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8135发布日期:2020-03-31 15:5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形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形机。



背景技术:

骨料亦称“集料”。是在混凝土及砂浆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状材料。有细骨料和粗骨料两种。细骨料颗粒直径在0.16~5mm之间.一般采用天然砂,如河砂、海砂及山谷砂等。粒径大于4.75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俗称石。常用的有碎石及卵石两种。骨料作为混凝土中的主要原料,在建筑物中起骨架和支撑作用。在拌料时,水泥经水搅拌时,成稀糊状,如果不加骨料的话,它将无法成型,将导致无法使用.所以说骨料是建筑中十分重要的原料。

混凝土对骨料的品质一般都会有对应的要求。因此需要对骨料进行加工。这种加工包括把大的骨料破碎成小的骨料,以及去骨料棱角等。现在去骨料棱角的机器一般为骨料自磨机。但由于自磨机主要通过骨料滚动时的相互摩擦来达到效果,效率较低。此外,现有的骨料自磨机也不利于控制骨料的粒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人经过多次的实践和改进,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提高效率的塑形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塑形机,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方的架体部,活动连接在底座的壁条筛分部和转子;架体部设有进料口,架体部内设有第一工作区;壁条筛分部设于架体部下方,壁条筛分部设有出料口和第二工作区,第二工作区与第一工作区连通;转子设于第二工作区内,并与壁条筛分部配合形成塑形区;壁条筛分部的一端铰接在底座,另一端弹性连接底座上。

进一步的,转子外周设有环锤和梳板。

进一步的,转子外周共设有四组环锤和四组梳板。

进一步的,每组环锤由两个以上环锤单元构成,每组梳板由两个以上梳板单元构成,环锤单元和塑板单元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环锤可转动地安装在转子外周上。

进一步的,进料口设有挡料的幕帘。

进一步的,架体部构成第一工作区的内壁设有保护架体部的壁板。

进一步的,出料口位于壁条筛分部的底部,并由多个腰形孔构成。

进一步的,壁条筛分部是通过弹簧实现与底座的弹性连接。

进一步的,底座外部还设有与转子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转子转动的驱动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骨料进入第二工作区后,会在塑形区被塑形以达到相应要求,然后通过出料口排出;未达到塑形要求的骨料会在转子的带动下从底部甩入第一工作区,并与从进料口投入的未经塑形的骨料碰撞,在第一工作区完成一次塑形。况且转子一般采用高硬度的材料,因此塑形的效果更好。此外,由于壁条筛分部的一端铰接在底座,另一端弹性连接底座上,因此很容易通过调节弹性连接一段来调整塑形区的间隙大小,从而很便利的控制骨料的粒径。因此,相比于单纯的骨料自磨,塑形机的效率更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塑形机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塑形机转子总成示意图。

1、底座;2、架体部;21、第一工作区;22、幕帘;23、壁板;3、壁条筛分部;31、弹性装置;4、转子;41、环锤;42、梳板;5、驱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塑形机,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方的架体部2,活动连接在底座1的壁条筛分部3和转子4;架体部2设有进料口,架体部2内设有第一工作区21;壁条筛分部3设于架体部2下方,壁条筛分部3设有出料口和第二工作区,第二工作区与第一工作区21连通;转子4设于第二工作区内,并与壁条筛分部3配合形成塑形区;壁条筛分部3的一端铰接在底座1,另一端弹性连接底座1上。骨料通过进料口进入第一工作区21,然后落入第二工作区,主要在第二工作区中的塑形区完成塑形,满足塑形要求的骨料从出料口流出。

塑形区主要通过转子4与壁条筛分部3的间隙构成。骨料在塑形区内,由于转子4的转动将骨料带入塑形区内进行塑形

由于骨料进入第二工作区后,由于转子4的转动,会将骨料带入塑形区内进行塑形。当骨料达到塑形要求时,通过出料口排出;未达到塑形要求的骨料会在转子4的带动下从底部甩入第一工作区21,并与从进料口投入的未经塑形的骨料碰撞,在第一工作区21完成一次塑形。由于转子一般采用高硬度的材料,因此塑形的效果更好。此外,由于壁条筛分部3的一端铰接在底座,另一端弹性连接底座1上,因此很容易通过调节弹性连接一段来调整塑形区的间隙大小,从而很便利的控制骨料的粒径。因此,相比于单纯的骨料自磨,塑形机的效率要高很多。

为了提高塑形效率,转子4外周设有环锤41和梳板42。环锤41本身是可以转动的,主要通过环锤41来敲击骨料,从而达到塑形之目的。梳板42则用于将沉积在第二工作区底部的骨料松动,并带着骨料进行转动,以便骨料更彻底地完成塑形。

为了让环锤41和梳板42发挥最大的效率,转子4外周共设有四组环锤41和四组梳板42。每组环锤41由两个以上环锤单元构成,每组梳板42由两个以上梳板单元构成,环锤单元和塑板单元交错设置。这样每组梳板单元和每组环锤单元均可独立作业,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避免进入第一工作区21的骨料从进料口飞出,在进料口设有挡料的幕帘22。

由于在工作时,骨料在会对第一工作区21的四壁形成撞击,为了延长架体部工作寿命,架体部2构成第一工作区21的内壁设有保护架体部2的壁板23。

为了合理控制出料,使满足塑形要求的骨料尽早从出料口排出,将出料口设于壁条筛分部3的底部,并由多个腰形孔构成。

为了实现弹性连接,壁条筛分部3是通过弹簧31实现与底座1的弹性连接。这样在工作时,不会因为骨料太大而将转子4卡住。可以很好的避免卡料。

底座1外部还设有与转子4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转子4转动的驱动轮5。通过驱动轮5来驱动转子4的转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