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垃圾过滤网的污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8652发布日期:2020-04-28 21:28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垃圾过滤网的污水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垃圾过滤网的污水槽。



背景技术:

污水治理一直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通常污水内部成分复杂,无法只做简单的过滤处理,所以需要对其集中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内,经过冗长的污水管槽对各地污水进行收集,尤其是生活污水,由于部分城市市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分类不当,导致大量的固体垃圾流入污水管槽内,容易造成管道堵塞,且在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之前也需要对管槽内的固体垃圾进行打捞处理,减少对污水后期处理过程的干扰。

通常,对污水内的垃圾处理采用过滤网形式,后进行集中打捞,而垃圾不一定只集中在水面上方,也有可能堆积在滤网下方,给打捞造成困难,且污水一般是浑浊不堪的,无法看清打捞区域,只能进行盲操作,往往是清理不干净,打捞垃圾的效率较低,因此,该方面存在极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垃圾过滤网的污水槽,其能够有效过滤固体垃圾,且非常方便垃圾的集中打捞,具体包括污水槽,过滤网,所述污水槽截面为矩形状,所述过滤网为多道金属条横竖交叉形成的网状结构,可供流体穿入,而阻挡体积较大固体,用于过滤垃圾,所述过滤网的侧视截面为“l”形状,其由同为矩形状的竖向网与横向网组成,所述横向网固定设置在竖向网的底端一侧,并且竖向网与横向网为相互垂直状态,从而组成截面为“l”形状的过滤网,所述竖向网的顶端两侧设置有转轴,所述竖向网插入在污水槽内,并且竖向网与污水槽的两侧壁垂直,则竖向网将污水槽该处拦截,对流经的污水进行过滤,同时设置在竖向网底端的横向网处于污水槽的底部,此时,竖向网与污水槽底部垂直,而横向网与污水槽的底部平齐,所述竖向网顶端两侧的转轴插入在污水槽两侧壁的顶部,转轴能够绕污水槽的两侧壁顶部转动,这样使得过滤网可以进行转动,所述转轴的上部固定设置有摇杆,所述摇杆与转轴相垂直,并且摇杆与竖向网保持在同一平面,即两者侧视状态处于同一直线,所述摇杆的顶端设置有与其垂直的手柄,则通过手柄能够摇动摇杆使得过滤网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是对污水槽内的垃圾进行过滤,并且方便对垃圾进行清理,其中,横向网所朝向一侧与污水流动方向相反,污水流经过滤网时,大部分垃圾会被竖向网截留,集聚在横向网所处一侧,待垃圾集聚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转动过滤网,使得垃圾露出到污水槽上部,方便清理,传统的过滤网固定设置在污水槽内,清理集聚的垃圾时只能通过捞网进行捞取,非常不便,而本实用新型中只需要摇动手柄,使得过滤网顺时针向上转动,可以推动垃圾向上,而且集聚的垃圾受到横向网的托底,不会溢出,当竖向网转动至与污水槽顶部平齐时,则垃圾会全部露出到污水槽上部,此时可以直接通过筢子等即可将垃圾清理出,非常方便。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转轴的下部固定设置有分支杆,所述分支杆与转轴相垂直,并且分支杆与竖向网保持在同一平面,即两者侧视状态处于同一直线,这样分支杆也与摇杆处于同一直线,与摇杆不同的是,摇杆处于转轴上部,分支杆处于转轴的下部,所述分支杆的底端一直延伸至竖向网的中部位置,并且分支杆的底端通过固定块与竖向网的中部位置固定为一体,该改进的作用是,当摇杆转动时将只能作用于转轴处的扭矩力通过分支杆传递到竖向网的中部位置,便于过滤网的转动。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污水槽顶部两侧设置有固定体,所述固定体突出于污水槽的顶部,所述竖向网顶端两侧的转轴分别插入在两侧的固定体内,这样转轴位置是突出于污水槽的顶部位置的,在转动竖向网使之处于与污水槽顶部平齐的状态下,竖向网的上端面会突出于污水槽的顶部,这样清扫垃圾时更方便,垃圾向两侧移动不受阻拦。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污水槽的两侧内壁上在竖向网的后侧设置有阻拦块,并且当竖向网的后侧处于贴靠在阻拦块的状态下,竖向网与污水槽的底部垂直,在污水流经该处时会对过滤网造成向后的推力,阻拦块的作用是阻止过滤网向后侧移动。