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喷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1229发布日期:2020-05-22 22:2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智能型喷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智能型喷胶设备,其主要并不限于是对鞋垫喷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鞋垫喷胶过程一般是通过人工参与,其喷胶效率低,容易造成胶水浪费,而且,喷在鞋垫表面的胶水分布容易不均匀,影响鞋垫后续加工的质量。后来,也出现自动喷胶,但是其智能化程度低,不能根据鞋垫位置进行相应的喷胶。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智能型喷胶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型喷胶设备,其智能化程度较高,提高加工效率和保证后续加工的质量,降低人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型喷胶设备,包括有控制器、用于工件传送的传送带系统、用于工件图像采集与分析的视觉相机系统以及用于机械喷胶的机械臂喷胶系统;

所述传送带系统具有工件输入端和工件输出端,所述视觉相机系统针对工件输入端设置;所述机械臂喷胶系统包括有机械臂和设置于机械臂上的胶枪部,所述机械臂位于传送带系统的一侧,所述胶枪部朝向传送带系统设置;

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连接视觉相机系统、传送带系统、机械臂、胶枪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针对胶枪部设置有胶枪部清洗装置,所述胶枪部清洗装置包括有箱式壳体、转轴、第一滚筒刷子和第一驱动马达;

所述箱式壳体具有储水腔和马达腔,所述第一滚筒刷子套装于转轴上且两者共同装设于储水腔内,所述第一驱动马达装设于马达腔内,所述转轴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且贯穿储水腔的前、后侧壁,所述转轴的前端连接有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驱动马达的输出端穿过马达腔的前端壁连接有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二同步轮通过同步带套接于第一同步轮上;

所述储水腔具有上端开口和下端排水口,所述上端开口处连接有盖子,所述盖子的上端设有用于胶枪部插入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抽风装置,所述抽风装置包括有抽风罩、第一抽风管和风箱;所述抽风罩包括有抽风罩本体和过滤网,所述抽风罩本体朝向传送带系统开设有抽风口,所述过滤网对应抽风口可拆装式遮覆设置;所述抽风罩本体具有抽风腔,所述抽风口连通抽风腔,所述抽风腔通过第二抽风管连通风箱,所述抽风腔内具有抽风扇,所述风箱连通第一抽风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抽风管的另一端为出风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抽风罩本体对应抽风口的外围连接有底端固定板以及分别连接于底端固定板左、右端的左侧固定板、右侧固定板,所述左侧固定板、底端固定板和右侧固定板三者均凹设有u形槽,所述左侧固定板和右侧固定板两者均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两者的u形槽均具有上端插接口,所述底端固定板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且底端固定板的左、右端具有侧端开口,底端固定板的左、右端的侧端开口分别连通相应侧固定板的u形槽;

所述过滤网的左、右端分别自左侧固定板和右侧固定板两者相应的上端插接口插入,直至过滤网的底部适配于底端固定板的u形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送带系统包括有第二驱动马达、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动辊、第四转动辊和第五转动辊,所述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动辊、第四转动辊和第五转动辊五者之间套设有使五者同步转动的传动带本体;

所述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和第三转动辊均设置于传动带本体的内侧,所述第四转动辊和第五转动辊均设置于传动带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三转动辊位于第四转动辊和第五转动辊之间,所述第三转动辊的前端连接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二驱动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针对传送带系统设置有传送带清洗装置,所述传送带清洗装置包括有第二滚筒刷子、第三滚筒刷子和清理胶箱;

所述第二滚筒刷子和第三滚筒刷子均贴合设置于传动带本体的外侧且第二滚筒刷子和第三滚筒刷子分别位于相应的第四转动辊和第五转动辊的下方,所述第三转动辊位于第二滚筒刷子和第三滚筒刷子之间;

所述第三转动辊的后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滚筒刷子的后端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滚筒刷子的后端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分别与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啮合;

