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康除氯花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8489发布日期:2020-05-29 12:49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健康除氯花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淋浴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健康除氯花洒。



背景技术:

生活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健康用水越来越关注。淋浴用水由于直接与人体毛发和皮肤接触,其净化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往往自来水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氯,对任何有毛细孔如皮肤、鼻孔、口腔、肺部、毛发、眼睛等氧化表层有更直接性的危害,因为氯很容易快速被吸收,儿童幼嫩的皮肤、毛发和敏感肌肤对此更为敏感,尤其是洗澡时全身的毛孔处于张开状态,加剧了氯的吸收数量和吸收量,吸收较多的氯后,容易伤害儿童娇嫩的皮肤,儿童容易因此引起皮炎湿疹等症状。

如何有效地将水中的余氯去除,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市面上有内置化学物的除氯花洒,而这样的花洒虽然能够满足除余氯的要求,但化学物可能造成部分人群皮肤过敏、刺激等不良反应。同时,随着花洒的使用时间增长,容易在内部滋生细菌,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康除氯花洒,能够在水流喷出花洒前,对水流进行杀菌除余氯处理,并且处理后的水流不会造成人体皮肤过敏、刺激等不良反应。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健康除氯花洒,包括花洒本体和除氯装置,所述花洒本体包括互相连接的喷头和手柄,手柄设有过水腔,过水腔与喷头连通;所述除氯装置包括壳体、电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壳体的外周密封配合在过水腔的侧壁,且壳体设有过水通道;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安装在过水通道的出水端,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电性连接于电源;所述第一电极由电触媒材料制成。

所述电触媒材料由混合材料和混合溶液混合制成,混合材料包括二氧化钛、二氧化钌、熔融颗粒和铂粉,熔融颗粒由锌和铜混合制成,混合溶液包括聚偏氟乙烯和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

所述电源插设于过水通道的进水端,电源设有连通过水通道和过水腔的第一通孔。

所述过水通道的出水端形成有安装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穿设于安装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背向过水通道的进水端的端部均电性连接于电源;安装部设有连通过水通道和过水腔的第二通孔。

所述电源安装在壳体上。

所述第二电极为碳棒。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在花洒本体的过水腔内设置除氯装置,并使用电触媒材料和碳棒作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能够在水流喷出花洒本体前,对水流进行杀菌除余氯处理,并且处理后的水流不会造成人体皮肤过敏、刺激等不良反应;并且除氯装置的功能长期稳定,相比于化学物除氯,不需要频繁更换电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号说明:花洒本体10;喷头11;手柄12;过水腔121;除氯装置20;壳体21;过水通道211;安装部212;第二通孔213;电源22;第一通孔221;第一电极23;第二电极2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健康除氯花洒,包括花洒本体10和除氯装置20。

上述花洒本体10包括互相连接的喷头11和手柄12,手柄12设有过水腔121,过水腔121与喷头11连通。

上述除氯装置20包括壳体21、电源22、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上述壳体21的外周密封配合在过水腔121的侧壁,且壳体21设有过水通道211,则过水腔121内的水流只能通过过水通道211从过水腔121的一端流向过水腔121的另一端。上述电源22安装在壳体21上;本实施例中,电源22插设于过水通道211的进水端,电源22设有连通过水通道211和过水腔121的第一通孔221,则水流可以由第一通孔221流入过水通道211。上述过水通道211的出水端形成有安装部212,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均穿设于安装部212。上述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背向过水通道211的进水端的端部均电性连接于电源22。上述安装部212设有连通过水通道211和过水腔121的第二通孔213,则水流可以由第二通孔213流出过水通道211。

上述第一电极23由电触媒材料制成。该电触媒材料由混合材料和混合溶液混合置于氮气中,在高温炉600℃烧制制成,混合材料包括二氧化钛(tio2)、二氧化钌(ruo2)、熔融颗粒和铂粉(pt),熔融颗粒由锌和铜混合制成;混合溶液包括聚偏氟乙烯(pvdf)和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nmp),聚偏氟乙烯的浓度为7%。上述混合材料和混合溶液的重量比为1:10;上述混合材料的体积中,二氧化钛的占比为40-60%,二氧化钌的占比为5-20%,熔融颗粒的占比为20-40%,铂微粒的占比为5-15%;上述熔融颗粒中,锌与铜的质量份比值为为60:40。

具体地,上述电触媒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锌(zn)和铜(cu)通过焙烧、煅烧或者烧结熔融混合,制得熔融颗粒,其中锌与铜的质量份比值为为60:40;

步骤2、将二氧化钛(tio2)、二氧化钌(ruo2)、熔融颗粒和铂粉(pt)混合,得到混合材料,所述铂粉的尺寸为微米或者纳米级;将聚偏氟乙烯(pvdf)放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剂溶解,得到聚偏氟乙烯浓度为7%的混合溶液;上述混合材料的体积中,二氧化钛的占比为40-60%,二氧化钌的占比为5-20%,熔融颗粒的占比为20-40%,铂粉的占比为5-15%;

步骤3、将混合材料和混合溶液按照1:10的重量比进行搅浆混合后倒入模具,置于氮气中,在高温炉500-600℃烧制得到电触媒材料。

上述第二电极24为碳棒。

参考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上述电触媒材料作为第一电极23、碳棒作为第二电极24,其工作原理:水流通过水管流入手柄12的过水腔121,经过壳体21的位置,通过第一通孔221流入过水通道211,电源22使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通电,将水中的分子置换,形成超氧离子,超氧离子穿入细菌内部,从而导致细菌死亡,达到杀菌效果。同时将氯气置换成次氯酸,当次氯酸氧化还原时,即可达到杀菌效果与除余氯效果。经杀菌除余氯后的水流通过第二通孔213流出过水通道211,最终水流通过喷头11喷出,实现健康的淋浴。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解释说明本方法所生产的电触媒的优点。

实施例一、将tio2、ruo2、zn/cu(60/40)熔融颗粒、pt以60:10:20:10的比例混合,再与7%pvdf混合后,放入10倍重量比的nmp溶剂溶解,进行搅浆混合后倒入2*5公分半圆尺寸的模具中,置于氮气中,在高温炉600℃烧制形成多孔复合材质的电触媒材料。将电触媒材料和碳棒作为电极,通入固定电压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当水中余氯0.5mg/l、流动水流速7l/min、滞留水量500毫升的条件下,初期1吨流水量余氯移除率75±3.2%,杀菌力可达77±2.1%,连续水流达5吨余氯移除率皆可以维持85-92%,杀菌力可达83-88%。

实施例二、将tio2、ruo2、zn/cu(60/40)熔融颗粒、pt以40:10:40:10的比例混合,再与7%pvdf混合后,放入10倍重量比的nmp溶剂溶解,进行搅浆混合后倒入2*5公分半圆尺寸的模具中,置于氮气中,在高温炉600℃烧制形成多孔复合材质的电触媒材料。将电触媒材料和碳棒作为电极,通入固定电压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当水中余氯0.5mg/l、流动水流速7l/min、滞留水量500毫升的条件下,初期1吨流水量余氯移除率88±2.1%,杀菌力可达85±1.4%,连续水流达5吨余氯移除率皆可以维持96-99%,杀菌力可达95-99%。

综上,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在花洒本体10的过水腔121内设置除氯装置20,并使用电触媒材料和碳棒作为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能够在水流喷出花洒本体10前,对水流进行杀菌除余氯处理,并且处理后的水流不会造成人体皮肤过敏、刺激等不良反应;并且除氯装置20的功能长期稳定,相比于化学物除氯,不需要频繁更换电极。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