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皂制作用油碱混合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8706发布日期:2020-03-31 17:43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香皂制作用油碱混合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搅拌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香皂制作用油碱混合搅拌釜。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设备搅拌起到物料的传质、传热、传动和加速反应的作用,搅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反应速度、产品质量和产品获得率,因此良好的搅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搅拌釜是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典型设备之一。化学工艺过程中的种种化学变化,是以参加反应的介质的充分混合为前提的。对于加热、冷却、萃取及气体吸收等物理变化过程,也往往采用搅拌操作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申请号为:cn201521095174.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搅拌釜,包括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釜体、搅拌装置,釜体底部设有隔板,隔板将釜体分隔为搅拌仓和盛装搅拌装置的底仓;搅拌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的转轴构成传动连接的搅拌轴;所述转轴贯穿于隔板,搅拌轴位于搅拌仓内;所述搅拌轴上还设有一组与搅拌轴平行的条形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借助横向连接杆固定在搅拌轴上,所述搅拌叶片之间还设有圆弧形连接架,使用方便、设计巧妙,能将釜体的侧壁及底部进行全覆盖搅拌,无搅拌盲区,增加了搅拌速率,改善了搅拌效果。

在香皂的制造中,油碱混合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有的搅拌釜存在着搅拌不均匀,存在着搅拌死区,内壁清洗困难,搅拌后冷却速度较慢,工作人员接触后容易烫伤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香皂制作用油碱混合搅拌釜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香皂制作用油碱混合搅拌釜,以解决现有的搅拌釜存在着搅拌不均匀,存在着搅拌死区,内壁清洗困难,搅拌后冷却速度较慢,工作人员接触后容易烫伤的问题。一种香皂制作用油碱混合搅拌釜,包括釜体,隔热层,转轴,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纤维毛刷,搅拌桨叶,第一小电机,第二小电机,搅拌块,大电机,底座,控制器和出料口,其中:所述釜体外部设置有隔热层,且该釜体内下部设置有转轴,内壁设置有搅拌块,下壁内部设置有出料口,且该出料口通过塞子封闭;所述转轴采用两个,内部分别连接有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且第一转杆表面设置有纤维毛刷,上部固定有第一小电机,第二转杆表面设置有搅拌桨叶,上部固定有第二小电机;所述大电机位于釜体下部,且该大电机下部固定有底座,底座前部设置有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开关一,控制开关二,控制开关三,电源模块和单片机,其中:控制开关一,控制开关二和控制开关三均设置在控制器的前部,且控制开关一用于控制大电机,控制开关二用于控制第一小电机,控制开关三用于控制第二小电机;所述单片机采用8051单片机,且设置在控制器的内部,通过电源模块连接外部电源;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有控制开关一,控制开关二和控制开关三,该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大电机,第一小电机和第二小电机,便于第一小电机,第二小电机和大电机的控制,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隔热层采用了泡沫塑料结构,并固定在釜体的表面,用于隔除搅拌后釜体外壁的热量,有利于有效防止搅拌后工作人员在接触后烫伤。

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通过第一小电机,第二小电机和转轴带动,其中: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与转轴之间采用了阶梯过盈连接;所述第一小电机和第二小电机均采用了y80m1-2电动机,有利于防止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在转动时打滑,且便于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拆卸。

所述纤维毛刷采用若干个,均匀分布在第一转杆表面,并与第一转杆配合使用,用于洗刷釜体内壁,便于搅拌釜内壁的清洗,并使搅拌釜内壁的清洗更彻底。

所述搅拌块采用了长方形结构,长度为70厘米到80厘米,宽度为10厘米到15厘米,且该搅拌块采用了三个;所述大电机采用了y112m-2电动机,并与搅拌块配合使用,且连接于釜体下壁的中部,可带动釜体旋转,有利于有效避免搅拌死区的出现,使搅拌釜的搅拌更均匀,且可辅助搅拌釜内壁的清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隔热层的设置,可隔除搅拌后釜体外壁的热量,有利于有效防止搅拌后工作人员在接触后烫伤,安全性较高。