所述清理胶箱具有用于容纳已清理胶水的容纳腔,所述第二滚筒刷子、第三滚筒刷子、第三转动辊以及三者之间所缠绕的部分传送带本体均位于容纳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清理胶箱的前端安装有抽屉。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械臂设置有两个且两者均位于传送带系统的后侧,相应的,每一胶枪部也设置有两个,每一胶枪部连接有一胶水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机架,所述传送带系统和机械臂均设置于机架上,所述传送带系统的工件输入端和输出端伸出机架外,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机架的前端面,所述控制器为工业主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的底部安装有伸缩脚杯和脚轮,所述伸缩脚杯和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其主要是通过视觉相机对放置于传送带系统的鞋垫进行图像采集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机械臂对鞋垫进行喷胶,智能化程度较高,提高加工效率和保证后续加工的质量,降低人工成本;

其次是,通过传送带系统清洗装置,在传送带本体工作的同时能够对传送带本体上的胶水进行清洗,延长传送带本体的使用寿命,而且,被清洗的胶水掉落至清理胶箱的容纳腔内存储,不会污染环境,以及,通过抽屉实现对清理胶箱的胶水进行清理;

再者是,通过胶枪部清洗装置,使得用第一驱动马达带动第一滚筒刷子对机械臂的胶枪部进行清洗,清洗效果较好,避免胶枪部的胶水堵塞,延长胶枪部的使用寿命;

还有,通过抽风罩、第一抽风管和风箱的配合,使得在喷胶时雾状的胶能够随风排除在设备外,而不残留在设备内,保证设备的清洁性,尤其是,抽风罩上的过滤网可拆装式设计,能够在过滤网上附着胶水太多时,能够拆卸清洗,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好;

以及,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各部件之间组装方便和牢固,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传送带清洗装置局部正视图(包括传送带系统);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传送带清洗装置局部后视图(包括传送带系统);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传送带清洗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胶枪部清洗装置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胶枪部清洗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抽风罩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抽风罩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控制器

21、抽风罩211、抽风罩本体

212、过滤网213、抽风口

214、抽风腔215、u形槽

22、第一抽风管221、出风口

23、风箱24、第二抽风管

25、底端固定板26、左侧固定板

27、右侧固定板

30、传送带系统301、工件输入端

302、工件输出端

31、第一转动辊32、第二转动辊

33、第三转动辊331、第一链轮

332、第一齿轮34、第四转动辊

35、第五转动辊36、第二驱动马达

361、第二链轮37、传动带本体

40、视觉相机系统

50、机械臂喷胶系统51、机械臂

52、机械臂架子53、胶水桶

54、胶水桶支架

60、胶枪部清洗装置61、箱式壳体

611、储水腔612、马达腔

613、上端开口614、下端排水口

62、转轴621、第一同步轮

63、第一滚筒刷子64、第一驱动马达

641、第二同步轮65、盖子

651、插入孔66、第一电机罩盖

70、传送带清洗装置71、清理胶箱

711、容纳腔712、抽屉

72、第二滚筒刷子721、第二齿轮

73、第三滚筒刷子731、第三齿轮

74、第一固定铝板741、第一通孔

742、第二通孔75、第二固定铝板

751、第一让位孔76、第三固定铝板

761、第三通孔762、第四通孔

763、第五通孔77、第四固定铝板

771、第二让位孔78、第二电机罩盖

79、齿轮罩盖

80、机架801、伸缩脚杯

802、脚轮81、前门板

82、后门板83、下门板

85、手臂示教器

86、气压调节阀87、气源三联体

88、机械手臂电箱89、报警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智能型喷胶设备,包括有控制器10、抽风装置、用于工件传送的传送带系统30、用于工件图像采集与分析的视觉相机系统40以及用于机械喷胶的机械臂喷胶系统50,其中:

所述传送带系统30具有工件输入端301和工件输出端302,所述视觉相机系统40针对工件输入端301设置;所述机械臂喷胶系统50包括有机械臂51和设置于机械臂51上的胶枪部(图中未显示),所述机械臂51优选为六轴机械臂。所述机械臂51位于传送带系统30的一侧,所述胶枪部朝向传送带系统30设置;所述控制器10分别控制连接视觉相机系统40、传送带系统30、机械臂51、胶枪部。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胶枪部设置有胶枪部清洗装置60,所述胶枪部清洗装置60包括有箱式壳体61、转轴62、第一滚筒刷子63和第一驱动马达64。

