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2941发布日期:2019-07-17 06:17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移液管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承托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液管架。



背景技术:

移液管是一种用于移取溶液的量器,常用于精确量取一定量的溶液。

移液管空置时,一般放在玻璃容器中;由于多个移液管放置在同一个玻璃容器内,不方便存取;并且在存取移液管的过程中,各移液管之间容易发生碰撞,严重时会造成移液管破碎。

再者,存放在玻璃容器内的移液管未设置防尘装置,移液管易受到灰尘污染,影响移液管的后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液管架,能够将移液管有序放置,方便存取且能够有效避免各移液管之间的碰撞及灰尘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液管架,包括支柱、底板、上托板、下托板及围罩;所述围罩的底端连接在所述底板上,且围罩的顶端设置有顶盖并形成封闭空间;所述上托板、所述下托板及所述支柱位于所述封闭空间内,所述上托板和所述下托板间隔穿设在所述支柱上,所述支柱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上托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下托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正下方,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夹持安装移液管。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为圆柱,且所述支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托板和所述下托板分别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设置有与所述支柱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所述上托板、所述下托板与所述支柱通过所述外螺纹及所述内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与所述支柱间隙配合;所述支柱通过插接槽插接在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柱的顶端凸出所述围罩的顶端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设置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环形安装槽与所述围罩间隙配合;所述围罩通过所述环形安装槽插设在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为圆形板,所述底板的侧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围罩的轴向截面呈圆形,所述围罩的一端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底板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底板与所述围罩通过所述内螺纹及所述外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托板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开口尺寸不同;所述下托板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的开口尺寸不同。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开口尺寸沿所述上托板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逐渐增大;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的开口尺寸沿所述下托板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围罩的顶端设置有限位边,所述顶盖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边相卡合的卡槽;所述顶盖通过所述卡槽、限位边卡合在所述围罩上。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为设置在顶盖上的圆柱,所述圆柱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液管架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液管架,其上托板设置有第一通孔,下托板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配合夹持安装移液管,使移液管有序的放置在移液管架上,方便移液管存取,有效避免各移液管之间的碰撞。

再者,围罩和顶盖形成封闭空间,上托板及下托板位于封闭空间内,有效避免位于上托板和下托板上的移液管受到灰尘污染。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液管架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液管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柱、上托板及下托板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支柱,

20-上托板,

21-第一通孔,

30-下托板,

31-第二通孔,

40-底板,

50-围罩,

60-顶盖,

61-把手,

70-中心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液管架,包括支柱10、底板40、上托板20、下托板30及围罩50;围罩50的底端连接在底板40上,且围罩50的顶端设置有顶盖60并形成封闭空间;上托板20、下托板30及支柱10位于封闭空间内,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间隔穿设在支柱10上,支柱10的一端连接在底板40上;上托板20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21,下托板30设置有第二通孔31,第二通孔31位于第一通孔21的正下方,所述第一通孔21和所述第二通孔31用于夹持安装移液管。

具体的,支柱10可采用金属材质或者塑性材质制成,其轴向截面形状可可以为圆形、矩形或者椭圆形等,本实施例对支柱10的截面形状不加以限制。

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可采用塑性材质制作成圆形板、矩形板或者其他形状的托板,在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上均设置有用于供支柱10穿过的中心孔70,中心孔70可与支柱10间隙配合,使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套设在支柱10上并能够相对支柱10无滑动;进一步的,为使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与支柱10稳固连接,可在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与支柱10连接处敷设黏结剂,使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粘接在支柱10上;当然支柱10、上托板20及下托板30可以注塑成一体式结构,使上托板20、下托板30稳固连接在支柱10上。

