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垃圾站倾倒除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2281发布日期:2020-02-14 16:2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室内垃圾站倾倒除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垃圾站倾倒除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伴随大量生活垃圾的产生,这给垃圾站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垃圾产生的恶臭气体,严重影响了垃圾站工作人员的健康,传统的喷淋除臭方式,由上而下喷淋除臭液,由于除臭液和臭气不能充分混合,且混合速度较慢,除臭效率低,另外垃圾站中的臭气易挥发逃逸,除臭效果特别差,仅喷淋除臭方式除臭效率较低,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虽然垃圾处理场往往设置在城郊外,但由于需要尽快将居民产生的日常垃圾运走,又考虑到运输能力的问题,所以在城市中还设有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由于选址的局限性,有些离居民点较近,如果垃圾中转站的臭味不能很好地解决,将直接影响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极大地提高了垃圾站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改善了环卫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室内垃圾站倾倒除臭系统,垃圾站内设有喷淋装置、吸风管道及排风管道,喷淋装置为设置在室内垃圾站屋顶的多排喷淋管,每排喷淋管通过竖向的连接杆固定在屋顶,每排喷淋管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向下的出雾口,每排喷淋管的端部均连通至具有除臭液的水箱;喷淋管的正上方设有多个等间距布置的风扇,风扇固定安装在垃圾站的顶部且出风口朝下;所述吸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均水平穿过垃圾站的侧壁,以使吸风管道和排风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垃圾站室内和室外连通;吸风管道内安装有引风机,以使外界空气进入垃圾站内;排风管道内安装有排风机,以使垃圾站内的空气排出。

在使用本室内垃圾站除臭系统时,首先通过喷淋管对垃圾站内的空气进行喷射雾状的除臭液进行除臭、降温和除尘,通过利用吸风管道和排风管道两者结合对垃圾站内进行引气和换气处理,对垃圾站内的空气形成了由上至下的空气循环体系,通过在喷淋管上方设置的风扇对垃圾站内的空气起了向下的推动作用,当外界的新鲜气流从吸风通道进入至垃圾站室内时,新鲜空气流至风扇处,在风扇的作用下将新鲜空气的气流方向转换为向下运动,新鲜空气在风扇的作用下向下推动喷淋管喷出的雾状除臭液运动,加快了与垃圾站内的刺鼻有害气体结合并发生化学反应,净化垃圾站内的有害气体;避免因垃圾站室内空间大,雾状的除臭液持久地悬浮在垃圾站的半空中,进而不能对恶臭气体进行快速有效的消除;除臭液与有害刺鼻气体反应净化完成后在排风管道的作用下被排出;本系统对垃圾站内的空气净化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利用风扇、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三者结合促进了垃圾站内空气的自循环体系,使垃圾站的空气始终保持一边流通一边净化的状态,使垃圾站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改善了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

作为优化,所述垃圾站内的倾倒口两侧固定安装有喷除臭液的风炮,风炮为自动感应控制,当环卫垃圾车到达倾倒口时,风炮自动打开进行喷射除臭液,环卫垃圾车离开倾倒口时,风炮关闭。当环卫垃圾车行驶到垃圾站的倾倒口处时,环卫垃圾车在倾倒过程中,垃圾中大量的有害气体和尘土等有害物质四处飞扬,此时利用风炮定向对环卫垃圾车倾倒过程中进行清理净化,除臭液吸附倾倒过程中的尘土并与垃圾倾倒过程中的刺鼻有害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增强了垃圾站内的空气除臭系统的除臭净化能力,使垃圾在倾倒过程中散出的大量有害物质和刺鼻气体得到有效控制。

作为优化,所述风炮倾斜向下朝向倾倒口的方向,所述风炮喷出的除臭液为雾状。将风炮的倾斜口朝下,一是能够对环卫垃圾车倾倒的方向进行针对性除臭,二是除臭液倾斜朝下有利于除臭液被垃圾顺带入至垃圾内部,与垃圾发生更加充分的反应,提高了除臭液的除臭效率。

作为优化,所述垃圾站还包括有大门,大门为红外线自动感应控制,当所述环卫垃圾车到达垃圾站大门处时,大门自动打开,环卫垃圾车进入垃圾站内部后,大门随即自动关闭。将垃圾站的大门设置为自动感应开闭,使垃圾站内无环卫垃圾车倾倒垃圾时,垃圾站处于封闭环境,避免了垃圾站内的刺鼻气体挥发逃逸至到外界,污染外界环境。

作为优化,所述喷淋管连接有阀门,阀门由控制器控制并设置为等时长间隙自动开关。喷淋管喷淋时长受控制器控制并设置为间隙喷淋,间隙喷射除臭液能在垃圾站内除臭功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避免了过多的资源浪费,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作为优化,所述吸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均设置为多根且等间距布置在垃圾站的侧壁上,所述多根吸风管道的位置与相应多根排风管道的位置在竖向投影上重合。通过设置多根吸风管道和排风管道,使垃圾站内的空气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有效循环,而不仅仅是垃圾站内的部分区域的空气,提高了垃圾站内的空气换气能力,使垃圾站内的空气保持上下和内外循环流通,从而使垃圾站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多根吸风管道的位置与相应多根排风管道的位置在竖向投影上重合,使空气在垃圾站空间内形成定向的气流通道,提高了空气流通的效率,相应提高了垃圾站内的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除臭系统使垃圾站内的空气净化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利用风扇、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三者结合促进了垃圾站内空气的自循环能力,使垃圾站的空气始终处于边流通边净化的状态,使垃圾站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提高;同时通过设置自动启闭的大门和倾倒口处的风炮,风炮定向对环卫垃圾车倾倒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地清理净化,除臭液吸附倾倒过程中的尘土并与垃圾倾倒过程中的刺鼻有害气体发生反应,增强了垃圾站内的空气除臭系统的除臭净化能力,改善了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垃圾站1、喷淋管2、出雾口3、吸风管道4、排风管道5、风扇6、风炮7、倾倒口8、连接杆9。

