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刹车报警器端帽点胶用摆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1004发布日期:2020-05-20 00:1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刹车报警器端帽点胶用摆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刹车报警器耐磨端帽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刹车报警器端帽点胶用摆盘装置。



背景技术:

刹车报警器的耐磨端具有导线,导线的端部插入端帽中并通过胶水实现导线与端帽的粘结。

现有的加工方式中,一般是操作工人手持端帽,然后依次实现端帽的点胶,在胶水凝固前,将导线的耐磨端插入端帽中。

但是这种方式的效率较慢,无法实现批量化作业;在发明人了解的另一种操作方式中,将端帽开口朝上,依次放入点胶盘中,然后统一完成点胶工序。

但是,这种操作方式仍需要人工将端帽放入点胶盘中,浪费人力,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刹车报警器端帽点胶用摆盘装置,能够通过自动化设备将端帽放入点胶盘的定位孔中,摆放效率高,便于自动化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刹车报警器端帽点胶用摆盘装置,包括点胶盘,所述点胶盘的上表面均布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容纳端帽。

所述点胶盘的下方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点胶盘在水平面内沿设定方向平动。

所述点胶盘的上方设有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表面沿自身延伸方向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用于容纳端帽,所述滑槽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将滑槽端部的工件间歇性向下送入点胶盘中。

点胶盘一侧设有振动上料装置,所述振动上料装置能够将端帽按照设定姿态送入滑槽中。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点胶盘在水平面内向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点胶盘在水平面内向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进一步,所述振动上料装置包括振动上料盘,所述振动上料盘包括直料道,所述振动上料盘能够将端帽按照设定姿态从直料道输出。

进一步,所述直料道与滑槽连通,所述振动上料装置通过振动将端帽从自身内腔送入滑槽中。

进一步,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支撑杆远离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一气缸的中心轴线与滑槽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气缸的中心轴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能够伸入滑槽中设定距离,以使得滑槽中靠近通孔的端帽从通孔中下落。

进一步,所述第二气缸中活塞杆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支架安装于支撑杆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能够伸入通孔中以将端帽从通孔推入定位孔中。

进一步,所述支撑杆上端一侧设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延伸方向与滑槽的延伸方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采用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二驱动装置配合使用,两个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相互垂直,使得点胶盘能够在设定范围内到达水平面中任意一点,使得定位孔分别位于通孔下方以承接端帽;避免了工人手工对准定位孔并插入端帽时的繁琐工作。

2)采用滑槽来承接从振动上料盘送出的端帽,能够将端帽按照顺序排放,并最终经通孔送入支撑杆下方的定位孔中;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推动实现了端帽的间歇性排出,给点胶盘移动留下了充足的时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视向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端帽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导杆;2、支撑杆;3、通孔;4、第一气缸;5、第一活塞杆;6、滑槽;7、直料道;8、点胶盘;9、振动上料盘;10、第二气缸;11、支腿;12、第一支撑板;13、第一丝杠;14、第二支撑板;15、第二安装板;16、定位孔;17、第一安装板;19、第二丝杠;20、第二导杆;21、第二活塞杆;22、第三支撑板;23、端帽。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说明书附图5中给出了一种端帽的结构示意图,该端帽23为圆筒形结构,具有内腔,端帽23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设置。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只要端帽满足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即可,端帽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如1-4所示,一种刹车报警器端帽点胶用摆盘装置,包括点胶盘8,所述点胶盘8的上表面均布设有多个定位孔16,所述定位孔16用于容纳端帽23。

所述点胶盘8的下方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点胶盘8在水平面内沿设定方向平动。

所述点胶盘8的上方设有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上表面沿自身延伸方向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用于容纳端帽,所述滑槽6的一端设有通孔3,所述通孔3用于将滑槽6端部的工件间歇性向下送入点胶盘8中。

