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添加礌石粉的除臭石专用高性能生产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9620发布日期:2019-07-13 09:4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添加礌石粉的除臭石专用高性能生产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添加礌石粉的除臭石专用高性能生产工装。



背景技术:

除臭石在生产是需要进行研磨、混合搅拌、成型以及烘干固化等工序,目前的生产工艺中所采用的工装大多为通用设备,使用效率不高,且没有配套的成套生产线,生产效率不高。

目前的生产设备大多有如下缺陷:

(1)研磨工序使用传统的粉末研磨机,但传统的粉末研磨机搅拌效率不高,不能充分对粉末进行研磨,使用效率低。

(2)目前的混合设备在混合时,容易发生物料与混合设备底部黏合,不容易混合均匀的情况发生,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能够高效混合均匀的混合设备。

(3)除臭石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配置好的半固体半液体的除臭石浆料注入模具,通过成模具进行成型,随后将模具加温,使得除臭石浆料固化,随后脱模即可。采用的模具往往结构简单,在将浆料注入模具时往往采用一对一注入,效率差,不能很好的适应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添加礌石粉的除臭石专用高性能生产工装。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添加礌石粉的除臭石专用高性能生产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研磨机、送料提升机、搅拌机、成型机以及固化机;

所述研磨机用于原材料研磨,所述研磨机出料口与搅拌机进料口之间通过送料提升机进行连接,研磨后的物料通过送料提升机输送到搅拌机内部;

所述搅拌机用于多组分物料搅拌,所述搅拌机出料口与所述成型机之间通过送料提升机进行连接,搅拌完成的浆料通过送料提升机输至成型机;

所述成型机用于将浆料注入模具内部,所述成型机底部设置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将注入完成的模具传送至固化机内部;

所述固化机用于对于模具内的浆料进行加热固化,固化后通过传送装置传出固化机内,固化后即可得到除臭石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研磨机包括研磨机壳体、研磨电机、转轴以及研磨块;所述研磨机壳体为方形壳体结构,所述研磨机壳体底部四周设置有支撑脚;所述研磨机壳体内部设置有研磨空腔,所述研磨机壳体内部设置有转轴通道,所述转轴通道为圆形通孔,顶部连接研磨机壳体顶部中心位置,底部连接研磨空腔;所述研磨机壳体内部设置有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数量为两个,所述进料通道为倾斜设置,所述进料通道底部与所述转轴通道连通;进料通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料管;

所述研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研磨机壳体的顶部中心位置;所述转轴为圆柱体结构,所转轴呈竖直设置,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研磨电机,底部穿过转轴通道伸入至所述研磨空腔上方;

所述研磨块顶部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研磨块为一体式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研磨部、中研磨部以及下研磨部,所述上研磨部为圆锥形结构,所述上研磨部侧面为倾斜斜面,所述中研磨部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下研磨部为圆锥结构,所述下研磨部侧面为倾斜斜面;

所述研磨空腔包括顶部倾斜面、中间竖直面以及底部倾斜面,所述研磨空腔大小、形状、结构与所述研磨块相对应;所述研磨空腔底部设置有排出口;

所述研磨块以及研磨空腔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研磨凸起、第二研磨凸起以及第三研磨凸起,所述第一研磨凸起为圆环型结构,其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研磨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研磨块的上研磨部以及研磨空腔上的顶部倾斜面上,所述上研磨部上的第一研磨凸起与顶部倾斜面上的研磨凸起呈交错分布;所述第二研磨凸起为圆环型结构,其截面一侧为方形,另一侧为三角形,所述第二研磨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研磨块的中研磨部以及研磨空腔上的中间竖直面上,所述中研磨部上的第二研磨凸与所述中间竖直面上的第二研磨凸起呈交错分布;所述第三研磨凸起为圆环型结构,其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三研磨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研磨块的下研磨部以及研磨空腔的底部倾斜面上,所述下研磨部上的第三研磨凸与所述底部倾斜面上的第三研磨凸起呈交错分布。

