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素制备用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2574发布日期:2020-06-12 15:00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酵素制备用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酵素制备领域,具体涉及酵素制备用过滤装置的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酵素是以新鲜的蔬菜、水果、糙米、药食同源中药等植物为原料,经过榨汁或萃取一系列工艺后,再添加酵母菌、乳酸菌等发酵菌株进行发酵所产生的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矿物质、维生素、酚类、萜类等营养成分以及一些重要的酶类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混合发酵液。

现有生产中,将完成混合发酵后的发酵液输送至暂存罐中进行静置储存后,再进行发酵液的过滤,提取发酵清液用于制备酵素饮料等产品;由于暂存罐中的发酵液往往会形成上层清液,下层为混悬状液体,大多数情况下会将暂存罐内的上层清液抽取后进行过滤使用,而下层的混悬状液体由于过滤难度较大而往往直接排掉后再利用制备饲料等产品,造成部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酵素制备用过滤装置,实现对暂存罐内的上层清液和下层混悬液均进行过滤制备酵素清液,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且不会增加原过滤器的工作负担。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酵素制备用过滤装置,包括暂存罐、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清液储存罐;在暂存罐的底部和侧壁上分别设置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第一出料口的位置低于第二出料口的位置,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过滤器的进料口通过连通管连通,第二过滤器的出料口与第一过滤器的进料口通过连通管连通,第二出料口与第一过滤器的进料口通过连通管连通,第一过滤器的出料口与清液储存罐的进料口通过连通管连通;在第一出料口处设置第一阀门,在第二出料口处设置第二阀门;在第一过滤器的进料口处设置第四阀门。

进一步地,在所述暂存罐的顶部设置进水口,进水口与进水管连通,在进水口处设置第三阀门。

进一步地,本过滤装置还包括清洗液储存罐,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出料口与清洗液储存罐的进料口通过连通管连通,第二过滤器的出料口与清洗液储存罐的进料口通过连通管连通;在第二过滤器与清洗液储存罐的连通管上设置第五阀门,在第二过滤器与第一过滤器的连通管上设置第六阀门;在第一过滤器与清液储存罐的连通管上设置第七阀门,在第一过滤器与清洗液储存罐的连通管上设置第八阀门。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出料口与第一过滤器的连通管上设置第一输送泵。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过滤器的连通管上设置第二输送泵。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的连通管上设置第三输送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设置两级过滤器,实现对混悬液的两次过滤,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成本浪费。

2、设置进水口和相应的阀门,可以实现本装置的封闭式清洗,提升本装置的使用效果。

3、设置输送泵,可以提升物料的输送效果和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暂存罐;11-第一出料口;12-第二出料口;13-进水口;14-第一阀门;15-第二阀门;16-第三阀门;2-第一过滤器;21-第四阀门;22-第一输送泵;3-第二过滤器;31-第二输送泵;32-第三输送泵;33-第五阀门;34-第六阀门;4-清液储存罐;41-第七阀门;5-进水管;6-清洗液储存罐;61-第八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酵素制备用过滤装置,包括暂存罐1、第一过滤器2、第二过滤器3和清液储存罐4;在暂存罐1的底部和侧壁上分别设置第一出料口11和第二出料口12,第一出料口11的位置低于第二出料口12的位置,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过滤器3的进料口通过连通管连通,第二过滤器3的出料口与第一过滤器2的进料口通过连通管连通,第二出料口12与第一过滤器2的进料口通过连通管连通,第一过滤器2的出料口与清液储存罐4的进料口通过连通管连通;在第一出料口11处设置第一阀门14,在第二出料口12处设置第二阀门15;在第一过滤器2的进料口处设置第四阀门21第一过滤器2为双联过滤器,第二过滤器3为正压过滤器,暂存罐1和连通管均为不锈钢材质制成;暂存罐1设置进料口,将完成发酵的混合发酵液输送至暂存罐1内进行储存静置;第二出料口12高于暂存罐1的罐底50cm,第一出料口11设置在暂存罐1的底部位置,当发酵液完成静置后,第二出料口12的位置略高于。