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污水槽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凹陷槽,所述凹陷槽的内部轮廓与手柄的外部轮廓一致,凹陷槽所处位置与手柄转动至与污水槽的顶部两侧贴靠的位置一致,所述手柄能够陷入在凹陷槽内,这样手柄陷入进凹陷槽内后,其可以不突出于污水槽的顶部平面,方便操作人员用脚踩在手柄上,或者通过重物搁置在手柄上,保持过滤网被转动至上部的状态,便于对垃圾清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过滤网处于关闭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过滤网处于打开状态)以及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网位置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网位置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一种带有垃圾过滤网的污水槽,如图1所示,包括污水槽1,过滤网2,所述污水槽1截面为矩形状,所述过滤网2为多道金属条横竖交叉成的网状结构,可供流体穿入,而阻挡体积较大固体,用于过滤垃圾,所述过滤网2的侧视截面为“l”形状,如图4中过滤网位置的侧视图所示,其由同为矩形状的竖向网21与横向网22组成,所述横向网22固定设置在竖向网21的底端一侧,并且竖向网21与横向网22为相互垂直状态,从而组成截面为“l”形状的过滤网2,所述竖向网21的顶端两侧设置有转轴3,如图3中该位置正视图所示,所述竖向网21插入在污水槽1内,并且竖向网21与污水槽1的两侧壁垂直,如图1所示,则竖向网21将污水槽1该处拦截,对流经的污水进行过滤,同时设置在竖向网21底端的横向网22处于污水槽1的底部,此时,竖向网21与污水槽1底部垂直,如图4所示,而横向网22与污水槽1的底部平齐,所述竖向网21顶端两侧的转轴3插入在污水槽1两侧壁的顶部,转轴3能够绕污水槽1的两侧壁顶部转动,如图1及图3所示,这样使得过滤网2可以进行转动,所述转轴3的上部固定设置有摇杆4,所述摇杆4与转轴3相垂直,并且摇杆4与竖向网21保持在同一平面,即两者侧视状态处于同一直线,如图4所示,所述摇杆4的顶端设置有与其垂直的手柄41,则通过手柄41能够摇动摇杆4使得过滤网2进行转动,如图2状态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是对污水槽内的垃圾进行过滤,并且方便对垃圾进行清理,其中,横向网22所朝向一侧与污水流动方向相反,污水流经过滤网2时,大部分垃圾会被竖向网21截留,集聚在横向网22所处一侧,待垃圾集聚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转动过滤网2,如图2所示,使得垃圾露出到污水槽1上部,方便清理,传统的过滤网固定设置在污水槽内,清理集聚的垃圾时只能通过捞网进行捞取,非常不便,而本实用新型中只需要摇动手柄41,使得过滤网2顺时针向上转动,可以推动垃圾向上,而且集聚的垃圾受到横向网22的托底,不会溢出,当竖向网21转动至与污水槽1顶部平齐时,则垃圾会全部露出到污水槽1上部,此时可以直接通过筢子等即可将垃圾清理出,非常方便。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转轴3的下部固定设置有分支杆5,如图3所示,所述分支杆5与转轴3相垂直,并且分支杆5与竖向网21保持在同一平面,即两者侧视状态处于同一直线,如图4所示,这样分支杆5也与摇杆4处于同一直线,与摇杆4不同的是,摇杆4处于转轴3上部,分支杆5处于转轴3的下部,所述分支杆5的底端一直延伸至竖向网21的中部位置,并且分支杆5的底端通过固定块51与竖向网21的中部位置固定为一体,如图3及图2局部放大图所示,该改进的作用是,当摇杆4转动时将只能作用于转轴3处的扭矩力通过分支杆5传递到竖向网21的中部位置,便于过滤网2的转动。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污水槽1顶部两侧设置有固定体11,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固定体11突出于污水槽1的顶部,所述竖向网21顶端两侧的转轴3分别插入在两侧的固定体11内,这样转轴3位置是突出于污水槽1的顶部位置的,在转动竖向网21使之处于与污水槽顶部平齐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竖向网21的上端面会突出于污水槽1的顶部,这样清扫垃圾时更方便,垃圾向两侧移动不受阻拦。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污水槽1的两侧内壁上在竖向网21的后侧设置有阻拦块12,如图4及图3所示,并且当竖向网21的后侧处于贴靠在阻拦块12的状态下,竖向网21与污水槽1的底部垂直,在污水流经该处时会对过滤网2造成向后的推力,阻拦块12的作用是阻止过滤网2向后侧移动。

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污水槽1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凹陷槽13,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凹陷槽13的内部轮廓与手柄41的外部轮廓一致,凹陷槽13所处位置与手柄41转动至与污水槽1的顶部两侧贴靠的位置一致,所述手柄41能够陷入在凹陷槽13内,这样手柄41陷入进凹陷槽13内后,其可以不突出于污水槽的顶部平面,方便操作人员用脚踩在手柄41上,或者通过重物搁置在手柄41上,保持过滤网2被转动至上部的状态,便于对垃圾清扫。

本文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