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有组合式除雾器的废气治理喷淋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0503发布日期:2019-11-25 22:2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有组合式除雾器的废气治理喷淋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有组合式除雾器的废气治理喷淋塔。



背景技术:

化工废气是指在化工生产中由化工厂排出的有毒有害的气体。化工废气往往含有污染物种类很多,物理和化学性质复杂,毒性也不尽相同,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主要包括喷淋塔、吸附塔、除尘装置等,其中喷淋塔为废气处理的有效装置,喷淋塔主要用于降低废气的温度。

目前,公告号为cn10874479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化工废气喷淋洗涤处理塔,包括立式喷淋塔体,喷淋塔体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除雾室、喷淋室、水清洗室,进气法兰连接进气管,水清洗室的内设有清洗水,进气管上设有若干出气口,出气口位于清洗水内,喷淋室内设有喷淋管、填料层,喷淋管连接循环输水管,循环输水管连接循环泵,循环泵连接循环水箱,循环水箱通过水管连接水清洗室。

这种化工废气喷淋洗涤处理塔在使用过程中,废气依次经过水清洗室、喷淋室和除雾式,水清理室能够对废气所含有的热量、酸碱性物质以及其他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初步净化的效果。喷淋室能够对气体进行进一步降温和除杂。废气在经过水清理室和喷淋室后,其表面含有较多水汽,此时带有水汽的气流继续上升,并进入除雾室内,通过单层的除雾器实现对气流中所含水分的吸附。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化工废气喷淋洗涤处理塔内的除雾室只含有单层的除雾器,而废气在经过水清理室和喷淋室后,其表面含有较多水分,单纯只设置单类型的单层除雾器很难将气流中的水分吸收,因此具有较差的除雾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有组合式除雾器的废气治理喷淋塔,具有提高除雾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装有组合式除雾器的废气治理喷淋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废气进口,靠近于塔体设有水箱,在地面上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与水箱相连通,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伸入塔体内并连通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横向设置在塔体内,所述塔体内且位于喷淋管的下方设有填料层,所述塔体内且位于喷淋管的上方设有组合式除雾层,所述组合式除雾层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平板式除雾器、pp球除雾层和旋流除雾器,所述旋流除雾器固定连接于塔体的内侧壁,所述pp球除雾层包括位于旋流除雾器上方的承托网板和若干pp球,所述承托网板固定连接于塔体的内侧壁,所述pp球位于承托网板内,所述平板式除雾器连接在塔体内且位于pp球除雾层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气首先经过废气进口进入塔体内,此时抽水泵抽取水箱中的水流,水流经过输送管进入喷淋管内,废气在塔体内经过填料层时,喷淋管内的水流朝向废气喷射,废气在水流的吸附下,其内的热量和杂质被水流带走。废气经过喷淋管后形成带有水汽的气流,气流由下而上依次经过旋流除雾器、pp球除雾层和平板式除雾器。旋流除雾器将气流打散,使得其能够更加均匀地上升。pp球除雾层内设置的pp球通过其粗糙的表面能够吸附气流表面的水汽。平板式除雾器能够对气流表面的水汽进行进一步吸附,以此使得气流能够较为干燥地流出塔体。本实用新型通过旋流除雾器、pp球除雾层和平板式除雾器的共同配合,使得废气在被喷淋管冷却后,其表面附和的水分能够被吸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层的除雾器,本实用新型的除雾效率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平板式除雾器沿着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三层,相邻两层平板式除雾器之间的间距为20~27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层平板式除雾器能够对废气中的水汽进行进一步过滤,气流一层一层穿过平板式除雾器,由于废气从塔体下方不断涌入塔体内,因此气流在行进过程中始终具有向上运动的加速度,而平板式除雾器之间间隔设置,给予了气流加速的空间,降低了气流在经过平板式除雾器时产生的速度损失,从而达到了减缓气流的压降,稳定气流上升速度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pp球的直径为50mm,pp球在承托网板内的堆叠高度为30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多次实际操作,当pp球的直径为50mm、堆叠高度为300mm时,pp球除雾层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其与pp球的粗糙表面互相接触,以此使得气流表面的水汽被吸附。

