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型除雾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1567发布日期:2019-11-05 23:1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水循环型除雾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喷淋式水循环型除雾塔。



背景技术:

吸收塔是烟气脱硫系统的核心装置,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为10--60微米的“雾”,“雾”不仅含有水分,它还溶有硫酸、硫酸盐、二氧化硫等,同时也造成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

如公开号为CN106582188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具有新型除雾器的陶瓷脱硫塔,包括筒状塔体,所述塔体由若干段筒体依次堆叠而成,塔体顶端设置净烟出口,塔体底端一侧设置有烟气进口,对侧设置有出灰口和排水口,塔体内设置有若干层除雾器,除雾器间设置有喷淋管,除雾器设置于网格状支架上,除雾器由若干块方形陶瓷砖拼接而成,所述方形陶瓷砖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底层、设置于底层上的片状陶瓷翅片,所述片状陶瓷翅片中段设置有波浪部,波浪部设置有与波浪部弧形相反的弧形板,弧形板长度为波浪部长度的1/5,底层底面均布有防滑凸块。通过对除雾器的改进,大大简化了安装难度,便于维修,并且大大提高了除雾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

但是,上述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其喷淋管对塔体内部进行喷淋时,大量的水落在塔内未做有效地收集,且耗费了大量的水资源,成本过高且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循环型除雾塔,能够将塔内喷淋管所制造的水进行收集,并对其进行循环利用,以降低成本及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循环型除雾塔,包括筒状塔、在所述筒状塔底部开设的烟气入口,在其顶部开设的净烟出口、在筒状塔中安装的除雾器及喷淋管,在所述筒状塔底部装设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底部一侧装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远离集水池的一端连接于喷淋管上,且在所述回流管上装设有循环泵。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水循环型除雾塔中的喷淋管在对通入其中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中,其所喷洒出的水落入筒状塔底部的集水池中,在集水池中进行收集,同时通过在集水池底部一侧装设的回流管及回流管上装设的循环泵的作用下再回收至喷淋管中,进行再利用,如此往复循环,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资源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池的底面朝向回流管所在位置倾斜设置,所述烟气入口开设于集水池的侧壁,并且在所述烟气入口装设有单向阀。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集水池的底面朝向回流管所在位置倾斜设置,并且将烟气入口开设于集水池的侧壁,在烟气入口装设有单向阀,使得喷淋管所喷洒液体在落入集水池后能够很快的流向回流管进行循环,将烟气直接通入液体中,能够提升其除雾效率,从而提升其空气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流管与所述集水池连接处设有过滤装置,所述集水池一侧开设有清理口,所述清理口上设有清理阀门。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回流管与集水池连接处安装的过滤装置,能够防止集水池中所含有的颗粒或杂质通过回流管流向喷淋管造成堵塞或者损坏,同时在集水池一侧开设的清理口及在清理口上安装的清理阀门,在集水池中积累了大量的杂质及颗粒物后打开清理阀门对集水池中所堆积的杂质进行清理,从提升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雾器安装于所述喷淋管下方,并且所述喷淋管朝向所述除雾器设置,在所述筒状塔内部装设有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与所述除雾器连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除雾器安装在喷淋管的下方,并且喷淋管朝向除雾器设置,在筒状塔内部装设的振动装置,并且振动装置与除雾器连接,在将烟气通入筒状塔内后,烟气通过除雾器,其中的颗粒物及杂质通过除雾器时被过滤堆积与除雾器中,喷淋管对除雾器进行喷淋将其中的杂质与颗粒物进行冲刷,同时通过振动装置带动除雾器振动,使杂质与颗粒物落入集水池中,防止其影响除雾器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其空气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振动装置包括装设于所述筒状塔内壁的振动器及将振动器与所述除雾器连接的振动杆。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除雾器工作的过程中打开振动器,振动器通过振动杆带动除雾器进行晃动,将其上堆积的颗粒物及杂质抖落如集水池中,防止其影响除雾器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其空气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状塔内壁装设有环形卡槽,所述除雾器设置为周圈边沿与所述环形卡槽配合设置的圆盘状机构,在所述环形卡槽中装设有缓冲胶垫。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筒状塔内壁装设的环形卡槽,并且将除雾器设置为圆盘状,其周圈插接于环形卡槽中,在环形卡槽中装设有缓冲胶垫,能够使将除雾器固定与筒状塔内部,并且在除雾器振动时,能够在卡槽中活动,并且减少其与筒状塔内壁的摩擦损耗,从而提升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筒状塔侧壁开设有多个检修口,在所述检修口上装设有检修门,并且在所述筒状塔侧壁靠近所述检修口的位置装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检修梯。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筒状塔内的装置及结构进行检修时,工作人员通过检修梯攀爬靠近问题所在位置的检修口,打开检修门对其内进行修理,修理完成后将检修门关闭,同时工作人员通过检修梯向下攀爬后离开筒状塔,方便工作人员的检修工作,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状塔顶部开口设置,且在所述筒状塔顶部装设有筒盖,所述筒盖与所述筒状塔顶壁一侧铰接,同时在筒盖的边沿与筒状塔抵接处装设有密封胶垫,在所述筒盖顶壁设有锁紧件,所述筒状塔侧壁顶部设有与锁紧件配合的卡环。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其筒状塔内部的装置进行更换时,打开筒盖,将其中所需要更换的装置取出,在将新的放入进行安装,完成后将筒盖闭合,对筒状塔内保持密封,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水循环型除雾塔中的喷淋管在对通入其中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中,其所喷洒出的水落入筒状塔底部的集水池中,在集水池中进行收集,同时通过在集水池底部一侧装设的回流管及回流管上装设的循环泵的作用下再回收至喷淋管中,进行再利用,如此往复循环,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资源成本;