所述箱式壳体61具有储水腔611和马达腔612,所述第一滚筒刷子63套装于转轴62上且两者共同装设于储水腔611内,所述第一驱动马达64装设于马达腔612内,所述转轴62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且贯穿储水腔611的前、后侧壁,所述转轴62的前端连接有第一同步轮621,所述第一驱动马达64的输出端穿过马达腔612的前端壁连接有第二同步轮641,所述第二同步轮641通过同步带(图中未显示)套接于第一同步轮621上。

所述储水腔611具有上端开口613和下端排水口614,所述上端开口613处连接有盖子65,所述盖子65的上端设有用于胶枪部插入孔6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式壳体61连接有第一电机罩盖66,所述第一电机罩盖66覆设于第一同步轮621、第二同步轮641以及同步带三者的外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风装置包括有抽风罩21、第一抽风管22和风箱23;所述抽风罩21包括有抽风罩本体211和过滤网212,所述抽风罩本体211朝向传送带系统30开设有抽风口213,优选地,所述抽风口213为喇叭口,所述过滤网212对应抽风口213可拆装式遮覆设置;所述抽风罩本体211具有抽风腔214,所述抽风口连通抽风腔214,所述抽风腔214通过第二抽风管24连通风箱23,所述抽风腔214内具有抽风扇(图中未显示),所述风箱23连通第一抽风管22的一端,所述第一抽风管22的另一端为出风口221。

所述抽风罩本体211对应抽风口213的外围连接有底端固定板25以及分别连接于底端固定板25左、右端的左侧固定板26、右侧固定板27,所述左侧固定板26、底端固定板25和右侧固定板27三者均凹设有u形槽215,所述左侧固定板26和右侧固定板27两者均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两者的u形槽215均具有上端插接口,所述底端固定板25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且底端固定板25的左、右端具有侧端开口,底端固定板25的左、右端的侧端开口分别连通相应侧固定板的u形槽215。所述过滤网212的左、右端分别自左侧固定板26和右侧固定板27两者相应的上端插接口插入,直至过滤网212的底部适配于底端固定板25的u形槽215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系统30包括有第二驱动马达36、第一转动辊31、第二转动辊32、第三转动辊33、第四转动辊34和第五转动辊35,所述第一转动辊31、第二转动辊32、第三转动辊33、第四转动辊34和第五转动辊35五者之间套设有使五者同步转动的传动带本体37。

所述第一转动辊31、第二转动辊32和第三转动辊33均设置于传动带本体37的内侧,所述第四转动辊34和第五转动辊35均设置于传动带本体37的外侧,所述第三转动辊33位于第四转动辊34和第五转动辊35之间,所述第三转动辊33的前端连接有第一链轮331,所述第二驱动马达36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链轮361,所述第一链轮331与第二链轮361之间通过链条(图中未显示)连接。

优选地,针对传送带系统30设置有传送带清洗装置70,所述传送带清洗装置70包括有第二滚筒刷子72、第三滚筒刷子73和清理胶箱71。

所述第二滚筒刷子72和第三滚筒刷子73均贴合设置于传动带本体37的外侧且第二滚筒刷子72和第三滚筒刷子73分别位于相应的第四转动辊34和第五转动辊35的下方,所述第三转动辊33位于第二滚筒刷子72和第三滚筒刷子73之间。

所述第三转动辊33的后端连接有第一齿轮332,所述第二滚筒刷子72的后端设置有第二齿轮721,所述第三滚筒刷子73的后端设置有第三齿轮731,所述第一齿轮332分别与第二齿轮721、第三齿轮731啮合;当第二驱动马达36驱动第二链轮361转动,传动第一链轮331使得第三转动辊33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本体37转动,与此同时,由于第三转动辊33转动,第三转动辊33的后端的第一齿轮332也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721、第三齿轮731转动,使得第二滚筒刷子72和第三滚筒刷子73转动实现对传送带本体37的清洗。

