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锅底料焖锅的搅拌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5429发布日期:2020-07-07 14:3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锅底料焖锅的搅拌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锅底料制作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火锅底料焖锅的搅拌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火锅受到人们的欢迎,具有菜品多样、调味独特等特点,在进行火锅底料的制备过程当中,因为配料的种类较多,且均需要炒制加工,底料炒制完毕后通常呈油料混合状态,为了在向包装袋内定量的添加油和料,通常会将油料进行分离,此时将会用到油料分离罐;为了提高火锅底料的口味,通常将炒制后的底料置于焖锅内进行焖制。

授权公告号为cn20575828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焖锅,包括支架和锅体,所述锅体为长方体,支架分别位于锅体底部的四个角处;锅体顶端一侧开设有入料口,锅体侧壁下端开设有出料口;锅体顶部安装有盖板,盖板上安装有把手,盖板与锅体铰接;锅体底部安装有加热装置;锅体一侧安装有电机,电机通过减速器驱动连接搅拌轴,搅拌轴横向设于锅体内部中间位置;搅拌轴与锅体的侧壁之间设有轴承,搅拌轴上安装有螺旋状的搅拌叶;电机外侧设有电机护罩,电机护罩顶部设有控制按键板。

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当需要对锅体内的火锅底料搅拌时,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使得搅拌轴带动搅拌叶片对锅体内的火锅底料进行搅拌,而仅采用螺旋状的搅拌叶片的设置,其搅拌效果较为单一,降低了对火锅底料的搅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搅拌方式复杂且能提高搅拌效果的火锅底料焖锅的搅拌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火锅底料焖锅的搅拌机构,包括锅体,所述锅体上设置有封盖,所述锅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对锅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所述封盖上设置有进料管,所述锅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封盖上设置有用于对锅体内的底料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多个沿封盖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在封盖上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沿搅拌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搅拌叶片,每个所述搅拌叶片均呈螺旋状设置,所述封盖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多个搅拌轴自转并沿封盖周向位置环向移动的第一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驱动件可带动每个搅拌轴在自转的同时沿着封盖的周向位置移动,使得搅拌轴在自转带动搅拌叶片进行搅拌的同时,多个搅拌轴可沿锅体的周向位置起到进一步的搅拌效果,使得搅拌轴可伸入至锅体内的不同位置进行进一步的搅拌,提高了对锅体内底料的搅拌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盖背离进料管的面上沿封盖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滑槽,每个所述搅拌轴上均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的滑块,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和滑块的设置可对搅拌轴于锅体内的移动起到导向的效果,从而使得多个搅拌轴可进一步沿锅体的周向位置进行移动,从而提高搅拌轴于过体内的移动效果;将搅拌轴转动连接于滑块上,使得第一驱动件可带动搅拌轴于滑块上转动,从而使得搅拌轴在沿锅体周向位置移动的同时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封盖背离进料管的面上的齿环,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穿设且转动连接于封盖上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每个搅拌轴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驱动轴于锅体内的端部套设且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每个所述搅拌轴上均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用于同时与驱动齿轮和齿环啮合的转动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搅拌轴在自转的同时沿锅体的周向位置移动时,通过带动驱动轴转动,使得驱动轴带动转动齿轮转动,因转动齿轮同时与驱动齿轮和齿环啮合,使得转动齿轮在转动的同时于齿环上移动,从而使得转动齿轮带动搅拌轴在转动的同时沿齿环的周向位置环向移动,采用驱动齿轮、转动齿轮和齿环啮合的方式,其传动过程平稳,结构简单,并且提高了搅拌轴的转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机构于封盖上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搅拌机构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沿封盖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封盖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多组搅拌机构中的搅拌轴同时转动的第二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搅拌机构可进一步提高了对锅体内底料的搅拌效果,使得多组搅拌机构的多个搅拌轴可进一步对锅体内的底料进行搅拌,提高了搅拌效果;第二驱动件的设置可同时驱动多个搅拌机构的驱动轴同时转动,节约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套设且固定连接于每个驱动轴上的链轮,多个所述链轮上绕设有链条,所述封盖