2.通过在回流管与集水池连接处安装的过滤装置,能够防止集水池中所含有的颗粒或杂质通过回流管流向喷淋管造成堵塞或者损坏,同时在集水池一侧开设的清理口及在清理口上安装的清理阀门,在集水池中积累了大量的杂质及颗粒物后打开清理阀门对集水池中所堆积的杂质进行清理,从提升其工作效率;

3.通过将除雾器安装在喷淋管的下方,并且喷淋管朝向除雾器设置,在筒状塔内部装设的振动装置,并且振动装置与除雾器连接,在将烟气通入筒状塔内后,烟气通过除雾器,其中的颗粒物及杂质通过除雾器时被过滤堆积与除雾器中,喷淋管对除雾器进行喷淋将其中的杂质与颗粒物进行冲刷,同时通过振动装置带动除雾器振动,使杂质与颗粒物落入集水池中,防止其影响除雾器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其空气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循环型除雾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筒状塔;11、烟气入口;111、单向阀;12、净烟出口;2、除雾器;3、喷淋管;4、集水池;41、回流管;42、循环泵;43、过滤装置;44、清理口;45、清理阀门;5、振动装置;51、振动器;52、振动杆;6、环形卡槽;61、缓冲胶垫;7、检修口;71、检修门;72、检修梯;8、筒盖;81、密封胶垫;82、锁紧件;83、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水循环型除雾塔,包括筒状塔1、在所述筒状塔1底部开设的烟气入口11、在其顶部开设的净烟出口12、在所述筒状塔1中安装的除雾器2及喷淋管3,在筒状塔1的底部安装有集水池4,集水池4底部的一侧装设有回流管41,在回流管41与集水池4连接处安装有过滤装置43,回流管41将集水池4与喷淋管3连接,在回流管41上装设有循环泵42,将集水池4的底面项回流管41所在位置倾斜设置,烟气入口11开设于集水池4的侧壁并且在烟气入口11上装设有单向阀111,在集水池4侧壁还开设有清理口44,在清理口44上装设有清理阀门45;水循环型除雾塔中的喷淋管3在对通入其中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中,其所喷洒出的水落入筒状塔1底部的集水池4中,在集水池4中进行收集,倾斜设置的集水池4底面,使得喷淋管3所喷洒液体在落入集水池4后能够很快的流向回流管41,同时通过在集水池4底部一侧装设的回流管41及回流管41上装设的循环泵42的作用下再回收至喷淋管3中,进行再利用,如此往复循环,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将烟气入口11开设于集水池4的侧壁,在烟气入口11装设有单向阀111,能够将烟气直接通入液体中,能够提升其除雾效率,在回流管41与集水池4连接处安装的过滤装置43,能够防止集水池4中所含有的颗粒或杂质通过回流管41流向喷淋管3造成堵塞或者损坏,同时在集水池4一侧开设的清理口44及在清理口44上安装的清理阀门45,在集水池4中积累了大量的杂质及颗粒物后打开清理阀门45对集水池4中所堆积的杂质进行清理,从而提升其水处理效率。

