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型机的废气喷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0545发布日期:2019-09-13 23:05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型机的废气喷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型机的废气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定型机的废气喷淋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定型机是纺织印染后整理的关键设备。在布料热定型过程中温度较高,因此定型机烘箱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中含有有机油分、染料、染料助剂、润滑油、纤维类颗粒物等污染物质,因此需对定型机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再进行排放以保护环境。

公告号为CN206404543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型机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喷淋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喷淋塔内壁的一圈储液槽、呈半球形且下端边缘位于所述储液槽内的用于将废气导入到所述储液槽内的导流器、设置于所述储液槽和所述导流器上方的喷淋层,喷淋层内安装有喷水管;喷淋塔外侧还设置有连通喷水管的水泵,水泵通过水管连通于循环水池内,用于将循环水池内的喷淋液输送到喷淋层内的喷水管内;所述喷淋塔上端设置有第一废气出口,所述定型机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静电塔、设置于所述静电塔下端且连通于所述第一废气出口的第二废气入口、设置于所述静电塔内的静电发生器、设置于所述静电塔上端的第二废气出口。该实用新型采用在喷淋塔内向下喷洒喷淋液,以此对定型机废气进行降温、吸附、净化,然后再通到静电塔内通过静电发生器除油。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当喷淋液对废气喷淋之后,喷淋液温度会上升,而喷淋液一直通过水泵在喷淋塔内循环,使得喷淋液温度会越来越高,对废气的降温效果也逐渐变差,导致通到静电塔内的废气温度较高,使得静电发生器对废气的除油效果会大大减弱,从而导致从第二废气出口排出的废气依旧有较多有机油分,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型机的废气喷淋结构,通过鼓风机和抽风机对喷淋液的冷却降温,从而降低了喷淋液的温度,使得喷淋液可对废气持续降温,从而可使后面的静电发生器能对废气较好的除油,从而可使排出去的废气较为干净,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定型机的废气喷淋结构,包括喷淋塔,所述喷淋塔靠近底部的侧壁通过出水管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出水管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冷却箱箱底设置有与所述喷淋塔内的喷水管连通且安装有第二水泵的进水管,所述冷却箱相对两侧的侧壁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冷却箱且位于两个所述通风口处分别设置有鼓风机和抽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塔内的喷淋液通过出水管抽到冷却箱中,通过鼓风机和抽风机的作用,加快了冷却箱内的空气流动,当喷淋液从出水管的出口落下时,可带走喷淋液中的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了喷淋液的温度,别冷却后的水再通过进水管抽到喷水管内继续进行喷淋。通过鼓风机和抽风机对喷淋液的冷却降温,从而降低了喷淋液的温度,使得喷淋液可对废气持续降温,从而可使后面的静电发生器能对废气较好的除油,从而可使排出去的废气较为干净,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连接在所述冷却箱的顶部,所述进水管连接在所述冷却箱的箱底,所述冷却箱内且位于所述出水管的出口的下方并位于所述通风口的上方设置有呈锥状的分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喷淋液从出水管落到冷却箱较为集中,使得喷淋液的中间位置无法接触空气,导致这部分喷淋液降温幅度较小。通过分流板的设置,将落下喷淋液分散,当喷淋液从分流板落下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加快了喷淋液与空气的热交换,从而提高喷淋液的降温速度。

优选的,所述分流板开设有分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落到分流板上的部分喷淋液可以通过分流孔落下,将喷淋液分成了多个部分,从分流孔落下的喷淋液也可以与空气热交换,增加了与空气的热交换途径,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喷淋液的降温效果。

优选的,所述分流板顶部转动安装有叶轮,所述叶轮的转动平面呈水平,且在所述冷却箱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通风口上方设置有呈倾斜向下的防溅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叶轮的设置可将从出水管落下的部分喷淋液撒开,使喷淋液先与空气充分接触,再落下,从而再次增加了与空气的热交换途径,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喷淋液的降温效果。

