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4692发布日期:2020-05-26 18:1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喷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产生废气,不仅存在有害气体还伴随着有固体微粒,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并影响人体健康,常规是通过喷淋塔来处理废气,但喷淋塔长期使用,废气中的固体微粒容易导致填料层堵塞,需要进行更换填料,这样不仅影响废气处理效果,而且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喷淋装置,能反向清洗填料层与除雾层,而且通过微粒过滤机构能够收集喷淋液中的固体微粒,保证喷淋装置长期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淋塔,其包括喷淋塔、集液箱、循环泵、引风机和反冲洗机构,所述喷淋塔的底部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粗效过滤网,所述喷淋塔的顶部设有排气管,所述引风机的进气口与所述排气管连接,所述引风机的出气口连接有排气口,所述喷淋塔的顶部设有除雾层,所述喷淋塔内至少设有两层填料层,每一所述填料层的上方设有喷淋机构,所述集液箱与所述喷淋塔的排液端连接,所述集液箱通过所述循环泵与所述喷淋机构连接,所述集液箱与所述循环泵之间连接有微粒过滤机构,所述微粒过滤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从进液口到出液口依次设置有陶瓷层、活性炭层和过滤海绵层;

所述反冲洗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连通管、转动接管、第一冲洗管、第二冲洗管、输水管、反冲洗泵、冲洗水箱,所述输水管通过所述反冲洗泵与所述冲洗水箱连接,所述连通管贯穿每一所述填料层,所述连通管通过所述转动接管与所述输水管连通,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动接管转动连接且所述连通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通管的上部设有与所述输水管连通的连通口且与所述转动接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冲洗管和第二冲洗管上均设有多个向上冲洗设置的冲洗喷头,所述第一冲洗管设置所述除雾层的下方且与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二冲洗管设置所述填料层的下方且与所述连通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方案,所述粉尘过滤机构位于所述喷淋塔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方案,所述集液箱内设有换热盘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方案,所述换热盘管由波纹形状的换热管盘绕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方案,所述除雾层上设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除雾层连接,所述除雾层的外壁与所述喷淋塔的内壁之间设有弹性连接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方案,所述除雾层包括依次设置第一网孔板、多面空心球体层和第二网孔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方案,还包括缓冲罐,所述缓冲罐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喷淋塔的进气管与所述缓冲罐的出气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方案,所述喷淋塔的底部设有旋流板,所述旋流板的位置高于所述进气管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方案,所述喷淋塔的塔壁均设有若干透明观察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方案,所述喷淋塔的塔壁上设有维修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喷淋塔,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冲洗机构能够定期对除雾层和各填料层进行反向冲洗,而且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连通管旋转,从而带动第一冲洗管和第二冲洗管转动,保证第一冲洗管和第二冲洗管上的冲洗喷头对除雾层和填料层进行无死角地冲洗,使除雾层和填料层内的固体颗粒冲洗掉落,保证喷淋塔能够持续有效地处理废气,而且通过单驱动电机驱动能够节约成本,减少占用空间;而且通过进气管上的粗效过滤网能够将粒径较大的固体颗粒拦截,并且在集液箱与循环泵之间设有微粒过滤机构,能够将喷淋液中的固体微粒截留在微粒过滤机构内,避免固体微粒堵塞各部件,而且能够提高喷淋塔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喷淋塔;2为集液箱;3为循环泵;4为引风机;5为反冲洗机构;6为微粒过滤机构;7为缓冲罐;11为进气管;12为排气管;13为除雾层;14为填料层;15为旋流板;16为弹性连接杆;17为观察窗;51为驱动电机;52为连通管;53为转动接管;54为第一冲洗管;55为第二冲洗管;56为输水管;57为反冲洗泵;58为冲洗水箱;61为壳体;62为陶瓷层;63为活性炭层;64为过滤海绵层;71为第一进气口;72为第二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包括喷淋塔1、集液箱2、循环泵3、引风机4和反冲洗机构5,所述喷淋塔1的底部设有进气管11,所述进气管11上设有粗效过滤网,所述喷淋塔1的顶部设有排气管12,所述引风机4的进气口与所述排气管12连接,所述引风机4的出气口连接有排气口,所述喷淋塔1的顶部设有除雾层13,所述喷淋塔1内至少设有两层填料层14,每一所述填料层14的上方设有喷淋机构,所述集液箱2与所述喷淋塔1的排液端连接,所述集液箱2通过所述循环泵3与所述喷淋机构连接,所述集液箱2与所述循环泵3之间连接有微粒过滤机构6,所述微粒过滤机构6包括壳体61,所述壳体61从进液口到出液口依次设置有陶瓷层62、活性炭层63和过滤海绵层64;优选的,微粒过滤机构的进液口位于壳体61的上方,微粒过滤机构的出液口位于壳体61的下方,微粒过滤机构的进液口与集液箱2可拆卸连接,微粒过滤机构的出液口与循环泵3可拆卸连接,微粒过滤机构的出液口与循环泵3之间设有开关阀。

