接管道1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层9,第二外置固定壳5与第二内置保护壳8和第二内置保护壳8与连接管道1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层9。

作为优选,第一内置保护壳7靠近第二内置保护壳8的一端均设置有卡块,第二内置保护壳8靠近第一内置保护壳7一端均设置有与卡块相互配合的卡槽。

通过第一内置保护壳7上的卡块对准第二内置保护壳8卡槽内,并插入固定,同时将第一外置固定壳4和第二外置固定壳5分别套在第一内置保护壳7和第二内置保护壳8外面,随后通过锁紧螺栓6穿过固定耳2内的预留孔将其牢牢固定,通过双重固定配合使用,使得管道连接更加牢固,且通过密封层9的设计,密封层9的内部内嵌有橡胶,形成密封圈,防止其间的密封气体泄漏,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密封性,并且结构丰富,组装操作简单,结构新颖,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混合管道3内部的两侧均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4,且过滤网14的中间位置通过连接杆16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5,作为优选,过滤网14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预留孔,且预留孔的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便于过滤网14的固定工作。

过滤网14左侧混合管道3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0,混合管道3 右侧的固定板15上固定安装有电机13,且电机13的输出端横向安装有旋转轴11,其旋转轴11与混合管道3右端的固定板15连接固定,该电机13的型号为Y90S-2,混合管道3内壁和旋转轴11的外表面均安装有混合刀12。

工作原理: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工作人员将连接管道1对准混合管道3两端的端口处,随后将连接管道1旋转拧进混合管道3内,同时,将第一内置保护壳7和第二内置保护壳8分别卡在连接管道1 与混合管道3的连接处上,并将卡块插入卡槽内进行固定,随后,再将第一外置固定壳4和第二外置固定壳5分别卡在第一内置保护壳7 和第二内置保护壳8的外壁,随后,将锁紧螺栓6插入固定耳2上的预留孔内,并通过旋转锁紧螺栓6将拧紧第一外置固定壳4和第二外置固定壳5,通过双重的固定配合使用,提高了管道连接的牢固性,且组装操作简单,同时,通过第一外置固定壳4与第一内置保护壳7 和第一内置保护壳7与连接管道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层9,第二外置固定壳5与第二内置保护壳8和第二内置保护壳8与连接管道 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层9,密封层9的内部内嵌有橡胶,形成密封圈,防止其间的密封气体泄漏,通过密封层9的双重密封的设计,有效的阻隔了外界空气进入连接管道1内。

紧接着,工作人员通过进料口10将空气或者其他助燃剂输送至混合管道3内,使得空气或者其他助燃剂首先通过过滤网14进行初步的过滤工作,其次,混合后的天然气再通过第二层过滤网14,通过双重的过滤网14配合使用,从而使得空气或者其他助燃剂含有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有效的减少了管道堵塞的情况,提高了整个装置使用的寿命。

同时,通过电机13的工作,使得电机13带动旋转轴11进行旋转工作,从而使得旋转轴11带动混合刀12进行旋转工作,通过混合管道3内壁和旋转轴11上的混合刀12相互配合使用,从而使得混合刀12与气体流动方向的夹角呈90°,从而使得天然气与空气或者其他助燃剂充分融合,提高了混合度,结构新颖,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节约了资源,制作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化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