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其中一个驱动轴转动的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多个驱动轴同时转动时,通过电机带动其中一个驱动轴转动,因多个链轮上绕设有链条,使得其中一个链轮可带动多个链轮同时转动,从而使得多个驱动轴同时转动,采用链轮驱动的方式,其传动平稳,可防止链轮和链条之间出现打滑现象,提高了对驱动轴的驱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盖上设置有用于将多个链轮罩设的保护箱,所述保护箱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至封盖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箱可对链条和链轮起到保护的效果,防止链条和链轮暴露在外生锈,延长了链条和链轮的使用寿命;将保护箱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至封盖上,方便将保护箱取下对链条和链轮进行维护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盖的四周边缘垂直于封盖设置有用于与锅体的外壁抵接的翻边,所述翻边背离锅体的面上且位于翻边的两侧设置有移动板,所述锅体的外壁上且位于锅体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移动板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板带动封盖升降的第三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盖的重量较重,采用对三驱动件驱动移动板带动封盖升降的方式,节省了人力;将封盖打开,方便操作人员对锅体进行清理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驱动端固定连接至移动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的设置其结构简单,对封盖的驱动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所述滑块与“t”形的滑槽配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滑槽的横截面设置为“t”形,可防止滑块沿竖直方向于滑槽内脱离,提高了滑块于滑槽内的滑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锅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料管远离锅体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管道,每个所述进料管均与第一管道连通设置,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呈封闭设置,另一端呈开口设置,多个所述出料管远离锅体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管道,每个所述出料管均与第二管道连通设置,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呈封闭设置,另一端呈开口设置,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开口端上均设置有管道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管道可同时向多个锅体内输送底料,通过第二管道可同时将多个锅体内的底料输出,提高了多个锅体在置于厂房内的空间利用效果,并且节约了成本的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使得驱动轴带动链条传动,从而使得链条通过链轮带动多个驱动轴同时转动,使得驱动轴带动驱动齿轮转动,因转动齿轮同时与驱动齿轮和齿环啮合,从而使得转动齿轮在自转的同时沿齿环的周向位置环向移动,使得转动齿轮带动搅拌轴在自转的同时沿齿环的周向位置环向移动,从而使得搅拌轴在搅拌的同时移动至锅体内的不同位置进行进一步的搅拌,提高了对锅体内底料的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箱与锅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封盖与多个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展示滑槽和滑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体;11、封盖;111、进料管;112、出料管;113、第一管道;114、第二管道;115、管道泵;13、搅拌轴;131、搅拌叶片;132、滑槽;133、滑块;134、齿环;135、驱动轴;136、驱动齿轮;137、转动齿轮;138、链轮;139、链条;14、电机;141、保护箱;142、螺栓;15、翻边;151、移动板;152、固定板;153、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火锅底料焖锅的搅拌机构,包括多个锅体1,锅体1上设置有封盖11,锅体1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对锅体1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封盖11上设置有进料管111,锅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料管112。

如图1所示,为了同时对多个锅体1进行输料,在多个进料管111远离锅体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管道113,每个进料管111均与第一管道113连通设置,第一管道113的一端呈封闭设置,另一端呈开口设置,第一管道113的开口端上设置有管道泵115。

如图1所示,为了同时对多个锅体1内的底料输出,在多个出料管112远离锅体1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管道114,每个出料管112均与第二管道114连通设置,第二管道114的一端呈封闭设置,另一端呈开口设置,第二管道114的开口端上设置有管道泵115。

结合图2和图3,为了对锅体1内的底料进行搅拌,在封盖11上设置有多组用于对锅体1内的底料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多组搅拌机构沿封盖1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结合图2和图3,每组搅拌机构均包括多个沿封盖11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在封盖11上的搅拌轴13,搅拌轴13上沿搅拌轴1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搅拌叶片131,每个搅拌叶片131均呈螺旋状设置。

