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7180发布日期:2020-06-17 00:47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井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



背景技术:

据统计我国煤矿吨煤排放水量为2.0—2.5吨,2005年全国煤矿矿井水排放量约为42亿m3,矿井水利用量约为11亿m3,全国矿井水利用率约为26.2%。为满足矿井水需求,提高矿井水复用效率,增加矿井水处理的处理效率。环保部已于2015年颁发《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文件中要求“现代煤化工发展,必须要强化节水措施,减少新鲜水用水量。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倡导优先使用矿井疏干水、再生水,禁止取用地下水作为生产用水”,矿井水排水呈黄褐色,感官性差,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和铁,是典型的无机废水。悬浮物主要是煤屑、岩粉、粘土等细小颗粒,尤其是煤粉,其含量为几十到几百毫克/升,特点是悬浮力度小、比重轻、沉降速度慢。这些性质决定了矿井水污染严重,处理难度大,只能用物理沉淀的方法进行处理。

由于矿井水固体悬浮物、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大的特点,通常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处理;常规处理工艺主要有沉淀、混凝沉淀、混凝沉淀过滤、絮凝反应沉淀等,这些工艺主要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对水体的悬浮物进行分离,其主要缺点是占地面积大,设备费用高,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矿用水处理澄清装置存在着占地面积大,设备费用高,处理效率低的缺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包括一级处理组件、二级处理组件和排污组件,所述一级处理组件包括进水管、进水管阀、一级布水管、一级处理箱、斜管填料层、集水箱、溢流板、一级溢流孔和一级溢流堰,所述进水管阀与所述进水管固定连接,且串联于所述进水管上,所述一级布水管与所述进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进水管的右端,所述一级处理箱与所述一级布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一级布水管的外侧,所述斜管填料层位于所述一级处理箱的内腔,所述溢流板与所述进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一级处理箱的内腔,所述一级溢流孔均匀等间距开设于所述溢流板的表面,所述集水箱与所述溢流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溢流板的内腔中心处,所述一级布水管与所述集水箱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集水箱至所述斜管填料层的内腔;

所述二级处理组件包括二级处理箱、溢流管、二级布水管、二级溢流孔、排水槽、第二溢流堰和排水管,所述二级处理箱与所述一级处理箱固定连接,且套设于所述一级处理箱的外侧,所述溢流管与所述一级处理箱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一级处理箱至所述集水箱,所述溢流管与所述集水箱相连通,所述二级布水管与所述溢流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溢流管远离所述集水箱的一端,所述排水槽与所述二级处理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二级处理箱的右侧顶端,所述二级溢流孔开设与所述二级处理箱的右侧顶端,所述第二溢流堰与所述排水槽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于所述二级溢流孔的内腔,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排水槽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排水槽的底端;

所述排污组件包括一级污泥排管、二级污泥排管、三通管、排泥管和排泥阀,所述一级污泥排管与所述二级处理箱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二级处理箱和所述一级处理箱延伸至所述一级处理箱的内腔底端,所述二级污泥排管与所述二级处理箱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二级处理箱至所述二级处理箱的内腔底端,所述三通管与所述一级污泥排管和所述二级污泥排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一级污泥排管远离所述一级处理箱的一端,所述排泥管与所述三通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三通管远离所述一级污泥排管和所述二级污泥排管的一端管口处,所述排泥阀与所述排泥管固定连接,且串联于所述排泥管上。

优选的,所述一级溢流孔为条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一级处理组件还包括一级溢流堰,所述一级溢流堰与所述溢流板固定连接,且位于相邻两组所述一级溢流孔之间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二级处理组件还包括支撑立柱和支撑脚,所述支撑立柱与所述二级处理箱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二级处理箱的底端,所述支撑脚与所述支撑立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立柱远离所述二级处理箱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一级处理箱和所述二级处理箱的底端均呈锥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通过设置一级处理箱和二级处理箱,并将一级处理箱套设在二级处理箱的内腔,使矿用水可以在一级处理箱的内腔初步沉淀后可以通过一级溢流孔、集水箱和溢流管溢流至二级处理箱的内腔再次沉淀,最后由二级溢流孔和排水管排出,有效避免了传统的矿用水处理澄清装置存在着占地面积大,设备费用高,处理效率低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一级处理组件、11-进水管、12-进水管阀、13-一级布水管、14-一级处理箱、15-斜管填料层、16-溢流板、17-一级溢流孔、18-一级溢流堰、19-集水箱、2-二级处理组件、21-二级处理箱、22-溢流管、23-二级布水管、24-二级溢流孔、25-排水槽、26-排水管、27-支撑立柱、28-支撑脚、29-第二溢流堰、3-排污组件、31-一级污泥排管、32-二级污泥排管、33-三通管、34-排泥管、35-排泥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矿井水处理的单体双极旋流澄清装置,包括一级处理组件1、二级处理组件2和排污组件3,一级处理组件1包括进水管11、进水管阀12、一级布水管13、一级处理箱14、斜管填料层15、集水箱19、溢流板16、一级溢流孔17和一级溢流堰18,进水管阀12与进水管11固定连接,且串联于进水管11上,一级布水管13与进水管11固定连接,且位于进水管11的右端,一级处理箱14与一级布水管13固定连接,且位于一级布水管13的外侧,斜管填料层15位于一级处理箱14的内腔,溢流板16与进水管11固定连接,且位于一级处理箱14的内腔,一级溢流孔17均匀等间距开设于溢流板16的表面,集水箱19与溢流板16固定连接,且位于溢流板16的内腔中心处,一级布水管13与集水箱19固定连接,且贯穿集水箱19至斜管填料层15的内腔;

