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更换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0934发布日期:2019-11-05 23:0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便于更换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更换型人防过滤吸收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过滤吸收装置多种多样,现有技术的过滤吸收装置为能有效滤除有毒气体、放射性灰尘和油烟的装置,能提供清洁空气的装置,而人防专用过滤吸收器是一种人防专用过滤吸收器,是战时通风系统核心产品。主要用于人防工程涉毒通风系统,能有效过滤染毒空气中的毒烟、毒雾、生物气溶胶及放射性灰尘、持久性的过滤空气使之清洁。它主要安装于防化乙级、丙级人防工程,通过自由基激发器、精滤器、滤毒器除去空气中的化学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灰尘,杀灭截留在精滤器单元上的微生物细菌,防止生物战剂大量繁殖或发生迁移,向工事内提供清洁的空气。

如公开号为CN107051136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人防专用过滤吸收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下端设置有锥形进风扩散器,所述锥形进风扩散器通过进气口端板支撑于筒体上端部,所述进风扩散器的下端设置有等离子发生器,所述筒体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精滤器和碳箱组,所述碳箱组内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碳箱单元,所述筒体的下端设置有锥形出风扩散器,所述锥形出风扩散器通过出气口端板支撑于筒体下端部,位于所述锥形出风扩散器的下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锥形出风扩散器内设置有液晶报警装置。

但是,上述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其筒体内所装设的精滤器及碳箱组在工作的过程中,随时间的流逝其上会积攒大量的粉尘,当粉尘过多时会影响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清理时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更换型人防过滤吸收器,能够快速的对其中的过滤装置进行更换与清理,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更换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一端设有的进气口、所述筒体另一端设有的出气口及在筒体内部装设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一侧的外壁设有更换开口,在所述更换开口上装设有更换门,同时在所述筒体内壁开设有多个嵌槽,所述嵌槽均平行于筒体上出气口所在的侧壁,所述过滤装置均装设于嵌槽中,在所述更换开口的边沿设有环状凸边,并且在所述环状凸边设有锁紧件同时在所述更换门的边沿设有与所述锁紧件配合的卡环。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筒体内部的过滤装置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时,工作人员可以将更换门上安装的锁紧件与卡环打开,得以打开在更换开口装设的更换门,再将筒体内部装设于嵌槽中的过滤装置从嵌槽中取出,同时对过滤装置进行清洗或维修,完成后再将过滤装置装设于嵌槽中,再将更换门放置于更换开口上,通过锁紧件将更换门锁紧于环状凸边上,完成对过滤装置的更换与维修,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粉尘过滤袋、精滤器及活性炭过滤器,所述嵌槽分别与粉尘过滤袋、精滤器及活性炭过滤器配合设置,并且所述过滤装置依次装设于嵌槽中将筒体分为粉尘过滤腔、精滤腔及活性炭过滤腔。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粉尘过滤袋、精滤器及活性炭过滤器分别装设于与其配合设置的嵌槽中,得以将筒体分为粉尘过滤腔、精滤腔及活性炭过滤腔,能够对空气进行多次过滤,并且各腔互不影响,从而提升其过滤吸收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粉尘过滤腔中装设有脉冲除尘装置,所述脉冲除尘装置包括脉冲控制仪、脉冲阀及隔断阀门,所述脉冲阀均朝向粉尘过滤袋设置,所述隔断阀门装设于粉尘过滤腔与精滤腔的连接处并且将粉尘过滤腔与精滤腔分割。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粉尘过滤袋的表面粘附了大量的粉尘,并且其粉尘的堆积降低了粉尘过滤袋的过滤效率时,控制隔断阀门闭合,再通过脉冲控制仪,控制脉冲阀动作,脉冲阀向粉尘过滤袋喷射出大量的气体,将粉尘过滤袋表面粘附的大量粉尘打落于粉尘过滤腔底部,完成对粉尘过滤袋上粉尘的清理,从而提升其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粉尘过滤腔的底壁为倾斜设置,且在其相对位于下方的一侧开设有排尘口,在所述排尘口中装设有排尘阀门,所述排尘口连接有排尘管。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多次对粉尘过滤袋上粘附的粉尘进行清理后,其粉尘过滤腔底部积攒了大量的粉尘时,打开排尘阀门,同时在排尘管上连接抽风机,将粉尘过滤腔底部积累的粉尘排出,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由交替成之字型排布的碳板组成。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碳板成之字型排布形成活性炭过滤器,能够大幅度的增加过滤装置与过滤气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大限度的提升对空气的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筒体内壁靠近出气口的位置设有空气质量传感器,在所述筒体外壁装设有与空气质量传感器连接的显示器。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筒体内壁靠近出气口的位置装设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及在筒体外壁装设的与空气质量传感器连接的显示器,能够实时监测筒体内过滤侧装置对空气的过滤吸收质量,方便工作人员监测,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更换门的边沿位置装设有密封胶圈。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更换门的边沿位置装设的密封胶圈,能够将更换门与更换开口的连接处的缝隙完全密封,防止其内的气体发生泄漏,从而提升其过滤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筒体外壁靠近进气口位置装设有气密性检测阀门。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过滤吸收装置出厂前,将筒体与供气装置连接。同时将气密性检测阀门并连接气密性检测管,打开供气装置对筒体供气,同时通过气密检测管对其气密性进行测量,对其过滤吸收装置的气密性是否合格进行判别,从而提示其过滤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需要对筒体内部的过滤装置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时,工作人员可以控制更换门上安装的锁紧件与卡环打开,得以打开在更换开口装设的更换门,再将筒体内部装设于嵌槽中的过滤装置从嵌槽中取出,同时对过滤装置进行清洗或维修,完成后再将过滤装置装设于嵌槽中,再将更换门放置于更换开口上,通过锁紧件将更换门锁紧于环状凸边上,完成对过滤装置的更换与维修,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2.在粉尘过滤袋的表面粘附了大量的粉尘,并且其粉尘的堆积降低了粉尘过滤袋的过滤效率时,控制隔断阀门闭合,再通过脉冲控制仪,控制脉冲阀动作,脉冲阀向粉尘过滤袋喷射出大量的气体,将粉尘过滤袋表面粘附的大量粉尘打落于粉尘过滤腔底部,完成对粉尘过滤袋上粉尘的清理,从而提升其过滤效率;