结合图3和图5,为了使得每组搅拌机构的多个搅拌轴13可沿封盖11的周向位置环向移动,在封盖11背离进料管111的面上沿封盖11的周向位置环向设置有滑槽132,每个搅拌轴13上均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滑槽132内的滑块133,搅拌轴1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滑块133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滑块133于滑槽132内脱离,从而防止搅拌轴13于封盖11上脱离,将滑槽132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滑块133与“t”形的滑槽132配合设置。

结合图4和图5,为了驱动每组搅拌机构内的多个搅拌轴13在自转的同时带动多个滑块133同时于滑槽132内滑动,在封盖11背离进料管111的面上固定设置有齿环134,搅拌机构还包括穿设且转动连接于封盖11上的驱动轴135,每组搅拌机构的驱动轴135与每个搅拌轴13之间的间距相等,驱动轴135于锅体1内的端部套设且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136,每个搅拌轴13上均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用于同时与驱动齿轮136和齿环134啮合的转动齿轮137。

当需要对锅体1内的底料搅拌时,通过带动驱动轴135转动,使得驱动轴135带动驱动齿轮136转动,因转动齿轮137同时与驱动齿轮136和齿环134啮合,使得转动齿轮137在转动的同时沿齿环134的周向位置环向移动,从而使得转动齿轮137带动每个搅拌轴13于滑块133上转动,并且同时可带动搅拌轴13上的滑块133于滑槽132内移动,从而使得多个搅拌轴13在带动搅拌叶片131自转的同时,多个搅拌轴13可于锅体1内环向移动,使得搅拌轴13带动搅拌叶片131在移动的同时进行搅拌,使得搅拌叶片131可对锅体1内各个位置的底料进行搅拌,提高了对锅体1内底料的搅拌效果。

结合图2和图4,为了驱动多个驱动轴135同时转动,在每个驱动轴135上均套设且固定连接有链轮138,多个链轮138上绕设有链条139,封盖1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其中一个驱动轴135转动的电机14;当需要驱动多个驱动轴135同时转动时,通过电机14带动其中一个链轮138转动,使得其中一个链轮138带动链条139传动,从而使得链条139带动多个链轮138转动,使得多个链轮138带动每个驱动轴135转动。

如图2所示,为了对封盖11上的链轮138和链条139起到保护的效果,从而延长链轮138和链条139的使用寿命,在封盖11上设置有用于将多个链轮138罩设的保护箱141,电机14位于保护箱141外且固定设置在保护箱141上;为了将保护箱141可拆卸连接至封盖11上,从而方便对链轮138和链条139进行维修和更换,将保护箱141通过螺栓142连接至封盖11上。

结合图2和图3,为了提高封盖11与锅体1之间的连接效果,在封盖11的四周边缘垂直于封盖11设置有用于与锅体1的外壁抵接的翻边15。

如图2所示,翻边15背离锅体1的面上且位于翻边15的两侧设置有移动板151,锅体1的外壁上且位于锅体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板152,固定板152与移动板151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

如图2所示,为了驱动移动板151带动封盖11升降,从而方便将封盖11打开,在固定板152上设置有气缸153,气缸153的驱动端固定连接至移动板151上;通过气缸153带动移动板151移动,使得移动板151带动封盖11打开,从而方便对锅体1进行清理,并且方便观察锅体1内的底料情况。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锅体1内的底料搅拌时,通过打开电机14使得电机14带动链条139传动,使得链条139带动多个链轮138同时转动,从而使得链轮138带动驱动轴135转动,使得多个驱动轴135同时带动驱动齿轮136转动,因转动齿轮137同时与驱动齿轮136和齿环134啮合,使得转动齿轮137在转动的同时于齿环134上环向移动,从而使得转动齿轮137带动搅拌轴13在自转的同时于锅体1内环向移动,从而使得搅拌轴13带动搅拌叶片131在搅拌的同时带动多个搅拌轴13环向于锅体1内移动,从而使得搅拌轴13带动搅拌叶片131移动至锅体1内各个位置进行搅拌,并且使得多个搅拌轴13在环向移动的同时起到搅拌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搅拌轴13带动搅拌叶片131对锅体1内底料的搅拌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