二级处理组件2包括二级处理箱21、溢流管22、二级布水管23、二级溢流孔24、排水槽25、第二溢流堰29和排水管26,二级处理箱21与一级处理箱14固定连接,且套设于一级处理箱14的外侧,溢流管22与一级处理箱14固定连接,且贯穿一级处理箱14至集水箱19,溢流管22与集水箱19相连通,二级布水管23与溢流管22固定连接,且位于溢流管22远离集水箱19的一端,排水槽25与二级处理箱21固定连接,且位于二级处理箱21的右侧顶端,二级溢流孔24开设与二级处理箱21的右侧顶端,第二溢流堰29与排水槽25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于二级溢流孔24的内腔,排水管26与排水槽25固定连接,且位于排水槽25的底端;

排污组件3包括一级污泥排管31、二级污泥排管32、三通管33、排泥管34和排泥阀35,一级污泥排管31与二级处理箱21固定连接,且贯穿二级处理箱21和一级处理箱14延伸至一级处理箱14的内腔底端,二级污泥排管32与二级处理箱21固定连接,且贯穿二级处理箱21至二级处理箱21的内腔底端,三通管33与一级污泥排管31和二级污泥排管32固定连接,且位于一级污泥排管31远离一级处理箱14的一端,排泥管34与三通管33固定连接,且位于三通管33远离一级污泥排管31和二级污泥排管32的一端管口处,排泥阀35与排泥管34固定连接,且串联于排泥管34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进水管11和进水管阀12,进水管11可用于矿用水的排入进水管阀12可以控制框用水的排入,一级布水管13用将矿用水排入一级处理箱14的内腔进行沉淀,通过设置溢流板16和一级溢流孔17,一级溢流孔17可以使溢出的水排入集水箱19的内腔,溢流管22和二级布水管23可以用于将集水箱19内腔溢出的水排入二级处理箱21内腔的底端,二级处理箱21可以用于对排入二级处理箱21内腔的水进行容纳并沉淀,二级溢流孔24可用于对溢出的水排入排水槽25,排水管26可以对排入排水槽25内腔的水进行排放,一级污泥排管31和二级污泥排管32可以用于对的一级处理箱14和二级处理箱21内腔底端的污泥进行排放排泥阀35可以控制污泥排放。

进一步的,一级溢流孔17为条状结构,一级处理组件1还包括一级溢流堰18,一级溢流堰18与溢流板16固定连接,且位于相邻两组一级溢流孔17之间的顶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相邻两组一级溢流堰18可以形成溢流槽,进而对溢出的水导流至集水箱19的的内腔。

进一步的,二级处理组件2还包括支撑立柱27和支撑脚28,支撑立柱27与二级处理箱21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二级处理箱21的底端,支撑脚28与支撑立柱27固定连接,且位于支撑立柱27远离二级处理箱21的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立柱27和支撑脚28可以有效对该装置进行支撑,使该装置保持稳定

进一步的,一级处理箱14和二级处理箱21的底端均呈锥形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锥形结构的一级处理箱14和二级处理箱21可以有效对矿用水中的污泥进行沉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将待处理的矿井水通过管道排入进水管11内腔,同时带动进水管阀12,使矿井水由进水管11排入一级布水管13内腔,接着排入一级处理箱14的内腔,使待处理的矿用水在一级处理箱14的内腔进行初步沉淀,矿井水经初步沉淀后通过一级溢流孔17和一级溢流堰18排入集水箱19内腔,同时通过溢流管22和二级布水管23排入二级处理箱21的内腔,并在二级处理箱21的内腔再次程度,通过二级处理箱21再次沉淀后,矿井水经二级溢流孔24和第二溢流堰29排入排水槽25,最后由排水管26排出到后续处理工艺,当沉淀下来的污泥达到一定量时,可以打开排泥管34,并将排泥管34远离三通管33的一端连接淤泥泵,将二级处理箱21和一级处理箱14内腔的淤泥通过一级污泥排管31和二级污泥排管32排出该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