本实施例中,移液管为变径管,其包括直筒段和收口段,直筒段的截面为圆形;为将上述移液管夹持在移液管架上,移液管架的上托板20设置有第一通孔21,第一通孔21可以设置有圆形通孔,第一通孔21的孔径大于移液管直筒段的外径,可使移液管穿过第一通孔21。下托板30设置有第二通孔31,第二通孔31可以设置成圆形通孔,第二通孔31的孔径小于直筒段的外径且大于收口段的最小外径,使移液管夹持在第二通孔31内,以防止移液管从下托板30上滑至底板40上。第二通孔31设置在第一通孔21的正下方,即第一通孔21的中心线与第二通孔31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能够保证移液管竖直夹持在上托架和下托架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优选设计成圆形板,且上托板20与下托板30的厚度、外径相同。上托板20可均布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21,下托板30亦设置有多个与第一通孔21相配合的第二通孔31,能够将多个移液管有序的夹持在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之间。

本实施中,第一通孔21的孔径可以不同,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移液管的夹持安装在移液管架上,相应的,多个第二通孔31具有不同的孔径,且第二通孔31的孔径与位于其上方的第一通孔21的孔径相配合,共同将某规格的移液管夹持在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之间。例如,第一通孔21的孔径可以为15mm、10mm、7mm,对应其下方的第二通孔31的孔径分别为10mm、7mm、5mm,可以将多种不同规格的移液管放置在移液管架上。

进一步,为方便移液管按照不同规格有顺序的放置在移液管架上,多个第一通孔21的开口尺寸沿上托板20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逐渐增大;多个第二通孔31的开口尺寸沿下托板30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逐渐增大。即沿上托板20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第一通孔21的孔径逐渐增大,第二通孔31的孔径也逐渐增大。例如,可将孔径为15mm的第一通孔21布置在上托板20的边缘,孔径为5mm的第一通孔21靠近上托板20的中心位置,孔径7mm的第一通孔21布置在上托板20边缘与中心之间,且不同孔径的第一通孔21围绕中心孔70环绕设置成多组,每组第一通孔21具有不同的孔径,且相邻两组第一通孔21组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可以理解的是,下托板30上的第二通孔31的布置方式参照上托板20的第一通孔21设置,使移液管夹持安装在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之间。

底板40位于下托板30的下方,其形状与上托板20的形状相一致,底板40用于提供支柱10、围罩50的安装位置,支柱10及围罩50的一端连接在底板40上。可以理解的是,底板40上可设置有螺纹安装孔,螺纹安装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支柱10靠近底板40的一端侧壁设置有与底板40的螺纹安装孔相配合的外螺纹,支柱10通过内螺纹、外螺纹螺纹安装在底板40上。

围罩50设置在下托板30与外托板的外侧,其下端连接在底板40上,可以理解的是,围罩50的下端可粘接在底板40的上表面上,也可以将围罩50的下端粘接在底板40的侧面上。围罩50的上端设置有顶盖60,顶盖60罩设在外罩上并形成封闭空间,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位于封闭空间内;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可以与围罩50间隙安装,可将支柱10、上托板20及下托板30从围罩50内取出,便于对围罩50内进行清洗。

本实施例中,移液管架包括上托板20及下托板30,上托板20设置有多个不同孔径的第一通孔21,下托板30设置有多个不同孔径的第二通孔31,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配合使用可将多种不同规格的移液管有序的夹持在移液管架上,便于移液管的存取,可有效防止各移液管之间出现碰撞而造成损坏。

移液管架包括围罩50和顶盖60,围罩50和顶盖60可形成封闭空间,上托板20、下托板30和支柱10设置在封闭空间内,可使放置在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之间的移液管受到外部环境中灰尘污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支柱10为圆柱,且支柱10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分别设置有中心孔70,中心孔70内设置有与支柱10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上托板20、下托板30与支柱10通过外螺纹及内螺纹连接。

具体的,支柱10可采用圆柱制作,且支柱10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设置有用于支柱10连接的中心孔70,中心孔70内设置有与支柱10外表面相配合的内螺纹,上托板20和外托板通过中心孔70螺纹连接在支柱10上,为适应不同规格的移液管放置在移液管架上,需要调整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之间的间距,因此可将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与支柱10螺纹安装。当上托板20与下托板30之间的间距大于移液管的整体高度时,可通过旋转上托板20或者下托板30调整两者之间的间距满足移液管安装需求。