点胶盘8一侧设有振动上料装置,所述振动上料装置能够将端帽按照设定姿态送入滑槽6中。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点胶盘8在水平面内向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点胶盘8在水平面内向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通过地面支撑的第一支撑板12,所述第一支撑板12上设有第一导杆组件和能够沿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一丝杠组件,所述第一丝杠组件和第一导杆组件的轴线都水平设置。

所述第一丝杠组件外部套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支撑板14下表面固定,所述第一导杆组件外部套设有第一导块,所述第一导块与第二支撑板14的下表面固定。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板14,所述第二支撑板14上设有第二导杆组件和能够沿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二丝杠组件,所述第二丝杠组件和第二导杆组件的轴线都水平设置。

所述第二丝杠组件外部套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三支撑板22下表面固定,所述第二导杆组件外部套设有第二导块,所述第二导块与第三支撑板22的下表面固定。

具体的,第一丝杠组件包括第一丝杠,第二丝杠组件包括第二丝杠,第一导杆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导杆,第二导杆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导杆。

第一导杆的轴线与第一丝杠平行,第二导杆的轴线与第二丝杠平行。

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分别通过一个电机驱动(图中未示出),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的端部分别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具体的,第一丝杠13通过两个第一安装板17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2上部;第二丝杠19通过两个第二安装板转动安装在第二支撑板14上部。

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轴承座,第一丝杠通过轴承座与第一安装板转动连接,第二丝杠通过轴承座与第二安装板转动连接。

具体的,第三支撑板22能够带动点胶盘8运动,第三支撑板22与点胶盘8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螺孔连接,也可以通过固定夹夹持,固定夹可以采用市场上普通的夹子结构,只要其尺寸满足要求即可,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行选择。

所述振动上料装置包括振动上料盘9,所述振动上料盘9包括直料道7,所述振动上料盘9能够将端帽按照设定姿态从直料道7输出。

所述直料道7与滑槽6连通,所述振动上料装置通过振动将端帽从自身内腔送入滑槽6中。

具体的,振动上料盘9能够将工件按照设定姿态从直料道7输出,其结构设置及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如何将端帽在沿竖直站立状态下,开口朝上输出,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10,所述第一气缸4设置于支撑杆2远离通孔3的一侧,所述第一气缸4的中心轴线与滑槽6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气缸4的第一活塞杆5能够伸入滑槽6中设定距离,以使得滑槽6中靠近通孔3的端帽从通孔3中下落。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水平设置。

所述第二气缸10的第二活塞杆21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气缸10通过支架安装于支撑杆2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气缸10的第二活塞杆21能够伸入通孔3中以将端帽从通孔3推入定位孔16中。

具体的,支架与支撑杆2固定连接,以此实现第二气缸10的支撑。

所述支撑杆2的两端与支腿11固定连接,所述支腿11的下端通过地面支撑。

所述支撑杆2上端一侧设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延伸方向与滑槽6的延伸方向垂直。

工作原理:当使用本装置时,将端帽放置在振动上料盘9的内腔中,振动上料盘9振动实现上料,所述振动上料盘9中的卡具将端帽按照设定方向输送到直料道7中,端帽的开口朝上设置。

然后端帽从槽口中进入滑槽6中待用,多个端帽依次按照顺序排列在滑槽6中,驱动装置中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分别转动使得第二支撑板14与第三支撑板22的直线运动复合形成点胶盘8在水平面内的平动,使得设定的定位孔16对准通孔3。多个定位孔依次运动到通孔13的下方承接端帽。

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第一气缸4伸出一次,第一气缸4伸出的长度使得滑槽6中的端盖集体向着靠近通孔3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该距离值为一个端帽的直径。

第一气缸4的每次伸出都会使得一个端帽处于通孔3处,然后第二气缸10的第二活塞杆21下落,第二活塞杆21下压端帽23,使得端帽23完全落入定位孔16中。

然后第一气缸4回缩,下一个补充的端帽通过槽口进入滑槽6中。

当点胶盘的定位孔中布满端帽后,将点胶盘与第三支撑板脱离固定;在端帽中点胶,插入导线;等待胶水凝固后将端帽从定位孔中抽出。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