进一步的,研磨机还包括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吹风通道,吹风管以及风机,所述吹风机构数量为两个,在所述研磨机壳体上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吹风通道为倾斜设置,所述吹风通道顶部连接研磨机壳体顶部,底部与所述转轴通道联通,所述吹风通道位于所述进料通道下方位置;所述风机固定设置于所述研磨机壳体顶部,所述风机出风口连接吹风管,所述吹风管顶部连接风机,底部连接吹风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顶部固定连接进料漏斗,所述进料漏斗呈上宽下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排出口底部连接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与所述研磨块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通过螺栓螺母固定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研磨机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研磨电机通过螺栓螺母固定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研磨机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机包括搅拌机壳体,所述搅拌机壳体底部四周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搅拌机壳体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底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顶部与所述旋转电机固定连接,底部贯穿搅拌机壳体顶部伸入至搅拌机壳体内部,所述搅拌机壳体顶部至少设置有两个入料口,所述搅拌机壳体底部设置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壳体底部呈上宽下窄结构,所述搅拌机壳体底部中心位置为平板型结构,所述搅拌机壳体底部四周为弧形结构,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搅拌机壳体底部中心位置;

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数量为两个,水平对称设置于所述搅拌轴底部两侧,所述第一搅拌轴一侧固定连接有底部刮板,所述底部刮板底部与搅拌机壳体内部底面相贴合;所述底部刮板为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搅拌杆数量为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两侧,所述第二搅拌杆呈倾斜装置,位置高的一端与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位置低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侧部刮板,所述侧部刮板为l型结构,所述侧部刮板底部一侧设置有倾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搅拌杆与所述侧部刮板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为梯形棱台结构,所述连接台与所述第二搅拌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侧部刮板与所述连接台固定连接;一个连接台上连接三个侧部刮板,所述侧部刮板底部贴合于所述搅拌机壳体底部四周弧形结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机壳体内部还设置有喷洒机构,用于喷淋混合溶剂。

进一步的,所述喷洒机构数量为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两侧,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固定板、喷淋头以及进水管,所述固定板水平设置,一端与所述搅拌机壳体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底部固定连接喷淋头,所述进水管一端穿过搅拌机壳体连接水管,另一端进入搅拌机壳体内部与喷淋头连接;所述水管末端连接溶剂桶,所述溶剂筒上连接有输水泵,用于,将溶剂桶内的液体送给喷淋头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底部为上宽下窄结构,所述出料口上固定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轴一侧至少设置两个底部刮板。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机包括注入机械臂以及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为传送带,所述传送装置一端在位于所述注入机械臂下方位置,另一端贯穿固化机;所述传送装置上放置有至少两个运送板,所述运送板上至少设置有两个模具;

所述注入机械臂包括机械臂本体、注入油缸、注入油缸支撑板、注入油缸连接杆、注入喷头、注入喷头安装板以及注入泵;所述机械臂为方形柱体结构,所述注入油缸支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械臂一侧上部位置,所述注入油缸固定设置于所述注入油缸支撑板顶部中心位置,所述注入油缸连接杆呈竖直设置,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注入油缸的底部,所述注入油缸连接杆的底部贯穿所述注入油缸支撑板,伸入所述注入油缸支撑板下方位置;所述注入喷头安装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注入油缸连接杆底部,所述注入喷头设置于所述注入喷头安装板底部,所述注入喷头的数量与所述运送板上的模具数量相同;所述注入泵设置于所述注入油缸支撑板顶部,所述注入泵输入口连接除臭石浆料,所述注入泵输出口通过水管连接注入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运送板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为凹槽,所述定位槽位置、大小、形状、数量均与所述模具相对应,所述模具底部嵌合在所述定位槽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运送板固定块,所述运送板固定块为梯形棱台结构,所述运送板固定块设置在所述传送带外表面,与所述传送带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运送板数量至少为4个均匀分布在运送板四周。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顶端设置有注入腔体,所述注入腔体底部四周固定设置有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四周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下模具顶部四角设置有螺纹沉孔;所述上模具为平板型结构,所述上模具中心位置设置有注入孔,所述上模具四角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上模具底部设置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大小、位置、形状与所述第二密封槽相对应;使用时第二密封环嵌入至第二密封槽内,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通过螺栓穿过螺纹通孔以及螺纹沉孔实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注入泵为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环与第二密封环由橡胶弹性体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注入孔使用时位于所述注入喷头下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化机包括固化机壳体、加热固化结构以及送风机构;所述固化机壳体呈方形壳体,所述固化机壳体两端设置入口与出口,所述传送装置通过入口进入到所述固化机内部,通过出口传送至固化机外部;

