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料可调节的生物质颗粒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5828发布日期:2019-08-31 01:5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入料可调节的生物质颗粒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入料可调节的生物质颗粒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燃料由秸秆、稻草、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等以及“三剩物”经过加工产生的块状环保新能源,生物质颗粒的直径一般为6~10毫米,其方便储存、运输,且大大改善了燃烧性能,因此,使用生物能源颗粒的方便程度可与燃气、燃油等能源媲美。生物质颗粒在生产时需要将多种粉末状的组成成分混合均匀,现有方法多使用铲车将多种粉末同时铲起至1-2米,并直接倾倒翻料,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难混合均匀,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入料可调节的生物质颗粒混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入料可调节的生物质颗粒混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入料可调节的生物质颗粒混合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上部设有进料斗,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中部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设有分流罩,所述箱体的外壁两侧下部对称设有两个横杆,所述横杆远离箱体的一端设有圆台块,所述箱体的下端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箱体的外壁延伸至内部并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上设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箱体的内壁延伸至外部并连接有调节斗,所述调节斗与圆台块匹配,所述箱体的外壁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与连接杆匹配的长槽,所述壳体的内壁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多个翻动轮,所述翻动轮的外壁上等距设有多个翻动叶,多个所述翻动叶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插接有出料管。

优选的,所述分流罩的内腔中设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分流罩的内壁延伸至进料斗内并连接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外壁上等距设有多对第一搅拌叶。

优选的,所述进料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套环。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上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的外壁上等距设有多个第二搅拌叶。

优选的,所述圆台块的上端连接有锥块,所述锥块通过焊接与圆台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斗的内壁一侧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与横杆匹配。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上对称设有两个滑块,所述长槽的内壁前侧和后侧对称开设有两个与滑块匹配的滑槽。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入料可调节的生物质颗粒混合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生物质粉末倒入进料斗,启动第四电机通过第一搅拌轴带动第一搅拌叶转动,对生物质粉末进行初步搅拌打散实现混合,然后粉末经过套环落下,分流罩对粉末进行分流,启动第一电机通过第二搅拌轴带动第二搅拌叶转动,对分流后的粉末进行再次打散,提高混合效果,启动第二电机带动螺杆转动,螺纹块发生移动,通过连接杆带动调节斗上下移动,对圆台块和调节斗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下料速度的调节,提高混合效果,生物质粉末经调节斗进入壳体的下部,启动第三电机通过支撑轴带动翻动轮转动,通过翻动叶对生物质粉末进行再次翻动混合,再次提高混合效果,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不仅能够对下料速度进行调节,增加混合时间,提高混合效果,而且能够对生物质粉末进行分流、打散和翻动,全面提高混合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入料可调节的生物质颗粒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入料可调节的生物质颗粒混合装置结构A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第一搅拌轴、3套环、4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锥块、7圆台块、8第三电机、9翻动叶、10出料管、11翻动轮、12支撑轴、13贯穿槽、14调节斗、15连接杆、16支撑杆、17第二搅拌叶、18第二搅拌轴、19第一搅拌叶、20进料斗、21箱体、22横杆、23螺杆、24分流罩、25滑块、26第四电机、27长槽、28滑槽、29螺纹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一种入料可调节的生物质颗粒混合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壁两侧上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搅拌轴18,第二搅拌轴18的外壁上等距设有多个第二搅拌叶17,能够对分流后的生物质粉末进行再次打散搅拌,提高混合效果,壳体1的内壁上部设有进料斗20,进料斗2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套环3,能够增加进料斗20的使用稳定性,壳体1的内壁两侧中部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杆16,两个支撑杆16之间连接有箱体21,箱体21的上端设有分流罩24,分流罩24的内腔中设有第四电机26,第四电机26的输出轴贯穿分流罩24的内壁延伸至进料斗20内并连接有第一搅拌轴2,第一搅拌轴2的外壁上等距设有多对第一搅拌叶19,能够对生物质粉末进行初步打散搅拌,提高混合效果。

箱体21的外壁两侧下部对称设有两个横杆22,横杆22远离箱体21的一端设有圆台块7,圆台块7的上端连接有锥块6,锥块6通过焊接与圆台块7固定连接,防止圆台块7的上端堆积生物质粉末,造成浪费,箱体21的下端设有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5的输出轴贯穿箱体21的外壁延伸至内部并连接有螺杆23,螺杆23的外壁上设有螺纹块29,螺纹块29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连接杆15,连接杆15的外壁上对称设有两个滑块25,长槽27的内壁前侧和后侧对称开设有两个与滑块25匹配的滑槽28,能够提高连接杆15的使用稳定性,提高使用效果。

连接杆15贯穿箱体21的内壁延伸至外部并连接有调节斗14,调节斗14的内壁一侧开设有贯穿槽13,贯穿槽13与横杆22匹配,提高调节斗14的调节范围,提高使用效果,调节斗14与圆台块7匹配,箱体21的外壁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与连接杆15匹配的长槽27,壳体1的内壁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支撑轴12,支撑轴12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多个翻动轮11,翻动轮11的外壁上等距设有多个翻动叶9,多个翻动叶9呈环形阵列设置,壳体1的下端固定插接有出料管10。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生物质粉末倒入进料斗20,启动第四电机26通过第一搅拌轴2带动第一搅拌叶19转动,对生物质粉末进行初步搅拌打散实现混合,然后粉末经过套环3落下,分流罩24对粉末进行分流,启动第一电机4通过第二搅拌轴18带动第二搅拌叶17转动,对分流后的粉末进行再次打散,提高混合效果,启动第二电机5带动螺杆23转动,螺纹块29发生移动,通过连接杆15带动调节斗14上下移动,对圆台块7和调节斗14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下料速度的调节,提高混合效果,生物质粉末经调节斗14进入壳体1的下部,启动第三电机8通过支撑轴12带动翻动轮11转动,通过翻动叶9对生物质粉末进行再次翻动混合,再次提高混合效果,最后通过出料管10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