所述清理胶箱71具有用于容纳已清理胶水的容纳腔711,所述第二滚筒刷子72、第三滚筒刷子73、第三转动辊33以及三者之间所缠绕的部分传送带本体均位于容纳腔711内。优选地,所述清理胶箱71的前端安装有抽屉7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理胶箱71连接有第一固定铝板74、第二固定铝板75、第三固定铝板76、第四固定铝板77、第二电机罩盖78和齿轮罩盖79,所述第一固定铝板74开设有第一通孔741、第二通孔742,所述第二固定铝板75开设有第一让位孔751,第一固定铝板74连接第二固定铝板75的前端,所述第三转动辊33的前端依次穿过第一让位孔751和第一通孔741连接第一链轮331,所述第二驱动马达36的输出端穿过第二通孔742连接第二链轮361,所述第二滚筒刷子72和第三滚筒刷子73的前端转动连接第一固定铝板74,所述第四转动辊34和第五转动辊35的前端转动连接第二固定铝板75。

所述第三固定铝板76开设有第三通孔761、第四通孔762和第五通孔763,所述第四固定铝板77开设有第二让位孔771,第三固定铝板76连接第四固定铝板77的后端,所述第三转动辊33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二让位孔771和第三通孔761连接第一齿轮332,所述第二滚筒刷子72的后端穿过第四通孔762连接第二齿轮721,所述第三滚筒刷子73的后端穿过第五通孔763连接第三齿轮731,所述第四转动辊34和第五转动辊35的后端转动连接第四固定铝板77。

所述第二罩盖覆设于第一链轮331、第二链轮361、链条、第一固定铝板74和第二固定铝板75五者的外围,所述齿轮罩盖79覆设于第一齿轮332、第二齿轮721、第三齿轮731、第三固定铝板76和第四固定铝板77五者的外围。

还包括有机架80,所述传送带系统30和机械臂51均设置于机架80上,所述机械臂51通过机械臂架子52装设于机架80上。所述传送带系统的工件输入端301和输出端伸出机架80外,所述控制器10设置于机架80的前端面,所述控制器10为工业主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80上还设有前门板81、后门板82、下门板83、排风扇、手臂示教器85、气压调节阀86、气源三联体87、机械手臂电箱88和报警灯89。

所述机架80的底部安装有伸缩脚杯801和脚轮802,所述伸缩脚杯801和控制器10连接,当需要移动机架80时,通过控制器10控制伸缩脚杯801往上收缩,使得可以通过脚轮802实现机架80的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械臂51设置有两个且两者均位于传送带系统30的后侧,相应的,胶枪部清洗装置60、抽风罩21和胶枪部也设置有两个,每一胶枪部连接有一胶水桶53,两胶水桶53装设于胶水桶支架54上,所述胶水桶支架54位于机架80的后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视觉相机对放置于传送带系统的鞋垫进行图像采集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机械臂对鞋垫进行喷胶,智能化程度较高,提高加工效率和保证后续加工的质量,降低人工成本;

其次是,通过传送带系统清洗装置,在传送带本体工作的同时能够对传送带本体上的胶水进行清洗,延长传送带本体的使用寿命,而且,被清洗的胶水掉落至清理胶箱的容纳腔内存储,不会污染环境,以及,通过抽屉实现对清理胶箱的胶水进行清理;

再者是,通过胶枪部清洗装置,使得用第一驱动马达带动第一滚筒刷子对机械臂的胶枪部进行清洗,清洗效果较好,避免胶枪部的胶水堵塞,延长胶枪部的使用寿命;

还有,通过抽风罩、第一抽风管和风箱的配合,使得在喷胶时雾状的胶能够随风排除在设备外,而不残留在设备内,保证设备的清洁性,尤其是,抽风罩上的过滤网可拆装式设计,能够在过滤网上附着胶水太多时,能够拆卸清洗,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好;

以及,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各部件之间组装方便和牢固,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