初始状态下,第一阀门14、第二阀门15和第四阀门21均处于关闭状态,当暂存罐1内的发酵液完成静置后,先打开第二阀门15和第四阀门21,暂存罐1内的上层清液通过第二出料口12自流入第一过滤器2内后,关闭第四阀门21,将第一过滤器2内的清液进行过滤,过滤完成后的清液通过连通管自流入清液储存罐4内进行储存待用;待上层清液完成过滤后,再关闭第二阀门15、打开第一阀门14,暂存罐1内底部的下层混悬液通过第一出料口11自流入第二过滤器3内,进行一次正压过滤之后,将混悬液内的发酵液过滤出来,再通过连通管和第四阀门21,流入第一过滤器2内,进行二次过滤,实现对下层混悬液通过第二过滤器3进行一次过滤后,再通过第一过滤器2进行二次过滤,避免了直接通过第一过滤器2对混悬液进行过滤而带来的工作压力,影响第一过滤器2的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同时,可以对混悬液中的发酵液进行利用,提升成品量,节约制造成本。

优选的,在第二出料口12位于暂存罐1的内壁处设置过滤网,以减少混悬液直接通过第二出料口12流入第一过滤器2内,而增加第一过滤器2的工作压力。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清洗结构。

本酵素制备用过滤装置中在暂存罐1的顶部设置进水口13,进水口13与进水管5连通,在进水口13处设置第三阀门16。进水管5连通纯净水源,并通过水泵将纯净水通过进水管5泵送至暂存罐1内,对暂存罐1进行清洗,以免影响暂存罐1的后续使用效果。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清洗结构。

本酵素制备用过滤装置中还包括清洗液储存罐6,第一过滤器2的出料口与清洗液储存罐6的进料口通过连通管连通,第二过滤器3的出料口与清洗液储存罐6的进料口通过连通管连通;在第二过滤器3与清洗液储存罐6的连通管上设置第五阀门33,在第二过滤器3与第一过滤器2的连通管上设置第六阀门34;在第一过滤器2与清液储存罐4的连通管上设置第七阀门41,在第一过滤器2与清洗液储存罐6的连通管上设置第八阀门61。

工作时,待暂存罐1内的发酵液清空后,需要清洗时,先关闭第一阀门14、打开第二阀门15、关闭第六阀门、关闭第七阀门41、打开第八阀门61,将纯净水泵送至暂存罐1内,冲洗后的清洗液从第二出料口12流入第一过滤器2内,第一过滤器2工作,将过滤后的清洗液经出料口、第八阀门61和连通管流入清洗液储存罐6内,完成对第一过滤器2与第二出料口12连通管的清洗;之后,关闭第二阀门15、第四阀门21和第八阀门61、打开第一阀门14和第五阀门33,将暂存罐1内的清洗液从罐底的第一出料口11排入第二过滤器3内,第二过滤器3工作,将过滤后的清洗液再经第五阀门33和连通管流入清洗液储存罐6内,完成对暂存罐1内、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过滤器3的连通管的清洗;之后,再将所有阀门关闭后,将第一过滤器2和第二过滤器3内的过滤网拆卸后进行维护清洗,完成本装置的清洗工作,实现封闭式清洗工作。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输送结构。

本酵素制备用过滤装置中在第二出料口12与第一过滤器2的连通管上设置第一输送泵22。在连通管上设置输送泵,便于对物料进行便利输送,同时在清洗本装置时,提高第一输送泵22的工作功率,可以提升清洗液对连通管的冲洗效果。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输送结构。

本酵素制备用过滤装置中在第一出料口11与第二过滤器3的连通管上设置第二输送泵31。在连通管上设置输送泵,便于对混悬液进行便利输送,同时在清洗本装置时,提高第一输送泵22的工作功率,可以提升清洗液对连通管的冲洗效果。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输送结构。

本酵素制备用过滤装置中在第一过滤器2与第二过滤器3的连通管上设置第三输送泵32。在连通管上设置输送泵,便于对物料进行便利输送,同时可以起到防止物料倒流的作用。

上述所述阀门均为隔膜阀或者角阀,满足本技术方案的使用需求。

优选的,第一输送泵22、第二输送泵31和第三输送泵32均为卫生级离心泵,且在离心泵的出口处安装止逆阀,可以防止物料的倒流。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