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能粉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7644发布日期:2020-02-07 23:55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万能粉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能粉碎机。



背景技术:

万能粉碎机适用于制药、化工、冶金、食品、建筑等行业。对坚硬难粉碎的物料进行加工,包括对塑料、铜丝、中草药、橡胶等进行粉碎,也能作为微粉碎机、超微粉碎机加工前道工序的配套设备。万能粉碎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不仅会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也会污染生产环境。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风机,通过管道将粉尘从万能粉碎机内吸出的方式进行处理,该种吸尘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

1)粉尘在经过风机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堵塞,降低风机的转速,而风机通常与吸尘管道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不易进行更换和维护。

2)粉尘在经过吸尘管道的过程中,容易附着在吸尘管道的内壁上,不易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万能粉碎机,使风机以活动的方式安装在管道上,便于进行更换和维护;通过振动的方式减少粉尘在管道上的吸附,便于进行清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万能粉碎机,包括机壳,在所述机壳的上部设有进料管;在所述机壳的后部设有出料管;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轴,在所述转轴上设有粉碎滚筒,在所述粉碎滚筒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粉碎齿;在所述机壳的前部设有旋转电机,所述转轴延伸至机壳的外部,且与旋转电机相连接;

在所述机壳的上部连接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位于进料管的后部;在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上部连接有第二输送管;在所述机壳的后部设有第三输送管,所述第三输送管通过第二输送管与第一输送管相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和第三输送管均为长方体型;

在所述第二输送管的顶壁上设有安装口;在所述安装口上覆盖有盖板;在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导流柱,所述导流柱均位于安装口的下部;在两个所述导流柱之间活动安装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固定在盖板的底壁上;在所述安装框的内部设有风机;在所述盖板的底壁上设有橡胶密封条;

在所述第三输送管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支撑架;在所述第三输送管的下部从上往下依次连接有塑料螺纹管、排料斗、排料管和集料箱;在所述塑料螺纹管的下部设有振动板,在所述振动板上设有振动孔,所述振动板通过振动孔套接在排料斗上;在所述振动板的上部设有若干振动电机;在所述支撑架上均设有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的上部均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均与振动板相连接;

在所述机壳的侧壁上设有控制器,所述风机和振动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和第三输送管均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盖板的上部设有提手。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橡胶密封条的底部剖面形状为口字型。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排料斗为圆锥型。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无线通信模块。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内部设有固定杆,在所述固定杆上设有空气流量传感器,所述空气流量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集料箱的下部设有底座,在所述集料箱与底座之间设有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万能粉碎机,使风机以活动的方式安装在管道上,便于进行更换和维护;通过振动的方式减少粉尘在管道上的吸附,便于进行清理,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壳的右侧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输送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料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振动板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输送管的前部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框处于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框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11、进料管;12、出料管;13、转轴;14、粉碎滚筒;15、粉碎齿;16、旋转电机;

2、第一输送管;21、固定杆;22、空气流量传感器;

3、第二输送管;31、安装口;32、盖板;33、导流柱;34、安装框;35、风机;36、橡胶密封条;37、提手;

4、第三输送管;41、支撑架;42、塑料螺纹管;43、排料斗;44、排料管;45、集料箱;

5、振动板;51、振动孔;52、振动电机;53、支撑板;54、弹簧;55、控制器;56、无线通信模块;57、底座;58、重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万能粉碎机,包括机壳1(如图1所示),在所述机壳1的上部设有进料管11,用于输入待加工的原料。在所述机壳1的后部设有出料管12,用于输出加工完成的原料。在所述机壳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轴13(如图2所示),在所述转轴13上设有粉碎滚筒14,在所述粉碎滚筒14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粉碎齿15;在所述机壳1的前部设有旋转电机16,所述转轴13延伸至机壳1的外部,且与旋转电机16相连接。通过旋转电机16带动转轴13和粉碎滚筒14转动,利用粉碎齿15的冲击作用,对原料进行剪切粉碎。

