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复配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5547发布日期:2020-04-24 22:04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集成式复配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配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集成式复配站。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站使用的大部分外加剂是复配制成的水剂产品,有些是外加剂生产厂直接生产的水剂产品,有些是由较远的厂家提供母液和辅材,需要在项目现场自行复配。由于搅拌站自行复配受场地、设备、技术力量的限制,专业化及多品种复配往往难以实现,聚羧酸减水剂等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其本身价值。如果能在附近就近选择水剂厂并建立水剂复配站,便能根据现场原材料特点及技术要求实施调配,但每项工程都重新建立水剂复配站不仅耗时耗力,也并不经济,很难实现,如果有一种可方便移动的水剂复配站,便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复配站,将控制室、搅拌室和各种泵集成于一个箱体中,方便转移,使用灵活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集成式复配站,包括箱体、搅拌装置和多个泵,在箱体内设有搅拌室、输入输出室和控制室,其中搅拌室内设有搅拌装置,输入输出室内设有入水泵、入料泵、出料泵和卸母液泵,控制室内设有控制台,在输入输出室侧壁上设有卸母液入口、进水口、进料口、卸母液出口和出料口,所述入水泵输入端与进水口相连、输出端与搅拌装置相连,所述入料泵输入端与进料口相连、输出端与搅拌装置相连,所述出料泵输入端与搅拌装置相连、输出端与出料口相连,所述卸母液泵输入端与卸母液入口相连、输出端与卸母液出口相连,在所述控制室侧壁上设有电源插口。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搅拌叶和搅拌驱动装置,所述入水泵、入料泵和出料泵均与所述搅拌罐相连,搅拌叶设于搅拌罐中,搅拌驱动装置安装于搅拌罐上,且搅拌叶通过对应的搅拌驱动装置驱动转动,在箱体的搅拌室顶板上设有投料口与所述搅拌罐相通。

所述入水泵、入料泵、出料泵、卸母液泵和搅拌驱动装置均通过连线与控制室内的控制台相连。

所述搅拌室上侧设有计量秤。

所述搅拌室上侧设有安全护栏,所述搅拌室一侧设有可移动的扶梯。

所述控制室侧壁上设有控制室开门,所述输入输出室侧壁上设有输入输出室开门,所述搅拌室侧壁上设有搅拌室开门。

所述输入输出室开门上方设有显示屏。

所述入水泵与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入水控制阀,所述入料泵与进料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入料控制阀,所述出料泵与搅拌装置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出料控制阀,所述卸母液泵与卸母液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卸料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将控制室、搅拌室和各种泵集成于一个箱体中,所述箱体为集装箱结构,可通过运输货车或其他运输工具移动到需要地点,转移方便。

2、本实用新型在输入输出室内设有入水泵、入料泵、出料泵和卸母液泵,在搅拌室内设有搅拌装置,能够完成入水入料、搅拌复配、出料以及卸料各个环节作业,并且控制室内设有控制台控制各个环节,能够满足现场复配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视图,

图3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6为图2中的e向视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的母液罐系统示意图。

其中,1为箱体,101为搅拌室,102为输入输出室,103为控制室,104为安全护栏,105为控制室开门,106为输入输出室开门,107为显示屏,108为隔板,109搅拌室开门,110为观察窗,2为搅拌装置,201为搅拌罐,202为搅拌叶,203为搅拌驱动装置,204为投料口,3为卸母液入口,4为进水口,5为进料口,6为卸母液出口,7为出料口,8为入水泵,9为入料泵,10为出料泵,11为卸母液泵,12为控制台,13为扶梯,14为第一计量秤,15为第二计量秤,16为电源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1、搅拌装置2和多个泵,在所述箱体1内设有搅拌室101、输入输出室102和控制室103,其中所述搅拌室101内设有搅拌装置2,所述输入输出室102内设有入水泵8、入料泵9、出料泵10和卸母液泵11,所述控制室103内设有控制台12,如图1~3所示,在所述输入输出室102前侧设有卸母液入口3、进水口4和进料口5,在所述输入输出室102后侧设有卸母液出口6和出料口7,所述入水泵8输入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进水口4相连、输出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搅拌装置2相连,所述入料泵9输入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进料口5相连、输出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搅拌装置2相连,所述出料泵10输入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搅拌装置2相连、输出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出料口7相连,所述卸母液泵11输入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卸母液入口3相连、输出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卸母液出口6相连。所述入水泵8、入料泵9、出料泵10和卸母液泵11均通过连线与控制室103内的控制台12相连,并通过所述控制台12中的控制系统模块控制启停。本实施例中,所述入料泵9为粘度泵。

