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极板平整度控制的挡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7884发布日期:2019-11-27 18:42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极板平整度控制的挡膏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极板平整度控制的挡膏板。



背景技术:

本公司主要生产蓄电池,在生产蓄电池的工序中包括涂膏,即在极板表面涂上铅膏,本公司生产的极板其一端带有极耳,其中带有极耳的一端比较厚,另一端较薄,这也使得在进行涂膏时,极板较厚的一端上涂抹的铅膏量大于较薄一端的铅膏量,这样生产出的极板其表面铅膏涂抹不均匀,影响了生产出的蓄电池的质量,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就显的十分必要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强极板平整度控制的挡膏板,解决了极板上带有极耳一端涂抹的铅膏量大于另一端的铅膏量,影响了蓄电池的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涂板机,涂板机顶端设有入膏斗,涂板机底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挡膏板,挡膏板下方设有从左向右传送极板的传送带,挡膏板的中间位置设有2个出膏口,2个出膏口均用于涂板机对极板进行涂膏,出膏口左侧壁的高度小于右侧壁的高度,出膏口底端边长分别小于极板的对应边的边长,挡膏板底端设有阻挡板,阻挡板位于出膏口右方,并与极板极耳的方位相对应。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送带上设有拆卸式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内部用于放置极板,通过限位机构对极板进行固定,避免极板滑动,提高了铅膏涂抹的均匀性。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膏口的4个侧壁中相邻侧壁的连接端均为弧形结构,避免了4个侧壁中相邻侧壁的连接端会滞留铅膏而铅膏涂抹不均的状况。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挡膏板配有至少3个棱柱体,棱柱体的数量根据极板左右两端的高度差确定,棱柱体用于放置在出膏口顶端,3个棱柱体与出膏口形成一个完整的长方体,当生产不同厚度的极板时,通过在出膏口上堆放或拆卸棱柱体,实现对涂抹铅膏厚度的调节,提高了挡膏板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传送带将极板传送至挡膏板下方,使得极板带有极耳的一端位于出膏口右侧壁下方,另一端位于出膏口左侧壁下方,极板极耳位于阻挡板下方,之后涂板机对极板进行涂膏,由于极板右端高度大于其左端高度,出膏口右侧壁高度大于左侧壁高度,使得涂板机将铅膏均匀的涂抹在极板表面,并通过出膏口底边与阻挡板对铅膏进行限流,使得铅膏不会流到极板边框与极耳上,提高了极板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出膏口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挡膏板底面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棱柱体与出膏口的主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涂板机,2-入膏斗,3-挡膏板,4-传送带,5-出膏口,6-阻挡板,7-限位机构,8-棱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4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强极板平整度控制的挡膏板,包括涂板机1,所述涂板机1顶端设有入膏斗2,涂板机1底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挡膏板3,挡膏板3下方设有从左向右传送极板的传送带4,传送带4上设有拆卸式限位机构7,限位机构7内部用于放置极板,挡膏板3的中间位置设有2个出膏口5,2个出膏口5均用于涂板机1对极板进行涂膏,出膏口5左侧壁的高度小于右侧壁的高度,出膏口5的4个侧壁中相邻侧壁的连接端均为弧形结构,出膏口5底端边长分别小于极板的对应边的边长,挡膏板3底端设有阻挡板6,阻挡板6位于出膏口5右方,并与极板极耳的方位相对应,挡膏板3配有3个棱柱体8,棱柱体8用于放置在出膏口5顶端,3个棱柱体8与出膏口5形成一个完整的长方体,将带涂膏的极板固定限位机构7上,并通过传送带4将其传送至挡膏板3下方,且极板带有极耳的一端位于出膏口5右侧壁下方,另一端位于出膏口5左侧壁下方,极板极耳位于阻挡板6下方,同时铅膏通过入膏斗2进入涂板机1,之后涂板机1对极板进行涂膏,铅膏通过涂膏机1进入出膏口5,由于极板右端高度大于其左端高度,出膏口5右侧壁高度大于左侧壁高度,使得涂板机1将铅膏均匀的涂抹在极板表面,并通过出膏口5底边与阻挡板6对铅膏进行限流,使得铅膏不会流到极板边框与极耳上,提高了极板的一致性,当生产不同厚度的极板时,通过在出膏口5上堆放或拆卸棱柱体8,实现对涂抹铅膏厚度的调节,提高了挡膏板3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