进一步的,所述旋流除雾器包括固定连接于塔体内侧壁的支撑外框和固定连接在支撑外框内的旋流叶片,所述旋流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15~30°之间,所述旋流除雾器的高度在300~500mm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流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时,旋流除雾器的高度设计为300mm,此时旋流叶片的遮挡面积大,气流中的水汽能够吸附在旋流叶片的表面,但是气流的上升速度下降。当旋流叶片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时,旋流除雾器的高度设计为500mm,此时气流能够以较快的速度通过旋流除雾器,同时由于支撑外框的高度设计得更高,此时气流中的水分与支撑外框之间产生摩擦,旋流叶片也与水分摩擦,以此使得气流中的水分被吸附。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角度和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塔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用于承托平板式除雾器的托板,所述托板的纵截面呈“l”形,所述平板式除雾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外沿板,所述托板水平部位的板身上固定连接有锁紧螺杆,所述锁紧螺杆穿过外沿板并螺纹连接有上压紧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板式除雾器通过锁紧螺杆和上压紧套的配合实现了在塔体内的可拆卸连接,当平板式除雾器产生损伤时,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地对其进行更换,降低了维修平板式除雾器的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螺杆上且位于外沿板的下方螺纹连接有下承接套,所述外沿板抵触在下承接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调整下承接套的高度,实现相邻两个平板式除雾器之间间距的微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螺杆上且位于下承接套的下方套设有助力压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助力压簧的回弹力能够协助下承接套共同承担来自于平板式过滤器的重力。

进一步的,所述塔体的外侧壁开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检修口,所述检修口正对于pp球除雾层,所述检修口上经过法兰连接有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pp球除雾层内的pp球的吸附效果下降,需要对其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打开盖板,通过盖板实现对pp球的取出后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旋流除雾器、pp球除雾层和平板式除雾器的共同配合,使得废气在被喷淋管冷却后,其表面附和的水分能够被吸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层的除雾器,本实用新型的除雾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塔体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体现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中,1、塔体;11、出气口;12、废气进口;13、检修口;131、盖板;2、水箱;21、抽水泵;22、输送管;3、喷淋管;4、填料层;5、组合式除雾层;51、平板式除雾器;511、外沿板;52、pp球除雾层;521、承托网板;522、pp球;53、旋流除雾器;531、支撑外框;532、旋流叶片;6、托板;61、锁紧螺杆;7、上压紧套;71、下承接套;72、助力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装有组合式除雾器的废气治理喷淋塔,参照图1,包括塔体1,塔体1的顶部设有出气口11,底部设有废气进口12。在工作过程中,废气经过废气进口12进入塔体1内,在塔体1内冷却后,气流通过出气口11流出塔体1。

参照图1,靠近于塔体1设有水箱2,在地面上设置有抽水泵21,抽水泵21的进水口与水箱2连通。抽水泵21的出水口连通有输送管22,输送管22伸入塔体1内并连通有喷淋管3(参照图2),喷淋管3横向设置在塔体1内。在塔体1内设有填料层4(参照图2),填料层4位于喷淋管3的下方。废气经过废气进口12进入塔体1内后,依次经过填料层4和喷淋管3,水箱2内的水流通过抽水泵21的抽取喷入塔体1内,在废气上升的过程中,来自于喷淋管3内的水流对废气进行喷射,以此使得废气中的热量和杂质被去除。

参照图2,在塔体1内且位于喷淋管3的上方设有组合式除雾层5,组合式除雾层5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平板式除雾器51、pp球除雾层52和旋流除雾器53。旋流除雾器53固定连接于塔体1的内侧壁。pp球除雾层52包括位于旋流除雾器53上方的承托网板521和若干pp球522,承托网板521固定连接于塔体1的内侧壁,若干pp球522散落在承托网板521内。

参照图2,旋流除雾器53包括固定连接于塔体1内侧壁的支撑外框531和固定连接在支撑外框531内的旋流叶片532,旋流叶片53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15~30°之间,旋流除雾器53的高度在300~500mm之间。