如图1所示,所述搅拌装置2包括搅拌罐201、搅拌叶202和搅拌驱动装置203,所述入水泵8、入料泵9和出料泵10均与所述搅拌罐201相连,搅拌叶202设于搅拌罐201中,搅拌驱动装置203安装于搅拌罐201上,且搅拌叶202通过对应的搅拌驱动装置203驱动转动实现搅拌,在箱体1的搅拌室101顶板上设有投料口204与所述搅拌罐201相通,所述搅拌驱动装置203通过连线与控制室103内的控制台12相连,并通过所述控制台12中的控制系统模块控制启停。

如图4所示,在所述搅拌室101上侧设有第一计量秤14和第二计量秤15用于称量投放入搅拌罐201的物料,其中第一计量秤14用于称量较小物料,第二计量秤15用于称量较大物料。本实施例中,第一计量秤14称重范围0~20kg,分度值0.02kg,第二计量秤15承重范围0~2吨,分度值0.5kg。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为了保证安全,在所述搅拌室101上侧设有安全护栏104,另外所述搅拌室101一侧设有扶梯13方便人员爬上搅拌室101顶部。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梯13为可移动式扶梯,此为本领域公知技术,当本实用新型需要移动时,先将所述扶梯13移走。

如图1所示,在所述控制室103前侧设有控制室开门105供人员出入,在所述输入输出室102前侧设有输入输出室开门106供人员出入,如图5所示,在所述搅拌室101远离所述输入输出室102一端设有搅拌室开门109供人员出入。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输入输出室开门106上方设有显示屏107用于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状态,本实施例中,当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所述显示屏107显示“工作中”字样提醒人员不要随意进出,当本实用新型未工作时,所述显示屏107显示“停止”字样。所述显示屏107通过连线与控制室103内的控制台12相连。

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输入输出室102与控制室103通过隔板108隔开,在所述隔板108上设有观察窗110方便操作人员观察。

所述入水泵8与进水口4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入水控制阀,所述入料泵9与进料口5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入料控制阀,所述出料泵10与搅拌装置2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出料控制阀,所述卸母液泵11与卸母液入口3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卸料控制阀,上述各个阀均通过控制台12控制,上述各个阀均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且为市购产品。

所述箱体1上侧设有吊环以方便吊装设备起吊,本实用新型的箱体1为集装箱结构,可吊装至运输货车或其他运输工具上整体转移。

如图2所示,在所述控制室103一侧侧壁上设有电源插口16,控制台12通过所述电源插口16实现供电,并进而为箱体1内的其他用电元件实现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如图7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母液罐系统包括多个母液罐,母液存放于相应的母液罐中,且所述母液罐系统设有一个进料管用于输出母液,所述母液系统还设有一个卸料管用于复配完成后将母液罐中的残余母液送入母液车中或其他存储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的箱体1为集装箱结构,可通过运输货车或其他运输工具移动到需要地点,当本实用新型移动到位后通过吊装设备从运输货车上卸下放于地面上,然后开始连接管路。

如图2所示,连接管路时上述母液罐系统的进料管通过管接头与本实用新型的进料口5相连,母液罐系统的卸料管通过管接头与本实用新型的卸母液入口3相连,进水管通过管接头与本实用新型的进水口4相连,存放残余母液的母液车或其他母液存储设备通过管路和管接头与本实用新型的卸母液出口6相连,存放复配完成物料的存放装置通过管路和管接头与本实用新型的出料口7相连,外部电线与所述电源插口16相连实现电力供应。

各个管路连接完成后,操作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室103进行操作开始复配。本实施例中,首先打开入水控制阀和入料控制阀,然后入水泵8和入料泵9启动向搅拌室101内的搅拌罐201输入水、母液a、母液b和母液c,输入量满足要求后,入水控制阀和入料控制阀关闭,然后搅拌驱动装置203启动开始搅拌,并可根据需要在搅拌前由搅拌室101上侧的投料口204人工投放需要的其他物料,此时工作人员通过扶梯13爬上搅拌室101顶板上,且投料前通过第一计量秤14和第二计量秤15称量相应物料重量,搅拌复配完成后,搅拌驱动装置203停止并且出料控制阀打开,然后出料泵10启动输出复配完成的物料。

当需要将母液罐内的残余母液卸料时,母液罐系统中的相应控制阀根据需要启闭,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入水控制阀和入料控制阀关闭,然后本实用新型先控制打开卸料控制阀,然后卸母液泵11启动将各个母液罐内残余母液送入母液车或其他存储装置中。

复配完成后,可将扶梯13等移走,然后箱体1通过吊装设备吊装至运输货车或其他运输工具上,并移动至下一个需要复配的地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