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鼓自动排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7137发布日期:2020-05-15 16:3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转鼓自动排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鼓真空过滤机技术领域,具体为转鼓自动排渣装置。



背景技术:

转鼓真空过滤机,连续式过滤机的一种。构造与转筒真空过滤机相似,它有一水平转鼓,鼓壁开孔,鼓面上铺以支承板和滤布,构成过滤面。过滤面下的空间分成若干隔开的扇形滤室。各滤室有导管与分配阀相通。转鼓每旋转一周,各滤室通过分配阀轮流接通真空系统和压缩空气系统,顺序完成过滤、洗渣、吸干、卸渣和过滤介质再生等操作。在转鼓的整个过滤面上,过滤区约占圆周的1/3,洗渣和吸干区占1/2,卸渣区占1/6,各区之间有过渡段,沉没在悬浮液内的滤室与真空系统连通,滤液被吸出过滤机,固体颗粒则被吸附在过滤面上形成滤渣。滤室随转鼓旋转离开悬浮液后,继续吸去滤渣中饱含的液体。当需要除去滤渣中残留的滤液时,可在滤室旋转到转鼓上部时喷洒洗涤水。这时滤室与另一真空系统接通,洗涤水透过滤渣层置换颗粒之间残存的滤液,以负压作过滤推动力,过滤面在圆柱形转鼓表面的连续过滤机,这种过滤机最初用于制碱和采矿工业,后来应用扩展到化工、煤炭和污泥脱水等部门。

但是,现有的转鼓过滤机内部过滤出的滤渣需要要人工去进行清洗,工作效率较低;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转鼓自动排渣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转鼓自动排渣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转鼓过滤机内部过滤出的滤渣需要要人工去进行清洗,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转鼓自动排渣装置,包括排渣箱体,所述排渣箱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侧封板,所述排渣箱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道,所述排渣箱体的一端设置有输送管道,所述排渣箱体的下方设置有排渣管道,所述排渣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蓄水腔,所述蓄水腔的内部设置有分离滤筒,所述分离滤筒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的下方设置有环状滤网,所述分离滤筒的顶部设置有旋转蝶板,所述旋转蝶板的内部设置有中心转轴,所述分离滤筒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电控组件,所述分离滤筒另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水位检测器,所述分离滤筒的底部设置有排渣口,所述分离滤筒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蓄水腔的一侧设置有清洗水出口。

优选的,所述排渣箱体与侧封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排渣箱体与进水管道通过连接端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渣箱体与输送管道通过清洗水出口连接,所述排渣管道与分离滤筒通过排渣口连接,所述连接端口与环状滤网组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离滤筒与环状滤网通过卡槽连接,所述旋转蝶板与中心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转轴与分离滤筒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离滤筒与电控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分离滤筒与水位检测器固定连接,所述水位检测器的型号为hy100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内部所设置的分离滤筒对导出的反洗水进行分离过滤,反洗水从导流槽流入到箱体上方的进水管道,通过管道落入到箱体的内部,反洗水会堆积在分离滤筒顶部的蝶板外表面,同时因为蝶板的两侧时带有孔洞的滤网,所以水会透过滤网流入到蓄水腔中,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当蓄水腔中的水位到达水位检测器的指定水位标准时,分离滤筒上的电控组件就会控制蝶板进行转动,实现自动化的控制,这时其表面堆积的残渣就会落到滤筒内部的内腔中,之后由排渣口排出,在蝶板完成翻转后,使用另一面进行残渣的收集,不影响整体的工作进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滤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渣箱体;2、进水管道;3、输送管道;4、排渣管道;5、侧封板;6、蓄水腔;7、连接端口;8、环状滤网;9、清洗水出口;10、排渣口;11、分离滤筒;12、内腔;13、电控组件;14、水位检测器;15、旋转蝶板;16、中心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转鼓自动排渣装置,包括排渣箱体1,排渣箱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侧封板5,可以进行拆卸,以便对内部进行检修,排渣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道2,排渣箱体1的一端设置有输送管道3,排渣箱体1的下方设置有排渣管道4,排渣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蓄水腔6,蓄水腔6的内部设置有分离滤筒11,分离滤筒1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端口7,连接端口7的下方设置有环状滤网8,将反洗水中的残渣进行分离,分离滤筒11的顶部设置有旋转蝶板15,可以进行转动,将残渣排出,旋转蝶板15的内部设置有中心转轴16,分离滤筒11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电控组件13,分离滤筒11另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水位检测器14,分离滤筒11的底部设置有排渣口10,分离滤筒1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12,蓄水腔6的一侧设置有清洗水出口9。

