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用中药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9361发布日期:2020-07-04 01:23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用中药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医用中药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目前,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使得中药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中药通常是通过药物加水蒸煮形成药液,通过口服食用,由于药液中含有大量的药物残渣,必须经过过滤后才可服用,所以需要用到过滤装置,然而,现有的过滤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功能较为单一,使用起来不够方便,实用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用中药过滤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中医用中药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支撑底座的顶部表面上,且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脚,所述过滤筒的顶端配合安装有过滤筒盖,所述过滤筒设为电源室和过滤室两个部分,且过滤室中设为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两个部分,且所述第一过滤腔和所述第二过滤腔之间采用隔板分隔开,所述第一过滤腔的两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且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一卡块之间滑动配合安装,所述第一卡块的一端卡接在第一过滤内筒的外壁居中位置处,且所述第一过滤内筒配合安装在第一过滤腔中,所述第二过滤腔的两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卡槽,且所述第二卡槽与第二卡块之间滑动配合安装,所述第二卡块的一端卡接在第二过滤内筒的外壁居中位置处,且所述第二过滤内筒配合安装在第二过滤腔中,所述第一过滤腔和所述第二过滤腔的侧壁位于底端处连通有出液管,且所述出液管上设有手动阀门,所述第一过滤内筒和所述第二过滤内筒的顶部位于两边处卡接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的内部底端均安装有电加热管,且所述电加热管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位于出液管的正下方处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套管,且两个所述第一套管中均滑动安装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顶端与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套管上开设有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套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的重合处采用插杆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内筒和第二过滤内筒的两侧边上居中位置处开设有定位凹槽,且所述定位凹槽与定位凸缘之间配合安装,所述定位凸缘的一端卡接在过滤网安装框上,所述过滤网安装框的中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安装框的边侧处均开设有两个螺孔,且两个所述螺孔通过螺栓与过滤内筒的底部侧边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内筒中过滤网的过滤网孔的大小大于第二过滤内筒中过滤网的网孔大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过滤筒设计有两个过滤腔室,并且每个过滤腔室中均配合安装有过滤内筒,两个过滤内筒中过滤网的网孔孔径大小不同,从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需要的过滤内筒,从而可以对不同滤渣的中药液进行过滤作用,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提高功能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液口的正下方处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高度可以进行调节作用,从而使得支撑板上的储液瓶处在一个合适的位置,提高功能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过滤内筒的两侧边底部上均开设有定位凹槽,定位凹槽与过滤网安装框上的定位凸缘之间配合安装,增加对过滤网安装框的安装定位作用,并且过滤网安装框通过螺栓与过滤内筒之间进行安装,可以对过滤网进行更换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内筒与过滤网安装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网安装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筒;101、电源室;2、支撑底座;3、支撑脚;4、过滤筒盖;5、出液管;6、手动阀门;7、第一套管;8、第二套管;9、支撑板;10、第一定位孔;11、第二定位孔;12、隔板;13、第一过滤腔;14、第二过滤腔;15、电加热管;16、第一过滤内筒;17、第二过滤内筒;18、第一卡槽;19、第二卡槽;20、第一卡块;21、第二卡块;22、把手;23、过滤网安装框;24、过滤网;25、定位凸缘;26、定位凹槽;27、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5,一种中医用中药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筒1,所述过滤筒1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支撑底座2的顶部表面上,且所述支撑底座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脚3,所述过滤筒1的顶端配合安装有过滤筒盖4,所述过滤筒1设为电源室101和过滤室两个部分,且过滤室中设为第一过滤腔13和第二过滤腔14两个部分,且所述第一过滤腔13和所述第二过滤腔14之间采用隔板12分隔开,所述第一过滤腔13的两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8,且所述第一卡槽18与第一卡块20之间滑动配合安装,所述第一卡块20的一端卡接在第一过滤内筒16的外壁居中位置处,且所述第一过滤内筒16配合安装在第一过滤腔13中,所述第二过滤腔14的两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卡槽19,且所述第二卡槽19与第二卡块21之间滑动配合安装,所述第二卡块21的一端卡接在第二过滤内筒17的外壁居中位置处,且所述第二过滤内筒17配合安装在第二过滤腔14中,所述第一过滤腔13和所述第二过滤腔14的侧壁位于底端处连通有出液管5,且所述出液管5上设有手动阀门6,所述第一过滤内筒16和所述第二过滤内筒17的顶部位于两边处卡接有把手22。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过滤腔13和第二过滤腔14的内部底端均安装有电加热管15,且所述电加热管15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过滤腔13和第二过滤腔14的内部底端均安装有电加热管15,电加热管15对过滤后的药液进行加热操作。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底座2的顶部位于出液管5的正下方处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套管7,且两个所述第一套管7中均滑动安装有第二套管8,所述第二套管8的顶端与支撑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支撑底座2的顶部位于出液管5的正下方处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套管7,且两个第一套管7中均滑动安装有第二套管8,第二套管8的顶端与支撑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调节第二套管8在第一套管7中的位置,可以对支撑板9的高度进行调节作用。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两个所述第一套管7上开设有一个第一定位孔10,所述第二套管8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11,且所述第一定位孔10和所述第二定位孔11的重合处采用插杆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对调节好的支撑板9的位置采用插杆进行固定作用。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过滤内筒16和第二过滤内筒17的两侧边上居中位置处开设有定位凹槽26,且所述定位凹槽26与定位凸缘25之间配合安装,所述定位凸缘25的一端卡接在过滤网安装框23上,所述过滤网安装框23的中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过滤网24,所述过滤网安装框23的边侧处均开设有两个螺孔27,且两个所述螺孔27通过螺栓与过滤内筒的底部侧边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对过滤网24进行固定安装操作。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过滤内筒16中过滤网24的过滤网孔的大小大于第二过滤内筒17中过滤网24的网孔大小。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过滤内筒16中过滤网24的过滤网孔的大小大于第二过滤内筒17中过滤网24的网孔大小,从而可以对两种不同的大小的滤渣药液进行过滤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中医用中药过滤装置,实用,当需要对中药药液进行过滤处理时,在过滤筒1中设有第一过滤内筒16和第二过滤内筒17,第一过滤内筒16中过滤网24的网孔大小大于第二过滤内筒17中过滤网24的网孔大小,所以可以根据需要对两种不同中药药材液体进行过滤操作,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在第一过滤腔室13和第二过滤腔室14中均设有电加热管15,可以对过滤后的药液进行加热作用,使用起来更为方便,需要对滤渣进行清理时,将第一过滤内筒16和第二过滤内筒17从第一过滤腔13和第二过滤腔14中取出,即可对过滤网24上的滤渣进行清理作用,操作便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