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电喷涂水性漆隔膜泵供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7783发布日期:2019-08-23 23:38阅读:8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电喷涂水性漆隔膜泵供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喷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静电喷涂水性漆隔膜泵供漆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喷漆是以被涂物为正电极,日常情景下接地;涂料雾化装置为负电极,接电源形成负高压,这样在两极之间就形成了高压静电场。由于在负极孕育发生电晕放电,可使喷出的涂料介质带负电,并进一步雾化。遵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已带电的涂料介质受电场力(F=扭)的作用下,涂料对被涂物形成环抱效果,沿电力线定向地流向带正电的被涂物外观,堆积成一层平均、附着牢固的薄膜。

目前,国家对于喷漆产品的环保要求逐步提高,原使用的化学涂料已逐渐不允许使用。水性漆是环保涂料,但由于水性漆与油性漆本质的区别就是电阻不同,整个喷漆系统需要达到绝缘静电的要求。因为水性漆的导电性能太好,传统的工业用油性漆供给站一般采用气动双隔膜泵供漆,由于与喷枪连接的高压电高达60-120千伏,从而导致高压静电在隔膜泵处与接地物体产生放电现象,使静电流失,达不到静电喷涂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电喷涂水性漆隔膜泵供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静电喷涂水性漆隔膜泵供漆装置,包括出漆口、双隔膜泵、隔膜泵进气口、绝缘桶和吸料口,所述出漆口、隔膜泵进气口和吸料口均位于所述双隔膜泵上,所述双隔膜泵放置在所述绝缘桶内;所述出漆口通过专用供漆管与静电喷枪连通;所述隔膜泵进气口与气量调压阀通过进气管连通,所述气量调压阀上设置有总进气开关,所述气量调压阀调节压缩空气流量,进而控制供漆压力;所述吸料口通过进漆管与水性漆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双隔膜泵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所述绝缘桶内,所述支撑杆为绝缘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双隔膜泵的储漆罐外罩有绝缘盖;所述双隔膜泵的储漆罐与顶部太近,采用所述绝缘盖进行绝缘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吸料口通过进漆管与水性漆连通,所述出漆口通过专用供漆管与静电喷枪连通,所述双隔膜泵由进气管通过所述隔膜泵进气口为其提供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进气管由所述气量调压阀调节压缩空气流量,进而控制供漆压力。所述双隔膜泵与外部的固定方式全部由所述支撑杆完成,所述双隔膜泵的储漆罐与顶部太近,采用绝缘盖进行绝缘处理。静电喷涂是目前在表面处理中普遍使用的方法,相比传统空气喷涂,具有高效、省漆、环保等优点,能提高30%以上的工作效率,涂料利用率提高40%以上。环保水性漆的普遍使用已经是大势所趋,实现静电喷涂,对企业和社会都能产生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大减少静电流失,避免放电现象产生,有效保证静电喷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总进气开关,2-气量调压阀,3-支撑杆,4-绝缘盖,5-出漆口,6-双隔膜泵,7-隔膜泵进气口,8-绝缘桶,9-吸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一种静电喷涂水性漆隔膜泵供漆装置,包括出漆口5、双隔膜泵6、隔膜泵进气口7、绝缘桶8和吸料口9,所述出漆口5、隔膜泵进气口7和吸料口9均位于所述双隔膜泵6上,所述双隔膜泵6放置在所述绝缘桶8内;所述出漆口5通过专用供漆管与静电喷枪连通;所述隔膜泵进气口7与气量调压阀2通过进气管连通,所述气量调压阀2上设置有总进气开关1,所述气量调压阀2调节压缩空气流量,进而控制供漆压力;所述吸料口9通过进漆管与水性漆连通;所述双隔膜泵6通过支撑杆3固定在所述绝缘桶8内,所述支撑杆3为绝缘材料;所述双隔膜泵6的储漆罐外罩有绝缘盖4;所述双隔膜泵6的储漆罐与顶部太近,采用所述绝缘盖4进行绝缘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吸料口9通过进漆管与水性漆连通,所述出漆口5通过专用供漆管与静电喷枪连通,所述双隔膜泵6由进气管通过所述隔膜泵进气口7为其提供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进气管由所述气量调压阀2调节压缩空气流量,进而控制供漆压力。所述双隔膜泵6与外部的固定方式全部由所述支撑杆3完成,所述双隔膜泵6的储漆罐与顶部太近,采用绝缘盖4进行绝缘处理。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大减少静电流失,避免放电现象产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