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6596发布日期:2020-05-22 22:00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化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化制品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乳化罐。



背景技术:

乳化罐的作用是将一种或多种物料(水溶性固相、液相或胶状物等)溶于另一种液相,并使其水合成为相对稳定的乳化液。广泛适用于食用油类、粉类、糖类等原辅料的乳化混合,某些涂料、油漆乳化分散液使用乳化罐,尤其适用某些难容胶状类添加剂等。乳化罐适用于化妆、医药、食品、化学、染色、印刷油墨等工业品的生产,尤其对基质粘度大,固料含量比较高的物料配置乳化更显功效。

一般粘度较大的基质乳化过程中不流动容易粘结在乳化罐的内侧壁上,影响乳化罐的正常工作,且乳化不充分。并且大多数乳化反应都会产生大量气泡,使得搅拌不彻底,严重影响了乳化液的质量。

目前市场上大多乳化罐工作过程中,对乳化罐直接加热,乳化罐受热不均匀,导致乳化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用新型一种避免乳化过程中基质附着在乳化罐上,避免乳化过程中受热不均匀等影响的乳化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乳化罐,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支撑有罐体,所述罐体内设置有内罐,所述罐体与内罐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罐体上设置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一端伸入所述罐体与内罐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罐体上设置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穿过罐体和内罐后伸入内罐内部,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穿过罐体和内罐后伸入内罐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料管连接有出料导管所述出料导管一端设置有阀门,另一端连接有出料泵,所述出料泵还连接有循环料管的一端,所述循环料管的另一端设置在罐体的上部,所述循环料管设置在罐体的端部穿过罐体和内罐伸入内罐内部,所述循环料管上还设置有出料阀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穿过罐体和内罐伸入内罐中,所述搅拌轴伸入内罐的端部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罐体上设置有电加热装置和感温探头,所述电加热装置伸入所述罐体与内罐之间,所述感温探头伸入所述罐体与内罐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液位器,所述液位器的一端设置在罐体的上方,依次穿过罐体和内罐伸入内罐中,所述液位器的另一端设置在罐体的下方,依次穿过罐体和内罐伸入内罐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泄油口,所述泄油口穿过罐体伸入所述罐体与内罐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泄压口,所述泄压口穿过罐体伸入所述罐体与内罐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穿过罐体和内罐连接内罐内部,所述观察窗两侧均设置有扶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出料泵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电控制箱,所述点控制箱电连接有搅拌电机、出料泵、电加热装置、感温探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实用新型乳化过程中乳化基质在出料泵的作用下,沿着循环料管循环,避免了粘度大的基质附着在内罐罐壁,其次罐体与内罐之间的间隙注入油,电加热装置对油加热,油对内罐加热,内罐受热均匀,乳化效果明显提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乳化罐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乳化罐的后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加热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4所示,一种乳化罐,包括支架13,所述支架13支撑有罐体1,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内罐16,所述罐体1与内罐16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罐体1上设置有注油口7,所述注油口7一端伸入所述罐体1与内罐16之间的间隙中,所述间隙内注入油,加热装置20伸入该间隙内,对间隙内的油进行加热,此设计利用油局部加热,迅速升温,用油对内罐16进行加热,对内罐16的加热更加均匀,所述罐体1上设置有加料口2,所述加料口2穿过罐体1和内罐16后伸入内罐16内部,所述罐体1上还设置有出料管10,所述出料管10穿过罐体1和内罐16后伸入内罐16内部。

所述出料管10连接有出料导管11所述出料导管11一端设置有阀门,该阀门控制乳化完成的基质排除内罐16,所述出料导管11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料泵9,所述出料泵9还连接有循环料管6的一端,所述循环料管6的另一端设置在罐体1的上部,所述循环料管6设置在罐体1的端部穿过罐体1和内罐16伸入内罐16内部,所述循环料管6上还设置有出料阀门8,所述出料泵9工作的时候,内罐16内的基质随着循环料管6流动,避免粘稠的基质在乳化过程中附着在内罐16的内壁上。

所述罐体1的顶部设置有搅拌电机3,所述搅拌电机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17,所述搅拌轴17穿过罐体1和内罐16伸入内罐16中,所述搅拌轴17伸入内罐16的端部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18。

所述罐体1上设置有电加热装置20和感温探头19,所述电加热装置20伸入所述罐体1与内罐16之间,所述感温探头19伸入所述罐体1与内罐16之间,所述电加热装置20为现有市场常用的热得快,该电加热装置20对所述罐体1与内罐16之间的油进行加热,此处不做过多介绍,所述感温探头19为温度传感器,探测罐体1与内罐16之间的油温。

所述罐体1上还设置有液位器4,所述液位器4的一端设置在罐体1的上方,依次穿过罐体1和内罐16伸入内罐16中,所述液位器4的另一端设置在罐体1的下方,依次穿过罐体1和内罐16伸入内罐16中,该液位器4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显示内罐16内的乳化基质量。

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泄油口14,所述泄油口14穿过罐体1伸入所述罐体1与内罐16之间,用于排除所述罐体1与内罐16之间的油。

所述罐体1的顶部设置有泄压口15,所述泄压口15穿过罐体1伸入所述罐体1与内罐16之间。所述罐体1上还设置有观察窗5,所述观察窗5穿过罐体1和内罐16连接内罐16内部,所述观察窗5两侧均设置有扶手21。所述支架13上还设置有支撑板12,所述出料泵9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2上。

所述罐体1上还设置有电控制箱22,所述点控制箱22电连接有搅拌电机3、出料泵9、电加热装置20、感温探头19,所述点控制箱22为搅拌电机3、出料泵9、电加热装置20、感温探头19供电。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