由于烟气通过除雾器2时,纯净的烟气通过,其中所含有的杂质与颗粒物均被除雾器2过滤,并在其中堆积,会影响除雾器2的除雾效率,因此,如图2所示,在筒状塔1的内壁开设有环形卡槽6,除雾器2设置为圆盘状,除雾器2的周圈插设与环形卡槽6中,环形卡槽6中安装有缓冲胶垫61,将除雾器2安装于喷淋管3的下方,并将喷淋管3朝向喷雾器设置,在筒状塔1内部安装有振动装置5,振动装置5包括振动器51及振动杆52,振动杆52将振动器51与除雾器2连接;将除雾器2安装于环形卡槽6中,在将烟气通入筒状塔1内后,烟气通过除雾器2,其中的颗粒物及杂质通过除雾器2时被过滤堆积与除雾器2中,喷淋管3对除雾器2进行喷淋将其中的杂质与颗粒物进行冲刷,在除雾器2工作的过程中打开振动器51,振动器51通过振动杆52带动除雾器2在环形卡槽6中晃动,并且减少其与筒状塔1内壁的摩擦损耗,将其上堆积的颗粒物及杂质抖落如集水池4中,使杂质与颗粒物落入集水池4中,防止其影响除雾器2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水循环型除雾塔在使用中,当筒状塔1内的装置需要进行更换与维修不方便的问题,因此,如图1所示,在筒状塔1侧壁开设有多个检修口7,在检修口7上安装有检修门71,并且在筒状塔1的侧壁靠近检修口7的位置安装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检修梯72,将筒状塔1的顶部开口设置,且在其顶部安装有筒盖8,筒盖8与筒状塔1顶壁的一侧铰接设置,在筒盖8的边沿与筒状塔1抵接处安装有密封胶垫81,在筒盖8顶壁靠近边沿的我位置安装有锁紧件82,在筒状塔1侧壁顶部安装有与锁紧件82配合卡环;在需要对筒状塔1内的装置及结构进行检修,工作人员通过检修梯72攀爬靠近问题所在位置的检修口7,打开检修门71对其内进行修理,修理完成后将检修门71关闭,同时工作人员通过检修梯72向下攀爬后离开筒状塔1,在对其筒状塔1内部的装置进行更换时,打开筒盖8,将其中所需要更换的装置取出,在将新的放入进行安装,完成后将筒盖8闭合,对筒状塔1内保持密封,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工作过程(原理):水循环型除雾塔中的喷淋管3在对通入其中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中,其所喷洒出的水落入筒状塔1底部的集水池4中,在集水池4中进行收集,倾斜设置的集水池4底面,使得喷淋管3所喷洒液体在落入集水池4后能够很快的流向回流管41,同时通过在集水池4底部一侧装设的回流管41及回流管41上装设的循环泵42的作用下再回收至喷淋管3中,进行再利用,如此往复循环,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将烟气入口11开设于集水池4的侧壁,在烟气入口11装设有单向阀111,能够将烟气直接通入液体中,能够提升其除雾效率,在回流管41与集水池4连接处安装的过滤装置43,能够防止集水池4中所含有的颗粒或杂质通过回流管41流向喷淋管3造成堵塞或者损坏,同时在集水池4一侧开设的清理口44及在清理口44上安装的清理阀门45,在集水池4中积累了大量的杂质及颗粒物后打开清理阀门45对集水池4中所堆积的杂质进行清理,将除雾器2安装于环形卡槽6中,在将烟气通入筒状塔1内后,烟气通过除雾器2,其中的颗粒物及杂质通过除雾器2时被过滤堆积与除雾器2中,喷淋管3对除雾器2进行喷淋将其中的杂质与颗粒物进行冲刷,在除雾器2工作的过程中打开振动器51,振动器51通过振动杆52带动除雾器2在环形卡槽6中晃动,并且减少其与筒状塔1内壁的摩擦损耗,将其上堆积的颗粒物及杂质抖落如集水池4中,使杂质与颗粒物落入集水池4中,在需要对筒状塔1内的装置及结构进行检修,工作人员通过检修梯72攀爬靠近问题所在位置的检修口7,打开检修门71对其内进行修理,修理完成后将检修门71关闭,同时工作人员通过检修梯72向下攀爬后离开筒状塔1,在对其筒状塔1内部的装置进行更换时,打开筒盖8,将其中所需要更换的装置取出,在将新的放入进行安装,完成后将筒盖8闭合,对筒状塔1内保持密封,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