所述送风机构包括吹风机以及扩风筒;所述吹风机数量为3个,均匀的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化机壳体顶部,所述吹风机底部一端连接扩风筒顶部;所述扩风筒数量与所述吹风机相同;所述扩风筒为上窄下宽结构,所述扩风筒底部为开口结构;所述扩风筒顶部设置至少两个扩风筒安装杆,所述扩风筒安装杆顶部与所述固化机壳体内部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扩风筒安装杆底部与所述扩风筒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加热固化结构包括加热管和加热管安装架,所述加热管安装架为l型板体结构,所述加热管安装架顶部与所述固化机壳体内部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安装架底部安装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为s型电加热管,所述加热管通过卡箍固定在所述加热管安装架上;所述加入固化结构位于所述扩风筒两侧;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传送装置上方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采用多段研磨的方式,采用第一研磨凸起、第二研磨凸起以及第三研磨凸起配合的方式,研磨细腻,效果好,且特殊增加吹气装置,能够增加内部粉末流动性,研磨充分,效果佳。

采用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结构,能够对壳体内部的搅拌料做到充分混合,且底部刮板能够对壳体底部进行有效搅拌,避免物料沉积在底部,且避免物料与壳体内部底板粘接,使用效果好,通过多个侧部刮板结构,能够提升混合均匀的效果。

采用特殊的注塑机械臂结构,通过多个喷头设置,一次性可进行多个模具注塑,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设计特殊的传送装置,通过运送板固定块能够有效将固定板定位在传送带上;且设置特殊的模具结构,通过两组密封环结构做到模具内部有效密封。

采用特殊的固化机结构设置,通过内部的加热管加热内部空气,且传送带上的模具位于加热管下方位置,能够有效提高加热效果;特别设计了送风机构,能够对固化机内部实现热空气流动,保证固化机内部温度均匀,避免热量在某个位置集聚造成温度过高危险,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研磨机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处放大图;

图6为搅拌机剖视示意图;

图7为第一搅拌杆与底部刮板的俯视图;

图8为第二搅拌杆与侧部刮板的俯视图;

图9为底部刮板立体图;

图10为成型机与固化机示意图;

图11为机械臂示意图;

图12为运送板固定块与运送板固定块位置示意图;

图13为运送板固定块与模具位置示意图;

图14为模具分解示意图;

图15为上模具底部示意图。

图16为固化机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7为固化机内部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8为加热固化结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均为机械领域中的通用连接方式,焊接、胶粘、螺栓螺母连接以及螺钉连接均可。

附图标记说明

研磨机1、研磨机壳体11、支撑脚111、转轴通道112、进料通道113、进料管114、进料漏斗115、研磨电机12、转轴13、研磨块14、上研磨部141、中研磨部142、下研磨部143、研磨空腔15、顶部倾斜面151、中间竖直面152、底部倾斜面153、排出口16、排出管161、阀门162、第一研磨凸起17、第二研磨凸起18、第三研磨凸起19、吹风机构110、吹风通道1101、吹风管1102、风机1103。

搅拌机2、搅拌机壳体21、支撑脚22、旋转电机23、搅拌轴24、入料口25、出料口26、阀门261、第一搅拌杆27、底部刮板28、第二搅拌杆29、连接台210、侧部刮板211、喷洒机构212、固定板2121、喷淋头2122、进水管2123。

成型机3、注入机械臂31、机械臂本体311、注入油缸312、注入油缸支撑板313、注入油缸连接杆314、注入喷头315、注入喷头安装板316、注入泵317、注入泵输入口3171、注入泵输出口3172、水管318;传送装置32、定位槽321、运送板固定块322、运送板323;模具33、上模具331、注入孔3311、第二密封环3312、下模具332、注入腔体3321、第一密封环3322、第二632密封槽3323、螺纹沉孔34、螺栓35、螺纹通孔36;

送料提升机4、溶剂桶5、水管51、输水泵52;

固化机6、固化机壳体61、入口611、出口612、加热固化结构62、加热管621、加热管安装架622、卡箍623、送风机构63、吹风机631、扩风筒632、扩风筒安装杆633。

一种添加礌石粉的除臭石专用高性能生产工装,包括研磨机、送料提升机、搅拌机、成型机以及固化机;

所述研磨机用于原材料研磨,所述研磨机出料口与搅拌机进料口之间通过送料提升机进行连接,研磨后的物料通过送料提升机输送到搅拌机内部;

所述搅拌机用于多组分物料搅拌,所述搅拌机出料口与所述成型机之间通过送料提升机进行连接,搅拌完成的浆料通过送料提升机输至成型机;