3.通过在筒体内壁靠近出气口的位置装设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及在筒体外壁装设的与空气质量传感器连接的显示器,能够实时监测筒体内过滤侧装置对空气的过滤吸收质量,方便工作人员监测,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更换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筒体;11、进气口;12、出气口;13、更换开口;14、更换门;141、密封胶圈;15、嵌槽;16、环状凸边;17、锁紧件;18、卡环;2、过滤装置;21、粉尘过滤袋;22、精滤器;23、活性炭过滤器;3、粉尘过滤腔;31、脉冲除尘装置;311、脉冲控制仪;312、脉冲阀;313、隔断阀门;32、排尘口;33、排尘阀门;34、排尘管;4、精滤腔;5、活性炭过滤腔;6、空气质量传感器;61、显示器;7、气密性检测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更换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包括筒体1、筒体1一端开设的进气口11、筒体1另一端开设的出气口12及在筒体1内部专设的过滤装置2,过滤装置2平行于筒体1开设有进气口11的侧壁,同时过滤装置2包括粉尘过滤袋21、精滤器22及活性炭过滤器23,活性炭过滤器23由交替成之字型的排布的碳板组成,在筒体1的内壁开设有与过滤装置2配合设置的嵌槽15,并且过滤装置2依次安装于嵌槽15中,将筒体1分割为粉尘过滤腔3、精滤腔4及活性炭过滤腔5,在筒体1一侧的外壁开设有更换开口13,在更换开口13上安装有更换门14,在更换开口13的边沿装设有环状凸边16,并且在环状凸边16上装设有锁紧件17,在更换门14的边沿安装有与锁紧件配合的卡环18,在更换门14的边沿位置装设有密封胶圈141;将粉尘过滤袋21、精滤器22及活性炭过滤器23分别装设于与其配合设置的嵌槽15中,得以将筒体1分为粉尘过滤腔3、精滤腔4及活性炭过滤腔5,能够对空气进行多次过滤,并且各腔互不影响,之字型排布的碳板组成的活性炭过滤器23,能够大幅度的增加过滤装置2与过滤气体的接触面积,更大限度的提升对空气的过滤效率,在需要对筒体1内部的过滤装置2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时,工作人员可以控制更换门14上安装的锁紧件17与卡环18打开,得以打开在更换开口13装设的更换门14,再将筒体1内部装设于嵌槽15中的过滤装置2从嵌槽15中取出,同时对过滤装置2进行清洗或维修,完成后再将过滤装置2装设于嵌槽15中,再将更换门14放置于更换开口13上,通过锁紧件17将更换门14锁紧于环状凸边16上,完成对过滤装置2的更换与维修,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密封胶圈141能够将更换门14与更换开口13的连接处的缝隙完全密封,防止其内的气体发生泄漏。

