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的高效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3375发布日期:2019-12-17 21:49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的高效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的高效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中,存在大量悬浮物(ss),这些悬浮物不溶于水,主要由无机物、有机物以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组成,大量悬浮物聚积是造成水体浑浊和水质恶臭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污水治理设备中,一般都用到污水过滤器,通过截留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方式来降低污水的悬浮物量,达到初步净化水质的目的。

污水过滤器从过滤原理上主要分深层过滤和表面过滤。深层过滤主要是采用强制污水通过多孔性过滤介质,将其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加以截留,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主要用于污水处理最后环节净化处理环节,同时因其过滤效率低、滤料易流失、容易堵塞、反冲洗用水量大、过滤速度慢等缺点,一般在大规模污水处理方面很少使用。表面过滤方式主要多数采用网过滤、膜过滤;其中采用网过滤,如申请号为201620281580.0的中国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沉积污水过滤装置,包括沉积池、进水口、起吊支架、起吊滚轮、排水口、水闸、推拉手柄、喷气管、喷气头、气管接口、斜型过滤网、过滤孔、收集池等,利用倾斜放置的平板型过滤网进行过滤;申请号为201610084019.8的中国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水过滤装置,包括腔体,腔体内设置有多个过滤层,利用平板型或“凵”型的过滤网进行过滤;申请号为201510592249.0的中国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水过滤装置,包括水力旋转滤筒系统、反冲洗装置、支撑装置、水力调速装置,所述的水力旋转滤筒为锥筒状滤网;这些装置采用网过滤,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多数采用直板式或筒式过滤网,过滤面积不大,单位时间过滤量低,处理效率不高;第二,为提高过滤效率,部分方案降低过滤网过滤精度,导致分离效果差,过滤后的污水含杂质高,无法实现彻底污水处理;第三,存在过滤网采用褶皱形式设置来增加过滤面积,但由于过滤后的污泥、杂质在褶皱处沉积堵塞,需高频次拆卸清理,实用性低;第四、多数采用普通材料的过滤网,过滤的污泥、杂质在过滤网处聚积和粘附,面影响过滤效率;第五、粘附的污泥、杂质在多次过滤水冲刷下分解成微粒而通过滤网,固需要经常清理;第六、部分物料和滤网材质具有亲溶性,导致滤网清理不干净,也影响二次使用。同样采用膜过滤技术,如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mbr膜),其过滤精度更高,导致过滤效率低、过滤周期长、需高频次拆卸清理等问题,故膜过滤无法适应大规模污水过滤需求。

随着过滤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一些新的过滤结构以及新的纳米材料/防沾材料的应用,目前在空气过滤器等方面已有很大发展,如申请号为201711413241.9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布了一种空气微滤膜过滤器用高效过滤片,主要采用聚四氟乙烯纤维层和聚氯乙烯纤维层实现对空气的过滤;提高了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申请号为201510111643.8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布了一种复合空气过滤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在非织造布材料上通过超声波复合方法负载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纳米纤维膜材料的过滤层和一层透气性支撑材料,并褶裥加工制成高效复合空气过滤膜,可提高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但这些技术无法直接移植到污水处理设备上,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空气过滤主要采用滤纸型、薄膜型过滤,空气的密度和水差异比较大,冲击力不同,所以无法直接适用于污水过滤;第二,空气中的污染物量比较少,重度污染的指标pm2.5微粒量仅为150μg/m³,可采用褶皱型过滤也不容易堵塞;但污水中的污染物颗粒比较大,污染物量多,若采用褶皱型过滤,则易堵塞,同时也不方便清理,需高频次更换,实用性大大降低;第三,空气过滤器主要过滤空气中的微型颗粒物,如pm2.5、pm10;而水中的过滤污染物主要是杂质、絮凝的污泥等成分,存在很大差异,导致过滤网材质和结构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技术无法直接移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滤精度高且过滤效率高、不容易堵塞、无需反冲洗的用于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的高效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的高效过滤器,包括支架、防粘滤网和固定环,所述支架为直棱柱结构或发散状柱体结构或齿轮状柱体结构等;所述防粘滤网固定到支架上,根据支架形状布置成过滤结构,从而提高过滤面积;所述固定环与支架的下端或上端连接固定,并形成过滤出口。