所述成型机用于将浆料注入模具内部,所述成型机底部设置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将注入完成的模具传送至固化机内部;

所述固化机用于对于模具内的浆料进行加热固化,固化后通过传送装置传出固化机内,固化后即可得到除臭石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研磨机包括研磨机壳体、研磨电机、转轴以及研磨块;所述研磨机壳体为方形壳体结构,所述研磨机壳体底部四周设置有支撑脚;所述研磨机壳体内部设置有研磨空腔,所述研磨机壳体内部设置有转轴通道,所述转轴通道为圆形通孔,顶部连接研磨机壳体顶部中心位置,底部连接研磨空腔;所述研磨机壳体内部设置有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数量为两个,所述进料通道为倾斜设置,所述进料通道底部与所述转轴通道连通;进料通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料管;

所述研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研磨机壳体的顶部中心位置;所述转轴为圆柱体结构,所转轴呈竖直设置,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研磨电机,底部穿过转轴通道伸入至所述研磨空腔上方;

所述研磨块顶部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研磨块为一体式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研磨部、中研磨部以及下研磨部,所述上研磨部为圆锥形结构,所述上研磨部侧面为倾斜斜面,所述中研磨部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下研磨部为圆锥结构,所述下研磨部侧面为倾斜斜面;

所述研磨空腔包括顶部倾斜面、中间竖直面以及底部倾斜面,所述研磨空腔大小、形状、结构与所述研磨块相对应;所述研磨空腔底部设置有排出口;

所述研磨块以及研磨空腔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研磨凸起、第二研磨凸起以及第三研磨凸起,所述第一研磨凸起为圆环型结构,其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研磨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研磨块的上研磨部以及研磨空腔上的顶部倾斜面上,所述上研磨部上的第一研磨凸起与顶部倾斜面上的研磨凸起呈交错分布;所述第二研磨凸起为圆环型结构,其截面一侧为方形,另一侧为三角形,所述第二研磨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研磨块的中研磨部以及研磨空腔上的中间竖直面上,所述中研磨部上的第二研磨凸与所述中间竖直面上的第二研磨凸起呈交错分布;所述第三研磨凸起为圆环型结构,其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三研磨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研磨块的下研磨部以及研磨空腔的底部倾斜面上,所述下研磨部上的第三研磨凸与所述底部倾斜面上的第三研磨凸起呈交错分布。

进一步的,研磨机还包括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吹风通道,吹风管以及风机,所述吹风机构数量为两个,在所述研磨机壳体上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吹风通道为倾斜设置,所述吹风通道顶部连接研磨机壳体顶部,底部与所述转轴通道联通,所述吹风通道位于所述进料通道下方位置;所述风机固定设置于所述研磨机壳体顶部,所述风机出风口连接吹风管,所述吹风管顶部连接风机,底部连接吹风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顶部固定连接进料漏斗,所述进料漏斗呈上宽下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排出口底部连接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与所述研磨块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通过螺栓螺母固定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研磨机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研磨电机通过螺栓螺母固定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研磨机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机包括搅拌机壳体,所述搅拌机壳体底部四周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搅拌机壳体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底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顶部与所述旋转电机固定连接,底部贯穿搅拌机壳体顶部伸入至搅拌机壳体内部,所述搅拌机壳体顶部至少设置有两个入料口,所述搅拌机壳体底部设置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壳体底部呈上宽下窄结构,所述搅拌机壳体底部中心位置为平板型结构,所述搅拌机壳体底部四周为弧形结构,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搅拌机壳体底部中心位置;

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数量为两个,水平对称设置于所述搅拌轴底部两侧,所述第一搅拌轴一侧固定连接有底部刮板,所述底部刮板底部与搅拌机壳体内部底面相贴合;所述底部刮板为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搅拌杆数量为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两侧,所述第二搅拌杆呈倾斜装置,位置高的一端与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位置低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侧部刮板,所述侧部刮板为l型结构,所述侧部刮板底部一侧设置有倾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搅拌杆与所述侧部刮板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为梯形棱台结构,所述连接台与所述第二搅拌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侧部刮板与所述连接台固定连接;一个连接台上连接三个侧部刮板,所述侧部刮板底部贴合于所述搅拌机壳体底部四周弧形结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机壳体内部还设置有喷洒机构,用于喷淋混合溶剂。