优选的,所述鼓风机的进风口处设置有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空气中存在灰尘,灰尘进入冷却箱内之后会被喷淋液吸附,从而可能导致喷水管的堵塞。通过滤网的设置,降低了冷却箱外的灰尘进入冷却箱内的概率,从而降低了喷水管堵塞的概率。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包括与所述喷淋塔的靠近底部的侧壁连接的出水段、与所述冷却箱的箱顶连接的进水段、连接所述出水段和所述进水段且呈间隔设置的多根分散管,所述出水段的内径等于所述进水段的内径,且所述分散管的内径小于所述出水段的内径;所述第一水泵安装在所述出水段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从进水段进入到多根分散管中,多根分散管外壁的总和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相较于单根管道的外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可以加快分散管管壁与空气的热交换,从而可与加快热量的散发,加快喷淋液的散热速度。

优选的,所述分散管采用铝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管的导热性能较好,分别与喷淋液和空气的热交换速度较快,使得喷淋液的散热速度也较快,从而可加快喷淋液的散热。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设置有螺旋段,所述喷淋塔一侧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内充满有水,所述螺旋段浸在所述水槽内的水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段的设置可延长喷淋液在进水管的时间,且通过水槽的设置,可以加快水槽中的水与进水管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可提高喷淋液的散热速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鼓风机和抽风机对喷淋液的冷却降温,从而降低了喷淋液的温度,使得喷淋液可对废气持续降温,从而可使后面的静电发生器能对废气较好的除油,从而可使排出去的废气较为干净,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

2、通过分流板的设置,将落下喷淋液分散,当喷淋液从分流板落下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加快了喷淋液与空气的热交换,从而提高喷淋液的降温速度;

3、通过分散管的设置,增大了与空气的热交换面积,从而可提高喷淋液的散热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图中将冷却箱剖视;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喷淋塔;11、机架;2、冷却箱;21、出水管;211、出水段;212、进水段;213、分散管;22、第一水泵;23、进水管;231、螺旋段;232、水槽;24、第二水泵;25、通风口;261、抽风机;262、鼓风机;263、滤网;271、立柱;272、分流板;273、分流孔;28、叶轮;29、防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定型机的废气喷淋结构,参照图1,包括喷淋塔1,喷淋塔1内设置有喷水管。喷淋塔1一侧设置有机架11,机架11上设置有冷却箱2,喷淋塔1与冷却箱2连接的出水管21,出水管21包括出水段211、进水段212和多根分散管213,分散管213采用铝管;出水段211的内径等于进水段212的内径,且分散管213的内径小于出水段211的内径。出水段211一端固定连接在喷淋塔1靠近底部的侧壁上,且设置有第一水泵22;进水段212一端固定设置在冷却箱2的箱顶,多根分散管213的两端分别与出水段211的另一端和进水段2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参照图2,冷却箱2底端连接有进水管23,进水管23另一端与喷淋塔1内的喷水管连接,且在进水管23上安装有第二水泵24。在地面设置有一水槽232,水槽232内充满有水。在冷却箱2与第二水泵24之间的进水管23设置有螺旋段231,且该螺旋段231浸入在水槽232的水中,吸收从进水管23传出的热量。

参照图3,冷却箱2的一相对水平两侧开设有通风口25,在冷却箱2的外壁上且位于两个通风口25出分别设置有抽风机261和鼓风机262,用于加快冷却箱2内的空气流动。鼓风机262的进风口固定设置有滤网263,降低灰尘进入冷却箱2的概率;喷淋液从出水段211落下,落到冷却箱2的箱底,再从冷却箱2的箱底流到进水管23。

参照图3,冷却箱2内底面且位于出水管21的出口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四根竖向的立柱271,四根立柱271可围城四边形空间,在四个立柱27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呈锥状的分流板272,分流板272的顶端在出水管21的出口的正下方,且分流板272下端位于通风口25的上方。在分流板272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叶轮28,叶轮28的转动平面呈水平。分流板272还开设有呈竖向分流孔273,用于分散喷淋液。

在冷却箱2的内壁上且位于通风口25上方设置有呈倾斜向下的防溅板29,防溅板29的下端位于分流板272的下端的上方,且分流板272的竖向投影能覆盖防溅板29远离冷却箱2的内壁一端。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喷淋塔1内的喷淋液经出水段211、分散管213、进水段212、冷却箱2、进水管23进入到喷水管内,进行循环喷淋。图中依次经过分散管213的散热、鼓风机262和抽风机261的散热、进水管23中螺旋段231的散热。在进入到冷却箱2后,叶轮28将喷淋液打散,喷淋液有的沿分流板272落下,有的从分流板272的分流孔273落下,在落下的过程中充分与流动的空气接触,热量被大量带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