本实施例中,底板40设置有插接槽,插接槽与支柱10间隙配合;支柱10通过插接槽插接在底板40上。具体的,底板40可采用具有一定厚度的金属板或者塑性板制作,底板40的上表面设置有插接槽,插接槽可与支柱10间隙配合,支柱10通过插接槽插设在底板40上,实现了将支柱10连接在底板40上。上托板20和下托板30与围罩50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可通过将支柱10从底板40上移出,即实现将支柱10、上托板20、下托板30移出围罩50。支柱10与底板40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在底板40上,可便于将支柱10、上托板20、下托板30移出围罩50,从而可对上托板20及下托板30的间距进行调节或者对围罩50内部进行清洗。

进一步,为增强支柱10与底板40连接的稳固性,可增加支柱10与底板40的插接深度。具体实施如下,可在底板40的上表面增设安装台,安装台设置有用于插接支柱10的插接槽,插接槽的深度可根据支柱10与底板40的连接强度进行设置,支柱10的长度越长,上托板20及下托板30之间承载的移液管越多,则需要插接槽的深度就越深。

可以理解的是,支柱10采用圆柱制作,底板40上设置有圆形插接槽,支柱10的一端插接在圆形插接槽内,实现支柱10与底板40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对支柱10的形状不加以限制,因此插接槽的形状也不是仅限于上述圆形插接槽,只要插接槽的形状与支柱10的形状相配合,支柱10能够插接在插接槽中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支柱10的顶端凸出围罩50的顶端设置。具体的,支柱10的一端插接在底板40上,支柱10的另一端凸出围罩50的顶端设置,且位于顶盖60的下方。实验人员可利用夹持工具夹持在支柱10凸出围罩50的部分,将支柱10从底板40上移出。本实施中支柱10的顶端凸出围罩50的顶端设置,可便于将支柱10从底板40上移出。

本实施例中,底板40设置有环形安装槽,环形安装槽与围罩50间隙配合;围罩50通过环形安装槽插设在底板40上。具体的,可沿底板40的上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插接围罩50的环形安装槽,环形安装槽与围罩50间隙配合,围罩50通过环形安装槽连接在底板40上。可以理解的是,环形安装槽所围成的形状与围罩50的截面形状一致,例如,围罩5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则环形安装槽所围成的轮廓形状为圆形,环形安装槽的槽宽与围罩50的厚度相适应。本实施围罩50与底板40之间通过插接方式的固定,可便于围罩50的安装及拆卸。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围罩50与底板40的另一种连接方式,具体如下:底板40采用圆形板制作,在底板40的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围罩50的轴向截面呈圆形,在围罩50靠近底板40的一端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底板40上设置的外螺纹相配合,使围罩50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连接在底板40上。

为便于围罩50的顶端与顶盖60的连接,围罩50的顶端设置有限位边,顶盖60的下端设置有与限位边相卡合的卡槽;顶盖60通过卡槽、限位边卡合在围罩50上。

具体的,围罩50的顶端朝向内壁的一侧向上凸伸形成限位边,限位边的内壁与围罩50的内壁平齐,且限位边的厚度小于围罩50的厚度;顶盖60的下端设置有卡槽,卡槽与限位边相卡合,顶盖60通过卡槽、限位边卡合在围罩50的顶端,将围罩50的上端开口进行封闭。

可以理解的是,围罩50与顶盖60的连接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例如,在围罩50的外表面设置有环状凸缘,环状凸缘水平设置,且环状凸缘位于围罩50的顶端端面的下方;顶盖60罩设在围罩50上,顶盖60的下端抵接在环状凸缘上。

本实施例中,顶盖60设置有把手61,把手61为设置在顶盖60上的圆柱,圆柱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螺纹。具体的,顶盖60的顶面设置有把手61,把手61可为设置在顶盖60上的圆柱,圆柱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螺纹,方便实验人员利用把手61将顶盖60从围罩50上取下或安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