如图1所示,一种室内垃圾站倾倒除臭系统,垃圾站1内设有喷淋装置、吸风管道4及排风管道5,喷淋装置为设置在室内垃圾站1屋顶的多排喷淋管2,每排喷淋管2通过连接杆9固定在屋顶,每排喷淋管2的底部设有多个出雾口3,每排喷淋管2的端部均连通至具有除臭液的水箱;喷淋管2的正上方设有多个等间距布置的风扇6,风扇6固定安装在垃圾站1的顶部且出风口朝下;吸风管道4和排风管道5均水平穿过垃圾站1的侧壁,以使吸风管道4和排风管道5的两端分别与垃圾站1室内和室外连通;吸风管道4内安装有引风机,以使外界空气进入垃圾站1内;排风管道5内安装有负压机,以使垃圾站1内的空气排出,在本套除臭系统中,排风管道5连通至除臭塔,除臭塔可以将室内垃圾站内除臭液未净化完全的空气经过排风管道输送至除臭塔,并在除臭塔内进行二次净化,经过除臭塔处理后,当除臭塔内的空气达到排放标准后,再将空气排至外界,这样可以避免污染环境;垃圾站1内底部间距设有供环卫垃圾车将垃圾倾倒至垃圾坑的倾倒口8。

实施过程:首先通过喷淋管2对垃圾站1内的空气进行喷射雾状的除臭液进行除臭、降温和除尘,通过利用吸风管道4和排风管道5的两者结合对垃圾站1内进行引气和换气处理,对垃圾站1内的空气形成了由上至下的空气循环体系,通过在喷淋管2上方设置的风扇6对垃圾站1内的空气起了向下的推动作用,当外界的新鲜气流从吸风通道进入至垃圾站1内时,新鲜空气流至风扇6处,在风扇6的作用下将新鲜空气的气流方向转换为向下运动,新鲜空气在风扇6的作用下向下推动喷淋管2喷出的雾状除臭液,加快了与垃圾站1内的刺鼻有害气体结合并发生化学反应,净化垃圾站1内的有害气体;避免因垃圾站1室内空间大,雾状的除臭液持久地悬浮在垃圾站1的半空中,进而不能对恶臭气体进行快速有效消除;除臭液与有害刺鼻气体反应净化完成后在排风管道5的作用下被排出;本系统对垃圾站1内的空气净化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利用风扇6、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5三者结合促进了垃圾站1内空气的自循环体系,使垃圾站1的空气始终保持一边流通一边净化的状态,使垃圾站1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改善了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垃圾站1内的倾倒口8两侧固定安装有喷除臭液的风炮7,风炮7为自动感应控制,当环卫垃圾车到达倾倒口8时,风炮7自动打开进行喷射除臭液,环卫垃圾车离开倾倒口8时,风炮7关闭。当环卫垃圾车行驶到垃圾站1的倾倒口8处时,环卫垃圾车在倾倒过程中,垃圾中大量的有害气体和尘土等有害物质四处飞扬,此时利用风炮7定向对环卫垃圾车倾倒过程中进行清理净化,除臭液吸附倾倒过程中的尘土并与垃圾倾倒过程中的刺鼻有害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增强了垃圾站1内的空气除臭系统的除臭净化能力,使垃圾在倾倒过程中散出的大量有害物质和刺鼻气体得到有效控制。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风炮7倾斜向下朝向倾倒口8的方向,风炮7喷出的除臭液为雾状。将风炮7的倾斜口朝下,一是能够对环卫垃圾车倾倒的方向进行针对性除臭,二是除臭液倾斜朝下有利于除臭液被垃圾顺带入粘附在垃圾表面,与垃圾发生更加充分的化学反应,提高了除臭液的除臭效率。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垃圾站还包括有大门,大门为红外线自动感应控制,当环卫垃圾车到达垃圾站1大门处时,大门自动打开,环卫垃圾车进入垃圾站1内部后,大门随即自动关闭。将垃圾站1的大门设置为自动感应开闭,使垃圾站1内无环卫垃圾车倾倒垃圾时,垃圾站1处于封闭环境,避免了垃圾站内的刺鼻气体挥发逃逸至到外界,污染外界环境。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喷淋管2连接有阀门,阀门由控制器控制并设置为等时长间隙自动开关。喷淋管2喷淋时长受控制器控制并设置为间隙喷淋,间隙喷射除臭液能在垃圾站1内除臭功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避免了过多的资源浪费,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实施的实施过程中,吸风管道4和排风管道5均设置为多根且等间距布置在垃圾站1的侧壁上,多根吸风管道4的位置与相应多根排风管道5的位置在竖向投影上重合。通过设置多根吸风管道4和排风管道5,使垃圾站1内的空气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有效循环,而不仅仅是垃圾站1内的部分区域的空气,提高了垃圾站1内的空气换气能力,使垃圾站1内的空气保持上下和内外循环流通,从而使垃圾站1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多根吸风管道4的位置与相应多根排风管道5的位置在竖向投影上重合,使空气在垃圾站1空间内形成定向的气流通道,提高了空气流通的效率,相应提高了垃圾站1内的空气质量。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