进一步,所述支架为齿轮状柱体结构,且上下呈倒圆锥状或倒塔形。

进一步,所述防粘滤网通过定型件或固定件固定到支架上,以协助支架固定防粘滤网,确保过滤网的稳定。

进一步,所述高效过滤器上设有密封件,用于过滤器在设备上安装时的密封,防止污水渗漏。

进一步,所述支架上还设有连接件,以固定高效过滤器到设备上。

进一步,所述固定环可为两个以上,用于高效过滤器与设备连接和密封。所述过滤出口为过滤后的水或泥的出口,通过与其他设备连接,排出相关水或泥,

进一步,所述防粘滤网可为两层以上,来提高过滤效率和过滤精度。

进一步,所述防粘滤网可采用纳米材料、聚四氟乙烯材料或涂层,提高防粘滤网的自洁和防堵能力。

进一步,所述支架可采用金属或塑料等材料整体制造或焊接制造而成,用于固定防粘滤网,并可增加过滤网的过滤面积,承受污水过滤中的水头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多皱褶结构,可有效增加过滤面积,提高过滤效率,同时也无尖角褶皱的污泥沉积堵塞问题。

2.采用防粘滤网,可有效降低沉积污泥在滤网上的粘附堵塞问题,提高过滤效率,同时可采用倒塔型结构,可有效提高污泥脱离速度。

3.当采用多级滤网过滤时,可通过不同滤网过滤精度来提高过滤效率;把大量污泥再前级过滤网过滤,最后过滤网主要确保过滤精度。

4.采用插入式固定环方式,无需人工拧卸螺栓,快速等滤网进行更换,同时也可确保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去除一面过滤网的直四棱柱高效过滤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2花瓣状多过滤面的高效过滤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实施例2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多过滤面的倒圆锥状高效过滤器的三维结构剖视图;

图中:1-支架,11-上支架面,12-外侧撑杆;13-内侧撑杆,14-下支架面,2-防粘滤网,3-固定环,4-过滤出口,5-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一种用于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的高效过滤器,包括支架1、防粘滤网2和固定环3,所述支架1为直四棱柱结构,由不锈钢材质焊接而成,所述防粘滤网2由不锈钢滤网折弯而成,并通过固定件5和螺栓与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3设在支架1的底部中间,形成过滤出口4,用于与设备上的接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的顶部呈部分球体状,且设有过滤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5为压条。

本实施例采用直四棱柱结构可有效增加过滤面积,同时方便防粘滤网的安装和维护;采用不锈钢滤网可有效防止沉积污泥的粘附。在需要更换维护时,可轻松从顶部取下过滤器进行整体更换维护,让滤网损坏时,也可快速实现对滤网更换。

实施例2

参照图3-图5,一种用于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的高效过滤器,包括支架1、防粘滤网2和固定环3,所述支架1为发散状柱体结构,采用工程塑料模具成型,所述防粘滤网2采用聚四氟乙烯布,沿支架1形状褶皱成过滤结构,并通过胶粘和固定件5固定到支架1,所述固定环3设在支架1中间且上下固定,并形成过滤出口4,用于与设备上的液体接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5为压条。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包括上支架面11、外侧撑杆12、内侧撑杆13、下支架面14和把手15,所述上支架面11通过外侧撑杆12、内侧撑杆13与下支架面14相连,所述把手15设在上支架面11上;通过上支架面11、外侧撑杆12、内侧撑杆13、下支架面14可有效承受防粘滤网2在过滤过程中产生的水压。

本实施例采用发散状柱体结构,其有效过滤面积相当于圆形过滤器的5倍,可有效提高过滤效率;同时发散状柱体结构也可确保过滤杂物和污泥顺利下降沉降,有效避免褶皱式过滤网的污泥卡滞问题;采用聚四氟乙烯布作为滤网,可实现泥水的高精度过滤,同时过滤的污泥、杂质不粘附在滤网上。

实施例3

参照图6,一种用于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的高效过滤器,与实施例2区别在于:所述支架1为齿轮状柱体结构,且上下呈倒圆锥状,方便过滤污泥的沉积;

所述支架1包括上支板15、多孔支板16和下支板17,所述上支板15通过多孔支板16与下支板17相连,所述上支板15、多孔支板16和下支板17均采用不锈钢板焊接而成;其中,防粘滤网2采用不锈钢钢丝网焊接到支架1上,骨架横截面呈现多折状,从而提高过滤面积,过滤面积是普通圆筒状过滤网的3倍;固定环3采用不锈钢材料并焊接到下支板17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