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氮机用粉尘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6813发布日期:2020-08-07 18:39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氮机用粉尘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氮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制氮机用粉尘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制氮机的原料为空气,而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因此需要在制氮前后对粉尘进行多次过滤处理。目前的过滤装置存在以下弊端:第一,滤芯不便清洗;第二,过滤效果较差,导致后期制氮过程的仍然有粉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制氮机用粉尘过滤装置,大大提高了过滤效果,且便于清洗、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外筒,所述外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外筒和下盖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沿外筒的轴线方向布置的挡板,所述挡板与外筒的内表面可拆卸连接,挡板将所述空腔分隔为左筒体和右筒体,所述左筒体和右筒体的一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扣合,位于挡板的下方具有连通左筒体和右筒体的流通通道,所述左筒体和右筒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沿外筒的径向方向布置的多个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位于流通通道的上方,过滤板与左筒体或右筒体的内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左筒体和右筒体外表面的上部分别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进一步,所述过滤板包括有第一过滤部、第二过滤部和第三过滤部,所述第一过滤部、第二过滤部和第三过滤部从左至右依次布置在左筒体或右筒体的径向方向上,第一过滤部和第三过滤部分别与左筒体或右筒体的内表面可拆卸连接,第一过滤部和第三过滤部的侧面分别固接有可放置第二过滤部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过滤部的侧面上固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上表面与第二限位板的下表面抵靠。

进一步,还包括有提升杆,所述提升杆的一端贯穿第二过滤部并用螺母固定,提升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上盖与固定件固接,所述固定件与上盖之间设置有顶出气缸,所述顶出气缸的活塞端与固定件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进一步,所述上盖和下盖均包括有两个半圆形的拼装部,两个拼装部之间通过设置在对应侧面上的凸部与凹槽扣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过滤部和第三过滤部上设置有密封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第一,左筒体和右筒体为可打开,便于清洗或更换过滤板;

第二,空气从进气口依次流过左筒体的过滤板,然后通过流通通道进入到右筒体的过滤板,最后通过出气口排出,经多次过滤使空气中的粉尘被过滤掉;

第三,过滤板分别设置在左筒体和右筒体上,并且空气依次进入,缩小了过滤空腔的面积但是使过滤效果更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筒打开时的立体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筒打开时的立体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筒打开时省略掉挡板的立体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出气缸顶出固定件时的立体图四;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外筒;100;左筒体;101.右筒体;2.上盖;3.下盖;4.挡板;5.流通通道;6.过滤板;600.第一过滤部;601.第二过滤部;602.第三过滤部;7.进气口;8.出气口;9.第一控制阀;10.第一限位板;11.第二限位板;12.提升杆;13.固定件;14.顶出气缸;15.进水口;16.出水口;17.第二控制阀;18.凸部;19.凹槽;20.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制氮机用粉尘过滤装置,包括有外筒1,外筒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盖2和下盖3,上盖2、外筒1和下盖3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沿外筒1的轴线方向布置的两块挡板4,两块挡板4相互抵靠,并与外筒1的内表面可拆卸连接,挡板4将空腔分隔为左筒体100和右筒体101,左筒体100和右筒体101上分别具有一块挡板4,便于更好的密封左筒体100和右筒体101,左筒体100和右筒体101的一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扣合,使整个外筒1可打开便于维修和更换内部零部件,位于挡板4的下方具有连通左筒体100和右筒体101的流通通道5,左筒体100和右筒体10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沿外筒1的径向方向布置的多个过滤板6,多个过滤板6上下并列布置,过滤板6位于流通通道5的上方,过滤板6与左筒体100或右筒体101的内表面可拆卸连接,左筒体100和右筒体101外表面的上部分别具有进气口7和出气口8,进气口7和出气口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9,空气通过进气口7进入到左筒体100内,并至上而下经过一层一层的过滤板6后流经流通通道5,然后经流通通道5至下而上的流向右筒体101上的过滤板6,最后从出气口8排出。使空气流动的方向呈u字形,缩小了过滤空腔的面积的同时也提高了过滤效果,实现双筒体的多重过滤;并且左筒体100和右筒体101为可打开,便于维修人员对内部零部件或过滤板6的维修、清洗等。

过滤板6包括有第一过滤部600、第二过滤部601和第三过滤部602,第一过滤部600、第二过滤部601和第三过滤部602从左至右依次布置在左筒体100或右筒体101的径向方向上,第一过滤部600和第三过滤部602分别与左筒体100或右筒体101的内表面可拆卸连接,第一过滤部600、第二过滤部601和第三过滤部602形成一个半圆形,多个过滤板6上下并列布置将左筒体100或右筒体101分隔成多个过滤空腔,且第一过滤部600、第二过滤部601和第三过滤部602上的过滤孔的大小根据过滤物质大小而定;第一过滤部600和第三过滤部602的侧面分别固接有可放置第二过滤部601的第一限位板10,第二过滤部601的侧面上固接有第二限位板11,第一限位板10的上表面与第二限位板11的下表面抵靠。将过滤板6分为三个部分,并均可拆卸,便于更换其局部,降低耗材。

还包括有提升杆12,提升杆12的一端贯穿所有的第二过滤部601并用螺母固定,提升杆1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上盖2与固定件13固接,固定件13与上盖2之间设置有顶出气缸14,顶出气缸14的活塞端与固定件13连接。过滤板6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上面会滞留粉尘,为了防止粉尘堵塞过滤孔,需要将粉尘利用高压水枪清洗掉。在清洗的过程中为了清洗得更彻底并使污水快速流出,顶出气缸14会将固定件13向上顶起,使得固定件13通过提升杆12带动第二过滤部601向上提升一定位置,使第二过滤部601脱离第一过滤部600和第二过滤部601,清洗时污水可以通过过滤孔流出也可以通过其间的缝隙流出,为了使污水更快的排出,可将第一过滤部600、第二过滤部601或第三过滤部602的上表面设置成倾斜状态;当清洗完成后固定件13、提升杆12和第二过滤部601复位。

上盖2和下盖3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7。高压水枪内的水通过进水口15进入到左筒体100或右筒体101上进行清洗,然后清洗后的污水通过出水口16排出。

上盖2和下盖3均包括有两个半圆形的拼装部,两个拼装部之间通过设置在对应侧面上的凸部18与凹槽19扣合连接。上盖2和下盖3的两个半圆形分别对应左筒体100和右筒体101的顶部和底部,并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

第一过滤部600和第三过滤部602上设置有密封条20,防止第一过滤部600、第三过滤部602与挡板4之间存在缝隙,影响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打开第一控制阀9,关闭第二控制阀17,空气从进气口7进入,至上而下的流过左筒体100的多层过滤板6后经过流经通道后至下而上的流过右筒体101的多层过滤板6后从出气口8排出。当需要清洗过滤板6时,关闭第一控制阀9,打开第二控制阀17并启动顶出气缸14,向进水口15输入清水,清水流经左筒体100或筒体内的过滤板6后从出水口16排出。

本实施例缩小了过滤空腔的面积的同时提高了过滤效果,且便于维修人员清洗或更换内部的过滤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