进一步,排渣箱体1与侧封板5通过螺栓连接,排渣箱体1与进水管道2通过连接端口7连接,便于实际使用。

进一步,排渣箱体1与输送管道3通过清洗水出口9连接,排渣管道4与分离滤筒11通过排渣口10连接,连接端口7与环状滤网8组合连接,提升便捷性。

进一步,分离滤筒11与环状滤网8通过卡槽连接,便于使用者进行组装,旋转蝶板15与中心转轴16固定连接,中心转轴16与分离滤筒11转动连接。

进一步,分离滤筒11与电控组件13固定连接,分离滤筒11与水位检测器14固定连接,水位检测器14的型号为hy1001,用来检测内部的水位,从而实现自动化的控制。

工作原理:使用时,由转鼓过滤机导出的反洗水会通过从导流槽流入到排渣箱体1上方的进水管道2,管道内部的反洗水会落入到与连接端口7连接的环状滤网8中,同时因为滤网的下方设置有分离滤筒11,所以反洗水会堆积在分离滤筒11顶部的蝶板外表面,通过环状滤网8对反洗水进过滤,水会透过滤网流入到蓄水腔6中,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当蓄水腔6中的水位到达水位检测器14的指定水位标准时,分离滤筒11上的电控组件13就会控制蝶板进行转动,这时其表面堆积的残渣就会随着蝶板进行翻转落到滤筒内部的内腔12中,之后由排渣口10排出到与之相连的排渣管道4中,在蝶板完成翻转的同时通过外部设设置的水泵以及输送管道3将蓄水腔6中水抽离到清洗水箱中以便实现循环利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转鼓自动排渣装置,包括排渣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箱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侧封板(5),所述排渣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道(2),所述排渣箱体(1)的一端设置有输送管道(3),所述排渣箱体(1)的下方设置有排渣管道(4),所述排渣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蓄水腔(6),所述蓄水腔(6)的内部设置有分离滤筒(11),所述分离滤筒(1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端口(7),所述连接端口(7)的下方设置有环状滤网(8),所述分离滤筒(11)的顶部设置有旋转蝶板(15),所述旋转蝶板(15)的内部设置有中心转轴(16),所述分离滤筒(11)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电控组件(13),所述分离滤筒(11)另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水位检测器(14),所述分离滤筒(11)的底部设置有排渣口(10),所述分离滤筒(1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12),所述蓄水腔(6)的一侧设置有清洗水出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自动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箱体(1)与侧封板(5)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排渣箱体(1)与进水管道(2)通过连接端口(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自动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箱体(1)与输送管道(3)通过清洗水出口(9)连接,所述排渣管道(4)与分离滤筒(11)通过排渣口(10)连接,所述连接端口(7)与环状滤网(8)组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自动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滤筒(11)与环状滤网(8)通过卡槽连接,所述旋转蝶板(15)与中心转轴(16)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转轴(16)与分离滤筒(11)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自动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滤筒(11)与电控组件(13)固定连接,所述分离滤筒(11)与水位检测器(14)固定连接,所述水位检测器(14)的型号为hy100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转鼓自动排渣装置,涉及转鼓真空过滤机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鼓过滤机内部过滤出的滤渣需要要人工去进行清洗,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所述排渣箱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侧封板,所述排渣箱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道,所述排渣箱体的一端设置有输送管道,所述排渣箱体的下方设置有排渣管道,所述排渣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蓄水腔,所述蓄水腔的内部设置有分离滤筒,所述分离滤筒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的下方设置有环状滤网,所述分离滤筒的顶部设置有旋转蝶板,所述旋转蝶板的内部设置有中心转轴,所述分离滤筒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电控组件,所述分离滤筒另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水位检测器。

技术研发人员:闫文奇;邓晓明;王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东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8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