所述反冲洗机构5包括驱动电机51、连通管52、转动接管53、第一冲洗管54、第二冲洗管55、输水管56、反冲洗泵57、冲洗水箱58,所述输水管56通过所述反冲洗泵57与所述冲洗水箱58连接,所述连通管52贯穿每一所述填料层14,所述连通管52通过所述转动接管53与所述输水管56连通,所述驱动电机5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动接管53转动连接且所述连通管5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通管52的上部设有与所述输水管56连通的连通口且与所述转动接管5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冲洗管54和第二冲洗管55上均设有多个向上冲洗设置的冲洗喷头,所述第一冲洗管54设置所述除雾层13的下方且与所述连通管52连通,所述第二冲洗管55设置所述填料层14的下方且与所述连通管52连通;其中,反冲洗泵57与冲洗水箱58之间设有开关阀。

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冲洗机构5能够定期对除雾层13和各填料层14进行反向冲洗,而且通过驱动电机51驱动连通管52旋转,从而带动第一冲洗管54和第二冲洗管55转动,保证第一冲洗管54和第二冲洗管55上的冲洗喷头对除雾层13和填料层14进行无死角地冲洗,使除雾层13和填料层14内的固体颗粒冲洗掉落,保证喷淋塔1能够持续有效地处理废气,而且通过单驱动电机51驱动能够节约成本,减少占用空间;而且通过进气管11上的粗效过滤网能够将粒径较大的固体颗粒拦截,并且在集液箱2与循环泵3之间设有微粒过滤机构6,能够将喷淋液中的固体微粒截留在微粒过滤机构6内,避免固体微粒堵塞各部件,而且能够提高喷淋塔1的处理效果。

示例性的,所述粉尘过滤机构位于所述喷淋塔1外,当粉尘过滤机构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截留的固体颗粒较多,能够方便对粉尘过滤机构清洗处理或更换。

示例性的,所述集液箱2内设有换热盘管(图中未指示),所述换热盘管与外部的余热回收机构(图中未指示)连接,不仅使喷淋液降温,且进行余热回收;所述换热盘管由波纹形状的换热管盘绕而成,能够提高换热管与喷淋液的接触面积。

示例性的,所述除雾层13上设有振动电机(图中未指示),所述振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除雾层13连接,所述除雾层13的外壁与所述喷淋塔1的内壁之间设有弹性连接杆16,能够使藏于除雾层13的固体杂质与滞留的液滴振动下来,保证除雾层13的除雾效果;其中,所述除雾层13包括依次设置第一网孔板、多面空心球体层和第二网孔板,通过除雾层13能够减少排出气体的含水量。

示例性的,所述缓冲罐7设有第一进气口71和第二进气口72,所述喷淋塔1的进气管11与所述缓冲罐7的出气口连接,能够将两种不同的废气或气体按一定比例充入缓冲罐7内,进行预处理。

示例性的,所述喷淋塔1的底部设有旋流板15,所述旋流板15的位置高于所述进气管11的位置,旋流板15能够延长废气的流动路径且提高废气与喷淋液接触面积,优选的,旋流板15包括外框、叶片、内框,所述叶片连接在所述外框的内壁与所述内框的外壁之间,所述内框位于所述外框的上方,所述叶片自下而上倾斜设置,能够使附着在叶片上的喷淋液流向外框并流向喷淋塔1的内壁;为了避免尾气直接从内框直接穿过,所述内框设有内板。

示例性的,所述喷淋塔1的塔壁均设有若干透明观察窗17,通过观察窗17能够随时观察喷淋塔1的内部情况;所述喷淋塔1的塔壁上设有维修门,喷淋塔1进行检修时,直接打开检修门即可进行检修,方便维修人员操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