参照图2,废气在进入塔体1内后,首先经过旋流除雾器53,旋流除雾器53内的旋流叶片532能够将废气中的气流和水汽打散,减小气流和水汽之间的粘附力,同时在旋流叶片532的打散下,气流在塔体1内能够以更加均匀地密度上升。旋流叶片53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时,旋流除雾器53的高度设计为300mm,含有水汽的气流在经过旋流除雾器53时,气流与旋流叶片532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使得气流内更多的水汽吸附在旋流叶片532表面。当旋流叶片53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时,旋流除雾器53的高度设计为500mm,此时气流通过的速度更快,同时气流与支撑内框531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旋流叶片532对气流的阻隔,使得气流中的水汽得以吸附。

参照图2,在pp球除雾层52中,pp球522的直径为50mm,pp球522在承托网板521内的堆叠高度为300mm。在多次实际操作下,当pp球522的直径为50mm,且其堆叠高度为300mm时,pp球除雾层52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以此能够更加高效地吸附气流中的水汽。为了便于对pp球522进行检修和更换,塔体1的外侧壁开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检修口13(参照图1),检修口13正对于pp球除雾层52,检修口13上经过法兰连接有盖板131(参照图1)。

参照图2,平板式除雾器51沿着竖直方向设有三层,相邻两层平板式除雾器51之间的间距为20~27mm。多层平板式除雾器51能够对废气中的水汽进行进一步过滤,气流一层一层穿过平板式除雾器51,由于废气不断涌入塔体1内,因此气流在行进过程中始终具有向上运动的加速度,而平板式除雾器51之间间隔设置,给予了气流加速的空间,降低了气流在经过平板式除雾器51时产生的速度损失。

参照图2,当相邻两个平板式除雾器51之间的间距为20mm时,气流在间距之间能够加速到接近废气进入塔体1内时的速度,从而使得气流能够稳定地通过出气口11流出塔体1。当相邻两个平板式除雾器51之间的间距为27mm时,废气在平板式除雾器51之间运动时,其气流和水汽能够得到均匀混合,从而使得气流上的水汽能够更加快速地被下一层的平板式除雾器51吸附。

参照图2和图3,在塔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用于承托平板式除雾器51的托板6,托板6的纵截面呈“l”形。平板式除雾器5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外沿板511,托板6水平部位的板身上固定连接有锁紧螺杆61,锁紧螺杆61穿过外沿板511并螺纹连接有上压紧套7。通过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杆61的配合,平板式除雾器51能够可拆卸连接在塔体1内,当平板式除雾器51产生损坏时,工作人员能够对平板式除雾器51进行快速的拆卸和更换。

参照图2和图3,锁紧螺杆61上且位于外沿板511的下方螺纹连接有下承接套71,外沿板511抵触在下承接套71上。在进行调校时,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调整下承接套71的高度,从而实现对相邻两个平板式除雾器51之间间距的调整。同时为了提高下承接套71支撑平板式除雾器51的能力,在锁紧螺杆61上套设有助力压簧72,助力压簧72被压紧在下承接套71和托板6呈水平的板身之间。助力压簧72的回弹力协助下承接套71,共同承受来自于平板式除雾器51的重力。

具体工作原理:废气首先经过废气进口12进入塔体1内,此时抽水泵21抽取水箱2中的水流,水流经过输送管22进入喷淋管3内,废气在塔体1内经过填料层4时,喷淋管3内的水流朝向废气喷射,废气在水流的吸附下,其内的热量和杂质被水流带走。

废气经过喷淋管3后形成带有水汽的气流,气流由下而上依次经过旋流除雾器53、pp球除雾层52和平板式除雾器51。旋流式除雾器将气流打散,使得气流能够更加均匀地进入pp球除雾层52内。pp球除雾层52内的pp球522时刻与气流接触,pp球522较为粗糙的球表面,能够对气流中的水汽进行吸附,以此实现了对部分水汽的吸收。气流穿过pp球除雾层52后,继续上升,并进入平板式除雾器51,三层平板式除雾器51分别对气流中剩余的水汽进行吸收。

旋流除雾器53、pp球除雾层52和平板式除雾器51共同配合,实现对气流中的水汽的吸收,水汽被去除后的气流通过出气口11流出塔体1,依次实现对废气的处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