2.本实用新型纤维毛刷的设置,可在搅拌后对搅拌釜内壁进行清洁,便于搅拌釜内壁的清洗,并使搅拌釜内壁的清洗更彻底。

3.本实用新型搅拌块和大电机的设置,可带动釜体旋转,有利于有效避免搅拌死区的出现,使搅拌釜的搅拌更均匀,且可辅助搅拌釜内壁的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线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釜体,2-隔热层,3-转轴,4-第一转杆,5-第二转杆,6-纤维毛刷,7-搅拌桨叶,8-第一小电机,9-第二小电机,10-搅拌块,11-大电机,12-底座,13-控制器,131-控制开关一,132-控制开关二,133-控制开关三,134-电源模块,135-单片机,14-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香皂制作用油碱混合搅拌釜,包括釜体1,隔热层2,转轴3,第一转杆4,第二转杆5,纤维毛刷6,搅拌桨叶7,第一小电机8,第二小电机9,搅拌块10,大电机11,底座12,控制器13和出料口14,其中:所述釜体1外部设置有隔热层2,且该釜体1内下部设置有转轴3,内壁设置有搅拌块10,下壁内部设置有出料口14,且该出料口14通过塞子封闭;所述转轴3采用两个,内部分别连接有第一转杆4和第二转杆5,且第一转杆4表面设置有纤维毛刷6,上部固定有第一小电机8,第二转杆5表面设置有搅拌桨叶7,上部固定有第二小电机9;所述大电机11位于釜体1下部,且该大电机11下部固定有底座12,底座12前部设置有控制器13。

所述控制器13包括控制开关一131,控制开关二132,控制开关三133,电源模块134和单片机135,其中:控制开关一131,控制开关二132和控制开关三133均设置在控制器13的前部,且控制开关一131用于控制大电机11,控制开关二132用于控制第一小电机8,控制开关三133用于控制第二小电机9;所述单片机135采用8051单片机,且设置在控制器13的内部,通过电源模块134连接外部电源;所述单片机135的输入端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有控制开关一131,控制开关二132和控制开关三133,该单片机6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大电机11,第一小电机8和第二小电机9,便于第一小电机8,第二小电机9和大电机11的控制,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隔热层2采用了泡沫塑料结构,并固定在釜体1的表面,用于隔除搅拌后釜体1外壁的热量,有利于有效防止搅拌后工作人员在接触后烫伤。

所述第一转杆4和第二转杆5通过第一小电机8,第二小电机9和转轴3带动,其中:所述第一转杆4和第二转杆5与转轴3之间采用了阶梯过盈连接;所述第一小电机8和第二小电机9均采用了y80m1-2电动机,有利于防止第一转杆4和第二转杆5在转动时打滑,且便于第一转杆4和第二转杆5的拆卸。

所述纤维毛刷6采用若干个,均匀分布在第一转杆4表面,并与第一转杆4配合使用,用于洗刷釜体1内壁,便于搅拌釜内壁的清洗,并使搅拌釜内壁的清洗更彻底。

所述搅拌块10采用了长方形结构,长度为70厘米到80厘米,宽度为10厘米到15厘米,且该搅拌块10采用了三个;所述大电机11采用了y112m-2电动机,并与搅拌块10配合使用,且连接于釜体1下壁的中部,可带动釜体1旋转,有利于有效避免搅拌死区的出现,使搅拌釜的搅拌更均匀,且可辅助搅拌釜内壁的清洗。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一转杆4拆卸下,并将油碱倒入釜体1的内部,同时按下控制开关一131和控制开关三133,将大电机11和第二小电机9启动,通过大电机11和第二小电机9分别带动釜体1和第二转杆5旋转,并通过搅拌桨叶7和搅拌块10搅拌,使油碱均匀混合,油碱混合均匀后,再次按下控制开关一131和控制开关三133,将大电机11和第二小电机9关闭,将封住出料口14的塞子拔出,收集油碱混合物,收集完成后通过塞子将出料口封闭,并将第一转杆4安装上,当要清洗搅拌釜内壁时,可将清水倒入搅拌釜内,并同时按下控制开关一131和控制开关二132,将大电机11和第一小电机8启动,通过大电机11和第一小电机8分别带动釜体1和第一转杆4旋转,并通过纤维毛刷6将搅拌釜内壁清洗干净,清洗完成后,再次按下控制开关一131和控制开关二132,将大电机11和第一小电机8关闭,并将出料口14内部的塞子拔出,将污水排出即可。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