在所述机壳1的上部连接有第一输送管2(如图1所示),用于输出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所述第一输送管2位于进料管11的后部。在所述第一输送管2的上部连接有第二输送管3;在所述机壳1的后部设有第三输送管4,所述第三输送管4通过第二输送管3与第一输送管2相连接,用于对粉尘进行输送。所述第一输送管2、第二输送管3和第三输送管4均为长方体型。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管2、第二输送管3和第三输送管4均为不锈钢材质,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在所述第二输送管3的顶壁上设有安装口31(如图6所示);在所述安装口31上覆盖有盖板32;在所述第二输送管3的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导流柱33,所述导流柱33均位于安装口31的下部;在两个所述导流柱33之间活动安装有安装框34,所述安装框34固定在盖板32的底壁上;在所述安装框34的内部设有风机35(如图8所示),通过风机35的转动使机壳1内的粉尘向外排出。在所述盖板32的底壁上设有橡胶密封条36(如图9所示)。所述导流柱33用于与安装框34相贴合,对第二输送管3内的粉尘起到导流的作用,使粉尘沿着导流柱33流向风机35。所述安装框34能够从安装口31向外取出(如图7所示),方便对风机35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进行维护和更换。所述盖板32和橡胶密封条36能够对安装口31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粉尘向外泄漏。优选地,所述橡胶密封条36的底部剖面形状为口字型。

在所述第三输送管4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支撑架41(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三输送管4的下部从上往下依次连接有塑料螺纹管42、排料斗43、排料管44和集料箱45。第三输送管4内的粉尘依次经过塑料螺纹管42、排料斗43和排料管44,最后输入集料箱45内进行收集。在所述塑料螺纹管42的下部设有振动板5(如图5所示),在所述振动板5上设有振动孔51,所述振动板5通过振动孔51套接在排料斗43上(如图3所示);在所述振动板5的上部设有若干振动电机52;在所述支撑架41上均设有支撑板53,在所述支撑板53的上部均设有弹簧54,所述弹簧54均与振动板5相连接。所述振动电机52用于使振动板5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所述弹簧54用于对振动板5起到支撑作用,并能够使振动板5在垂直方向产生一定的位移。所述振动板5通过振动孔51将振动传递至排料斗43和第三输送管4,通过振动作用防止粉尘在管道的内壁上产生吸附现象,促进粉尘向下掉落。所述塑料螺纹管42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避免振动幅度过大,造成排料斗43和第三输送管4之间的连接产生松动。所述排料斗43用于提高粉尘向下输出的速度。优选地,所述排料斗43为圆锥型。

在所述机壳1的侧壁上设有控制器55(如图1所示),所述风机35和振动电机52均与控制器55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55调节风机35和振动电机52的启动和关闭。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盖板32的上部设有提手37(如图8所示),便于将盖板32向上提起。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控制器55上设有无线通信模块56(如图1所示),用于向工作人员的移动设备发送无线信号,起到提示的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输送管2的内部设有固定杆21(如图2所示),在所述固定杆21上设有空气流量传感器22,所述空气流量传感器22与控制器55电性连接。所述空气流量传感器22用于监测第一输送管2内的空气流速,当空气流速低于设定数值时,说明风机35产生故障,或需要进行清理,通过控制器55的无线通信模块56向工作人员的无线终端发送信号,提示工作人员进行检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集料箱45的下部设有底座57(如图4所示),在所述集料箱45与底座57之间设有重力传感器58,所述重力传感器58与控制器55电性连接。所述重力传感器58用于检测集料箱45内收集的粉尘重量,当粉尘重量达到控制器55的设定数值时,所述控制器55通过无线通信模块56向工作人员的无线终端发送信号,提示工作人员对集料箱45进行清理。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万能粉碎机,使风机以活动的方式安装在管道上,便于进行更换和维护;通过振动的方式减少粉尘在管道上的吸附,便于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