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均质混悬单元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5293发布日期:2020-05-08 14:2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均质混悬单元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物料混合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压均质混悬单元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液体物料(液-液相)的均质\乳化,一般都是通过均质机,将物料的料液在挤压、强冲击与失压膨胀的三重作用下使物料细化,从而使物料均匀的相互混合。

均质机通过转子高速平稳的旋转,形成高频、强烈的圆周切线速度、角向速度等综合动能,在定子、转子狭窄的间隙中形成强烈、往复的液力剪切、摩擦、离心挤压、液流碰撞,从而不可避免的对物料分子结构存在破坏,同时均质机只能循环反复作用才能获得物料较好的均质混合,影响混合效率,造成功率损耗。加上均质机构造复杂,制造难度和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高压均质混悬单元,可使得液体物料在混合时,既能有效的将物料分子细化,又能尽量的减少对物料分子的剪切破坏,同时还能根据工艺的要求,实现多级有序混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压均质混悬单元,所述单元包括第一介质罐、第二介质罐、高压均质混悬装置和压空组件,所述压空组件与所述第二介质罐连接,所述第一介质罐通过第一介质管与高压均质混悬装置的第一介质接口连通,所述第二介质罐通过第二介质管与高压均质混悬装置的第二介质接口连通,所述高压均质混悬装置的混悬物接口连接混悬物流管或成品物流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介质管包括第二介质管主管和第二介质管支管,所述第二介质管支管至少为两个,其一端均与所述第二介质管主管连接,至少2个所述高压均质混悬装置通过混悬物流管串联连接,每个所述高压均质混悬装置的第二介质接口均与一个所述第二介质管支管的另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压均质混悬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一介质入口、混悬物出口和第二介质入口;所述阀体内形成有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腔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介质入口和混悬物出口,所述第二介质入口与所述第二阀腔相连接,所述第一阀腔和所述第二阀腔的连接处开设有一中心小孔,所述第二阀腔内设有控制该中心小孔呈密封状态或开启状态的阀芯组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介质入口处设置有第一介质接口;所述混悬物出口处设有混悬物接口;所述第二介质入口处设有第二介质接口。

优选地,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阀芯、膜片和手柄,所述阀芯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膜片和所述手柄,所述手柄可操控所述阀芯移动。

优选的,所述中心小孔的孔径为0.5mm~1mm。

优选的,所述第一阀腔和所述第二阀腔内的表面粗糙度ra≤0.4。

优选的,所述第一介质罐内为水相,所述第二介质罐内为油相或油水混悬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上述高压均质混悬单元的高压均质混悬系统,包括第一高压均质混悬单元、第二高压均质混悬单元,所述第一高压均质混悬单元与第二高压均质混悬单元通过第一高压均质混悬单元混悬物流管与第二高压均质混悬单元第二介质罐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高压均质混悬单元的混悬物接口与成品物流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均质混悬单元,可实现液体物料在混合时,既能有效的将物料分子细化,又能尽量的减少对物料分子的剪切破坏;另外,在高压均质混悬单元的基础上,提供的高压均质混悬系统,相对于采用均质机的系统,其混合效果相当,效率和功率损耗更小,结构更简单,成本造价更低,对于复杂工艺的符合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压均质混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压均质混悬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压均质混悬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高压均质混悬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高压均质混悬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沿图4中a-a方向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介质罐;2、第一介质管;3、高压均质混悬装置;31、阀体;311、第一介质入口;312、第一阀腔;313、第二阀腔;314、混悬物出口;315、第二介质入口;316、中心小孔;32、混悬物接口;33、第一介质接口;34、阀芯组件;341、手柄;342、阀芯;343、膜片;35、第二介质接口;4、压空组件;5、第二介质罐;6、第二介质管;7、混悬物流管;8、成品物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考图1至图3所示,一种高压均质混悬单元,所述单元包括第一介质罐1、第二介质罐5、高压均质混悬装置3和压空组件4,所述压空组件4与所述第二介质罐5连接,所述第一介质罐1通过第一介质管2与高压均质混悬装置3的第一介质接口33连通,所述第二介质罐5通过第二介质管6与高压均质混悬装置3的第二介质接口35连通,所述高压均质混悬装置的混悬物接口32连接混悬物流管7或成品物流管8。

本实施例中,第一介质罐1内为水相物料,第二介质罐内为油相物料或油水混悬物,压空组件4用于为第二介质罐5内提供适当压力,如0.2mpa,从而促进油相物料或油水混悬物通过高压均质混悬装置3与水相物料混合。

继续参考图1所示,所述第二介质管6包括第二介质管主管61和第二介质管支管62,所述第二介质管支管62至少为两个,其一端均与所述第二介质管主管61连接,至少2个所述高压均质混悬装置3通过混悬物流管7串联连接,每个所述高压均质混悬装置3的第二介质接口35均与一个所述第二介质管支管62的另一端连接。设置多个高压均质混悬装置3可提高液体物料混合的均匀度,进而提高混合效率。

结合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高压均质混悬装置3的具体结构,所述高压均质混悬装置包括阀体31,所述阀体31上设有第一介质入口311、混悬物出口314和第二介质入口315;所述阀体31内形成有第一阀腔312和第二阀腔313,所述第一阀腔312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介质入口311和混悬物出口314,所述第二介质入口315与所述第二阀腔313相连接,所述第一阀腔312和所述第二阀腔313的连接处开设有一中心小孔316,所述第二阀腔313内设有控制该中心小孔316呈密封状态或开启状态的阀芯组件34。该中心小孔316的孔径为0.5mm~1mm;第一阀腔312和第二阀腔313内的表面粗糙度ra≤0.4,从而以保障物料的流速。

所述第一介质入口311处设置有第一介质接口33;所述混悬物出口314处设有混悬物接口32;所述第二介质入口315处设有第二介质接口35,从而便于连接第一介质管2、第二介质管6等。

所述阀芯组件34包括阀芯342、膜片343和手柄341,所述阀芯34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膜片343和所述手柄341,所述手柄341可操控所述阀芯342移动,以实现将中心小孔316密封或者打开。

具体的,将第一介质罐1内的水相物料通过第一介质管2输送至第一介质接口33,进入第一阀腔312内;将第二介质罐5内的油相物料或油水混悬物通过第二介质管6输送至第二介质接口35,进入第二阀腔313内;通过手柄341操作阀芯342,使得膜片343远离中心小孔316处,第二阀腔313即可与第一阀腔312连通,第二阀腔313内的物料通过该中心小孔316和压空组件4的作用下,可呈喷雾状与第一阀腔312内的物料混合,两相物料的混合更为细化均匀。另外,阀芯组件34与第二阀腔313可采用快速卡箍接头连接,从而方便进行离线清洗灭菌。油水混悬阀3的结构设计合理,可保证无泄漏、无死角、无残留的卫生级要求,保障了生物制药的工艺条件。

实施例2

继续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含有实施例1中所述的高压均质混悬单元的高压均质混悬系统,包括第一高压均质混悬单元、第二高压均质混悬单元,所述第一高压均质混悬单元与第二高压均质混悬单元通过第一高压均质混悬单元的混悬物流管7与第二高压均质混悬单元的第二介质罐5连通。

可以理解的,若通过第二高压均质混悬单元后即可完成整个工艺配置混合,第二高压均质混悬单元的混悬物接口32接成品物流管8即可。当然,在一些实际生产过程中,第二高压均质混悬单元的混悬物接口还可以继续接混悬物流管7连接第三高压均质混悬单元的第二介质罐5,以此类推,设计多级混合,直至完成整个配置混合过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