由于粉尘过滤袋21对空气进行过滤时,随时间的流逝其表面会粘附大量的粉尘,影响粉尘过滤袋21的过滤效率,因此,如图2所示,在粉尘过滤腔3中装设有脉冲除尘装置31,脉冲除尘装置31包括脉冲除尘仪、脉冲阀312及一个隔断阀门313,脉冲阀312安装于粉尘过滤腔3的顶壁,且朝向粉尘过滤袋21设置,隔断阀门313安装于粉尘过滤腔3与精滤腔4的连接处,且将其分割,粉尘过滤腔3的底壁为倾斜设置,在其相对位于下方的一侧开设有排尘口32,在排尘口32上连接有排尘管34,同时在排尘管34与排尘口32的连接处安装于排尘阀门33;在粉尘过滤袋21的表面粘附了大量的粉尘,并且其粉尘的堆积降低了粉尘过滤袋21的过滤效率时,控制隔断阀门313闭合,再通过脉冲控制仪311,控制脉冲阀312动作,脉冲阀312向粉尘过滤袋21喷射出大量的气体,将粉尘过滤袋21表面粘附的大量粉尘打落于粉尘过滤腔3底部,完成对粉尘过滤袋21上粉尘的清理,当多次对粉尘过滤袋21上粘附的粉尘进行清理后,其粉尘过滤腔3底部积攒了大量的粉尘时,打开排尘阀门33,同时在排尘管34上连接抽风机,将粉尘过滤腔3底部积累的粉尘排出。

在过滤吸收装置出厂前,需要对其进行安全监测,同时在使用中也需要对其过滤质量进行监测,因此,如图2所示,在筒体1内壁靠近胡启口的位置安装有空气质量传感器6,在筒体1外壁安装有与空气质量传感器6连接的显示器61,同时在筒体1外壁靠近进气口11的外置安装的有气密性检测阀门7;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显示器61观测到空气质量传感器6对筒体1内部的监测数据,得以实时监测筒体1内过滤侧装置对空气的过滤吸收质量,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在过滤吸收装置出厂前,将筒体1与供气装置连接。同时将气密性检测阀门7并连接气密性检测管,打开供气装置对筒体1供气,同时通过气密检测管对其气密性进行测量,对其过滤吸收装置的气密性是否合格进行判别。

工作过程(原理):工作人员将粉尘过滤袋21、精滤器22及活性炭过滤器23分别装设于与其配合设置的嵌槽15中,得以将筒体1分为粉尘过滤腔3、精滤腔4及活性炭过滤腔5,能够对空气进行多次过滤,并且各腔互不影响,之字型排布的碳板组成的活性炭过滤器23,能够大幅度的增加过滤装置2与过滤气体的接触面积,更大限度的提升对空气的过滤效率,在需要对筒体1内部的过滤装置2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时,工作人员可以控制更换门14上安装的锁紧件17与卡环18打开,得以打开在更换开口13装设的更换门14,再将筒体1内部装设于嵌槽15中的过滤装置2从嵌槽15中取出,同时对过滤装置2进行清洗或维修,完成后再将过滤装置2装设于嵌槽15中,再将更换门14放置于更换开口13上,通过锁紧件17将更换门14锁紧于环状凸边16上,完成对过滤装置2的更换与维修,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密封胶圈141能够将更换门14与更换开口13的连接处的缝隙完全密封,防止其内的气体发生泄漏,在粉尘过滤袋21的表面粘附了大量的粉尘,并且其粉尘的堆积降低了粉尘过滤袋21的过滤效率时,控制隔断阀门313闭合,再通过脉冲控制仪311,控制脉冲阀312动作,脉冲阀312向粉尘过滤袋21喷射出大量的气体,将粉尘过滤袋21表面粘附的大量粉尘打落于粉尘过滤腔3底部,完成对粉尘过滤袋21上粉尘的清理,当多次对粉尘过滤袋21上粘附的粉尘进行清理后,其粉尘过滤腔3底部积攒了大量的粉尘时,打开排尘阀门33,同时在排尘管34上连接抽风机,将粉尘过滤腔3底部积累的粉尘排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显示器61观测到空气质量传感器6对筒体1内部的监测数据,得以实时监测筒体1内过滤侧装置对空气的过滤吸收质量,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在过滤吸收装置出厂前,将筒体1与供气装置连接。同时将气密性检测阀门7并连接气密性检测管,打开供气装置对筒体1供气,同时通过气密检测管对其气密性进行测量,对其过滤吸收装置的气密性是否合格进行判别。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