进一步的,所述喷洒机构数量为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两侧,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固定板、喷淋头以及进水管,所述固定板水平设置,一端与所述搅拌机壳体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底部固定连接喷淋头,所述进水管一端穿过搅拌机壳体连接水管,另一端进入搅拌机壳体内部与喷淋头连接;所述水管末端连接溶剂桶,所述溶剂筒上连接有输水泵,用于,将溶剂桶内的液体送给喷淋头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底部为上宽下窄结构,所述出料口上固定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轴一侧至少设置两个底部刮板。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机包括注入机械臂以及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为传送带,所述传送装置一端在位于所述注入机械臂下方位置,另一端贯穿固化机;所述传送装置上放置有至少两个运送板,所述运送板上至少设置有两个模具;

所述注入机械臂包括机械臂本体、注入油缸、注入油缸支撑板、注入油缸连接杆、注入喷头、注入喷头安装板以及注入泵;所述机械臂为方形柱体结构,所述注入油缸支撑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械臂一侧上部位置,所述注入油缸固定设置于所述注入油缸支撑板顶部中心位置,所述注入油缸连接杆呈竖直设置,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注入油缸的底部,所述注入油缸连接杆的底部贯穿所述注入油缸支撑板,伸入所述注入油缸支撑板下方位置;所述注入喷头安装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注入油缸连接杆底部,所述注入喷头设置于所述注入喷头安装板底部,所述注入喷头的数量与所述运送板上的模具数量相同;所述注入泵设置于所述注入油缸支撑板顶部,所述注入泵输入口连接除臭石浆料,所述注入泵输出口通过水管连接注入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运送板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为凹槽,所述定位槽位置、大小、形状、数量均与所述模具相对应,所述模具底部嵌合在所述定位槽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运送板固定块,所述运送板固定块为梯形棱台结构,所述运送板固定块设置在所述传送带外表面,与所述传送带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运送板数量至少为4个均匀分布在运送板四周。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顶端设置有注入腔体,所述注入腔体底部四周固定设置有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四周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下模具顶部四角设置有螺纹沉孔;所述上模具为平板型结构,所述上模具中心位置设置有注入孔,所述上模具四角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上模具底部设置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大小、位置、形状与所述第二密封槽相对应;使用时第二密封环嵌入至第二密封槽内,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通过螺栓穿过螺纹通孔以及螺纹沉孔实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注入泵为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环与第二密封环由橡胶弹性体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注入孔使用时位于所述注入喷头下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化机包括固化机壳体、加热固化结构以及送风机构;所述固化机壳体呈方形壳体,所述固化机壳体两端设置入口与出口,所述传送装置通过入口进入到所述固化机内部,通过出口传送至固化机外部;

所述送风机构包括吹风机以及扩风筒;所述吹风机数量为3个,均匀的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化机壳体顶部,所述吹风机底部一端连接扩风筒顶部;所述扩风筒数量与所述吹风机相同;所述扩风筒为上窄下宽结构,所述扩风筒底部为开口结构;所述扩风筒顶部设置至少两个扩风筒安装杆,所述扩风筒安装杆顶部与所述固化机壳体内部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扩风筒安装杆底部与所述扩风筒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加热固化结构包括加热管和加热管安装架,所述加热管安装架为l型板体结构,所述加热管安装架顶部与所述固化机壳体内部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安装架底部安装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为s型电加热管,所述加热管通过卡箍固定在所述加热管安装架上;所述加入固化结构位于所述扩风筒两侧;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传送装置上方位置。

本发明使用流程:

(1)将原材料颗粒放入研磨机进料管内,通过研磨机研磨;从研磨机出料后通过送料提升机进入搅拌机;

(2)研磨好的物料输送至搅拌机,搅拌机加入溶剂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后通过送料提升机进入成型机;

(3)将上下模具通过螺栓固定成完整模具,并且将模具放置于运送板上的定位槽内;

(4)将运送板放置在多个运送板定位槽之间,实现在传送带上固定;

(5)启动传送带,将运送板运送至注入油缸下方,传送带通过软件设定启停位置,传送带停止时,上模具的注入孔位于所述注入喷头下方位置;

(6)注入油缸启动,注入油缸连接杆向下运动,注入喷头伸入至注入孔内部,注入泵启动,将定量浆料注入至模具内部,注入完成后,注入油缸再次启动,注入油缸连接杆向上运动,注入喷头离开至注入孔;

(7)再次启动传送带,将运送板送至下个工位,完成注入成型工序;

(8)成型后模具送入固化机,进行固化,固化结束后脱模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